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教学中文言如何统一

作者&投稿:居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在文言文教学中怎样处理“文”与“言”的关系

只能“简言之”了。

言,即语言;文,记录语言的符号,以及由符号组成的文章。

本质上,文与言相统一,不存在脱离语言的文。

由于文需要准确、精炼,让不同方言地区的人都能读得懂,在记述时,并非是对语言的原版录音。久而久之,形成了区别于一般社会语言的独特表述方式,其现象被社会公认。这种不同于社会语言的、成体系的文字表述语言,被称为“文言”。与之对应,一般的社会语言被称作“口语”。

又由于社会语言是在逐渐发展变化的,文字语言的所有“规范”必然要跟随社会语言发展而发展。社会语言发展是渐进的、每时每刻发生的,文字语言的规范是跳跃式的。因此无论什么语体,包括文言文、白话文、现代普通话文体,文字语言永远与口语存在差别。

2. 如何处理文言文教学中“言”与“文”的关系

所谓“文”是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所谓“言”是指字词句本身的意义或作用。

语文教育家张志公说,“所谓阅读就是老师带着学生走进去走出来”。文言文阅读也是如此,这样一个进去、出来的过程,体现在文言文教学里,言是一个桥梁的作用,最终是为文服务的。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文言并举,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我想,语文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积累,还是“文化”的积累。

2009年高考中,湖北一考生用文言文写就的《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获得满分。作为中学生,在考场中能大胆选用文言文的形式写作,并运用得比较成熟,说明该考生阅读了大量书籍,有较强的古典文学功底。

此文对于革命先烈的赞颂,对于英雄主义的抒发,又体现了该考生独特的思想感悟和一定的人文素养。该考生取得如此成绩,不仅依靠文言知识的积累,更得益于平时古典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熏染。

如何让这一成功的个例成为普遍现象,如何让大多数学生都能用文言文写出文质兼美的作文呢?作为一名在教学一线工作多年的教师,对此感慨良多:1、重“言”轻“文”的无奈当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重言轻文的现象十分普遍。高考文言文阅读题,更侧重对文言知识的检测,而弱化对文章人文精神、思想文化层面的考察。

如果高考考查形式改一改,设想在大作文之前要求用文言文写一篇小作文,或文言文阅读题更侧重对人文思想的考察,我们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就不会如此被动。高考考查方式不变,教师在分数的压力下,平时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方式很难有大的改观。

立足现实,我们不能奢求高考对于文言文的考察方式在短时期内有大的改变,但是从学生的长远发展,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大目标来看,我们必须改变重言轻文的现状。单一枯燥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文言文教学方式虽然有短期之效,从长期看却会扼杀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丧失对于文章之美的鉴赏能力,进而丧失人文素养的积累。

2、“文”和“言”是一对矛盾,更是一个不能割裂的整体离开“言”,文章无法理解,离开“文”,言成了支离破碎的字词。但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很难做到“言”和“文”的兼顾,只讲字词句式会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只讲文章内涵和思想感情,又太务虚,学生仿佛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不多讲点字词句式,作为老师心里不踏实,作为学生感到不放心。

课堂上,老师生怕漏掉一个字,学生生怕漏掉一个词。这种陷于细枝末节和斤斤计较的教学方式,割裂了文章本身的整体美,把古文课上成了古代汉语语法课。

文言文终归还是一篇文章,应当把它当作一篇文章来读,而不是把它当成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组合来读。这就要求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要在立足在“言”的基础上,更侧重对文章内容的发掘,把个别字词放在文章整体中去把握。

3、立足语言学习的规律,抓住文言文学习的关键很多人学不好英语,就是因为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事实:学习语言与掌握大量的词汇不能划等号。掌握一门外语最重要的是掌握这门语言的语感和思维方式,如果用汉语的语法规范和思维方式去学习英语,永远是越学越糊涂,中学生学不好文言文也是因为相同的原因。

