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军事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作者&投稿:攸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含义
(一)什么是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就其基本含义来讲,主要是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军事思想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揭示战争的本质,战争的基本规律,武装力量建设及其使用的一般原则,从整体上反映军事研究的成果.这个完整的军事思想体系,也称为军事理论.
军事思想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很多,概括的说就是武装力量建设和使用的原则和原理.大致包括:战争观,国防思想,作战思想,建军思想,军事哲学等
(二)什么是中国古代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我国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对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它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基本上同军事思想,只是时间上做了限定.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过程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用四句话来表述:
第一阶段:初见蓓蕾夏商周(形成阶段)
1,时间: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8世纪,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
2,战争的主要特点是:兵器以木器,石器为主,作战方式基本是以密集队形进行集团肉搏正面冲杀.只是到了商代以后才逐渐以车兵为主,作战中形成了以车兵为核心的方阵队形,产生了一些萌芽的军事思想.
3,军事思想:一是把军事视为对内统治的特殊手段.由于当时所受外部侵略少,军队主要承担了治理诸侯和镇压奴隶反抗的任务.二是以“礼”和“刑”为治军的基础.三是迷信色彩重,形成了以天命为主的战争观.战例有春秋战国宋楚两国的泓水交战.
代表作:《军政》,《军志》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渐成熟(成熟阶段)
1时间: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末,它是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
2战争特点:这一时期,战争的变化和发展比较明显,一是从战争形态来看,争霸战争,兼并战争非常激烈,频繁,大约有600多次,用兵数量也逐渐增多了,由几千人发展到几十万人;战争的时间也长了,以前的战争,一战就解决问题,到后来有打几个月的甚至经年不息.二是从军事技术来看,铁兵器的制造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军事筑城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国家筑了方城,长城;攻守的器械也开始增多,如云梯的使用.
3,军事思想:一是形成比较完整的战争观,如“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已被各国所接受;二是总接出了一些战争的指导原则,如“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知己知彼,百战不贻”等;三是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外交斗争同时或交互进行.如晋,楚城濮之战,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这一思想.
这一时期产生了一些有名的军事专著.被封建社会一直视为兵学经典的〈武学七书〉中,就有5部产生在这个时期,其中包括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军事理论的奠基作〈孙子〉
代表作:〈孙子〉 〈吴子〉 〈孙膑兵法〉,〈司马法〉 〈尉缭子〉,〈六韬〉等
第三阶段:发展时逢秦五代(发展阶段)但艾版纵横谈指出:中国军事思想在封建社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1‘时间:大约从公元前3世纪---公元10世纪中叶,我国经历了秦,汉,晋,隋,唐诸王朝,是封建社会发展的上升阶段.
2,战争特点:秦朝统一天下后,进入了以铁兵器为主的时代,骑兵成为战争力量的主角,出现了新的军种---舟师水军.
3,军事思想:一是战略思想趋向完善,成熟,诸葛亮的〈隆中对〉成为当时的决策楷模.二是出现了许多总结军事斗争经验的兵书,特点是通过战例来说明问题.如〈李卫公问对〉
第四阶段:自成体系宋嘉佑(体系阶段)
1,时间:大约从公元960年到1840年,我国经历了宋元明清(前期),这是封建社会会的后期,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体系的重要时期.
2.战争特点:火器逐渐普遍使用,战争进入了冷热兵器时代
3,军事思想:一是武学开始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并确立了兵书的正统地位;二是兵书数量繁多,门类齐全,共1815种,占古代兵书总数的3/4以上;三是兵书概括性强,自成体系,宋仁宗将〈武经七书〉列为武学必读之书.使散乱的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体系,自成一家.
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
众所周知,不同时期,不同代表的人物产生的军事思想是不一样的.
以孙子兵法为例简述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以仁为本的战争观,这一思想大约形成在奴隶社会的初期,到奴隶社会的末期基本成熟,以仁为本的战争观,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1)战争支柱--以仁为本.〈司马法〉开宗明义:“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为正.正不获意则权.”
(2)战争一则出师有名
诚然,这种朴素的战争观思想,是受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的.它代表的毕竟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讲仁义只是为了处理新兴地主阶级内部之间关系,要“民”心甘情愿地服从他们的统治.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还是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当然,这也是为后人认识战争,研究战争奠定了基础.比如“得道者多助.”以及对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的区别等,都是从这种朴素的战争观思想发展进化而来的,甚至有的思想到现在还在运用.
(二)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指导原则
孙子站在新兴地主的立场上,用当时比较先进的思想和方法观察战争,旗帜鲜明的从理论上支持战争,号召人们积极研究和参加战争,他提出的四战思想(重战思想,慎战思想,备战思想,善战思想)构成了“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战争指导原则.
1重战思想.重视战争,重视对战争的研究和准备.孙子兵法认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民众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不能不认真研究和对待.
2慎战思想.即慎重对待战争,不轻易言战.“非利不动,非得不用, 非危不战.”等军事思想对我们处理国际问题和地区冲突很有参考价值.
3备战思想.“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4,善战思想.就是要会用兵打战.一是注重以道为首的多因素制胜论.二是庙算论,战前要算,要对战争全局进行计划和统筹,定出可行的战略方针.三是诡道制胜论
战例:马陵之战
齐军之所以获胜是三个原因:一是待时适机,正确的选择了出兵的时机和方向,确保了战争的主动权;二是运谋得当,减灶诱敌;三是设伏得法,选择马陵道狭窄有利的地形,采取有效的攻击方式,夺取决战的胜利.
(三)“知己知彼,百战不贻”的战争知道思想.《孙子兵法.谋攻篇》中写道:“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孙武简明扼要的语言,指明了战争的普遍规律.解放战争时期的莱芜战役就有力的证明了一点.知己知彼对政治外交经济乃至生活都有一定的帮助.
(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自古以来战争的 直接目的就在于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在这个问题上,孙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孙子这一思想的提出不仅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现实又有指导价值,具体表现在:
1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军事思想.从古代战争历史的发展来看,它把战争从野蛮残暴的屠杀中解脱出来,引向力求保全敌方(当然也包括己方)的人力,物力,为己所用的比较文明的斗争行为,虽然,战争所特有的交锋,格斗及其破坏性不可能因“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的提倡而彻底消灭,但若战争知道者都奉行这一思想,即使必须交战以决胜负,那也将大大减少战争中的滥杀和-破坏现象.应该说“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提出,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在战争问题上的反映.
2“不战而屈人之兵是经过实战检验切实可行的,如公元前618年,楚穆王率兵讨伐.郑国和陈国慑于楚国的威胁不战而屈了.
3,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一种高水平的战争指导艺术,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战略指导意义,其真谛在于以武力为后盾,以谋略和威胁为手段,用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他把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经济斗争与军事斗争相结合,是谋伐,伐交,伐兵相结合的威胁战略.他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不仅为兵家所用,也为现代各国奉行”威胁战略“的人们青睐.
当然,这不是说一切战争都可以如此,在阶级社会中,战争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可避免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只能在特定条件下,战争双方矛盾转化的一种形式,并不代替战争的一般规律,她的实现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这就是交战双方有一方在军事力量上占有明显优势,在政治上顺应历史的潮流,

