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尔翔的文章著述

作者&投稿:俟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就几种皖人著述目录谈地方文献著述目录的编制方法~

李艳秋近年来,研究地方文献的目录学家相继出版了几部地方文献目录著作。其中如方国瑜的《云南史料目录概说》(中华书局1984年),陈桥驿的《绍兴地方文献考略》(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王绍曾的《山东文献书目》(齐鲁书社1994年),蒋元卿的《皖人书录》(黄山书社1989年),就是比较重要的几种。前两部是地方史料目录,后两部是地方著述目录。同是一类目录,它们的编制方法又各有不同,但都为地方文献目录的编制方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研究这些地方文献目录编制的新鲜经验,对于丰富地方文献目录学的内容,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地方著述目录是地方文献目录中的大宗,在各种地方志中亦多有记载,其中也有单独成书的。仅就安徽著述目录而言,除《皖人书录》外,还有三种《安徽通志·艺文志》、《安徽通志艺文志考稿》、《安徽文献书目》。同是一省地方人士著述的目录,这四种目录的编制方法又不尽相同,各有所长。

中学生作文时,怕的因素比较多,其中打不开思路,不知如何谋篇布局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而一篇文章要写得精彩,巧妙的构思,新颖的形式是至关重要的。就高考《考试说明》中对作文的分项要求来看,在“发展等级”的“有创新”条目中,就明确地提出了“构思新巧”的目标,对作文的构思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既要“新颖”,又要“巧妙”。

下面结合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谈几点作文结构谋篇的方法。

一、串点

所谓“串点”,就是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然后在那个“点”上加以发挥,通过几个“点”所连成的片,就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

比如下面一道以“中学生活”为话题的作文题:

〔例文〕

感受中学生活

——高三进行曲

高三了,真是个多事之秋。

走进高三,走进生活,体验高三进行曲,体验个中酸酸涩涩、苦苦甜甜,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紧张:生活的主旋律

紧张,不容置疑。每每看到楼梯口那块高考倒计时牌,心里便会莫名的紧张,甚至焦虑。毕竟十年寒窗,在此一搏啊!

每天,老师的工作已经固定化、一体化。老师抱一叠试卷进教室,不多时又抱着一叠考卷出教室。数学老师刚走,外语老师进来,还有地理老师见缝插针,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小黑板……同学每天每时每节课笔耕不辍,忙着解未懂之题,忙着向老师请教,忙着订正试卷……为了七月的那个未知数,紧张是唯一不变的基调。于是乎,学校、食堂、教室三点一线是不变的航向;抓紧时间吃饭,抓紧时间骑车……只为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

然而,紧张并没有吞噬我们。在繁重的学习中,我们体验着生活充实的兴奋,感受着紧张生活的步伐。

牢骚:生活的小夜曲

高三阶段,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

“唉,考试太难了,我看我希望不大。”甲垂头丧气,一脸苦行僧标模样。

“本人已数月不知电视为何物,不知音乐是何味了。”乙苦苦地唉叹着。

“死定!今晚2点35分的足球赛是看不成了。真是……”丙的心境深得球迷们的理解。

“啊呀!差点忘了大事,下午历史课还要模拟考试呢!”丁的一声提醒,惊动了梦中人。于是大家各就各位,赶紧备战。

牢骚,为高考而发;议论,因高考而起。反正牢骚、议论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听多了也就自然了,仿佛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支小夜曲。

希望:生活的狂想曲

“报纸上说了,今年大家扩招,咱们都大有希望噢!”传播消息的同学眉飞色舞地告诉大家。“对呀,对呀,大家好好努力,一定能行的!”临近高考,大家都诚心诚意地彼此鼓励,彼此加油——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百分之百地努力。特别是接二连三的家长会上,学校一次又一次地发布的招生信息,更使我们的信心指数不断上升。“对!下定决心,努力拼搏吧!”

