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

作者&投稿:臧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1

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在执教《记承天寺夜游》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主学习,力争在课堂活动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我大致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情景导入法。课前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古诗文中写月亮的名句,学生很快融入课文的所写的月景中,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二、诵读法。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文言文教学来说,诵读尤为重要,整堂课我设计了四个朗读环节,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准音,把握节奏,读出抑扬顿挫,读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提问法。在教学过程中,多处设计问题,鼓励学生相互释疑,举手回答,教师只作适当点拔,以达到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讨论法。小组讨论文重点字词、课文翻译及写景句子作用。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同学们的表现很好,很主动,课堂气氛也很活跃。这些是我认为这节课成功的地方。

当然,这节课 的问题也不少,比如,朗读方法指导不到位,让学生翻译课文时,给学生的时间不多,应该在积累词语和翻译课文时,再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在走近苏轼的环节中,学生对苏轼的了解还很表面,课前应该布置学生尽可能地寻找关于苏轼的资料,才有利于真正理解苏轼的心境。另外,本人来自方言区,普通话咬音不准,表达欠缺。本人所在学校教学条件差,几乎没有运用多媒体,对课堂容量把握不好,再者深圳地区的学生水平和本人所处地区的学生差异,也使本人心中缺了底气,造成课堂心理紧张,这也是个人心理素质、教学功底的欠缺造成的。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先进经验。

2、教学中应精于备课,读透教材,挖掘、深化、跳出教材,积极发挥自己的内涵与睿智,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上课时大胆放手,灵活机动,善于驾驭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公开课时面对众多的听课教师应毫不怯场,善于临场发挥,懂得调节现场气氛,注意说话的艺术,同时,注意个人的仪态风度,令教态更亲切,对学生更具亲和力。

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2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黄州期间写的一篇散文小品。这篇短文仅用84个字就巧妙地勾画了一幅月夜景色图,用淡淡的月景诉浓浓的愁情,似从胸中自然流出,回旋激荡,烟波生色。教读此文,历来不会忽视这样几个问题:赏析月色,理解“闲人”,感受苏轼的人生态度。在呈现的这堂课上,我的努力方向与此相同,只是在如何让学生更自然、更容易、更真切、更深刻地达成这些目标上费了些脑筋,其中自己比较满意的设计有:

教学结构完整、严谨。我一直认为,设计一堂课犹如构思一篇文章,要做到线索明晰,结构严谨。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我安排了两个关键词:黄州、苏轼。首先,导入时,我引用了苏轼自己的诗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让学生感受“黄州”在苏轼人生中的重要地位,给学生以“黄州”是苏轼的福地的印象。在教学环节“悟闲愁”之前,我又为学生提供了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中关于苏轼被贬官黄州的落魄经历,学生恍然大悟,原来黄州本是苏轼的受难之地。最后在学生读懂了“闲人”的豁达之后,再次以苏轼在“黄州”的政绩作结,生发学生的人生感悟。这一结构也为学生把握苏轼的人生态度提供了更有效的支撑。

教学环节新颖、巧妙。为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紧扣一个“闲”字,主要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知文意—品闲情—悟闲愁—懂闲人。这使得整个教学流程环环相扣,层层递深,把对文章的理解条理化,简单化了,达到了化整为零的效果。其中之巧还体现在背景资料的适时出示上。在日常的备课中,我一直坚持先要“裸读”的原则,即不借助任何课文以外的资料,让自己沉浸文中,先要捕捉到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在初读此文时,我相信很多人包括学生的第一感受就是:苏轼好有闲情雅致,好清闲啊,文中的月色写得太美了,太妙了。根据这种初读的体验,我首先设计了“品闲情”这一环节,其中包括了对月色的赏析。是不是“闲人”的内涵仅止于此呢?此时出示苏轼被贬官黄州的资料是适时的,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递深,既而再通过“悟闲愁”来理解“闲人”的更多内涵。这要比一开始就让学生了解这一点要有益得多。

当然,更值得反思与总结的还应该师本节课的遗憾。

我希望自己能够切记:一节课45分钟,任何人都不可能面面俱到,面面俱到的结果就是全面平庸。选择价值点、兴趣点深入挖掘,方能成就精彩课堂。我想本节课严重拖堂应该也与此点没有处理好有关。

正确的理念践行得不够。很同意张老师的说法:评价一堂课的标准正是看它是否是以“学”为主。本节课所做出的所有努力,主要是为着学生的理解和感受搭建桥梁,课堂上听到的最多的还是老师的声音,学生的精彩展现得不够,。我想对于我来讲,要将理念变为思维方式,转化为行动,还有更多的问题要思考,更多的事要做。

总的感觉,此次比赛是对自己平时教学的一个总结,得与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论。但对我而言,我要说一句:本想收获一缕清风,而你却给了我整个夏天!感谢所有给我帮助的人。

