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实力强劲,为何会在汉中之战时败给刘备?

作者&投稿:昔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汉末三国时期,汉中和关中、徐州、荆州、合肥等地一样,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围绕着汉中之地,刘备和曹操这两大诸侯爆发了汉中之战。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交战双方主帅分别为刘备、曹操。刘备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曹操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此战刘备占据汉中,领土得到扩张,进而称王。
众所周知,在汉中之战爆发时,曹操已经消灭了中原之地的割据势力,成为东汉末年实力最强大的诸侯,也即天下的大部分州郡,都被曹操所掌控了。而就刘备来说,当时只有益州这一州之地和关羽镇守的荆州三郡,并且,益州之前还是刘璋的地盘,也即刘备处于立足未稳的情况。那么,问题来了,汉中之战,为何实力强大的曹操,却败给了立足未稳的刘备?

首先,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派遣张飞、马超、雷铜、吴兰等人攻打下辩,曹操派遣曹洪、曹休、曹真抵挡。对于汉中之战来说,在公元217年爆发。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从阳平关,南渡沔水,于定军山扎营,夏侯渊率军来抢定军山。夏侯渊战死后,汉中曹军惶恐不安,郭淮、杜袭等推举张郃暂时统领汉中诸军,以安众心。张郃率军驻守阳平关。同年三月,曹操率领大军抵达汉中地界,进驻阳平关。刘备派人到成都让诸葛亮调兵来支援,杨洪以汉中是益州咽喉,家门之祸、存亡之机,劝谏诸葛亮在这种时候应该全力以赴,支持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最终,到了公元219年五月,曹操选择了撤出汉中。
刘备占领汉中全境后,派遣刘封、孟达乘胜攻取了东三郡(魏兴、上庸、新城)。在此基础上,刘备得以进位汉中王,这意味着蜀汉一方的整体实力来到了巅峰。对此,在笔者看来,汉中之战爆发时,尽管曹魏的整体实力更加强大,并且刘备一方还存在立足未稳的问题,不过,因为以下几点原因,弱小的刘备还是战胜了强大的曹操。一方面,汉中之战,曹刘双方都投入了非常多的战力,刘备方参战将领张飞、马超、赵云、黄忠等,曹操方参战将领夏侯渊、曹休、曹真、张郃、徐晃、郭淮等,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可谓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投入的兵力上,却是刘备一方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在汉中之战中,曹操方面,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陈琳发布《檄吴将校部曲文》宣称夏侯渊镇守汉中有五万精兵。与此相对应的是,刘备一方则调集了8万左右的兵力,也即刘备几乎将益州的所有兵马,都投入到汉中之战中了。对此,在笔者看来,尽管曹魏的整体兵力远远超过蜀汉,甚至超过蜀汉、东吴之和,但是,在局部战场,曹魏可以调动的兵力,并不一定时时具有数量上的优势。
对于曹魏来说,整体兵力在40万人以上,而就蜀汉来说,则只有10多万人的兵马。不过,因为汉中之战爆发在靠近益州的地方,所以刘备方便倾其全力,而就曹操来说,则因为赤壁之战后,其兵力集中在扬州、荆州等地,从而难以迅速将兵力都调往汉中之地。当然,更为关键的是,因为荆州的关羽需要防备,扬州的孙权不能掉以轻心,北方的幽州,也需要抵挡周边的游牧民族。凡此种种,导致曹魏的兵力分散在各个地区。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汉中之战中,刘备一方拥有兵力上的局部优势,至少不是劣势,这是其能够战胜曹操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虽然汉中之战刚刚爆发的时候,刘备在益州确实属于立足未稳的情况。不过,刘备在这场战役中留下诸葛亮等人镇守后方,这促使刘备不用担心后方的问题,再加上诸葛亮的调度能力,确保了刘备一方的后勤补给。与此相对应的是,说到立足未稳,曹操在汉中之地,也存在立足未稳的情况。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亲率十万大军西征汉中,抵达阳平关,张鲁想要投降曹操。但张鲁弟张卫不听,率数万人马坚守阳平关,为曹操所破。张鲁闻讯,立即向曹操归降。因此,对于曹操来说,公元215年才刚刚攻占汉中,所以,曹操在汉中之地,显然也存在人心没有完全归附的问题。况且,因为曹魏的疆域实在太辽阔了,曹操显然也没有太多的精力放到汉中之地,这无疑给了刘备发动汉中之战的机会,从而最终攻占了汉中之地。

最后,进一步来说,在汉中之战爆发时,后方的汉献帝刘协也让曹操无法掉以轻心,这导致曹操不敢长期坐镇汉中。对此,在笔者看来,以曹操的指挥能力,显然不会遭到定军山之战的失败,在定军山之战中,刘备麾下大将黄忠斩杀了夏侯渊,这让曹操一方损失惨重。彼时,曹操还没有亲自坐镇汉中。当然,因为汉献帝刘协还在皇帝之位,忠于汉室的力量也没有完全清除,这让曹操很难一直留下汉中。而就刘备来说,因为有诸葛亮坐镇后方,加上汉中距离成都也比较近,这让刘备拥有继续耗下去的底气。
此外,刘备当时只有益州之地和荆州三郡,麻烦少,东边和孙权谈和以后(湘水划界),可以一门心思扑在汉中上。至于镇守荆州三郡的关羽,也对曹操的襄樊之地虎视眈眈。与此相对应的是,曹操则不一样,北方边境常年受到游牧民族袭扰需要派兵镇压,孙权还在汉中之战前发动了合肥之战。公元215年,孙权再次征讨合肥。刚到合肥城外,便遭遇了张辽的突袭,猛将陈武奋战至死,孙权弃旗登山,方得以脱险;在撤军时,孙权又再次遭遇了张辽的突袭,在吕蒙、凌统、甘宁等人拼死保护下,孙权蹴马趋津,助鞭过桥,再度脱险。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吃到了败仗,但是,孙权一直想要从曹操手中夺回合肥,这无疑牵制了曹操的部分精兵强将。综上,在汉中之战中,实力强大的曹操,还是败给了立足未稳且实力弱小的刘备。