高三呀,高三!高三的生活仿佛是人生中一篇最最扣人心弦的乐章。紧张的主调让我们振奋,灿烂的希望与我们同行。走进高三,走进生活,不远的将来,就会走出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

说实话,象这样的作文并不好写。如果文章只是按时间顺序,不分主次,像计流水帐式的实录生活,那就显得平淡、肤浅、泛味,读后既不能给人有益的启示,又不能给人健康的情感。

而这篇作文,作者却另辟蹊径,巧妙选择了三个片断,精心设计了三个小标题,在所选择的三个“点”上大做文章。其实,抓住了那个“点”,写起来就不会无从下手,也比较容易把握。这篇文章,通过三个点,写出了高三学生特有的紧张和辛苦,也写出了高三学生特有的兴奋和希望,表现了当代学生的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

通过上面习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采用“串点”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在作文上“谋篇布局”的水准。当然,文无定法,就是采用“串点”法,方法也多种多样的,比如最常见的“日记体”和一些短小精悍的以“小剧本”构成的一幕幕情景,都是很好的方式。另外,在采取这一方法时,也要注意两个问题:

1、选点的数量。一般以三个为宜,或多或少都会或单调,或繁琐。而三个“点”既符合人们的阅读、欣赏、审美习惯,也比较容易把所要表达的内容表达清楚。

2、点与点之间的联系。虽然说通过选“点”来写,比较易于操作,但要能注意到,点和点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而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像上一篇作文中,作者就抓住了“紧张”、“牢骚”、“希望”三个“点”,这三个点是很有代表性的,透过这三个点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到高三学生整个的生活全貌和精神状态。由此可见,选点不能盲目,要使所选的“点”具有“以点代面”的功能。

二、起兴

所谓“起兴”,就是借鉴古典诗歌中“兴”的表现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也”。具体来讲,就是在阐述事理前,先说一个事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发开去,从而把相关道理阐述透彻。

要选择好角度。客观事物千千万万,任何事物又总是多方面体现的。写文章只有选择好角度,才能正确地反映所写的事物,选角度一般可以从方位(正面、反面、侧面),视野(以大喻小、以小见大),视角(平视、仰视、俯视)和焦点(以外界事物为主线或以内在联系为主)四个方面考虑。如初中教材《菜园小记》写了种菜的几件小事,但小事不小,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抗战时期延安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的火热斗争生活,表现了延安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艰苦奋斗精神,还有如《芙蕖》作者李渔写荷不落窠臼,另辟蹊径,写荷花可目、可鼻、莲藕荷叶的可口、可用、选择从荷的生长过程和多种功用的全新角度选材构思,文章会以其内容新鲜而更感人。

更考虑好顺序。顺序即安排作文材料的先后次序。一种事物,总有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样,几个大的层次。我们作文时,应考虑写的顺序:一般是或以时间为序来记叙,或以空间为序展开描写说明,或以情节为序逐层推进来叙述,或对事态发展加以描绘,这一切都要从文章内容表达的需要出发仔细考虑,从而确定一个恰当的顺序。如《祝福》就是按祥林嫂初到鲁镇、被逼改嫁、再回到鲁镇的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叙写的。又如《中国石拱桥》是按中国石拱桥的概貌,古代石拱桥的成就、现代石拱桥的发展的顺序进行说明的,这样写文章条理明晰,脉络清楚。当然也有如《纪念刘和珍君》是以作者的情感为线的,但课本中以此为线索的毕竟不多。

要安排好结构。一篇文章如果没有好的结构,就不能明确集中地反映主题。列写作提纲是解决文章结构的一个好办法,我们应当学会列写作提纲。课文中有很多文章都有好的结构,值得我们细心揣摩和认真学习。如课文《一面》作者将自己与鲁迅先生见面的情景娓娓动听地叙述出来。全文按照“一面的经过”、“一面的力量”安排文章结构,表达了鲁迅先生对革命青年的关怀和广大革命青年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与热爱。又如高一课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这样的复杂记叙文,作者除了采用倒叙的方式外,主要是以时间为主线,来叙述事件的总体进程,对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地方发生的几件事,又以地点的转移展开记叙。既注意时间的纵的连贯,又照顾了空间的横的联系,把一个头绪繁多,抢救工作牵涉面广的错综复杂事件写得既扣人心弦,又有条理,有力表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共产主义风格和舍己为人,友爱互助的共产主义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

