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打天道好不好

作者&投稿:靳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样的人死后能进天道???~

行上品十善戒(即十善戒守得好)者,可以升欲界天。
1.不杀生(包括不伤生)
2.不不与而取(包括不抢劫,不偷盗,未经别人允许不乱用等)
3.不邪淫
4.不妄语(包括大妄语、小妄语和方便妄语,方便妄语能不说尽量不说)
5.不离间语(包括不长舌,不两舌)
6.不粗恶语(包括粗话、脏话和伤人的话)
7.不绮语(除上述三种口业和与修行有关的正法的话语之外的全部废话,一般说的是花言巧语)
8.不贪欲
9.不嗔恚
10.不愚痴
一二三为身业(行动上的),四五六七为语业(语言上的),八九十为意业(思维意识上的)。
欲界六天,修得越好,欲望越淡薄,层次越高,福报和寿量越大。
而以上的十善戒只是消极被动,但如果这个做好了的话就可以升天了,而积极地行十善要是能做好,那就是菩萨了(此就菩萨的度生事业而言)。

要想升入色界天,光守十善戒或行十善是不够的,还要修禅那(静虑),初禅生初禅天,二禅生二禅天,三禅生三禅天,四禅生四禅天。大体是这四个等级,而每一级里又有细微的差别。不过最顶层的色究竟天只有佛门弟子证得三果阿那含果位的人才能升到。

要想升入无色界天,行善修禅那还不行,得修四无色定(世间的三昧耶),空无边处定生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定生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定生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定生非想非非想处天。

