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则的注释!!!急!!帮帮忙!!

作者&投稿:暴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八则》解释~

第一则: 为人处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不也是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开心的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愉快的意思。
(5)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6)乐(lè):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道德上很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
而:连词。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而:连词。
时习:时常的复习。
[编辑本段]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补充词解释:
吾:我。
日:每天。
为:替。
谋:办事,出主意。
忠:忠诚。
[编辑本段]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知识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重点字词解释:
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故:旧的知识。
而:连词,表顺承,从而。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
另外词解释:
温故知新(成语):
请注意不是温故而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编辑本段]第四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法适从;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让学业陷入困境。”
重点字词解释:
而:连词,表示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迷惑而无所得
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编辑本段]第五则:学习方法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重点字词解释:
女(rǔ):通“汝”人称代词,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编辑本段]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孔子说:“看见贤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和他一样;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重点字词解释: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相同
贤:德才兼备的人
焉:在其中,代词。
[编辑本段]第七则: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短处自己也有就要改正自己与他们一样的习惯。"
词解释:
必有我师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泛指多
焉:兼词“与之”,在那里。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编辑本段]第八则:怎样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参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道路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词语解释:
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
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又“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又《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庄子.在宥》:“亲而不可不广者,仁也。”清谭嗣同《仁学.界说》:“仁为天地万物之源,故虚心,故虚识。”

学习(知识)而又按时温习巩固(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和你相互切磋学问),不也是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别人),不也是道德高尚的人吗?
知道的(知识)就是知道的(知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对于知识)了解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学习它为乐的人。
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的哪些短处就要弥补。
温习以学习掌握的旧知识(能从中)发现新东西,凭借(这一点),(它)就能做老师了。
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不要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要速成,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我曾经整天不吃(东西),整夜不睡觉,(用这些时间)来思考,也没有什么益处,(与其这样)还不如去学习更好。

『这个肯定没错,我的作业上就是这么写的,因为我全对,所以以放心。我是按照老师说的 ,一个字都不差。』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会心生迷惑。”
1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大的车没有车的边际,小的车没有车内的凳子,那怎样行驶呢?”
13、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他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 季文子做事要思考三次再行动。孔子听说了,说:“两次,就可以了。”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装做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音乐的创造竟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并告诉他人。”
31、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 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也很遥远吗? 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孔子说:“碰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我)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0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4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
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
44、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 子夏说:“做官有余力时就去学习,学习能够游刃有余时就去做官。”
4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46~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会心生迷惑。”
11、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大的车没有车的边际,小的车没有车内的凳子,那怎样行驶呢?”
13、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14、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5、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译文 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0、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孔子说:“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他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 季文子做事要思考三次再行动。孔子听说了,说:“两次,就可以了。”
2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装做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2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2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2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2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2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音乐的创造竟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2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3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并告诉他人。”
31、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32、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 曾子说:“鸟将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都很善良。”
3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也很遥远吗? 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
3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3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3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孔子说:“碰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我)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0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 孔子说:“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不促使人陷入失败。小人相反。”
4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奉行终生?”
孔子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施加在别人身上。”
44、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 子夏说:“做官有余力时就去学习,学习能够游刃有余时就去做官。”
4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46~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译文 孔子说:“如果在家中尊敬父母团结兄长,却在外边经常以下犯上,这种人很少;如果不犯上,却作乱的,从来没有。君子应该守本分,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才是天地正道。尊敬父母团结兄长,这是做人的根本啊!”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知识)而又按时温习巩固(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和你相互切磋学问),不也是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别人),不也是道德高尚的人吗?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知识)就是知道的(知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于知识)了解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学习它为乐的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的哪些短处就要弥补。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以学习掌握的旧知识(能从中)发现新东西,凭借(这一点),(它)就能做老师了。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不要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要速成,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东西),整夜不睡觉,(用这些时间)来思考,也没有什么益处,(与其这样)还不如去学习更好。

这个肯定没错,我的作业上就是这么写的,因为我全对,所以以放心。我是按照老师说的 ,一个字都不差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这以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人。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和三个人在一起,必定会有我要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见他们的缺点来改正。

4、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不要想要快速成功,不要贪图小利。想要快速成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已掌握的旧的知识,才能领悟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方法成为别人的老师。

6、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到的学问知识,按时加以温习巩固,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相聚,不也是很愉快的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高尚的人吗?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知识)了解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学习知识为快乐的人。

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觉,(用这些时间)来思考,也没有什么好处,不如去学习更好。

这些都是很准确的答案,我都批过了
看在我打字打得那么辛苦的份上,多给点分吧,拜托~~~~~~~

六年级34课论语八则中的成语
答:词语注释:1.时:按时 2.习:温习,时习 3.说:通"悦",喜悦,高兴 4.愠:怨恨,生气 5.知:通"智",智慧 6.好:喜爱,爱好 7.凋:凋谢 8.尝:曾经 9.寝:睡 孔子资料: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俄语:Конфуций ...

六年级下试验版《论语八则》翻译
答: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不要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想要速成,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我曾经整天不吃(东西),整夜不睡觉,(用这些时间)来思考,也没有什么益处,(与其这样)还不...

文言文知识小学
答:5. 小学语文知识大全中论语部分解释是小学语文知识大全人教版的,而且 论语八则译文1、孔子说:"学习知识,经常去温习它,不也是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知识点:“说”通“悦” 意思:高兴2、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

有上海市6年级下学期语文书的来
答:1.节选自《论语》。《论语》,儒学经典,有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编撰孔子及弟子的言行而成。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者。2.时习:时,按时;习,实习,温习。3.说:通“悦”,喜悦、高兴。4.愠(yun):怨恨,生气。5.知:通“智”,聪明。6...

论语八则中心不要注释!!!一句一个主旨 快!!!1
答: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件愉快的事?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恼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养高的人吗?"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领悟到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⒊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孔子说:...

文言文比较阅读
答:论语八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

小学生写的文言文
答:论语八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论语十则》
答: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知识而又经常温习功课,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赶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并不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论语八则》教案范文三篇
答:【 #教案# 导语】《论语》是一部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典籍,也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之名,乃编纂者所定。“论”即论次编纂,“语”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 无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一个字,掌握文言文的一般语气和节奏,理解八则语录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2....

初中语文古诗全(苏教版)
答: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7109【秋词】(刘禹锡· 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7110【论语八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