要写好开头和结尾。

通常说“头难开,尾难收”。正因为难,我们作文时,在谋篇布局上就应该特别注意和重视。好的开头,能一下子吸引住读者,使其愿意读下去。好的结尾,能使文章“清音有余”,耐人寻味。常见的开头方法有:1.开门见山的,如《改造我们的学习》;2.点明意图的,如《为了忘却的纪念》;3.开篇扣题的,如《背影》;4.概括题意的,如《一件珍贵的衬衫》;5.交代时地的,如《老山界》;6.起句设问的,如《给青年们的一封信》等。常见的结尾方法有:1.总结归纳的,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2.自然收尾的,如《最后一课》;3.诗词收尾的,如《驿路梨花》;4.指示方向的,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5.富有哲理的篇末点题的,如《故乡》;6.出人 意料发人深省的,如《项链》等。

如初学写作者能把握此四法,写作时能综合运用,对写作能力提高会大有裨益的。


中考作文指导——作文谋篇布局之串点法

所谓“串点”,就是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点”,然后在那个“点”上加以发挥,通过几个“点”所连成的片,就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

比如下面一道以“中学生活”为话题的作文题:

感受中学生活

——高三进行曲

高三了,真是个多事之秋。
走进高三,走进生活,体验高三进行曲,体验个中酸酸涩涩、苦苦甜甜,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紧张:生活的主旋律

紧张,不容置疑。每每看到楼梯口那块高考倒计时牌,心里便会莫名的紧张,甚至焦虑。毕竟十年寒窗,在此一搏啊!
每天,老师的工作已经固定化、一体化。老师抱一叠试卷进教室,不多时又抱着一叠考卷出教室。数学老师刚走,外语老师进来,还有地理老师见缝插针,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小黑板……同学每天每时每节课笔耕不辍,忙着解未懂之题,忙着向老师请教,忙着订正试卷……为了七月的那个未知数,紧张是唯一不变的基调。于是乎,学校、食堂、教室三点一线是不变的航向;抓紧时间吃饭,抓紧时间骑车……只为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
然而,紧张并没有吞噬我们。在繁重的学习中,我们体验着生活充实的兴奋,感受着紧张生活的步伐。

牢骚:生活的小夜曲

高三阶段,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
“唉,考试太难了,我看我希望不大。”甲垂头丧气,一脸苦行僧标模样。
“本人已数月不知电视为何物,不知音乐是何味了。”乙苦苦地唉叹着。
“死定!今晚2点35分的足球赛是看不成了。真是……”丙的心境深得球迷们的理解。
“啊呀!差点忘了大事,下午历史课还要模拟考试呢!”丁的一声提醒,惊动了梦中人。于是大家各就各位,赶紧备战。
牢骚,为高考而发;议论,因高考而起。反正牢骚、议论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听多了也就自然了,仿佛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支小夜曲。

希望:生活的狂想曲

“报纸上说了,今年大家扩招,咱们都大有希望噢!”传播消息的同学眉飞色舞地告诉大家。“对呀,对呀,大家好好努力,一定能行的!”临近高考,大家都诚心诚意地彼此鼓励,彼此加油——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百分之百地努力。特别是接二连三的家长会上,学校一次又一次地发布的招生信息,更使我们的信心指数不断上升。“对!下定决心,努力拼搏吧!”

高三呀,高三!高三的生活仿佛是人生中一篇最最扣人心弦的乐章。紧张的主调让我们振奋,灿烂的希望与我们同行。走进高三,走进生活,不远的将来,就会走出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

