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解析点评(附优秀范文)

作者&投稿:芷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每年高考如约而至,每年话题总离不开高考作文题。也许,我们早已远离高考战场,但我们总是愿意设想,若是我们面对这样的高考作文题,我们该如何答。下面是我整理的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解析点评,供考生及家长参考。

一、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题目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解析及写作指导
2023年3月15日,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201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作《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主题演讲。本作文题的两个材料,分别出自上述两个讲话,针对的是国际关系、文明互鉴等时代命题,揭示的道理却是普遍的,语言生动形象,蕴含着大智慧。

材料一,吹灭别人的灯、阻挡别人的路,看起来抢了一时的“先机”,实则为人不齿,终将被他人排斥。生动朴素的文字中所蕴含的为人处世之道启人深思。材料二,借“一花”和“百花”阐述了部分和整体的辩证关系,“一花”和“百花”相互联系,“一花”之美是在“百花”中得到凸显的,而“百花”之春又是建立在“一花”的基础上的。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人与集体及社会的关系,莫不如此。材料一与材料二并举,构成了一组对话关系。材料一说的是不应怎样,材料二提供了行动思路。

学生在把握这两则材料的内涵、关系基础上,可写的空间与切入角度是相当多的。熟悉政治、了解国际大事的同学可以就一些重大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文明的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也可以结合当下核心技术领域“卡脖子”困境的解决去探讨科技发展中的自力更生与借鉴学习。“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在语文卷出现这道题,与政治卷中的作答是不一样的,“认识与思考”不是在讲立意和结论本身,重点在于立意与结论的形成过程。前述对作文材料的立意阐释,在文章写作中应转化为对鲜活事例的展现、对丰富事实的分析。那些事实材料在心中涌现,得以筛选并经语言文字外化的过程,也是内在思维的碰撞过程、情感的激荡过程。少一些空泛议论,多一些典型事例,多一些真情实感,立论才有依托,文章也才能真正打动人。

从材料字面回到生活与成长,也能写出很好的议论或记叙文章。如果学生能结合个人生活与求学经历,从身边具体事例谈起,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能让读者返回“现场”,写活场景中的人与事,写透对材料的认识,这不只是考场上令人满意的作文答卷,也是学生对中学时代提交的思想认识与生活总结,正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阶段的具体表现。两则材料都“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如果学生能够从这两则材料出发,联想到更多的语用典型案例,阐释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的普遍规律,也可谓独辟蹊径的好文章。

语文是立德树人的独特载体,其育人价值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体现出来的。这道写作试题所涉及的考查意图与目标,既是普遍的,也是个性的;既是抽象的,也是鲜活的;既是主题教育的,又是语言文字的。所谓“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文章要立得住,要对每则材料各自的观点、两则材料之间的联系有充分的认识,并能有丰富的延展。寓思政于语文之中,以语文体现思政的道理,正是试题的初心。
三、青海高考作文优秀范文
成就彼此,多彩绽放

说过:“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把自己融入集体,彼此成就,才能绽放出群体的光芒。由狭隘的利己走向崇高的利他,是我们新青年应追求的正道。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任何时代,人类的发展始终是合唱,不是独奏。正如魏源所言: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利己唯得小利,霖润他人方成大美。

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些私心,这些私心阻碍着我们去帮助别人。如果将这些私心换成博爱之心,以彼此成就的心态生活,这样一来,你会发现,世界比想象的更美好。古有杜子美面容枯槁,失声痛哭:“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圣尺笔兴波,描摹人间疾苦,祈愿“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反观隋炀帝贪图享乐,堕入利己的狭隘中,大好河山拱手让人。近有“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鉴湖女侠秋瑾投身于革命,只求利他,叫数代人缅怀;今有万佐成夫妇的一元共享厨房,尽力雪中送炭,为多少病患氤氲出亲情的味道。行走于人世间,当我们始终带着成就他人之心,便也常成就了自己,更为整个社会增添了色彩。

