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背弃纣王,投靠周武王,逃到境外建立了哪一个国家?

作者&投稿:雷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殷人在国家灭亡后,真的又重新建立了三个国家吗?~

上世纪40—70年代,朝鲜半岛上的朝鲜与韩国,先后掀起“去中国化”运动,以消除身上的中国印记,但作为曾经汉字文化圈中的一员,朝鲜半岛一直深受中华文明的影响,身上的中国印记很难彻底消除。更为重要的是,早在三千年前,朝鲜半岛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竟是一群逃难的中国人所建,还延续了八百年之久,这就让朝鲜与韩国的“去中国化”成了一个掩耳盗铃的笑话。



朝鲜半岛上的第一个国家,由谁、何时建立的疑问,不妨先看一看朝鲜与韩国的历史记载。
高丽王朝期间,大约元灭南宋之时,僧侣一然编撰了一本书,名字叫《三国遗事》,是以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为记述对象的一部野史。
在这一部野史中,作者首次提到了一个叫“檀君”(姓名叫王俭,见上图)的历史人物,传说天神桓雄和“熊女”生了一个叫檀君的后代。檀君王俭出生之后,犹如中国历史上的三皇五帝一般,带领朝鲜半岛先民披荆斩棘,并在如今的平壤建立王俭城,创立古朝鲜国,时间大约是公元前2333年,史称“檀君朝鲜”,比中国历史上的夏朝还要早300余年。檀君在位1500年,后隐居阿斯达为山神,活到1908岁。
按照这一记载,那么朝鲜半岛上的第一个国家应该就是檀君朝鲜。但檀君这个神话人物根本经不起推敲,且檀君传说本身荒诞不经、没有一丝正史记载。朝鲜王国安鼎福之《东史纲目》,还认为檀君之说是“诞妄不足辩”。可见,檀君朝鲜是一个关于朝鲜民族起源的神话传说,但仅仅只是传说而已。
1993年,朝鲜宣称出土了檀君的尸骨,“确定有檀君朝鲜存在”,将每年的10月3日设定为“民族奠基日”,韩国亦有此节日,称为“开天节”,以祭檀君。总之,朝鲜与韩国都是一本正经的确认檀君与檀君朝鲜的存在。



檀君朝鲜荒诞不经,但中国人建立的“箕子朝鲜”却有史可查,是朝鲜半岛上的第一个国家。
根据《史记》记载,商纣王一共有三位叔叔,分别是比干、微子、箕子,孔子在《论语·微子》中称:“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其中,比干被杀,微子建立宋国,箕子建立了“箕子朝鲜”。
武王伐纣之后,采取“以殷治殷”策略,立商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建立“殷国”——一个诸侯国。由于武庚不满商朝被灭,在周武王去世之后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或“武庚之乱”,周公旦平定武庚叛乱之后,为了不让商朝宗祀断绝,于是封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于商朝的旧都商丘,建立宋国,特准其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
在中国之内,商朝后裔一共建立了两个诸侯国,即“殷国”与“宋国”,而在中国之外,商朝后裔箕子还在朝鲜建立一国。



商末三仁之箕子,名子叫胥余,是文丁之子,帝乙的弟弟,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因此又被称为“箕子”。
箕子佐政时,见纣王进餐必用象箸,感纣甚奢,后来又见纣王暴虐无道,苦心谏阻,但屡谏纣王都不听。见到商汤创立的六百年江山就要被纣王断送,箕子心痛如割,索性割发装疯,披发佯狂,隐而鼓琴以自悲,每日里只管弹唱“箕子操”曲以发泄心中悲愤。纣王见此,以为箕子真疯,遂将他囚禁起来,贬为奴隶。
武王伐纣之后,箕子命运发生了改变,但史书记载非常有趣,应该与汉初儒家篡改历史有关。