说实话,象这样的作文并不好写。如果文章只是按时间顺序,不分主次,像计流水帐式的实录生活,那就显得平淡、肤浅、泛味,读后既不能给人有益的启示,又不能给人健康的情感。而这篇作文,作者却另辟蹊径,巧妙选择了三个片断,精心设计了三个小标题,在所选择的三个“点”上大做文章。其实,抓住了那个“点”,写起来就不会无从下手,也比较容易把握。这篇文章,通过三个点,写出了高三学生特有的紧张和辛苦,也写出了高三学生特有的兴奋和希望,表现了当代学生的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
通过上面习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采用“串点”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在作文上“谋篇布局”的水准。当然,文无定法,就是采用“串点”法,方法也多种多样的,比如最常见的“日记体”和一些短小精悍的以“小剧本”构成的一幕幕情景,都是很好的方式。另外,在采取这一方法时,也要注意两个问题:
1、选点的数量。一般以三个为宜,或多或少都会或单调,或繁琐。而三个“点”既符合人们的阅读、欣赏、审美习惯,也比较容易把所要表达的内容表达清楚。
2、点与点之间的联系。虽然说通过选“点”来写,比较易于操作,但要能注意到,点和点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而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像上一篇作文中,作者就抓住了“紧张”、“牢骚”、“希望”三个“点”,这三个点是很有代表性的,透过这三个点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到高三学生整个的生活全貌和精神状态。由此可见,选点不能盲目,要使所选的“点”具有“以点代面”的功能。