所以说,解释词义、分析句子结构、永远都不是阅读文言文最关键的。要达到理解,最重要的是让每个句子所提供的信息连接起来,进入读者的思维轨道,用已知推导未知,而“猜”和“推知”是阅读文言文最重要的能力。

对此,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1、有所讲有所不讲并不是所有的文言知识都要讲,因为学生对于一篇课文中的文言词句并非都不理解,部分字词可以参照注释解决。而且学生对文言知识也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很多文言字词有前后继承的关系,同一个字词在之前出现过,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进行归纳整理。

学生真正需要教师讲解才能掌握的字词只占少数,只讲这些就可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做到有的放矢。

2、不求甚解也是一种阅读方法暂时留存一些语言障碍有时并不妨碍理解文章大意。不求甚解有时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诸葛亮读书不求甚解,独观其大略就是一种高明之举。

有时计较于具体的字词,反而妨碍了从整体上理解文章。不一定非按照一个模式,先扫除语言障碍再分析文章内容,也可以反其道而用之,通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结合上下句的关系对全文有一个整体感知,引起学生的兴趣,再逐一解决字词的问题。

如果一上来就开始逐段翻译句子,学生一听又是老一套,提不起兴趣。3、具体文言文具体对待对于文言知识较多、语句较难理解的文言文应将教学重点放在疏通文意上,对于浅显易懂的文言文应将教学重点立足于鉴赏人文精神和思想性方面。

不同的文言文有不同的特点,对文与言的要求是不同的,教学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有些文言作品情感充沛,如《陈情表》、《祭十二郎文》,感情真挚,情感丰富,应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至真至诚的忠孝之情,血浓于水的亲情。

从文章情感切入,一下子抓住学生,从情感上打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文章的兴。

3. 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如何处理好"言"与"文"的关系

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发布者:林文新 发布日期:2011-04-26◆ 文言文教学中处理好“言”和“文”的关系,意义重大。

文言文教什么呢?顾名思义,一个是“言”,一个就是“文”。文言文教学能不能体现出它应该有的内涵,体现它本身的教学规律,就是看你如何处理好“言”与“文”这一对矛盾。

从日常的文言文教学的情况来看,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失误,或者说对文言文教学质量和效果影响最大的问题,也就是这两者关系处理不好。 文言文要教得基本到位,“言”和“文”一定要融合在一起文言文要教得基本到位,“言”和“文”一定要融合在一起。

但是形成这样一个认识以后,在教学实践中还有一些值得我们去探究和思考的、具体的、实在的深层问题,就是两者怎么融合。 平日教学中对“言”的理解往往不到位文言文的“言”到底是什么呢?现在很多老师意识到要注意到“言”,但是他对这个“言”的理解非常的狭窄,他认为所谓文言文的“言”就是知识,甚至有更狭隘的理解,像我们高中,有人认为文言文的“言”就是古代汉语的语法。

这种理解尽管注意到了两者的结合,其实还是没有全面的把握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语言的内涵不清楚。

◆ 文言文中的“言”指:词语积累、古汉语语法、诵读方法、文言语感文言文的“言”有很多层次和方面,我梳理了有五个方面。第一个是大家关注的,就是词语的积累。

这个词语积累,我觉得还要分开,实词主要是一个强调厚实的积累,实在的积累。虚词就我自己的理解,恐怕不是和实词一样的,要在反复读的过程中,掌握哪个虚词多少用法还不是这么一回事,所以这是一类。

那么第二个呢?我觉得文言文的“言”,要了解一点古代汉语的语法。要的,从我个人教学的思考和自己学文言文的角度讲,懂一点效率可能高一点。

第三个呢?我觉得更重要的就是掌握文言文它本身的诵读方法、解读方法,它有它的特点,这个都是言的基本内涵。其中有一个,常常被我们老师和我们自己忽视的(徐老师是不是同意我这个看法),这个文言文的“言”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文言的语感,应该说语感是文言文的“言”的最高层面,因为学生无论从高考做题也好,从平时阅读浅易文的过程来看,他真的套用去分析的也不多,要回想一下这个诗词有几个意象,一个一个套的也不多。