汉初儒生伏生所传《尚书大传》记载,周武王非常重视箕子,命令召公将俘虏的箕子释放,并希望箕子去周朝做官,造福天下,但箕子不愿事周,反而准备前往朝鲜,于是周武王就将朝鲜册封给了箕子。箕子在接受周朝分封后,曾经觐见过周天子姬发,周天子向他请教,于是箕子作《洪范》,向周武王讲述定国安民的道理。司马迁的《史记》记载略有不同,先是周武王先向箕子请教,箕子告以《洪范》,周武王就以朝鲜封之。
但《汉书·地理志》等史书记载,在商周政权交替与历史大动荡的时代中,因其道之不得行,其志之不得遂,箕子“违衰殷之运,走之朝鲜”,建立箕子朝鲜。换言之,商朝灭亡之后,殷商王族箕子不愿臣服于周,于是率领率五千商朝遗民北迁,在朝鲜半岛建立政权,史称箕子朝鲜。后来周天子之所以封箕子于朝鲜,只是承认一种既成事实罢了,以周朝实力不足以远征朝鲜。
相比起来,箕子逃亡朝鲜之说更为真实,《尚书大传》等记载应该是美化周武王,借助箕子来进一步拔高儒家口中仁君的形象。



《汉书·地理志》记载,箕子入朝鲜后,带去了先进的殷商文化,推动了朝鲜半岛的历史进程。受殷商文明的影响,朝鲜半岛迅速进步,还产生了自己最早的成文法——《乐浪朝鲜民犯禁八条》。而成文法的制定,是一个社会具有较高文明的标志。“犯禁八条”虽然内容记载不全,或较为粗陋,却足以反映箕子朝鲜民众的文明程度。
朝鲜考古发现,在这一时期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石器,有石斧、石镞、石刀等,特别是其中数量众多的半月形石刀,这正是中国龙山文化的典型特征,中朝学者普遍认为它与商朝的灭亡是有关系的。而且,如今在朝鲜平壤城南发现的“箕田”,也可看出殷商农业文明对于古朝鲜的影响。箕田的出现,决非一个偶然现象,应该说是受商朝耕作制度影响的结果。
总之, 尽管中国历史记载或有出入,但结合考古发现可以肯定:箕子入朝鲜是一个基本事实。其实,朝鲜早期历史文献,如《三国史记》、《三国遗事》等也肯定箕子入朝之说,并基于儒家正统文化观认为箕子王朝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下图,位于朝鲜的箕子陵)



西汉之初,燕王卢绾造反,部将卫满逃到箕子朝鲜避难,却鸠占鹊巢灭掉了持续八百年的箕子朝鲜,建立了持续90余年的卫满朝鲜。汉武帝时代,派兵灭了卫满朝鲜,在其领土之上建立了“汉四郡”,直到高句丽彻底崛起之后,中国人才退出朝鲜半岛。因此,历史上的朝鲜半岛,大约被中国人统治了千余年,只是魏晋之后为高句丽所夺。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无论是箕子朝鲜,还是卫满朝鲜,都是朝鲜半岛历史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是朝鲜半岛先民从野蛮走向文明的重要一环,但如今的韩国史书却对这两个王朝一笔带过,而浓墨重彩于传说中的檀君朝鲜。

一个新的王朝的崛起,意味着一个旧的王朝的破灭。商朝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发现的的历史中的第二个国家。我们都知道商朝一直延续了五百多年,但是却由于纣王的荒淫残暴而让这个国家破灭。但是可能很少或者说甚至没有人知道,纣王的叔叔胥余自己曾经建立了一个国家,名为朝鲜国。


在商朝破灭后,胥余带领了一些商朝人民逃到了海外联合了当地的人民一起建立了朝鲜国。可能有人说,商朝后是周武王建立了新的国家。当时的周武王为了更好的安抚民众,在民众心中留有仁善的名义就没有对此赶尽杀绝。而又因为当初胥余选择了偏僻的海外,在多次战乱中仍能持续到现在。

