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做了哪些事情,能够称得上是三国真正的第一军事?

作者&投稿:席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身处隆中观尽天下局势,隆中对长远的目光和惊天的才华,折服刘备。初出茅庐,被曹操笑称“诸葛村夫”,年轻轻轻,不足为虑,结果三把火烧的曹操闻风丧胆。



在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要么寄人篱下,要么亡命天涯,没有地盘,没有兵力,日子混的十分凄惨。自得诸葛亮辅佐后,就没吃过亏,哪怕在曹操大军来袭的时候不仅能全身而退,还能反败为胜。赤壁之战后,让诸葛亮彻底闻名一时,此后夺荆州,取西川,平南蛮,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然而就在诸葛亮准备北伐曹魏的时候,诸葛亮生平最大的克星出现了。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的大军事家,政治家,才华不在诸葛亮之下,但其生性坚韧,能屈能忍,暗藏韬晦。司马懿最早被曹操召见的时候才二十三岁,当时曹操爱才,广招贤士。官渡大战大败袁绍后听闻司马懿颇有才华,想召见司马懿。结果司马懿称病在家,推脱了,如果当时出山辅佐曹操,帮助曹操建功立业,必然能成为曹操之下,他人之上的得力干将。显然司马懿深藏大抱负,对为人权臣并没有多大欲望,所以,隐忍了七年都没有出山,唯恐锋芒毕露。

后来正式进入曹魏,他深知曹操慧眼识人和非凡的谋略,所以仍旧低调行事,曹操却能看穿他的想法,他也懂曹操。刚才是做曹冲的老师,后来曹丕害了曹冲,曹操让司马懿再择一个太子,司马懿选择为曹冲守墓,尽其忠义。其实是为了不卷入太子的争夺之中,保全自己,暗中观察谁更有潜力。



曹操有一次问司马懿:“你知道脚为什么比手白?”司马懿摇头不语,曹操说:“因为它知道怎么把自己藏起来。”此话吓得司马懿立马跪地叩首,以表忠心。后来曹操去世了,生前对曹丕多次提到“司马懿这个人,有惊天才能,可当重用,但一定要提防”。

然而曹丕还是给了司马懿实际的兵权,重用了司马懿,司马懿也借此机会推翻了汉室,拥曹丕称帝,到后来曹丕才幡然醒悟,自己的每一步都是按照司马懿的意愿在走,这其中获利的还是司马懿。曹丕称帝没多久,因病去世,临死前告知儿子曹睿:“司马懿不得不防,能用则用,不能用就杀之”。

回到北伐,诸葛亮知道司马懿是位劲敌,有司马懿在,北伐胜算大打折扣,但是也知道魏帝对司马懿的各种猜忌和不信任,于是在出祁山前听马谡建议在曹魏大肆造谣司马懿图谋不轨,果然曹睿听闻,罢了司马懿的兵权,遣回老家。那一次也是北伐最成功的一次,几乎可以一举拿下中原,结果曹魏危难之际,又请出了司马懿,司马懿迅速调整局势,转被动为主动,加之诸葛亮错看马谡才干,丢了街亭,第一次北伐大势已去。



此后司马懿采用防守战术,与诸葛亮长期对垒,五次北伐未有收获。这其中司马懿对阵诸葛亮从来都是被动防守,免战高悬,拒不出战,任蜀军叫阵辱骂,或是诸葛亮用计策激将,蜀军曾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的衣服,嘲笑司马懿像妇孺,畏畏缩缩,没想到司马懿当着文武的面穿上女人的衣服,嘲笑诸葛亮愚昧。仍然拒不出战。

即便在蜀军粮草接济不上,抓住了蜀军撤退时的有利时机也不趁胜追击,让诸葛亮轻易撤退。最后直到诸葛亮被司马懿活活拖死了,即便诸葛亮再多活个十年,司马懿肯定还是以防守为主。这其中的缘由耐人寻味,有人会觉得这司马懿只会打防守战,大不了进攻,实则不然。

孟达叛变的时候,司马懿得知,不待圣旨下来,连夜出兵,马不停蹄,十五日的路程,十日便抵达,没待孟达反应过来,便擒了孟达,兵贵神速!

在辽东叛乱的时候,叛军十五万,相隔四千里地,司马懿率四万将士。往百日,攻百日,返百日,长途跋涉,速度之快,以少胜多,攻术之强,不言而喻。

如此厉害的司马懿,为什么对阵诸葛亮却如此被动呢?是真的打不过,还是不想打?



先来看看诸葛亮著名的“空城计”。

司马懿在第一次抵御北伐的时候,破了街亭,逼得蜀军连夜撤回汉中,这其中耐人寻味的就是“空城计”,司马懿的儿子及手下将领都能看出诸葛亮在装神弄鬼,何况是老奸巨猾的司马懿,但是司马懿仍然要撤兵,放走了诸葛亮。因此司马懿回去后,被罢了兵权,又回家养老了。司马懿如果不撤军,拿下了诸葛亮,那么回去后就不会只是回家养老,而是直接被曹睿弄死。

“烹犬藏弓”的道理司马懿心知肚明,曹睿一直忌惮司马懿,想除掉。又忌惮无人能抵挡诸葛亮,曾派家族亲信曹真率军抵御,结果大败,才勉强将兵权交给司马懿,若是没有司马懿,曹魏的天下时刻受蜀军的威胁。所以诸葛亮不能死,司马懿在对阵诸葛亮的时候,只能一边防止蜀军获得太大的优势,另一方面又不能彻底击溃蜀军,并且要保证蜀军持久的攻击力。诸葛亮当初敢用空城计,相比多少也是看穿了司马懿的顾虑。

不能击败对军,又不能被敌军击败,还要保证敌军能不断的进攻,这种战术比单纯的进攻防守要难得多。前有敌军,后有朝廷,都要致自己于死地,却能游刃有余,恐怕只有司马懿有这种实力,可见司马懿的才能不在诸葛亮之下!






