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了解黄桥战役

作者&投稿:营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谁能科普下当年的“黄桥战役”到底是谁打谁?最后谁赢了这次战役~

黄桥战役,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它是新四军改编以来最著名的战役之一,该战役是因为1940年春 国民党在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后,密令第3、第5战区和鲁苏战区的部队,大举进攻华中新四军而导致的。国民党中央委员、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所属部队3万余人,企图于黄桥地区聚歼新四军苏北部队7千余人(其中战斗部队4千余人)。
黄桥战役中共新四军面对绝对优势的敌人,诱敌深入。经过一夜激战,韩德勤部第八十九军军部被彻底歼灭,第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落水而死,第三四九旅也大部被歼,韩德勤率千余人向兴化逃窜。为扩大战果,新四军猛追韩德勤余部,占领海安。在到达东台后,新四军本着“避免损失”的原则,于当日停止了追击、主动结束了这场决战。
名 称
黄桥战役,又称黄桥事件
地 点
江苏泰兴县城以东黄桥地区
时 间
1940年10月4日-1月14日
参战方
国民党韩德勤部,新四军苏北指挥部
结 果
新四军获胜
参战方兵力
新四军约7000人
参战方兵力
韩德勤部3万余人
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一、二、三纵队
伤亡情况
新四军伤亡900余名
韩德勤部伤亡1.1万余人
主要指挥官
韩德勤,李明扬;陈毅,粟裕
结 果
新四军胜利,占领阜宁、东台。
请采纳

先有黄桥战役,后有皖南事变。
黄桥事变爆发于1940年9月30日,又称为黄桥战役;皖南事变爆发于1941年1月4日。
黄桥战役简介:
黄桥战役又称黄桥事件,是1940年10月,苏中地区的新四军为保卫苏中抗日根据地,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反击的战役。
1940年,陈毅领导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以七千人的兵力,战胜了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所率政府军89军1.5万,歼灭其一万一千余人,取得了黄桥决战的胜利。
一般认为,黄桥事件是皖南事变的起因之一。它是新四军改编以来最著名的战役之一,该战役的作战对象为坚持所属的执行“防共、溶共、限共、反共”政策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所部国民党顽固派部队。黄桥战役新四军获得胜利,击毙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并收复前段时间主动出让的姜堰。
黄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党中央提出的“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坚实基础。

皖南事变简介:
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指使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名义致电八路军朱德、彭德怀和新四军叶挺、项英,强令将在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个月内开赴黄河以北。
11月9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复电何应钦、白崇禧,据理驳斥了国民党的无理要求,但为顾全大局,仍答应将皖南新四军部队开赴长江以北。而蒋介石对此不予理睬,仍按原定计划密令第三战区顾祝同、上官云相将江南新四军立即“解决”。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千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1月6日,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7个师约8万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英勇抗击,激战7昼夜,终因众寡悬殊, 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率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壮烈牺牲。
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遇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高峰。

扩展资料
皖南事变历史背景:
皖南事变是抗战期间,国民党顽固派对华中的新四军军部所发动的一次突然袭击,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顶点。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制造反共磨擦活动。
1940年10月19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何应钦、白崇禧发出致八路军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和新四军叶挺军长的“皓电”。
“皓电”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进行了种种攻击和诬蔑,并要求在大江南北坚持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于一个月内全部开赴黄河以北,并将50万八路军、新四军合并缩编为10万人。
与此同时,国民党当局又密令汤恩伯、李品仙、韩德勤、顾祝同等部准备向新四军进攻。“皓电”成为第二次反共高潮的起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皖南事变
百度百科-黄桥战役