以上三界的天道都在六道轮回之中。

不究竞,不如成佛。

  慧律法师开示:天道详解(天趣之因与果报)
  一、天趣之因
  天趣之因就是:这个世间人不求常住的真心,因为他没有因缘听到正法、佛法,没有办法舍离这个妻妾的恩爱。所以,一定在欲界里面,有男女,他就有欲嘛!所以《楞严经》是以欲轻重,来分辨这个天、天道,你往生的天。意思就是:你淫欲愈少,你往生的天道层次就愈高。如果你全部都断淫,那么,就上到禅定,有禅定的功夫了,就更高!
  二、诸天趣
  A、欲界天
  (A)六欲天
  (1)四天王天
  (2)忉利天
  要往生玉皇大帝那边,也不简单。在人间不但不邪淫,连正淫也少,就是男女的欲望少,投胎忉利天,就是一定要做善事才有办法。
  (3)焰摩天
  境界又更高了,夫妻之间,互相尊重,如果欲望来了,暂时相交,少之又少,几乎没有欲望,将来投胎到焰摩天,福报就更大了。
  (4)兜率天
  这兜率陀天,要投胎这个天界,除了行十善,一切时静而不动,有一点禅定的功夫,偶尔有一点欲望,就简单应付应付。就是说:夫妻之间,他不采取主动但是,也不失他的职责。你来,我就应付应付一下。所以,男女的欲望几乎没有,只是为了家庭的圆满,应付一下,他自己没什么欲,于此没有什么味道,没有什么男女的执着,那么欲望更少。
  (5)化乐天
  你只要一往生那个地方,随心所欲,都化现在你前面。 对于男女之事,做人的时候,在男女之事味同嚼蜡。嚼蜡就是譬如说:蜡烛一咬,没有味道,男女的事,完全没有兴趣,没有这个男女的欲望。
  所以,做人的时候,全无欲心,只是应着眷属的需要,命终的时候,投胎化乐天。
  (6)他化自在天
  在人间完全没有欲望的念头,完全无欲,就是没有男女。但是,心还没有办法控制,心的念头还存在,心淫欲还存在,几乎没有。但是,毕竟是欲界,厌离这个世间,已经没有染着世间的念头了。
  (B)结语:仍属欲界
  为什么仍属欲界呢?旁边写几个字:心淫,心的淫欲、心的念头,心淫不能完全去除,叫做属于欲界。
  虽然说: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味同嚼蜡了,或者是完全没有欲念了,但是,微细的淫欲还是在。所以,要断这一关可是难,不是简单的一件事!
  B.色界天——四禅天
  (A)初禅三天
  1、三天名义
  (1)梵众天
  这个[梵]顾名思义就是持戒,这个梵众天,就是在人间有一类是专门持戒律的,但是,还没有完全断烦恼,就是爱染不生,想念俱无,生梵众天。
  (2)梵辅天
  要具足戒跟定,才能生梵辅天,就是欲习既除,离欲心现,远离这个欲望的心一直现前,就是持戒,心还有定,已经没有欲界的欲望了。
  简单讲:男女的欲望离了,离这个种种的欲望了。
  (3)大梵天
  具戒跟慧,你要生大梵天,要持戒,同时要有智慧;这个智慧当然不是佛的智慧,少许的智慧。持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智慧,生大梵天。
  2.结语:伏漏、离欲界苦。
  (B)二禅三天
  二禅三天是具足戒定慧,这不是如来的无上禅定。
  1、三天的名义
  (1)少光天
  心光跟身体的光还很差,叫做少光天。
  (2)无量光天
  定力转深了、殊胜了,身光、心光明像琉璃,有无量的光。
  (3)光音天
  以光代音,不需要语言,放光就知道对方表达什么,坚持圆满的光明。要往生光音天,不但具足戒定慧,还要有心地的功夫,就是你能够一切时无着无染,你生二禅天,就是光音天。
  结语:离忧、伏粗漏
  (C)三禅三天
  1、三天名义
  (1)少净天
  什么叫少净天呢?用这个定力伏第六意识,而通达这个相似的寂灭,不是真的寂灭。因为阿罗汉是断第六意识,他现在是暂时伏住,就是执着心少了,分别心也少了。但是,不是般若智慧那种寂灭,是禅定乐,不是真正的寂灭乐,以定力伏第六意识,而通达相似的寂灭,叫做少净天,看到那个[少]就知道了。
  (2)无量净天
  在这个定力就转深了,令少净天所证的净也空,少净天证得了这个境界,但是在这个无量净天也不执着。
  意思就是:空跟净都无量无边,叫做无量净,这个就相当的功夫了!定力转深,令少净天所证之净境也是空,空跟净都无量边际者,叫做无量净天。
  (3)遍净天
  结语:身心安稳、与喜乐俱。
