大明亡国前,太监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这是真的吗?

作者&投稿:箕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提起魏忠贤,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他小时候家境贫穷,也不识字,但是记忆却非常好,是一个睚眦必报的小人。魏忠贤入宫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爬到了最高位,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九千九百岁”,和皇帝仅差一百岁。



天启皇帝朱由校在位时,魏忠贤和其乳母客氏交好,深得朱由校信任,掌握朝政大权,插手国家大事,肆意打压朝廷大员,贪污腐败。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坏事”做绝的九千岁魏忠贤,现在网上却流传着“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这样一句话,这是为什么呢?

他们好像还非常理直气壮,说魏忠贤有对后金作战取得大捷、增加国家税收、打击贪污腐败三大功劳,能够拯救病入膏肓的大明。这是真的吗?下面从对后金作战取得大捷、增加国家税收、打击贪污腐败这三方面分别分析如下。



对后金作战取得大捷

魏忠贤掌权时间,在天启皇帝朱由校时期(1620年-1627年),准确地说,魏忠贤是在朱由校登基一两年之后,才逐渐掌握朝政大权的。虽然宁远大捷是1626年,后金皇帝努尔哈赤就是因此而亡的,宁锦大捷是1627年,可是这些都是“投笔从戎”的袁崇焕打的,和魏忠贤没什么太大的关系。

有人说,此时大明掌权的魏忠贤,如果没有魏忠贤居中调停,“运筹帷幄之中”,焉能决胜千里之外。实则不然,魏忠贤没有捣乱,别干扰袁崇焕的工作就不错了,指望魏忠贤帮忙抗金,那还是算了吧。因此,天启年间袁崇焕和后金作战取得的“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两次大胜利都是袁崇焕的功劳,和魏忠贤没啥太大的关系。魏忠贤只是一个窃取袁崇焕取得大捷的果实罢了。



增加国家税收

明末国家财政赤字,早在天启初年东林党人掌权的时候,就开始改革了。如盐税、关税、巡按公费、房产税契、典铺酌分等各种各样的“杂税”,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弥补了日益增多的军费窟窿。因此,改革税制和魏忠贤没啥太大的关系。魏忠贤掌权之后,只是将关税加派到二十万两,对于关外的军费来说,如同杯水车薪。

打击贪污腐败

有人说魏忠贤实行反腐,大力打击明朝的贪官污吏,使“吏治得以清明”。然而,魏忠贤以反腐反贪为名,大肆排除异己,是有私心的。他们打压东林党人及其他不听从阉党命令的人,在客观上确实整顿了吏治,可是魏忠贤一党又成为了新的贪官污吏,比之前的东林党还变本加厉。因此,魏忠贤打压贪官污吏,不但没有整顿吏治,使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反而使老百姓陷入更深的水深火热之中。



那么“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这一句话出自哪里呢?到底是谁首先提出来的呢?

“魏忠贤不死,大明不灭”这句话出自晚明小说家冯梦龙作品《燕都日记》,记载着明亡前夕,魏忠贤的老部下大太监曹化淳发自内心感叹道:“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六神无主的崇祯帝听了之后,沉思良久,涕泪横流,连忙吩咐道“收葬魏忠贤骸首”,难以想象当时的场面有多感人。

然而,仔细分析一下冯梦龙《燕都日记》中关于曹化淳“平反”魏忠贤的话,漏斗百出,可知这只是“文学作品”,历史上并不存在。



我觉得是真的,因为他确实能力非常强,而且手腕比较强硬,可以控制国内的政治。

这是真的,因为魏忠贤在当时的地位非常厉害,如果他不死的话明朝在那个时候根本不用灭亡。

这句话当真是肯定的,因为魏忠贤虽然把持朝政,但是他制定的边关政策确实为明朝牢牢守住了游牧民族侵入中原的机会。

悲惨大明:崇祯皇帝杀了魏忠贤为何救不了大明江山
答:下令宦官非奉命不得出宫门,让宦官失去交接外廷的机会。但是十七年后,崇祯皇帝又干了厚葬魏忠贤这等令人捉摸不透的事。有一种说法,是崇祯之所以这么做,是在四面楚歌之际,听了随从太监曹化淳说了这样一句话――“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显然,在太监们心目中,魏忠贤比东林人那帮大臣更能干、更...