(2005年以后)
1. 《国家知识化经济发展战略构想与设计》,载《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冯斌兴、何炼成、窦尔翔;(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
2. 《效率观:解析金融中介存在和发展的新视角》,载《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冯斌兴、何炼成、窦尔翔;
3. 《国家知识化经济发展战略:理论依据与构想设计》,载《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冯斌兴、何炼成、窦尔翔;
4. 《政府供给风险资本市场制度的理论分析》,载《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冯斌兴、何炼成、窦尔翔;
5. 《抚远三角洲开发建设融资机制创新研究》,载《学习与探索》,2006(1),核心,何小锋、窦尔翔。
6. 《产业投资基金的现实需求和制度供给障碍》,载《金融月刊》,2006(1),张卓言、刑宝华、窦尔翔。
7. 《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保障制度》,载《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2),核心,窦尔翔、何小锋。(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
8.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的路径选择》,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5),核心,窦尔翔。
9. 《独树一帜的资本市场理论 》,载《学习与探索》,2006(5),核心,窦尔翔、韩广智。
10. 《政府不动产证券化研究——以香港领汇基金为例》,载《建筑经济》,2006(5),核心,窦尔翔、何小锋、陈小红。
11. 《宏观经济过热:致因、治理与机制建设》,载《北方论丛》,2006/6,核心,刑宝华、窦尔翔。
1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金融创新》,载《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6,核心,刑宝华、窦尔翔、何小锋。(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
13. 《中国经济改革的“政府-市场”格局优化路径探析》,载《改革与战略》,2006(7),核心,窦尔翔、焦健、李昕旸。(被人大两类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4. 《教育制度、教育融资与教育金融制度安排》,载《教育发展研究》,2006(7),核心,窦尔翔、何小锋。
15. 《我国宏观经济过热的原因分析》,载《金融月刊》,2006(8),窦尔翔。
16. 《西部金融的创新发展》,载《现代种业西部经济版》,2006/10,非核心,张卓言、窦尔翔。17. 《农村社会养老资源效用最大化的实现路径》,载《改革与战略》,2006/12,核心,刑宝华、窦尔翔、李昕旸。
18. 《中国房地产价格泡沫形成因素分析》,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01,窦尔翔、李洪涛、李昕旸。
19. 《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研究——发展、壮大、经济效应》,载《长白学刊》2007/2,核心,何小锋、窦尔翔。
20. 《排斥、替代与互补:政府市场格局的动态优化》,载《改革与战略》,2007.4,窦尔翔、何小锋。
21. 《PE如何发展:两种主张特别法律》,载《证券市场周刊》,2007/5/11,何小锋、窦尔翔。22.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比较优势》,载《证券市场周刊》,2007年07月16日,何小锋、窦尔翔
23. 《何炼成教授<价值学说史>(修订版)评介 》,载《经济学动态》,2008-01-09 ,窦尔翔、景春梅。
24. 《基于教育需求方的教育金融制度研究—一个理论框架》,载《改革与战略》2008.3。
25. 《论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十大关系》 ,载《学习与探索》2008.3 (新华文摘辑录)。
26. 《基于教育需求方的教育金融制度研究——一个初步框架》,载《改革与战略》2008.3,窦尔翔、赵宏、吴昊天、赵利。
27. 《大金融理念》,载《中国金融观察》,2008(3),窦尔翔。
28. 《我国证券业信息化现状与发展探析 》,载《中国金融电脑》2008.8,朱道奇、窦尔翔。
29. 《拨开深圳商品房“断供”迷雾》,载《中国金融观察》2008.9。
30. 《从流程再造迈向流程银行》,载《中国金融电脑》,2008(9),窦尔翔。
31. 《中国PE发展的经济效应及瓶颈》,载《中欧商业评论》,窦尔翔 、盖伊?弗雷泽,2008-10-7。
32. 《分成制需求方教育金融制度的理论渊源》,载《改革与战略》,窦尔翔、吴昊天、赵宏、李妮。2008(11)。
33. 《通用消费信用卡的设计》,载《中国信用卡》2008-12-15常恕恺、肖潇、窦尔翔。
34. 《教育金融契约中政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作》,载《改革与战略》,窦尔翔、陈茜,2009(1)。
35. 《国家主权财富基金风险研究》,载《长白学刊》,2009(1),何小锋、毕成、窦尔翔。
36. 《论分成制教育金融制度的战略意义》,载《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年1期,窦尔翔。
37. 《教育金融契约中政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作——理论基础与组合模式》,载《改革与战略》,2009.01,窦尔翔、陈茜。
38. 《分成制教育金融实证模拟研究:以分成租佃制为借鉴》,载《改革与战略》,窦尔翔、朱菘、郑猛,2009(2)。
39. 《价值攫取、次贷危机与理性发展模式的构建》,载《学术论坛》,2009(2),窦尔翔、何小锋。
40. 《高等教育:行业性质、财务特征及其融资模式》,载《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窦尔翔、2009(3)。
41. 《PE如何助力拉动内需》,载《资本市场》,2009(3),窦尔翔,何小锋。
42. 《风险背景下教育金融投融资决策机制的模拟实证》,载《改革与战略》,2009(3),窦尔翔、郑猛、常恕恺。
43. 《债性教育金融制度效率研究》,载《改革与战略》,2009(4),窦尔翔,刘丽颖。
44. 《分成制教育金融投资基金:机制及效应》,载《改革与战略》,2009(5)窦尔翔、柴楠、常恕恺。