三国司马懿的5个故事!!
答:当初蜀将孟达降魏时,魏朝待其甚厚,司马懿认为他言行倾巧,不可信任。但皇帝不听,任命孟达领新城太守,封侯,假节。魏文帝死后,孟达失宠,蜀丞相诸葛亮即暗中与之通信,图谋叛魏。诸葛亮恐他言行反覆无常,想促他速叛,知魏兴太守申仪和他有矛盾,便派郭模到申仪处诈降,有意泄露其事。孟达闻此...

司马懿是因为在曹魏立过什么功劳,所以才在曹魏位高权重?
答:曹操这才信了传言,他还曾做过“三马同食一槽”的梦,心里十分忌讳司马懿,因为眼下用得着他,且司马懿外宽内忌,表面上谦和谨慎、从没犯过什么错,曹操只能对自己的儿子说:“司马懿非人臣之相,要好好提防他。”不过曹丕显然没有听老爹的话,他很信任司马懿,并且史传有记载,曹丕在当魏国太子...

司马懿的聪明历史故事
答:《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六回"司马懿诈病赚曹爽",就写出了司马懿是如何靠装病麻痹曹爽的。三国魏正始八年(247年),大将军曹爽与亲信何晏等准备出城游猎,事先让即将赴荆州担任刺史的李胜以拜别之名去探知司马懿的虚实。司马懿探得消息后,立即写好了"装痴卖傻"的剧本。 当李胜见到司马懿时,李胜看到的是"去冠散发,...

司马懿计略超群的事例
答:孟达得信大喜,犹豫不决。司马懿则暗中率军进讨,诸将见孟达与吴蜀交接,劝司马懿先观而后动。司马懿说:“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也,当及其未定促决之。”司马懿亲自率军日夜兼程前去讨伐孟达,八天抵达新城城下。吴、蜀派出援兵解救孟达,被司马懿部拦阻于西城的安桥、木兰塞等地。此前,...

为什么说司马懿是一个狠人?他身上有什么故事呢?
答:司马懿想着法儿拒绝,他煞有介事地说:“用兵者的重要事情有五种,你们可曾知晓?能战则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逃,余下来只有投降和领死两条路可走。你家主将既然不肯捆绑自己前来投降,那必定是想死。既然是想死,就没有必要送人质来了!”这番话把对方的求和意向彻底断绝了。公孙渊被逼得...

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的精彩故事有哪些,要名字!急~
答:那时候诸葛亮城中只有几千个将士,于是诸葛亮便想出一个办法,那便是著名的“空城计”,司马懿生性多疑,以为城中有将士埋伏,于是便打退堂鼓,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最后以诸葛亮妙计锦囊挺过艰险,城池暂时得守住。(请采纳我的答案吧!自创的,没有白编,谢谢LZ了~~~)...

司马懿成为三国最后的赢家,司马懿是如何运筹帷幄?
答:说到司马懿领兵打仗还要从曹叡时期说起,那个时候诸葛亮频繁的带兵北伐,每当曹叡感觉无将可用的时候,就会让司马懿领兵出征,而司马懿每次都会成功的将诸葛亮的兵马打败,所以他在朝中的威望也就越来越高。司马懿作为一个外姓人,能够成功地发动兵变取代曹魏政权,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他在曹魏...

司马懿的主要典故
答:夜静更深时,那人潜入司马懿卧室,然见他直挺挺地躺在床上。那人仍不放心,拔刀向司马懿挥去。眼见利刀夺命,司马懿只是睁大眼睛看着那人,身体依然坚卧不动。那人这才相信司马懿果真得了风痹病,收起佩刀,回去禀报了曹操。曹操当了丞相急于网罗人才,就又想起了司马懿,决定再次征聘他。他对使者说...

司马懿临死前到底做了什么事情,为何后代无人帮他扫墓呢?
答:司马懿抓住机会称病不出,与蒋济一些老城商议推翻曹爽。遂挟持郭太后,详细的列出曹爽的罪状,下令废掉曹爽大将军之位。关键时刻,曹爽没能听从谋士桓范的建议,带皇帝前往许昌,召集军队攻打司马懿,司马懿必败。曹爽犹豫懦弱,最后听到司马懿承诺:只要曹爽投降,必定保留他现有的一切,不过必须放弃权力,当...

司马懿厉害的地方有哪些?
答:擒杀孟达。以上二事,司马懿都做得大胆果断,干净利落,令人赞叹。在之后与诸葛亮的对决中,司马懿略处下风。但他后来坚壁不战,使诸葛亮一时无计可施,以及通过食宿办事等情况预料诸葛亮不能长久,都是相当明智的。总起来说,在三国人物中,司马懿的能力稍逊于曹操和诸葛亮,也是相当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