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张爱玲独自死于公寓,她并不孤独,日本年轻人向往这种生活

作者&投稿:钭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孤独这个词在我们很多人眼里是一个贬义词,仿佛一个孤独就是不合群,就不值得交往。甚至在工作中,如果遇到喜欢孤独的同事,甚至会遭到排挤。

其实,很多时候大众的认知并不正确,我们对孤独一词有误解。并不是一个人就会感知孤独,有时候即使置于人群也会孤独,而独自一人却并不孤独。孤独是一种感受,外人所不知晓的感受。

一、日本数以万计的年轻人不婚、不育、不工作,他们不怕孤独却困于孤独

日本在经历高速发展后,现在的经济更趋向于平缓,曾经他们为了买房、买车、为了存款,拼命的工作,拼命的去获取自己想要的生活。

现在的他们却敢于走向自己的内心,不在意别人的眼光。日本现在有数以万计的年轻人,不工作、不结婚、不生育,他们习惯这种孤独,习惯不与人交往。

曾经在2002年的时候,这类年轻人就已经有60万,如今更是达到130万人。很多人没有工作,靠着上一辈的金钱生活并且心安理得。

他们每天在家打 游戏 ,啃老,甚至惧怕见人。他们不怕孤独却困于孤独,因为他们的这种孤独给家人,甚至给 社会 带来了困扰。

他们不工作,势必就让家里人养着,这无疑增加了家里人的经济负担,而 社会 上有这么多不工作的年轻人,自然也给 社会 的经济造成损失不说,还增加了 社会 的不稳定性。

所以,其实日本 社会 并不提倡这种孤独的生活,依旧是鼓励年轻人工作,找到爱好和创业的动力。

二、85岁的爷爷一生害怕孤独,却死于孤独

爷爷今年八十多岁了,她总是害怕孤独,常常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是:“儿子才是最可靠的,老了终归是要靠儿子的。”

爷爷那一辈的女性,因为 社会 环境的影响,因为家庭教育的影响,她们认为儿子才是天,自己是要依附于在这上面生活的,她们这样的决定情有可原。

可是父辈忙于生计,经常性出去打工,根本就不在家,所以无法照顾老人。后来终于赚到足够的钱,可以将老人带在身边的时候,爷爷身体却不行了。

爷爷死的时候父亲在外地上班,家里其他人都在上班,而爷爷却在毫无征兆中心梗死亡,死的时候无一人陪在身边。

她这一生害怕孤独,死的时候却依旧是孤独的。在那一刻,身边没有人陪伴,我想她的内心一定很恐惧,很惧怕。

所以,不管是被动的孤独,依附性的孤独,还是因为逃避工作被迫的孤独,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他们虽然不惧怕孤独,却依旧困于孤独,这几种类型的孤独是要不得的。

三、孤独其实可以分为被动和主动的孤独,无意识和有意识的孤独

在上学期间的孩子,很多时候都会遭遇到校园霸凌。比如《少年的你》中的孩子,他们因为嫉妒心,因为看不惯,总是欺负成绩好却家境不好的孩子。

《孤独的价值》这本书告诉我们,这种嫉妒其实也是源于孤独,他们害怕成为弱者,在这种无意识的孤独下他们欺负别人,将这些内心的恐惧和不满统统发泄到别人的身上。

可是,这并不能排遣孤独,反而让弱者承受这份恐惧。久而久之被霸凌的孩子爱上了孤独,因为群体对他们只会造成伤害,单独一个人反而会让他们感到安全。

无意识的孤独造成了有意识的孤独,这是一种认为制造的孤独,而那个制造者便是自己。所以,他们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定是从心出发,解决内心的问题。

《少年的你》电影里的陈念,因为有意识的孤独总是受欺负,最后亲手犯下了伤害同学的错。而他的同学因为有意识的孤独,总是欺负同学,物极必反,最后死于同学之手。

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生活里的不公,尝试从别处找到排遣和解脱。而不是将自己的有意识和无意识孤独发泄在别人身上。如果这样,最终受苦的是自己。

四、75岁张爱玲独自死于洛杉矶寓所,国内媒体大肆渲染才女却孤独终老,孤独死去

其实张爱玲这一生极尽繁华,她童年不幸经历过家庭的变故,从小就已经世事洞明。正是这些苦难,导致了她对外界的敏感,这才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

有人说张爱玲是天才,我不认为她是天才,她只是比一般人勤奋。在她10岁的时候,她的手里不是拿着画笔,就是拿着写作本。

在外人看来,她孤傲,她孤独,甚至她所有的行为都是不合常理,和一般的人不一样。她这一生无儿无女,75岁死的时候身边空无一人,死后几天才被人发现。

虽然她的卡上有着几十万,这在当年是一笔巨款,但是依然有很多人认为张爱玲这一生太孤独。甚至有人说:“这么有才的女人,一生真不幸。”

可是人们的以为,也只是认为,孤独与否,幸福与否,都是源自于自己内心的感受。张爱玲我想她并不觉得自己孤独,因为她有钱,可以选择和台湾的朋友一起生活,可以选择回国和亲人一起生活。可是这些人都无法让她很信任,她认为她的生活是圆满的,是幸福也就够了。