其实胥余也有劝说纣王要爱民勤政,但是结果我们也都知道,纣王并没有听取他的意见,甚至还将胥余关了起来,要不是胥余装疯卖傻,胥余还不一定能活下来。所以当他自己有了一个国家时,也是勤政爱民,为了给自己的子民带来更好的生活,也应允了周武王的分封,并且实行了许多安民抚民安国定邦的良策。

其实在历史上有关这段的历史并没有多少,只知道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朝鲜还仍然存在,依然生活的很好。据说是在所谓的西汉时期被燕国人所灭,我们虽然无法确认这个国家具体灭亡时间,但可以胥余统治下的朝鲜被歼灭了,但是这些人的后代仍然生活在朝鲜半岛。

我觉得你说他背弃纣王,投靠周武王,这真的是冤枉他了。这个人叫箕子,是纣王的叔叔。他一心都想让纣王不要整天贪图享乐,把注意力转移到处理政事上来,但是纣王不听他的话,最后国家灭亡了。国家灭亡了之后周武王知道纣王有那么个十分优秀的叔叔,经常来拜访他寻求治国之道。而箕子不想周武王总是来找他,于是就带领着他手下的一批人去了现在的朝鲜,建立了一个侯国,所以侯国可能是朝鲜的前身。


他身为纣王的叔叔,每天看着纣王这么花天酒地的享乐,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经常找一些小事儿来教育纣王,让纣王把重心转移到国家的身上,而不要整天只注意金钱美女以及酒肉。但是他说得再多,纣王依旧是无动于衷,甚至还想杀掉他这个叔叔。即便是如此即此箕子每天都会劝说纣王,后来纣王还将他打进了大牢。


后来纣王果然自食其果,由于他的荒淫无度,商朝灭亡了,而周武王成功地成为了下一任的帝王。他知道箕子是一个十分有能力的人,因此经常来拜访他。但无论如何箕子他也是商朝的人,他是不愿意灭掉商朝的人来问他任何关于治理国家的问题的。因此为了寻求清净,他就带领着手下的一批人逃亡到了海外。


本来他们是不知道究竟去哪里的,只不过是在随意地漂泊而已。但是突然有一天他们漂流到了一个岛上,这个岛上风景十分秀丽,环境十分优美,而且特别的适合居住,于是他们就在那里定居了下来。而他们定居的地点正是朝鲜半岛那里,因此他们在当地建立了一个国叫侯国,这有可能就是朝鲜的前身。所以这个人叫箕子,是纣王的叔叔,他既没有背弃纣王,也没有投靠周武王,而是为了寻求清净,带领一批人到了朝鲜半岛建立了一个侯国。



这个人是纣王的叔叔,后来创立了朝鲜国,这个叔叔功勋很大,也是特别封底给他的。

朝鲜。虽然纣王在后世被写得很残暴,但是他其实并不是这样。

这个人是商纣王的叔叔,他建立的国家就是后来的朝鲜了。

这个人是纣王的叔父箕子,建立了朝鲜国。

封神榜里,女娲让狐狸精磨灭纣王江山,为何事成之后出尔反尔?
答:在妲己的迷惑下,商纣王更加昏庸,对妲己言听计从,妲己谎称自己得病,需七窍玲珑心作为药引才能得救,商纣王愈发暴政,为了妲己他不顾一切,后来,周武王率领大军兵临城下,顺应大臣们死死,逃的逃,妲己此时也已经完成了任务不知去往了何处,留下纣王一人在宫中,满目疮痍的他,随后含泪自尽,商王朝就...

《封神榜》中妲己害死了好多人,为什么不敢对闻仲下手?
答:妲己他只是一个妃子,他并不是那种有自己家族,有自己人脉的人,老爹去投靠了周武王姬发,自己在商纣王的朝廷里面,可以说是举目无亲。在这种情况之下,要想达成后宫乱政的目的,你就必须得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对方是个傻子,明知道是个陷阱,也往里面跳,那你就可以布置陷阱,专门找这种人的弱点,...