  身心安稳,与喜乐俱,就是身心能够安稳,能够得无量的乐,但却不是佛的真三摩地,毕竟还是凡夫。
  B.色界天——四禅天
  (D)四禅凡天
  1.凡外四天
  凡外就是凡夫跟外道,修戒定慧,但是,没有证果,生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
  (1)福生天
  就是在世间的苦乐二心同时顿舍,就是在这个世间所有的苦,他都可以忍受,乐也不着,这个苦乐的粗相统统除,而这个舍心不动。把苦乐二心放下,有定、修十善,这一类众生叫做福生天。
  (2)福爱天
  这个舍的定就更深了,功行就更纯熟,就是把苦乐全部都放下,得无量福,这个叫做福爱天。
  (3)广果天
  顾名思义就是广大的果报,就是广大的福德之报。意思是说:他心有无量的净光,福德圆满,修证而住,有无量的福德,但不是佛的福德。
  (4)无想天
  这无想天,看到这个名词就知道,几乎没有想,就是身心统统灭,心虑灰凝,这个心虑灰凝,经五百劫,能够达到五百劫,相当长了!初半劫灭,可以把这个想灭掉。但是,后半劫的定力渐渐消失,他有一定的寿命,后半劫又生,到最后还是压不住这个想。
  所以,无想天就是暂时的没有想,这也是属于外道,这个都没有依照佛陀正确的智慧在修持,有修十善、有定、有福德的凡夫或者是外道,但毕竟不能超出三界。
  2.结语:苦乐不动
  于有为法达纯熟。一切世间的苦,跟一切世间的乐,乐也不着;苦也不觉得苦,也能忍,心不动。
  你看,要生四禅的凡外四天,就这么困难了,何况我们天天在起烦恼呢?连外道都不如!
  (E)四禅五净居天(五不还天)
  五不还天就是阿那含——三果的圣人所居住的地方。一投胎到五不还天,就不再回到欲界来受生了,因为他已经没有欲了,是三果的圣人所居住的地方。在这个五不还天证阿罗汉果,就直接入涅槃,超出三界。这阿那含的功夫,已经相当的不得了。
  1. 五净居之因
  2.净居五天
  (1)无烦天
  顾名思义就是苦乐两灭,欣厌争斗之心不交,烦热寝息,初得清凉。
  (2)无热天
  [热]就是恼的意思,一个人内心发火了,就是热恼。这个苦乐二心了不可得,连微烦恼之热也是没有。
  这个无热天比无烦天更高一层。换句话说,我们如果在世间苦乐二心了不可得,了解空义的思想,就可以进入这个无热天,要有相当禅定的功夫,连微烦之热也是没有。
  (3)善见天
  (4)善现天
  (5)色究竟天
  色界的魔王,叫做魔醯首罗天,也在色究竟天里面这一天。只是区域不一样,一个是三果的圣人,一个却是魔王,不依如来教法,也是在此天。虽然在五净居天,但它却是不同的区域。
  色界总共有十八天,为什么总结色界十八天呢?因为尚有化生的色质,我们在欲界有父母所生的身体,到色界是微细的四大,更微细的,类似一种光,灵界的一种光,已经不是我们这种色身了。所以,尚有化生的色质。不出色界,就是未尽形色之累,他认为这个色身还是会拖累。
  3.结语:五净居天为四禅诸凡夫天所不能知见。
  就是三果的圣人住的这个,不是凡夫有办法看得到的。
  所以,你到山林、水边,要有礼貌!也许那个是三果阿罗汉在那边修行的,你只是看不到而已。
  4.总结色界天:不出三界
  义贯:[阿难,是十八]禅[天]之天人,无欲、无侣,离爱[独行]而与五欲[无交]涉,虽已离欲,以尚有化生之色质(色界天质)故仍[未尽形累,自此] 五净居天[已还],下至于梵众天,统[名为色界]总共十八天。
  C 无色界天
  (A)无色界中回心之大阿罗汉
  回心就是回小向大,叫做回心,想要利益众生了。
  (B)四空天
  顾名思义就是没有色身,连这个色身都厌离,就变成空。
  (1)空无边处天
  [若在舍心舍厌成就,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如是一类名为空处。] 觉身为碍,销碍入空这八个字要画线,这个就是为什么会进入空界天,就是这八个字,觉得这个色身,还是一种障碍,还是要把它放下。销碍入空,把这个挂碍的色身消除,进入空,连色身都没有。
  [如是一类名为空处。]就是空无边处。
  义贯:在色究竟天中之钝根者,[若在舍心]之定中,仍欲进而[舍]其色界质碍身之[厌]离心[成就],以[觉]有色之[身为]挂[碍],所以坚修空观,而入空处定,从而依彼定力[销]泯色[碍]之身,[入]于[空]境。[如是一类]众生[名为空]无边[处]天。