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3

本节课为新课程教学展示课。对于文言文教学,我一直注重诵读和积累,常用竞赛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接到开课任务后,我就想对一年来的文言文教学作一个归纳总结,来体现我的文言文教学。于是在本节课我作了以下的设计:

诵读──积累──感悟──拓展

重点体现在诵读上:整体感知时,我设计了自由放声朗读、听读,有感情朗读、译读师生朗读比赛;在精读课文时,我设计了默读,重点句品读和声情并茂朗读;最后以学生背诵全文归结。整节课以读贯穿课堂,在读中感知,在读中读懂读透文本,最后在阅读中与作者对话,不仅读懂作者,而且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我觉得本节课的课是成功的,因为在各种不同形式朗读中,学生比较顺利地走进了文本,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但遗憾的是我准备不充分,在各部分衔接中比较生涩,课堂语言比较粗糙,当堂激励和随机深入引导不能达到水到渠成,更要命的是可能自己诵读不够熟练,竟然卡带,虽无伤大雅,但可见准备不充分。

反思二:

在文言积累方面,我设计了两个环节:一是立足课内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二是注重文言语名的积累。我觉得这两个环节是成功的,我把学生分成两大阵营,进行分组竞赛,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掌握重点字词句,而且课外有关描写月亮诗句,也说得相当多。有点感觉不是的是学生不能像经常一样自如兴奋,而在要求学生说出有关月亮的诗句时,我想我完全可以让一部分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而我仅让学生说出而已,这在教学处理上过于浅显。

反思三:

在感悟文本,领悟作者情感之一环节上,这是我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焦点。一直以来,我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而且有时许多学生还是一知半解,稀里糊涂,可能是由于本节课前面读的铺垫做得比较好,特别是品读环节的设节,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于是学生对主题的解读便异彩纷呈,让我大为满意。这也引起我的深思:解读文言文主题虽然很难,但只要我用心体会、领悟,努力寻我突破口,这个顽疫是可以突破的。



记承天寺夜游节奏划分
答:《记承天寺夜游》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记承天寺夜游》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2011-05-09 一、教学目标 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二、...

初中文言文对比阅读shu
答:1. 初二语文古文对比阅读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和《州官放火》,完成1~5题 《记承天寺夜游》:。 《州官放火》: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鞭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值上无效灯,许人人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日:“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1.解释下面加点词 (1)念无与乐者 (2)怀民...

记承天寺夜游
答: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__,字子瞻,号___,是___朝的___家。他与父亲___、弟弟___合称为“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2.填空:⑴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 ,同时也抒发了自己 的苦闷心情。⑵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3.翻译下列句子:⑴怀民亦未寝,相与...

记承天寺夜游节奏划分
答:记/承天寺/夜游 宋代: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元丰六年...

用文言文续写记承天寺夜游
答:《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读懂课文,掌握一些实词的意思,培养独立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2.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课文的朗读与疏通。 2.体会作者的特殊心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 1.反复朗读。 2.创设情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回忆...

反思,向成长最深处漫溯
答:还可以从执教者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进行观评。以青春语文发起人王君老师的《记承天寺夜游》为例,做以下观课反思。当我们对文本的解读也仅仅停留在苏轼清闲、悠闲的豁达心境的时候,王君老师却引领学生经由文本“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来实现教法和活法的共同修炼。把思辨的魔杖交给学生,在《记承天寺...

回顾一下上半年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汇总(5.19上)_百度...
答:《黄河颂》教学解析 借助《黄河大合唱》引入,教师通过诵读和词语品析,强化黄河的象征意义和民族精神。在理解“望黄河”的情感表达时,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心声和全诗的呼应,拓展至爱国豪情的激发。古文教学策略 如《记承天寺夜游》中,教师聚焦于景色描绘与修辞手法,通过夜游体验和“闲人”含义的讨论,...

长篇文言文怎么教
答:例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时,我就从标题入手,告诉学生:“记”表明本文是“记叙文”;“承天寺”表明地点;“夜”表明时间;“游”就是“游玩”。学生就会说:“这个标题就是‘记叙夜晚到承天寺游玩’的意思”。有的同学又会问:“作者为什么夜晚去承天寺游玩呢”,“他看到了什么景物”,“他的心情怎样”?

初三语文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答:【“优哉游哉,辗转反侧”时仿佛看见了这样的情景,夜已深沉,明月高悬,万籁俱静,屋子里满是明月的清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采荇少女美好的身影使他魂牵梦萦。(范读: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语速慢,低调,似有叹息)这时的情绪比较低落了,应读得低一点,慢一点)】《记承天寺夜游》 【“琴瑟...

初中文言文教学技巧
答:二、八年级段的文言文教学 从八年级开始教材改变了编排系统,将文言诗文的编排由七年级每单元一课的编排方式,改为每册集中两个单元的编排方式。八年级共选编了16篇文言文。除了4篇写景散文《三峡》《与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之外;其余12篇都是表现志趣与情操的古文,有《富贵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