45.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筹资机制创新探讨》,载《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期,吴航 窦尔翔。
46. 《经济危机背景下PE的挑战和机遇》,载《中国科技财富》,2009年第4期,窦尔翔、龙淼。
47. 《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前途》,载《资本市场》第五期,2009年第5期,何小锋、窦尔翔、孔祥鑫。
48. 《教育信贷资产证券化:债性契约和股性契约的融合》, 载《改革与战略》, 2009.06,窦尔翔、卢珊、常恕恺。
49. 《教育信贷资产证券化:债性契约和股性契约融合的机效》,载《改革与战略》2009年第6期,窦尔翔、卢珊。
50. 《教育金融征信体系:内涵与构建》,载《改革与战略》第7期,窦尔翔、安宁。
51. 《基于债性合约与分成制合约的教育金融产品设计》,载《改革与战略》2009年第8期,窦尔翔、于思博。
52. 《教育信用卡:构建方法、盈利模式与流程设计》,载《中国金融电脑》,2009年第8期,窦尔翔、陈方。
53. 《信用评级失误引发次贷危机机理研究》,载《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09(6),焦建、窦尔翔。
54. 《教育筹资机制的构建:转移支付类资金与交易类资金的融合》,载《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8),窦尔翔、陈茜。
55. 《PE“双城记”——京沪两地PE中心之争》,载《资本市场》2009,窦尔翔、龙淼。《教育筹资机制:结构、效应与趋势》,载《改革与战略》,2009.09,窦尔翔、李飒。
56. 《创业板即将开启再造“NASDAQ”奇迹?》,载《资本市场》,2009年9月。窦尔翔、吕文斌。
57. 《人才培养效率提升的机理——基于分成制教育金融机制的分工与整合效应》,载《改革与战略》,2009.10,窦尔翔、柴楠、陈茜、王夷。
58. 《待积累型人力资本估值方法——基于分成制教育金融合约中供资方的视角》,载《改革与战略》,2009.11,窦尔翔、钟臣。
59. 《信用评级失误引发次贷危机机理研究》, 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2009.11,焦健、窦尔翔。
60. 《私募股权基金型企业融资:资本市场定位及双刃效应》,载《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年(9),窦尔翔、何小锋、李萌。
61. 《基金资本市场链的机理与效应——基于股权基金与证券基金的比较》,载《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1),窦尔翔、何小锋、康从升。
62. 《基于RAROC的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与效率分析——以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为例》,载《国际金融研究》,2011.01,窦尔翔、熊灿彬。
63. 《政府财政投资新途径:私募股权基金的基金》,载《长白学刊》,2011.01,黄嵩、何小锋、谢海闻、窦尔翔。
64. 《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机理与价值创造》,载《改革与战略》,2011.04,黄嵩、魏恩遒、窦尔翔。
65. Construction of the Feedback Educational Fund: Effect and Solution——Implementation Patterns of Fund Manager. Contemporary Asian Economy Research.2012.1(期). Dou Erxiang,Liu Yuxi,Wang Lijing.
66. 《金融监管的国际化选择:跨国网链式监管》,《经济学动态》,2012.03,窦尔翔、乔奇兵。 1. 《如何构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载《中国经济时报》,2006/08/15,窦尔翔。
2. 《应尽快完善产业投资基金的功能》,载《中国经济时报》,2006/12/27,窦尔翔。
3. 《农村养老保险:一种整体、发展、金融的视角》,《中国经济时报》,2007/3/27,窦尔翔。4. 《创新房地产金融制度 实现居者有其屋》,载《证券日报》,2006/04/09,窦尔翔。
5. 《新农村建设中的教育制度》,载《中国经济日报》,2006/06/06,窦尔翔。并:大复印资料《教育学》第7期论点摘编。
6. 《新型农村养老险应强化筹资创新》,《中国经济时报》,2007/4/18,窦尔翔。
7. 《认清私募股权基金 》,载《中国经济时报 》2008-06-25 ,窦尔翔。
8. 《拉动内需应让PE与政府资金共舞》,载《金融街PE咨询》,2008/11/29,窦尔翔。
9. 《发挥PE优势,促进“自然人金融”发展》,载《金融街PE咨询》,2008/12/26 窦尔翔。
10. 《规制价值攫取机制 回归理性发展模式——金融海啸的启示》,载《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01月05日,窦尔翔 何小锋。
11 《分成制教育金融制度具有战略意义》,载《中国改革报》,2009/2/11,
12 《发展能源产业 构建新型经济增长机制》2009年05月18日01:02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13 《PE的内涵与称谓之辩》,载《中国经济时报》,2007/5/16,窦尔翔、李昕旸。
14 《PE与资产证券化异同》,载《中国经济时报》,2007/5/25,何小锋、窦尔翔。 1. 《创新“教育金融”制度 解决教育困境》,《金融时报》,2006/03/04。
2. 《创新房地产金融制度 实现居者有其屋》,《金融时报》,2006/04/04。
3. 《加息对房地产市场将产生结构效应》,《金融时报》,2006/08/24。
4. 《“论坛经济”:产业化趋势不可阻挡》,《金融时报》,2006/09/04。
5. 《在宏观调控中完善“调控机制”建设》,《金融时报》,2006/09/18。
6. 《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契合国情才会持续健康发展》,《金融时报》,2006/09/25。
7. 《“顺驰售股”:呼唤健全房地产市场制度》,《金融时报》,2006/09/28。
8. 《汽车出口:如何避免重蹈纺织品出口覆辙》,《金融时报》,2006/11/03。
9. 《中非金融合作模式需进一步开拓创新》,《金融时报》,2006/11/09。
10. 《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金融时报》,2006/11/09。