黄桥战役,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是1940年新四军向苏北敌后发展中,于江苏泰兴县城以东黄桥地区,在陈毅运作和粟裕具体部署下10月3日至6日粉碎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进攻的一次战役决战。黄桥战役新四军的胜利,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打击了顽固派,争取了中间势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名称: 黄桥战役
地点: 江苏泰兴县城以东黄桥地区
时间:1940年10月3日-10月6日
参战方:新四军苏北部队,国民党韩德勤部
结果: 新四军获胜,进占海安、东台等地
参战方兵力:苏北部队 0.5万人
韩德勤部 1.5万人
伤亡情况:新四军伤亡900余名
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被歼1.1万余人
主要指挥官: 陈毅-粟裕,韩德勤-李守维
黄桥战役,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是1940年新四军向苏北敌后发展中,于江苏泰兴县城以东黄桥地区,在陈毅运作和粟裕具体部署下10月3日至6日粉碎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进攻的一次战役决战。黄桥战役新四军的胜利,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打击了顽固派,争取了中间势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黄桥战役是新四军奉中央命令向苏北敌后发展中,于江苏泰兴县城以东黄桥地区,粉碎韩德勤部进犯的一次战役决战。
新四军黄桥战役革命历史纪念塔
一九四〇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反共高潮被打退后,将摩擦中心由华北移向华中,密令第三、第五战区和鲁苏战区大举进攻华中新四军。曾参加过台儿庄会战的抗日将领、国民党中央委员、江苏省主席韩德勤一向反共,其所辖国民党军部队和新四军在此前曾有过多次武装冲突。
九月,协同新四军开辟苏北的南下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第二支队和新四军第五支队,分别抵达涟水以北地区和大运河西岸,与我新四军苏北部队形成有利的战略态势。九月三十日,韩德勤集中其大部兵力,由海安、泰州等地分三路向黄桥进犯。这时,八路军南下部队尚在老黄河一线,第五支队仍在运河以西,难以对我苏北部队进行战役配合。经过审慎研究,为了赢得一举解决苏北问题的时间,陈毅决心以劣势兵力在黄桥地区独立同韩部决战。粟裕协助陈毅具体组织战役并负责战场指挥,决定以黄桥为轴心,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歼击韩部。
战役自十月三日起至六日胜利结束,共歼灭韩部第八十九军军长以下一万一千余人。我军乘胜追击,进占海安、东台等地。十月十日,我苏北部队前锋与南下八路军先头部队会师于东台县之白驹镇。
黄桥战役的胜利,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打击了顽固派,争取了中间势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940年9月30日,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调集部队,对江苏省泰兴县黄桥地区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再次发动进攻。其部署是:韩德勤以第89军李守维部和独立第6旅翁达部为主力,组成中路军,经营溪、古溪和祖师庙、加力,进攻黄桥北面和东面地区;以鲁苏皖边区游击军李明扬部、苏北游击第8军陈泰运部组成右路军,以保安第1、第5、第6、第9、第10旅组成左路军,掩护主力之两翼,攻击黄桥以西及东南地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指挥陈毅、副指挥粟裕成功地争取了李明扬部和陈泰运部保持中立,同时采取集中兵力、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法,在黄桥地区进行自卫还击。10月1日、2日国民党军受阻于暴雨。
3日雨过天晴,即分几路扑向黄桥。4日下午3时许,独立第6旅3000余人进抵黄桥附近。担任伏击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1纵队分四路猛插,将独立第6旅分成数段。经3小时激战,全歼该旅,中将旅长翁达自杀。国民党军为扭转被动局面,猛攻黄桥,一部突入东门。守卫黄桥的第3纵队顽强反击。第2纵队从八字桥插至分界,第1纵队挥师南下,完成了对第89军的合围。
经一夜激战,至6日清晨将该军全歼,中将军长李守维逃跑时失足落水溺毙。黄桥战役进行时,八路军第5纵队从淮阴地区南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部队东进至运河,在战略上起了策应作用。
此役历时4天,共歼国民党顽固派军队1.1万余人,俘师、旅、团军官10余名、下级军官600余名、士兵3200余名,缴获步马枪3103支、驳壳枪229支、重机枪24挺、轻机枪135挺、山炮两门、迫击炮6门、子弹、手榴弹、电台等军用品甚多。新四军伤亡900余名。

黄桥镇,苏北第一大镇,隶属江苏省泰兴市(县)管辖.闻名全国的黄桥烧饼,因黄桥决战而声名远扬.

1940年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的主力部队奉命挺进苏北。到达黄桥后,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苏鲁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调兵数万进攻黄桥,妄图消灭渡江北上的新四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团结和争取了中间势力,粉碎了顽固派企图破坏团结抗日、消灭新四军的阴谋,取得了黄桥决战的胜利,为创建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1940年10月4日-6日,经过三天激战,新四军共歼敌11000多人,韩顽第八十九军及独立六旅全军覆没,军长李守维在逃跑时淹死于河中。黄桥决战胜利后,我军在黄桥召开庆祝大会。

1940年秋,陈毅奉命率领新四军北上抗日。蒋介石得知这一消息,命令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集中十倍于新四军的兵力,企图在苏北一举全歼陈毅部队。新四军前线纵队司令员赵勇,率部猛攻泰州,泰州守将刘世仪和刘玉坤抵挡不住,向韩德勤求援。韩为达到独霸江苏的目的,命令二刘死守,以借新四军之手歼灭二刘。陈毅将军飞驰泰州,说服赵勇停止进攻,只身面会二刘,揭穿韩德勤诡计,并向守军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二刘深受感动,同意对新四军假抵抗,真让路,使新四军迅速挺进。国民党税警司令林太远得知陈毅已到达泰州的消息,一面逼迫二刘阻击新四军,一面飞报韩德勤。陈毅改变战略,夜袭林太远部。林措手不及,被我军生擒。陈毅将军以抗日大业为重,亲自为林松绑,让他带领被我军所俘的一千余人及枪支返回。林太远感激之至,决心站到团结抗日一边。韩德勤不甘心失败,调集兵马,重重围困陈毅部队。陈毅将军在黄桥一带布置兵力,迎战韩德勤。战斗打响,战士们勇猛顽强地击退敌军一次次进攻。在陈毅将军的正确指挥下,终以七千人兵力,战胜了十万敌军的进攻,取得黄桥之战的伟大胜利。