  (2)识无边处天
  空无边处,就是把这个色身消掉了,进入空了,就是空无边处。那么,识无边处,就是连这个空都消掉。[诸碍既销,无碍无灭,其中惟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半分微细。如是一类名为识处。]这个阿赖耶识是非常微细的,凡夫不能觉知的。
  什么叫做全于末那半分呢?[全],保全。不但不灭阿赖耶识,连第七末那意识亦保全其中一半。因为末那系一半向内缘第八识为我,就是以第八识的见分为自我。
  这个我相很难破的。以末那为我执中心故。这个就是识无边处天,这一天的天寿为四万大劫,很长很长!
  义贯:此类天人,[诸]质[碍]之色[既]已[销]泯,所依之[无]质[碍]之[无](空)亦已[灭],以厌离色跟空,唯依于识,就是连这个空跟色统统放下,剩下识,又进一步了。故于[其]心[中惟留]第八[阿赖耶识]而不灭之,并保[全于末那]识向内缘之[半分](一半)而维持其[微细]之我相。所以,我们一出生,这个执着就破不了,包括晚上我们作梦,还是[我]。起心动念还是[我],二六时中,统统有一个[我]。而微细的我相,很难破的![如是一类]天人,[名为识]无边[处]天。
  (3)无所有处天
  [空色既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回无攸往。]无攸往就是不再前进了,用现在的语言就是这样子,外道通常到这个地方就停止了,进不去了,他不是佛陀的智慧,用意识心。[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
  就是连识也伏住;不是断喔,这个不是断,断跟伏不一样。伏就是还会起现行,将来还会继续起作用:阿罗汉是断,是出三界的。断跟伏不一样的,断惑跟伏惑也不一样的,伏惑是暂时不起;断惑是彻底的,不再起来的。
  (4)非想非非想处天
  非想:也不能说想;非非想:也不能说无想,叫做非想非非想,说不出所以然,说想不对,说无想也不对。[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宣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识性不动]:[识],指阿赖耶识。[不动],就是不可动摇之性,意思就是:藏识之性,本来常住,不可动摇,叫做识性不动。
  [以灭穷研]:这个[灭],就是灭尽定。谓以灭尽定之力欲穷研第八识之不动性。其实,也是头上安头,本来空,不知道。强迫它如如不动的意思,以灭穷研,强迫它如如不动,就变成动了。
  [于无尽中发宣尽性]:本来如来藏性是无尽的。藏识之性本来是无尽的,而这一天是强迫它,用定力要尽发其性,愈强迫,就愈没有办法恢复如来藏性,叫做头上安头,知见立知,是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就是这个道理。
  外道始终不能成佛,就是强迫它,强迫它要永恒,就是外道。永恒是本来就存在,是体悟到众相本空,放下如如不动的心性叫做永恒,永远不执着叫做永恒;永远不分别叫做永恒。现在外道用一种意识观念,强迫它,认为有一种东西叫做永恒,这个就是头上安头。逼得第八意识起不了作用,藏性起不了作用。
  [如存不存]:此天人之阿赖耶识由于受其定力所逼故,虽存而犹如不存,以不再起现行:因为暂时伏住,起不了现行,这一种境界就是所谓[非想]。
  那么,[若尽非尽]呢?且其阿赖耶识又好像已尽。其实呢?而实非尽,因为他不是用如来藏性修行,他是强迫它,不让它起现行而已。暂时伏住,没有断,把永恒的东西强迫它,变成另外一种永恒,变成头上安头。人家本家就永恒了,放下,歇即是菩提。他不是,强迫它有一种东西,我要伏住,我要伏烦恼……我要修行……就是像这一类的众生,想尽办法要修行,好像要修出一个什么东西,就把永恒的如来藏性,化作一个好像永恒的东西,就是这样子。此境界即所谓[非非想]。也不能说无想,因为第八意识没有穷尽,若尽,好像尽。可是,确实是没有尽,因为你不是用大般若智慧去彻底放下,圆满清净自性,你弄一个动作出来,那个都是头上安头。[非想非非想处]:此天之天寿八万大劫。又更长!