《牧誓》中记周武王伐纣时所说的商纣王的罪状是什么?你怎么看?_百度知 ...
答:纣王战胜归来,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两派的斗争尖锐化了。作者说,于是发生了暗杀,如,反对派“商容尝执羽籥冯于马徒,欲以伐纣”,没有成功,逃到太行山去了。比干和纣王冲突,被纣杀了。箕子被纣监禁了。微子隐藏了起来,微子的心腹太师疵和少师畺投奔周武王,把殷人内情泄露了。大阴谋家周武王于是乘此时机遍告各部...

历史的尘埃——武王伐纣
答:谁知,纣王的七十万军队是临时组织起来的,其中还有大量的奴隶,他们平时就恨透了纣王,哪里肯为他卖命打仗呢?牧野一战,周武王的军队一冲上来,纣王的人马就掉转矛头,一起冲向纣王。纣王兵败后匆匆逃回“鹿台”,当夜就放了一把火,自己跳进火堆自杀了。商朝既灭,各诸侯小国一致推举周武王为天子。

有谁知道武王伐纣前周文王姬昌和箕子的详细经历,注出处。急!!!_百度...
答:微子离开了纣王,箕子做了他的奴隶,比干被杀死了。孔子说:“这是殷朝的三位仁人啊!” 箕子碑解题:箕子,名胥余,殷纣王的叔父,曾任太师之职,封于箕(今山西省太谷县东北)。他因劝谏纣王,被囚禁。周灭殷之后,武王将他释放。据传,他不愿仕周,逃亡到朝鲜,周武王就将朝鲜封给了他。《书经·洪范》中记载了他对...

商纣王孔武有力,又有众多的名臣辅佐,他是如何蜕变的,谁能告诉我,他的...
答:商纣王子辛(?—约公元前1046年)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传说商族是高辛氏的后裔,居黄河下游,有着悠久的历史。商朝第一位男性杰出的首领-殷契。根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

历史上的王
答:周公旦摄政时,三监作乱,淮夷叛周,周公命令姜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2,楚:西周初年,荆人的残部主要是季连的芈姓后人,已西迁至丹水与淅水之间。鬻熊为首领时,审时度势,率楚民背弃商纣王,西行投奔周文王,并受到周文王的器重,周武王继位后,有图南之意,楚人...

谁知道三国演义为什么没有姓林的 林可是中一大姓啊
答:(一)林最早的来源:上古商朝时,有个王子逃到长林山避难,就是现在的江西东乡县一带,这位王子和他的子孙,后来就因此姓了林。故事原来是这样:商朝末年纣王当政,荒淫残暴,一位叫比干的王族劝说纣王,反被杀死,比干的儿子名“坚”,就逃到长林山避难。随后周武王打败纣王夺得天下,百姓人人欢喜。...

传说纣王战败后一支逃过太平洋,对吗
答:商纣王在周武王讨伐之时众叛亲离,于鹿台自焚而亡,并非逃往太平洋。你之所以听到这样的传说,我估计是因为纣王是第一个产生向东南扩张领土的君王(并且真的做到了),纣王将殷都扩张到朝歌(今河南淇县)并定都于此,领土扩张到了河北邯郸、沙丘。从地理上是向东南扩张的,所以可能会有人以讹传讹,出现...

周武王一死,他的3个弟弟为何就联合纣王之子起兵谋反?
答:商纣王作为商朝的末代帝王,确实以残暴出了名的,靠剥削百姓的吃喝用度来建造宫殿。当时纣王一共一个儿子武庚史记里叫禄父(封神榜中说商纣王是有两个儿子为殷郊和殷洪),纣王的儿子一直劝谏他要改邪归正可到后来,纣王非但一点也不听,反而却欲将箕子灭口,而箕子装疯作傻才得以逃过一劫。武夷和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