曹操兵力明明占优势为何在汉中之战中还是被刘备打败?
答:总结:正是由于上诉两个原因,汉中对刘备一方的重要性超过曹操,所以实力实力占优的曹操被刘备一方打败,最后,汉中归属了刘备。曹操年岁也日益增大,进取心小了,彻底放弃了汉中的争夺。

感觉曹操这个人雄才大略,兵力也很强盛,怎么在汉中之战中,打不过刘备呢...
答:汉中之战曹操败退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刘备倾全益州之力与曹军对战,且一直处在前线指挥;其二、曹操心顾四方,仅最后两个月来前线,目的还是转移汉中百姓;其三、刘备要地,曹操要人,各取所需,曹操虽退未败。公元217年前后,刘备攻占益州(四川、重庆),曹操击溃占据关中的马超、韩遂,取得长安。

曹操比刘备强大很多,为什么汉中之战会落败呢?
答:刘备还有诸葛亮、关羽等谋士,所以导致曹操在汉中战役中败给刘备的因素有很多,而刘备的实力很弱。由于刘备集团背靠成都平原,曹操无法迅速击败刘备,也无法解决后勤和运输问题,更担心后方的麻烦,所以曹操只能选择退兵。当时,曹操的重心不在汉中,因为对曹操来说,汉中是敌人的地方,他不熟悉,也不急于得到。

曹操雄才大略,兵力强盛,怎么在汉中之战中打不过刘备?
答:在汉中之战中,如果曹操的对手只有刘备一个人,那以曹操的实力,自然不会败给刘备。但问题是,当时曹操面临的对手实在太多,他需要分散力量来应当不同的敌方,以至于让他根本无法下决心全力与刘备去争夺汉中,这也才给了刘备可趁之机。首先,在曹操集团内部,在汉中之战前,曹操与汉献帝的矛盾已经彻底激...

曹操兵力明明占优势为何在汉中之战中还是被刘备打败?
答:因为种种因素的影响,刘备可以说是靠战略赢了战斗,在布局方面赢过了曹操。刘备在保障了自己的补给之后,千方百计的截断曹操的补给,最后曹军被迫不得不撤军。曹操其实当时也是腾不出来手来处理汉中的问题,当时吴国也在和曹操打仗,随后还有乌丸的斗争,所以对于汉中之战保留兵力而撤军也是可想而知的。

曹操兵力在汉中之战中其实是占优势的,为何还是被刘备打败?
答:刘备在汉中之战中,之所以能胜利,有以下原因:第一是曹操的粮草不够多了,第二是因为曹操多名大将被杀,军心开始动摇了,第三是刘备得人心,将士们十分渴望胜利,第四是曹操的精力分散了,没有更好的谋划。第一,曹操粮草不够了,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是打仗时,部队最起码也是最...

曹操这个人雄才大略的,兵力也很强盛,怎么在汉中之战中,打不过刘备...
答:也无利可图。都清楚当时的"鸡肋事件",杨修为此而被杀。曹操撤军还有一个原因,恐怕就是身体出现状况,半年后曹操就病逝。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不仅仅是诗人的夸张。进攻蜀汉,的确不是轻而易举之事。汉中之战,尽管曹操势力远远强于刘备,但还不足以消灭刘备。主动撤军,也算是明智之举。

曹操这个人雄才大略,兵力也很强盛,怎么在汉中之战中,打不过刘备呢?
答:单纯的比较在汉中之战投入的资源和实力并不能有力说明刘备的胜利就是实力原因,如果实力强就一定会赢的话,那么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就不用打了,除了局部实力刘备强于曹操外,刘备在汉中之战斩杀了曹魏关中军团主帅夏侯渊是曹操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但个人认为曹操最终在汉中之战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

感觉曹操这个人雄才大略,兵力也很强盛,怎么在汉中之战中,打不过刘备呢...
答:汉中之战,曹操放弃汉中,并不是因为他打不过刘备。而是因为各方面的压力,以及很多偶然因素,迫使曹操不得不放弃汉中。这跟他的雄才大略,以及兵力强弱关系不大。按照正常的剧情发展,曹操在灭掉张鲁之后,是很有可能顺势灭掉刘备,进而一统天下的。可惜天不遂人愿,东吴的帮腔,内部的动乱,使曹操失去了...

《三国演义》中曹操兵力强盛,为什么在汉中之战中打不过刘备?
答:如果论三国时期的豪杰谁最具雄韬大略,很多人会说是诸葛亮,另外还有就是曹操,且说曹操一生野心勃勃,有能力有雄才,而且气场足能够压住各方能人悍将,他的善于用奸计不择手段,然而为什么当初在汉中战役里会输给刘备呢?当年曹操在亭子里摘青梅煮热酒,邀来刘备一起畅谈人生,还称论天下英雄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