所以,她过得这种生活,是她自己的认可的选择。只有需要得到别人认可的才感知孤独,而在张爱玲这里,她不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

结语: 其实孤独并不可怕,甚至现在内地也有很多人开始向往孤独的生活,因此不婚不育,不工作。但是我还是希望,大家在做这个选择的时候,可以是在物质条件丰裕的情况下,在自己有能力养活自己,不要给别人带来负担的时候,那么,可以这样大胆的选择。

除此之外,还是按部就班地学习,工作,和群体待在一起生活便好。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孤独的生活,前几年的时候,很多年轻人效仿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因此,很多人跑去终南山,跑去隐居。

甚至有的人是为了炒作,为了出书的目的,营造了这种假性隐居的生活。

最后却因为生活条件的匮乏,因为金钱的不充裕,最后还是回到了都市。所以,每种选择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只有真正需要,真正适应才能走远。

如果想弄清楚孤独的价值,弄清楚孤独的根源,可以看下这本《孤独的价值》,让我们的不流于表面,让孤独走得更远,也让自己更加友善的面对自己。



75岁张爱玲独自死于公寓,她并不孤独,日本年轻人向往这种生活
答:四、75岁张爱玲独自死于洛杉矶寓所,国内媒体大肆渲染才女却孤独终老,孤独死去 其实张爱玲这一生极尽繁华,她童年不幸经历过家庭的变故,从小就已经世事洞明。正是这些苦难,导致了她对外界的敏感,这才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有人说张爱玲是天才,我不认为她是天才,她只是比一般人勤奋。在她10...

张爱玲怎么死的
答: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在洛杉矶西木区家中寓所死后一星期才被发现,享年75岁。发现当天正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前一天,当洛杉矶警署的警察打开罗契斯特街公寓一间房间的门时,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幅他们以前从未见过的凄凉画面:一位体态瘦小,身着赫红色旗袍的华裔老太太,十分安详地躺在屋中一张...

张爱玲的死因是什么?
答:张爱玲1995年9月8日被发现死在洛杉叽自己的公寓,当警察接到张爱玲邻居的报警进入张爱玲的寓所时,发现她的尸体已经开始腐烂,验尸证明她应该是在6-7日前死亡,也就是说她的死亡时间应该是1995年9月2日或3日。张爱玲享年七十四岁。骨灰火化,撒入大海。死因 张爱玲是心脏衰竭死的,当时没有人看见。后...

张爱玲逝世于哪里
答:1995年9月8日,适逢中秋节,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终年75岁,被发现的时候她已经过世一个星期。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张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

张爱玲是怎么死的?
答:因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终年75岁。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在洛杉矶西木区家中寓所死后一星期才被发现,发现当天正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前一天,当洛杉矶警署的警察打开罗契斯特街公寓一间房间的门时。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幅他们以前从未见过的凄凉画面:一位体态瘦小,身着赫红色旗袍的华裔老太太...

张爱玲晚年得了什么病?为什么频频搬家?
答:1973年,张爱玲定居在洛杉矶1995年9月8日,在中秋节期间,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死在加州韦斯特伍德,罗切斯特大道的公寓里,死于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她75岁,被发现时已经死了一个星期了。9月30日,她的朋友们为她举行了追悼会,之后她的骨灰撒在了太平洋上。在她晚年,美国的张爱玲,不愿意回到台湾,...

张爱玲是怎么死的?为什么死了
答:1995年9月8日,因为动脉硬化心血管病死于洛杉矶,终年75岁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当时张爱玲已经死去多时了

张爱玲的凄凉结局:民国才女张爱玲人生结局如何
答:独自漂泊的张爱玲于1955年来到了美国,并于次年与大她29岁的美国作家赖雅结婚。当时张爱玲36岁,赖雅65高龄。十一年后,赖雅先生去世,张爱玲未能留下一女半子。不久,孤身的张爱玲开始了幽居生活。1995年,75岁的张爱玲被房东发现因心脏病死于寓所,被发现时她已经去世一个星期了。本人每每赏读张爱玲的...

张爱玲死了吗
答:张爱玲1995年9月8日被发现死在洛杉叽自己的公寓,当警察接到张爱玲邻居的报警进入张爱玲的寓所时,发现她的尸体已经开始腐烂,验尸证明她应该是在6-7日前死亡,也就是说她的死亡时间应该是1995年9月2日或3日。张爱玲享年七十四岁。骨灰火化,撒入大海。死因不明。张爱玲从来不怕死,"死亡"于她也从来不...

张爱玲葬在哪里
答:1995年9月8日,中国的“中秋节”前一天,张爱玲被其房东发现死亡在公寓内。据法医检验的结果,张爱玲大约死于六七天前,也就是9月1日或2日。9月19日,张爱玲的遗体在洛杉机惠捷尔市玫瑰岗墓园火化,到场的是林式同和他的几位友人,没有举行任何仪式 9月30日,是张爱玲75岁生日,按照中国的传统,是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