  义贯:强欲以定力[发宣]而灭[尽]其[性]。一切外道,统统是这一句话出问题,强迫清净自性,让他暂时伏住烦恼,而不是让清净自性起作用、起妙有。对不对?所以,大悟就是随缘显现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而他们却把无尽的清净自性捆起来,把它包装起来,变成用外道的意识心伏住,认为我这个才是!变成多一层包装。
  (C)无色界中不回心钝罗汉及外道天
  [此等穷空,不尽空理,从不还天圣道穷者,如是一类名不回心钝阿罗汉。若从无想诸外道天穷空不归,]就是一直想要让它空,却不知道本来就空。法性本来就空,不须要你头上安头。放下他就是体悟到万法本来空,放得很自然。不是勉强自己放下,体悟到众相本空叫做无生法忍,心中就没有所谓忍辱这种委屈感。不须要忍,自然就忍得住了,因为本来就空了,赞叹也是这样子、毁谤还是这样子、富有也是这样、贫穷还是空。所以,这个执着不放下,就很麻烦![迷漏无闻,便入轮转。]
  义贯:以上所说之[此等]四空天的天人,强欲[穷]尽一切法,令达于[空],然实[不]能[尽]达如实真[空]之[理],其中甚至亦有[从]五[不还天]而转生此天者,彼等天人虽本系修习如来[圣道],然于中途忽迷而强欲[穷]空,以是因缘而来生于此四空天[者,如是一类],最后即在彼天,乘其穷空之力,断四谛惑,就是苦、集、灭、道。三十六品尽,证我空理,成阿罗汉,这个我们在唯识学都讲过了。此等[名不回心钝]根之[阿罗汉]。
  其次[若]有凡外诸天之天人[从]第四禅之[无想]天及四空天之[诸外道天],这个就走错路了。一心修习有漏定,强欲以定力[穷空]而[不归]于无漏正智之道,所以,这个正知正见有多么的重要!一念错,就百千万劫回不来,没有正知正见,就不能产生无漏的正智的智慧。
  [迷]于有[漏]境界以为真实究竟,[无]有正[闻]之慧,要听闻正法有多困难!此辈天人于八万劫天报受尽之后,[便]即下坠[入]于[轮转],一切所修尽归泡影。所以,外道不究竟,就是这个道理。
  (D)结语
  a.结语一:通于凡圣
  [阿难,是诸天上,各各天人则是凡夫业果酬答,答尽入轮。]答尽继续轮回,[彼之天王即是菩萨,游三摩地,渐次增进,回向圣伦所修行路。]
  B.结语二:不出无色界
  [阿难,是四空天,身心灭尽,定性现前,无业果色(后面加一句:但是,有定果色。没有业果色,就是没有业报;但是,入定,他还是有色,只是对我们欲界、色界,来称无色界,还是有定果色。),从此逮终,名无色界。]
  义贯:[阿难,是四空天]之天人,以其定令其[身心]暂得相似[灭尽],且令[定]果色之[性现前],所以暂时没有[无业果]所生之[色]现出,[从此]以后便在此天中住于此无色界定,[逮]于天寿[终]了[名无色界]。
  (E)总结三界:迷本积妄而生
  义贯:[此]三界一切众生[皆]以[不了]自己本[妙觉]性、本[明]真[心]于一念妄动之后复[积]聚诸[妄]业变成业相、转相、现相,业相就是无明业相,就是相分。转相就是见分。这个见分一攀缘到相分,境界就现出来,现就是现出境界来,就是现相,现出种种山河大地,我相、人相、众生相,山河大地的相,统统现出来了。三细六粗等而[发生]诸苦报之依正身,爱就是于是乎虚[妄]而[有三界]之相,且于三界[中间]虚[妄]境地中[随]着[七趣沉溺]。着,这个字就是重点,你修行为什么不能成就?就是着。
  我执和法执,就是修行人最重的二块石头。我执,所谓的执着这个四大假合为自身相;法执,认为四大、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乃至于听到正法,也认为有一个实体的东西,这个就是法执。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正法统统要舍,何况那一些邪法呢?是不是?所以说:我执和法执,是所有修行人二大块的石头。
  彻底放下,现在就见佛,就这么简单!每天放下每天跟佛住在一起,因为每天都清净心嘛!不是佛吗?所以,佛陀告诉我们: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万法就是这样子,就是说一说而已。
  虚[妄]而[有三界]之相且于三界[中间]虚[妄]境地中,[随]着[七趣沉溺],各种[补特伽罗](数取趣)[数] 一次又一次的,趣向于七道轮回。皆[各从其]同[类]而造相同之业、受同样的果报。