11. 《正确看待物权法的积极意义》,《金融时报》,2007/3/10。
12. 《贸易顺差:“过度”将向“适度”转化》,《金融时报》,2007/4/14。
13. 《反垄断法将如何影响金融业》,《金融时报》,2007/9/1。
14. 《应高效应对石油问题》,《金融时报》,2007/11/2.
15. 《房地产调控宜在可控性强因素上着力 避免过度行政化》,《金融时报》,2007/10/10.
16. 《中国网企为何要去海外上市》,《金融时报》,2007/11/24。
17. 《盘点经济金融热点 展望2008发展大势2007年终圆桌对话》,《金融时报》,2007/12/14。
18. 《稳定物价需要多策并举》,《金融时报》,2008/1/17。
19. 《经济适用房建设将得到更多金融支持》,《金融时报》,2008/2/5。
20. 《物价上涨压力该如何应对》,《金融时报》,2008/6/24。
21. 《房地产“断供”只是局部个案》,《金融时报》,2008/7/30。
22. 《应提升CPI数据的有效性》 ,《金融时报》,2008/8/13。
23. 《扩大需求要立足于长远发展》,《金融时报》,2008/11/14。
24. 《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着眼当前利在长远》,《金融时报》,2009/2/27。
25. 《危机能否催生新技术革命》,《环球》,2009年04月02日 。
26. 《钢铁行业回暖不能忽视隐忧》,《金融时报》,2009/8/8。
27. 《263上市失败揭行业弊病 网络企业遭资本市场抛弃应反思》2009-1-19 ,《IT时代周刊》
28. 《大学生信用卡:“美味蛋糕”OR“烫手山芋”》,《金融时报》,2010/11/11。
29.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金融时报》,2010/11/11。
30. 《创新金融机制 提升教育效率》,《光明网》,2010/12/24。
31. 《如何为学生寻找教育资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之声,2012/01/31。
32. 《寻找中国教育新方向》,中国网·中国人物·两会观察室,视频专访,2012/03/17。
33. 《以内补内》,《中国金融时报》,2012/03/30。 1 《企业成功研究》,著作,参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
2 《“M”内含新解与价值增殖途径探析-----对中国现存分配制度的新解释》,收录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窦尔翔、何炼成;
3 《2005年西部金融发展分析与预测》,载《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6)》,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第一次印刷,窦尔翔、李昕旸。
4 《2005年西部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分析与预测》,载《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6)》,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第一次印刷,何小锋、李昕旸、窦尔翔。
5 《个人理财》编写组成员,(刘伟、何小锋教授总编 李心俞主编) ,2006年10月。
6 《论房地产市场十大关系》,收于《经济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刘永佶主编,2008.3
7 《金融危机、价值攫取与国际金融秩序的构建》,收于《经济中国》民族大学出版社,刘永佶主编,2009.6
8 《中国经济改革的“政府—市场”格局优化路径探析》、《 论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十大关系》,收于《大国策》,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2009年12月。
9 《投资银行学》,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一版,窦尔翔、冯科著。
10 《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窦尔翔、冯科著。
11 《投资银行案例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待出版,2011年5月。
12 《PE(F)的价值创造:理论与案例》,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7月,窦尔翔著。
13 《教育金融制度论纲——基于教育需求方视角》,高等教育出版社,待出版,2011年10月。
14 《新体系国际金融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窦尔翔、乔奇兵著。
15 《教育金融制度创新》,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窦尔翔著。 1 《资产的博弈》,中信出版社,(英)盖伊弗雷泽?桑普森著,窦尔翔等译,2008(11)第一版。
2 《改革中国汇率安排:货币和金融自主权,改革次序和外汇市场》,Huw McKay著,焦健、窦尔翔译。此文收于《中国市场化与经济增长》,Ross Garnaut 、宋立刚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1);
3 《为养老而投资》,(美)莱曼 著,窦尔翔、马小英、王涛 译,中信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窦尔翔的文章著述
答:50. 《教育金融征信体系:内涵与构建》,载《改革与战略》第7期,窦尔翔、安宁。51. 《基于债性合约与分成制合约的教育金融产品设计》,载《改革与战略》2009年第8期,窦尔翔、于思博。52. 《教育信用卡:构建方法、盈利模式与流程设计》,载《中国金融电脑》,2009年第8期,窦尔翔、陈方。53. 《信用评级失误引发次贷...

窦尔翔的介绍
答:窦尔翔,男,陕西西安人。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教授, 金融信息工程系副系主任。师从著名经济学家何炼成教授、鲍敦全教授研究资本论,师从投资银行大师何小锋教授研究资本市场理论。经济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金融信息工程系教授、副系主任。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级课题若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