民心所向,而另一方士兵无斗志,内部矛盾重重,战则必败.在这样的条件中,一方对另一方保持强大的军事威胁力量,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有可能变为现实,否则只能是空想.
(五)因情用兵的作战思想,其表现在”致人而不致于人”,夺取主动权,强调的就是要根据战场的具体情况,灵活且有针对性的采取制胜方法,因为战场上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只有实事求是,活用战术和原则,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比如巨鹿之战就充分体现了项羽因情用的作战思想.
(六 )奇正相生的辨证思维方式.孙子在用兵上强调奇正,他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奇正是我国古代一对重要的军事矛盾,历代兵家多有阐述和运用,奇正的含义广泛,一般来说,常法为正,变法为奇.战例: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仁川登陆
(七)选贤任能的用将之道.重将思想,选将,用将.
四.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了解历史,增强民族自尊感与自豪感
(二)古为今用,找出民族奋发向上的推进器
(三)广学益智
1、通常,军事思想具有哪几个特点?
一是具有深刻的实践性:二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三是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四是具有明显的继承性;五是具有不断的创新性.
2、什么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夏朝至清朝前期(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840年)几千年间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军事理论.它对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的历代王朝战争,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萌芽、形成、成熟、发展的各历史朝代和重要标志?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发展于战国至清朝前期的漫长的历史时期.其重要标志参看《教程》3-6页.
4、《孙子兵法》《计》篇中提出的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战略基本要素(五事)包括哪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孙子兵法》《计》篇中提出的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个战略基本要素(五事)包括:道、天、地、将、法.
5、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思想家孙武、近代军事思想家魏源、杰出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哪部著作?
孙武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孙子兵法》,魏源的代表作是(海国图志》,戚继光的代表作是(练兵实纪》.
现代的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答:《孙子兵法》的核心在于挑战规则,出奇制胜,规则就是没有规则,讲究谋略。《孙子兵法》表明从宏观上我们需要在出兵前对敌我双方决定胜负的政治、军事、兵力等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估算出战事的发展进程以及胜负的可能性,再制订作战计划,这是战前用兵的要领。而孙子兵法的伦理思想具有明显的齐文化...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有哪些战备原则?
答: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战备的基本原则有:一、重战思想。战争是关系到国家民众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不能不认真研究和对待。二、慎战思想。即慎重对待战争,不轻易言战。三、备战思想。未雨绸缪,必须重视备战的思想,思想上时刻不要忘记战备。四、善战思想。就是要会用兵打仗。1、注重以“道”为首要因素的多...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有哪些内容?
答:我国古代军事家不但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主观指导的重要性,而且还分为战前和战中的指导。关于战前的主观指导,《孙子兵法》指出“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并且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面庙算不胜者,得算少...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关于战中的主观指导,《孙子兵法》指出...