人道。天道太大,除非那个人是慈菩萨转世

抱歉,我无法提供此类信息。
死后的状态,是超出科学、宗教、以及常规认知的,现在主流科学认为,人死之后,身体会进入无意识状态,然后随着时间推移,被微生物分解,回归自然。
因此,死后打天道是否好,是无法评估的。

人死后打天道好不好
答:天趣之因就是:这个世间人不求常住的真心,因为他没有因缘听到正法、佛法,没有办法舍离这个妻妾的恩爱。所以,一定在欲界里面,有男女,他就有欲嘛!所以《楞严经》是以欲轻重,来分辨这个天、天道,你往生的天。意思就是:你淫欲愈少,你往生的天道层次就愈高。如果你全部都断淫,那么,就上到禅定,有禅定的功夫了,就...

要昰人死了打到天道,是不昰能上天当神仙
答:人死了就要入轮回,然后重新投胎,望采纳

人死后打入地道是不是不好
答:人死后打入地道是不好。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支持。人死后火葬或土葬均可,这是现代社会普遍接受的做法。

...是不是有一种算法,是算出人死後灵魂打入天道,地道,人道,畜道的...
答:不要用外道的数术泄露天机,做好自已,做好当下,善用自心,随顺众生,恭敬万物,五戒十善,又怎么可以下地狱呢?因果轮回丝毫不爽,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南无阿弥陀佛。谢谢,祝您生活愉快!

传说人死后转世,会根据他身前的事迹打入六道中不同的道,这六道分别指哪...
答:他能有以手障日月,形成日月蚀的威力;是因他过去生为婆罗门时,见到大火烧塔,灭火而使塔不坏,而以此救塔之福德为因,愿得大身。然虽有此愿,仍不信正法,常爱斗战,故死後堕入阿修罗道。 天道 虽然佛法常强调「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所以得生人间已是相当殊胜的因缘,有机会修学佛法。可是大多数的人,仍然企望过著...

人死后分别人道,畜道,神道,鬼道,是什么意思?人死后落天道是什么意思
答:4. 鬼道指的是灵魂转生为鬼,生活在阴间或者人类无法直接感知的领域,鬼的生活与人类的生活相异。5. 落天道是指人死后灵魂的归属之一,它通常指的是灵魂转生至天道,享受天界的福祉和安宁,这是佛教中轮回转世理想的一种归宿。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述关于轮回的观念主要来源于佛教哲学,并不具有科学根据...

人死后打入地道是不是不好?
答:生命是会随着自己的业力流转,至于流转到恶道还是善道,就看自己是善业还是恶业。怕自己会下到地狱道去就赶紧的念南无阿弥陀佛,愿意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去,那就是道极乐世界去成佛,就不会下到地狱道去。

人死后打到鬼道好不好
答:有福德者,则有食可吃,无福德者,则为恶鬼。在人世间做了大善业的,临死一念贪嗔,则堕入鬼道为大力鬼神,城隍、江河湖海之神、山神土地等等。 就是地狱,也有福报大小之分啊。福报大的,也就是恶报小的,可以早死早超生。福报小的,就是恶业大的,则在地狱受苦亿万年。畜生道也是一样的道理。

人死后进天道是指什么
答:假如一个人死后,从脚下开始冷起,一直冷到眼睛,最后只有两眼之间眉心部暖热,而其他地方都冰冷的,就可以知道他升天了,所谓的天道就是进入神仙道,帝释天。天道是六道中最高等的存在,天人(天神)们所过的生活,在《过去现在因果经》中,有着迷人的形容,例如他们的身体极为清净,不受尘垢染污,...

传说人死后转世,会根据他身前的事迹打入六道中不同的道,这六道分别指哪...
答:地狱的十种原因 1、做最恶毒的行为。2、讲最恶毒的言语。3、起最恶毒的心念。4、 认为人死如灯灭,没有善恶轮回和因果业报,它不过是劝人为善所,编出来的谎言罢了。5、 认为人死后还是出生为人,畜死还是为畜,做好做坏还不是一样。6、 认为今生受苦和享福完全出于自然或神的安排,并非由于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