语感形成以后,就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你才有。所以我可能没有把它一一列全。

我觉得这个“言”的内涵应该全面去了解。◆ 文言文教学中“文”的内涵:文章、文学、文化除了“文言”以外还有文章、文学、有文化。

那么就“文”的层面来讲,至少有这样三个大的层面:第一个“文章”,因为很多经典的文言文,比如说像《岳阳楼记》,我们今天教的。这篇文章,它本身从文章学的角度讲就很值得我们学习。

如果我们仅仅抓住一个“言”,把这么好的一种架构放弃了,那这文言文教学很多应该承担的任务就体现不出来。那么就文章本身又有很多东西,我们这里就不一一去说了,文章本身也很丰富,有很多文言文的作品,它又是文学作品,像《狼》是小说,我们在这篇《狼》中,不仅仅可以学到言,我们还可以学到小说的一些文学的素养。

◆ 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做到“言”和“文”的融合?文和言的内涵要跳出以前那个狭隘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去考虑两者怎么融合,那么这个两者的融合,我有一个基本想法,就是要立足于言进行教学,在言的教学过程中,去融合文的内涵,跳出狭隘的言,那么讲到这一点我就想,今天我听了两节我们景范中学两位老师执教的文言文的阅读课,对这个,我的一些想法,我还是比较一致的,她们体现也是比较到位的,你比如说第一位老师那个《狼》,姓马的老师,马老师可能知道,你看她整个教学的流程,每一步都立足于言,第一步文言知识的梳理,这是一个很集中的很直接的解决言的问题,然后第二步呢,是学生复述狼的故事,这个复述其实就是一个言的活动,就是一个文言文的言语活动,而且我非常欣赏这样一种活动方式,她跳出了一个简单的一种对等翻译的单一的形式,第三个层面讲故事,其实讲故事仍然是着眼于对言的一种理解,学生接受了内化然后再表达出来,再接下去有一个细节我印象特别深,她对这个《狼》的主旨的把握,抓住一个句子,“狼亦黠矣” 一个“亦”“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她抓住其中一个“亦”和一个“耳”,让学生去品味、去思考,我觉得这是最典型的把“言”和“文”融合在一起。小说的主旨、狼的形象、诗词的体味,这就是“言”和“文”融合的比较成功的一种教学处理。

◆ 究竟什么叫做文言文阅读?什么叫文言文阅读,什么叫阅读,所谓阅读就是老师带着学生走进去走出来,文言文阅读也是如此,马老师刚才举了一个例子,其实就是这样的,她首先从文本里出来,把握这个狼的特征,然后这个狼的特征形成了,不是像架空的高处走,再回到文本中去,这样一个进去、出来的过程,应该说是一个比较正确的,阅读教学的理念,体现在文言文里头,就是把言和文两者融合的可以说是天衣无缝,效果非常理想。

4. 在文言文教学中怎样处理“文”与“言”的关系

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弄清的是“文”和“言”的关系。

因为,“文”和“言”就像一对兄弟一样,是密不可分的,是相辅相成的。可在教学实际中,一些人把它们给割裂开来,有的只讲究文言字词句的落实,而偏废了对文章的整体究读;有的则是只注重对文章文本的探究而忽视文言字词句的落实,忽视对学生基础的巩固和夯实。

也就是在文言文教学中,不能只重视“文”或者“言”,而是要“文”“言”兼顾,“文”“言”并重。这样方能显出文言之本色。

文言文教学我觉得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一、诵读是文言文教学之根本。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对于学生来说,因为难懂而深感头痛,继而产生厌烦的情绪,自然也就因为为难而厌学。