我国古代形成的国防教育思想是什么
答:我国古代形成的国防教育思想是什么如下:我国古代国防形成的国防教育思想包括以民为本的思想、强兵足食的思想、崇尚武德的思想、攻防结合的思想和知己知彼的思想。1、以民为本的思想。这一思想认为,国防的根本在于人民,只有依靠人民的力量,才能巩固国防。因此,古代国防教育注重培养人民的爱国意识和尚武精神...

早在先秦时期兵家就把什么作为思考战争问题的逻辑起点
答:这个逻辑起点也对后来的战争思想和军事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兵家思想的核心观点是战争思想和军事战略,这些观点对于后来的中国军事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范畴和理论体系,都是在以战争为目的,以统治为手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兵家思想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1、对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

古代中西方军事思想主要差别是什么~?请用两个简述,三个简答回答~_百度...
答:2. 古代中国军事思想注重道德、政治和军事的结合,而西方军事思想则更注重实战、技术和战术的应用。三个简答:1.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回答:由于中西方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方古代军事思想的差异。2. 这样的差别对于现代有何影响?回答:古代中西方军事思想的差异对于现...

什么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的主流和核心?
答:(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夏、商、西周时期)。(二)我国古代军事思想趋向成熟(春秋、战国时期)。(三)我国古代军事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秦―五代时期)。(四)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体系化(宋―清前期)。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有哪些?
答:《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有五个:战略运筹、作战指挥、战场机变、军事地理和特殊战法。当然整个孙子兵法的思想是非常多的,值得学习的地方也很多。《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1,时间: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8世纪,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 2,战争的主要特点是:兵器以木器,石器为主,作战方式基本是以密集队形进行集团肉搏正面冲杀。只是到了商代以后才逐渐以车兵为主,作战中形成了以车兵为核心的方阵队形,产生了一些萌芽的军事思想。3,军事思想:一是把军事视为对内...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过哪些时期?
答: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萌生、形成、充实提高、系统完善四个历史时期。 1、萌生时期:大约公元前21世纪至前8世纪,即夏、商、西周时期。 中国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产生了部落间的战争,人们对军事问题也开始有了一些初步思考。夏王朝正式建立奴隶制国家,战争成为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军队成为国家机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