1940年,陈毅率新四军奉命北上,在苏北遭遇顽固派韩德勤军队10倍兵力的围攻,陈毅只身入虎穴,分化泰州守敌“二刘”,同时,夜袭林太远,促其团结抗日,并以少胜多,取得黄桥决战的胜利。

黄桥战役,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是1940年新四军向苏北敌后发展中,于江苏泰兴县城以东黄桥地区,在陈毅运作和粟裕具体部署下10月3日至6日粉碎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进攻的一次战役决战。黄桥战役新四军的胜利,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奠定了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打击了顽固派,争取了中间势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http://baike.baidu.com/view/62269.htm

辩论:狭路相逢智者胜还是勇者胜
答:[b]黄桥战役[/b] 粟裕 7千——1.5万余人 歼敌1.1万余人 [b]苏中战役[/b] 粟裕 3万余人——12万 歼敌53700人 [b]鲁南战役[/b] 粟裕 不详 歼敌53530人 [b]莱芜战役[/b] 粟裕 不详 歼敌56800人 [b]孟良崮战役[/b] 粟裕 不详——约45万人 歼敌32680人 [b]晋中战役[/b] 徐向前 6万余人—...

如何以弱胜强、以小胜大、以柔克刚?请不吝赐教
答:以上这些战役,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像伊阙之战、巨鹿之战、虎牢之战、纳忽山和不黑都儿麻之战、迦勒迦河之战、赛约河之战、黄桥战役为全歼敌军的歼灭战。用少数兵力去围歼多数敌军,指挥员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像白起、成吉思汗、粟裕都是善于打歼灭的人(我个人认为他们三人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打歼灭战的统帅),...

瓜州文化旅游景点有哪些介绍 瓜州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答:上方寺 崇儒祠 柳敬亭公园 杨根思烈士陵园 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 上方寺 崇儒祠 柳敬亭公园 杨根思烈士陵园 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 溱潼 马洲书院 郑板桥故居 泰州市博物馆 光孝律寺 溱潼 马洲书院 郑板桥故居 泰州市博物馆 光孝律寺 郑板桥纪念馆 姜堰高二适纪念馆 姜堰溱湖国家_地公园 姜堰古寿圣寺 姜堰十里溱...

2011年青岛版七年级上册寒假生活指导全部的参考答案
答:[b]黄桥战役[/b] 粟裕 7千——1.5万余人 歼敌1.1万余人 [b]苏中战役[/b] 粟裕 3万余人——12万 歼敌53700人 [b]鲁南战役[/b] 粟裕 不详 歼敌53530人 [b]莱芜战役[/b] 粟裕 不详 歼敌56800人 [b]孟良崮战役[/b] 粟裕 不详——约45万人 歼敌32680人 [b]晋中战役[/b] 徐向前 6万余人—...

关于拔杂草的诗句
答:12.王大娘知道儿子的心情不好,有时候不招呼上工,宁肯自己一个人到自留地拔拔草、耪耪地,也不招呼儿子一声一齐去干。 13.黄桥战役前夕,将军居溧阳水西村,处理完公务后,仍荷锄下地,或挑水,或锄地,或拔草,或与当地农民闲话桑麻,似不知一场大战将至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为...

谁知道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以少胜多战役,以及细节?
答:以上这些战役,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像伊阙之战、巨鹿之战、虎牢之战、纳忽山和不黑都儿麻之战、迦勒迦河之战、赛约河之战、黄桥战役为全歼敌军的歼灭战。用少数兵力去围歼多数敌军,指挥员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像白起、成吉思汗、粟裕都是善于打歼灭的人(我个人认为他们三人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打歼灭战的统帅),...

杂草丛中一枝花诗句
答:12.王大娘知道儿子的心情不好,有时候不招呼上工,宁肯自己一个人到自留地拔拔草、耪耪地,也不招呼儿子一声一齐去干。 13.黄桥战役前夕,将军居溧阳水西村,处理完公务后,仍荷锄下地,或挑水,或锄地,或拔草,或与当地农民闲话桑麻,似不知一场大战将至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为...

杂草掩盖了小路的诗句
答:12.王大娘知道儿子的心情不好,有时候不招呼上工,宁肯自己一个人到自留地拔拔草、耪耪地,也不招呼儿子一声一齐去干。 13.黄桥战役前夕,将军居溧阳水西村,处理完公务后,仍荷锄下地,或挑水,或锄地,或拔草,或与当地农民闲话桑麻,似不知一场大战将至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