如此一来,学生的文言文就始终学不好。而且文言语义含蓄而丰富,只有通过反复吟诵才能心领神会。

因此,文言文诵读是教学中的重头戏,要在诵读中,把握清字音和句读。也可以说是先入“文”而后“言”之,先读清文章,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意思,然后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的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各种句式的变化等也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背诵可以学到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方面的要义,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己有明确规定,“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随着诵读篇目数量的增加,学生对文言的语言感知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文言文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是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根本途径,除此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反复诵读,不仅读出了文章固有的语气、节奏,而且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氛围,形成敏锐的文言语感。

二、抓住关键字词,巩固夯实学生文言基础。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如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

这些知识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把这些知识通过简单而又具体的例子的分析总结出来。如,“吾得兄事之”“吾从而师之”,这两句的“之”字都是代词,而它前面的词都是名词,这在现代汉语中不符合语法规范,因此,就在文言文中出现了词类的活用。

那么,在“之”字前面的名词就活用作动词,把这个现象通过多几个例子证实,就可以概括为“用在代词之字前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这样一来,使这些难以弄明白的知识,做到有据可依了。

把它系统的归纳起来让学生掌握也容易多了,这不仅进一步巩固和夯实学生的基础,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对于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通解字和虚词等需要学生灵活掌握的知识,虽没有像词类活用那样可以概括一些规律来,但也可以通过实际的运用和积累得以巩固和夯实。

三、深入分析,注重“文”“言”结合。深入分析课文,是鉴赏文言文的一个重要步骤。

如要分析一个人的人物性格,就要依靠具体的字词来体现。不仅要抓住具体的一些词语进行分析,还要对全文要有个整体的把握和理解。

而对具体字词的把握和课文的分析就是“文”“言”很好结合。以文促言,以言悟文,就像亲兄弟互相帮忙一样,密不可分。

四、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我们学习文言文的目的,一是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二是启迪我们的思维,以古鉴今,评古论今,推动我们的社会朝着更科学、更民主的方向发展。

要实现这两个目的,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就应该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多一点思考,多一点发现,多一点探究和创造,把文言文教学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结合起来。作为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产生新认识。

在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既要有“言”又不能无“文”,也不能把文言文教学仅仅停留在实词、虚词和翻译的层面,而是要通过问题探讨、活动体验和对文本的现代解读架起古今对话的桥梁,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解决问题。在《陈情表》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掌握了文言基本知识并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知道了李密为什么在“忠”和“孝”二者之间艰难地选择了后者,按常规教学思路,至此完全可以结束本课教学,但是,我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探究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李密选择了做官,那么,仆人有了,随从有了,家庭也富裕了,祖母的赡养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可是他为什么不去做官呢?问题一出,学生兴趣高涨,畅所欲言,各自发表自己对于该问题的理解和看法,尽管学生的回答很多还停留在表层,但是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使课文教学得以深化,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积极踊跃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

