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作者&投稿:彘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陶瓷发展史~

中国陶瓷发展史如下:
从传说中的黄帝尧舜及至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是以彩陶来标志其发展的。其中有较为典型的仰韶文化、以及在甘肃发现的稍晚的马家窑与齐家文化等等,解放后在西安半坡史前遗址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的彩陶器。
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之间的汉朝,艺术家和工匠们的创作材料不再以玉器和金属为主,陶器受到了更为确切的重视。
六朝时期(公元220年——581年),迅速兴起的佛教艺术对陶瓷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在此季作品造型上留有明显痕迹。
唐代(公元618年至公元970年)被分认为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时期。陶瓷的工艺技术改进巨大,许多精细瓷器品种大量出现,即使用当今的技术鉴测标准来衡量,它们也算得上是真正的优质瓷器。
陶瓷业至宋代(公元960——1279年)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开始对欧洲及南洋诸国大量输出。以钧、汝、官、哥、定为代表的众多有各自特色的名窑在全国各地兴起,产品在色品种日趋丰富。
明朝统治从1368年开始,直到1644年。这一时期,景德镇的陶瓷制造业在世界上是绝对最好的,在工艺技术和艺术水平上独占突出地位,尤其是青花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民国成立以后,各地相继成立了一些陶瓷研究机构,但产品除沿袭前代以外,就是简单照搬一些外国的设计,毫无发展可言。

扩展资料:
陶瓷生产特点:
陶瓷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料投入到陶瓷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它是劳动者利用一定的劳动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直接或间接地对劳动对象进行作用,使之成为有价值的陶瓷产品的过程。
在陶瓷生产过程中,如陶瓷坯料的平庸性、坯料的自然干燥等。你也需要大自然的力量。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自然过程的结合。
一般来说,陶瓷生产过程包括三个基本阶段:毛坯制造、成型和烧结。同时,根据陶瓷生产各个阶段的不同功能,陶瓷生产过程的组成可分为生产工艺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和生产服务过程。
作为一种大规模的社会化陶瓷生产工艺,与其他一些行业的生产工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陶瓷生产工艺是一种低连续性的流水式生产工艺。陶瓷原料从工厂的一端投入生产,经过不断的加工,最终成为成品。整个过程是复杂的,过程之间的连续性程度较低。
2、陶瓷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
3、陶瓷生产周期长。陶瓷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料生产开始到加工结束直至成品生产的全部日历时间。
4、在陶瓷生产过程中,石膏模型、沉降器、硼板等辅助材料的消耗较大。
5、陶瓷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煤、天然气、电。
6、运输是陶瓷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陶瓷生产工艺使用的原料种类繁多,生产的半成品、成品及生产的剩余材料、废料等,具有大量的运输能力。
7、陶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粉尘、固体废物和工业废水严重污染环境。目前,我国陶瓷行业使用的窑炉大多以煤和重油为能源,排放大量烟尘。
因此,企业应严格控制烟尘浓度和二氧化硫浓度,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尽量采用电阻式隧道窑或气窑,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8、陶瓷生产过程中的低专业化和协作水平。长期以来,陶瓷行业企业要求相互合作的水平不高,大、小、综合性的“全能”工厂比专业、辅助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瓷 (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三千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

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越窑青瓷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考古调查证明,它的主要产地是在浙江省的宁绍地区。(即唐代明州慈溪县上林湖,五代时划归越州,唐代亦称越州)是中国主要的青瓷发源地。
许多文人纷纷吟赋作诗来赞美越窑。如顾况的“舒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瓯”;孟郊的“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施肩吾的“越碗初盛蜀茗新”;许浑的“越瓯秋水澄”;郑谷的“茶新换越瓯”;陆龟蒙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反映了越窑瓷的釉色特点。

中国瓷器的发展历史。
答:青瓷、白瓷、黑瓷的出现,标志着北方制瓷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为唐宋北方名窑的普遍出现,奠定了基础。 隋以北朝为基础统一全国,隋初的文化面貌也带有较浓重的北朝色彩。随着南北的政治统一,也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合流和交融,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唐代烧造的白瓷,胎釉白净,如银似雪,标志着白瓷的真正成熟。目前...

中国瓷器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答: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三千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

中国瓷器的起源及发展史
答:中国瓷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其发展历史悠久且丰富多样。一:古代瓷器的起源 瓷器最初的形式是由陶器演变而来的。远古时代,人们发现经过火烧的泥土会变得坚硬,这就是最初的陶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掌握了更高的烧窑技术,发现了瓷土,并学会了在陶器表面施釉,这就诞生了最早的瓷器。据考古发...

在中国瓷器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答:瓷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从制作的工艺原理上来说,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但和陶器又有本质的区别。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就已利用瓷土做原料,经高温烧制精美的硬陶,这为后来瓷器的发展创造了一个重要的条件。到了商代,人们又发明了玻璃质釉。这一切都为中国瓷器开始了新...

中国陶瓷发展史
答:中国陶瓷发展史如下:从传说中的黄帝尧舜及至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是以彩陶来标志其发展的。其中有较为典型的仰韶文化、以及在甘肃发现的稍晚的马家窑与齐家文化等等,解放后在西安半坡史前遗址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的彩陶器。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之间的汉朝,艺术家和工匠们的创作...

瓷器的起源与发展史
答:瓷器起源于中国,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当时瓷器的制造技术还处于初期阶段,只能生产一些简单的日用瓷器。随着时间的推移,瓷器的制造技术逐渐成熟,并在中国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在东汉时期,瓷器的制造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可以生产出更高级的瓷器,如青瓷、白瓷等。这些瓷器不仅外观...

论述中国瓷器发展简史
答:元代(公元1279-1368年)是中国瓷器生产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在很多方面都有创新和发展。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元帝国在江西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为景德镇瓷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为其在明清两代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和饮誉世界的“瓷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元代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

简述我国古代瓷器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
答:隋唐五代时期,形成了中国瓷器史上“南青北白”的局面,既南方以生产青瓷为主,北方以生产白瓷为主。青瓷以越窑产品的质量最高,白瓷以邢窑产品质量最高。这一时期是重要的窑具“匣钵”普及发展的时期,使得瓷器制作与造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胎壁由厚重趋向轻薄,底足由平底、饼形足变为玉壁形底、...

中国瓷器的历史
答:元代(公元1279-1368年)是中国瓷器生产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在很多方面都有创新和发展。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元帝国在江西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为景德镇瓷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为其在明清两代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和饮誉世界的“瓷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元代景德镇在...

中国古代陶瓷业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答:在漫长的中国陶瓷发展历程上,这时的陶器制造还处于一个蒙昧时期,尽管它是那样的五光十色,那样的绚丽多姿,但相对精美的瓷器制造工艺而言,一直处于懵懵懂懂的初级阶段。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考古发现了大量早期制陶遗迹,如距今约10000年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陶罐、广西桂林甑皮岩残灰陶片、河北徐水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