崇祯为什么要为魏忠贤“收集骸骨”、“修坟立碑”?
答:三、崇祯后悔除掉魏忠贤经历了东林党人,经历了大批腐朽无能的太监,崇祯深感疲惫,最后的他认为: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是亡国之臣。在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崇祯煤山上吊自杀殉国的前五天,崇祯听到太监曹化淳说“忠贤若在,时事不必如此”,崇祯想起了天启君王临终前的那句“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魏忠贤不死 明朝不灭是真的吗?
答: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杀殉国前的第五天,崇祯在大势已去、大厦将倾的绝望中,在听到太监曹化淳说的那句“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的话之后,终于领会到天启皇帝临终前,强调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深意所在。幡然醒悟的同时,无力回天的崇祯在精神上彻...

假设崇祯没有杀魏忠贤,大明会不会亡国呢?
答:明熹宗朱由校死后,其弟朱由检继位。崇祯皇帝朱由检登基不太久,便将太监魏忠贤处死。鉴于魏忠贤用铁腕手段掌控了明禧宗的天启朝,世人常常认为魏忠贤是个有才能的人,如果他不死,明朝或许不会亡得那么快。假设崇祯皇帝信任魏忠贤,那么明朝很有可能因为魏忠贤而续命。魏忠贤在明熹宗时期是司礼监秉笔...

崇祯身为亡国之君 崇祯最后几天是怎么度过的
答:闯王李自成身后站着百万饥民,若与闯王议和,明朝要拿出的赈济款可谓天文数字。而明朝的士大夫又参考了南宋的前车之鉴,坚决反对崇祯与满人议和。崇祯左右为难...崇祯坐在前殿,命令太监敲钟,召集满朝文武,谁知过了许久竟无一人赶来,崇祯苦笑着说:“大臣们耽误了我,但我却要陪着社稷一起死。我大明二百七十七年的...

为什么杀了魏忠贤不久,大明就垮了
答:其实在李自成攻克北京近郊时,崇祯先是听太监曹化淳评价:“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然后,又想到十七年前兄长天启的临终嘱托:“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已经有所悔悟,于是秘密收葬魏忠贤遗骸,专门祭奠之。只可惜大厦将倾,悔过已晚。故事并未结束,京师沦陷后,滑稽而意想不到的一幕上演了:在京的东林党一众人本来...

如果不杀魏忠贤,崇祯还会是亡国之君吗
答:如果崇祯不杀魏忠贤,魏忠贤就会继续收取工商税,国库会慢慢充实,边军的后勤支持会稳定,农民的赋税会减轻,明朝的历史会不会改写,暂且不知,但是崇祯绝不会是亡国之君的。魏忠贤在位期间,做过很多坏事,打击异己,陷害忠良,剥削百污等等,这点大家都知道,但是魏忠贤也做了一些重要的实事。1、收缴工...

东林党明明可以挽救大明朝,为何最后成为了大明朝的掘墓人?
答:由于东林党都是富家子弟,所以他们不务正业,竟然有人提议裁掉占用开支很小的驿站,导致李自成没了工作,起兵反抗!最终,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攻入京城,崇祯吊死煤山。临死前崇祯曾哀叹道“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在这之前,崇祯听到太监曹化淳评价:“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让他想到...

在魏忠贤得势的3年里,明朝为什么能在辽东战场吊打皇太极?
答:他也明白辽东地区对于整个明朝的军事重要性,所以他十分支持孙承宗的做法,这对明军是十分有利的。当他们在前线作战的时候,不用担心后方失火,而随着战事的演化,袁崇焕更是得到了崇祯皇上的重用,而他在辽东作战表现的也非常好,魏忠贤也时常与袁崇焕通信,了解战场信息。作为一个坏透了的宦官,魏忠贤却...

“君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是崇祯说的吗?
答:六日,李自成陷宣府,太监杜勋投降,十五日,大学士李建泰投降,李自成部开始包围北京,明王朝面临灭顶之灾。太监曹化淳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明军在与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两线战斗中,屡战屡败,已完全丧失战斗力。三月十七日,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十八日晚,崇祯帝与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