利他精神是我们一脉相承的宝贵财富,人与人之间需要,国与国之间亦如此。

利他之行暖世界,成就人类命运共同体。

南朝《唱导文》有言:“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行善利他之举正是如此,它能够驱散阴霾、照亮人心,像千盏明灯高悬,照得万里夜空一片明朗。在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面前,人类的命运前所未有地紧密相联。我国作为和平崛起的东方雄狮,为构建一个开放、和平、美丽的新世界,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与友邦患难相助,为海外源源不断地提供疫苗、医护的支援,在危机中发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最强音。

独木难支而众擎易举,和衷共济方能共同繁荣,展现了“兼爱”的中国,让全球更加稳定安全。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而是与他人相互相互依存。流星固然璀璨,但区区一颗只能成为他人眼眸中的一瞬,只有成雨而来才会星光闪耀,照亮夜空;一人独行,不如结伴同行,互相帮衬,成就彼此才能够共赢,多姿多彩地尽情绽放! 一.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题目一花独放不是春怎么写 附作文点评及解析 二.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表格 最新等级细则解读 三.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题目解析及范文(作文怎么写不跑题) 四.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题目跨越再跨越怎么写(附满分范文和审题立意方法) 五.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跨越再跨越怎么写是什么意思(如何审题立意解读) 六.2022年青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什么意思怎么写(审题立意) 七.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题目热点话题预测(作文怎么写审题) 八.青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细则2023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等级) 九.今年青海高考作文题目预测2023,附历年青海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十.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题目怎么写如何审题立意,附满分范文 十一.2022年青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怎么写,审题立意附解析 十二.青海高考作文题目2023解析,青海高考作文题目怎么写

青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解析点评(附优秀范文)
答:“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在语文卷出现这道题,与政治卷中的作答是不一样的,“认识与思考”不是在讲立意和结论本身,重点在于立意与结论的形成过程。前述对作文材料的立意阐释,在文章写作中应转化为对鲜活事例的展现、对丰富事实的分析。那些事实材料在心中涌现,得以筛选并经语言文字外化的过...

2019年青海高考作文题目及解析
答:2019年青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

2020青海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答:青海高考作文范文 周所众知,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但依然在世界疯狂肆虐。我相信在座诸位都能真切地体会到人类何以是命运共同体。所以,此刻,我首先要为组委会确定这样深刻而现实的主题点赞!中国有句比喻:“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我相信这也是各国都有的一种理念。可今天我要说:...

高考作文:立意解析及范文20
答: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

如何解高考作文?
答:4. 家国情怀。青海的「山川苍茫,故乡恬淡」,陕西的「读懂这片土地,你就读懂了中华儿女最初的梦」等题目,都要求考生在作文中表达对家乡和国家的深厚情感。这些作文题也蕴含着对传统文化与精神家园的追问,具有文化教育的意义。所以,如果要我选择最有感触的高考作文主题,我会优先考虑生命之路、真善美和...

2012年青海高考满分作文范文:学会舍弃
答:学会舍弃,是一种财富。陶渊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舍弃了官位,才获得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并赢得千古美誉;李白因“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意气放弃了世俗的利禄,才获得了“须行即骑访名山”的自由而成为伟大的诗人。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一生勤劳到苦,他受...

2017全国卷2作文立意
答:2017年全国卷II高考作文立意分析 全国卷II:根据古诗句自拟文 (适用地区: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3、何须浅碧深...

2015年全国二卷语文作文是什么
答:2015年全国II卷高考作文题(材料作文)2015年新课标II卷(适用地区: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广西、辽宁、海南)高考作文题:材料一:老李带领公司走进了国际化的领域。材料二:老王是普通焊接技工,通过自己努力变成了国际大牌工匠。材料三:一个摄影师拍摄一组照片发...

高考满分作文《谁欠谁的幸福》及点评
答:其实,不管《谁欠谁的幸福》这篇文章是高考作文是无心误传还是有意为之,此文本身是一篇不错的文章,其对爱情的理解得到了不少80、90后的认同,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值得一读。我推荐你继续浏览:2015年青海高考满分作文2015年云南高考满分作文2015年贵州高考满分作文2015年吉林高考满分作文2015年黑龙江...

2010年青海高考作文是什么...
答: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