5. 如何处理好文言教学中的"文"与"言"的关系

所谓“文”是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所谓“言”是指字词句本身的意义或作用.语文教育家张志公说,“所谓阅读就是老师带着学生走进去走出来”.文言文阅读也是如此,这样一个进去、出来的过程,体现在文言文教学里,言是一个桥梁的作用,最终是为文服务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文言并举,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我想,语文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积累,还是“文化”的积累.2009年高考中,湖北一考生用文言文写就的《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获得满分.作为中学生,在考场中能大胆选用文言文的形式写作,并运用得比较成熟,说明该考生阅读了大量书籍,有较强的古典文学功底.此文对于革命先烈的赞颂,对于英雄主义的抒发,又体现了该考生独特的思想感悟和一定的人文素养.该考生取得如此成绩,不仅依靠文言知识的积累,更得益于平时古典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熏染.如何让这一成功的个例成为普遍现象,如何让大多数学生都能用文言文写出文质兼美的作文呢?作为一名在教学一线工作多年的教师,对此感慨良多:1、重“言”轻“文”的无奈当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重言轻文的现象十分普遍.高考文言文阅读题,更侧重对文言知识的检测,而弱化对文章人文精神、思想文化层面的考察.如果高考考查形式改一改,设想在大作文之前要求用文言文写一篇小作文,或文言文阅读题更侧重对人文思想的考察,我们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就不会如此被动.高考考查方式不变,教师在分数的压力下,平时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方式很难有大的改观.立足现实,我们不能奢求高考对于文言文的考察方式在短时期内有大的改变,但是从学生的长远发展,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大目标来看,我们必须改变重言轻文的现状.单一枯燥的说教式、灌输式的文言文教学方式虽然有短期之效,从长期看却会扼杀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丧失对于文章之美的鉴赏能力,进而丧失人文素养的积累.2、“文”和“言”是一对矛盾,更是一个不能割裂的整体离开“言”,文章无法理解,离开“文”,言成了支离破碎的字词.但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很难做到“言”和“文”的兼顾,只讲字词句式会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只讲文章内涵和思想感情,又太务虚,学生仿佛没有学到什么东西.不多讲点字词句式,作为老师心里不踏实,作为学生感到不放心.课堂上,老师生怕漏掉一个字,学生生怕漏掉一个词.这种陷于细枝末节和斤斤计较的教学方式,割裂了文章本身的整体美,把古文课上成了古代汉语语法课.文言文终归还是一篇文章,应当把它当作一篇文章来读,而不是把它当成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组合来读.这就要求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要在立足在“言”的基础上,更侧重对文章内容的发掘,把个别字词放在文章整体中去把握.3、立足语言学习的规律,抓住文言文学习的关键。



高中文言文五步教学方法
答: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或学生听多媒体朗读、学生的朗读和齐读是必不可少的。 诵读,首先要“明读音”。 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跟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范读或学生听多媒体朗读,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桃花源记》的“便要还家”一句中的“要”不读“yào”而应读“...

【浅谈文言文教学的五个环节】小学语文教学论文5篇
答: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运用五步教学法进行文言文教学,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以《岳阳楼记》为例,浅谈如下: 一、熟读 熟读是培养学生感知语言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途径。多读,可以潜移默化为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时必须做到: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通读课文,达到可以较...

关于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答:文言文教学   对于文言文教学,我一直在寻找“快乐文言文教学法”。什么方法能让学生喜欢文言文?怎样设计更能吸引学生?这些问题一直盘旋在我的脑海中。一谈文言文,学生就脸色大变。究其原因是他们不懂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我一反常态,在学习文言文之前,先给学生讲学习文言文的意义:了解古人的...

如何教好初中文言文
答:1. 初中文言文如何才能教好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采用的一般教学程序是:1.课前三分钟听说训练。 2.复习上节课的内容。3.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4.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预习本的内容包括:生字、拼音、释义、文章中心内容、文言文的翻译,课后练习题等。5.教师简介作品作者,文章的写作背景.6...

如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做到读写结合
答:这样就收到了文言文教学与写作一箭双雕的效果。三、联系实际拓展课文的内涵 新课标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有些文言文中作者的观点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而有些文章的观点需要...

高中文言文阅读的有效性的策略应对
答:通过这个例子就可以发现,只有阅读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以及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中也是蕴含了不少值得探究的知识,从而提高文言文阅读的有效性。(2)营造良好的文言文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从而促进教学效率。一是高中语文教师对文言文的掌握情况和熟悉程度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文言文...

如何有效开展高中文言文教学
答:近几年来,大家对古诗文的学习越来越重视。学习古诗文的方法也成为很多教师探讨的内容。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通常都采用教师分析讲解的方法,逐字、逐句、逐段地串讲,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性,难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学生只是被动地去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根本不懂得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

浅谈如何搞好初中文言文教学
答:有的文言文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之道,有的文章告诉我们学习文化知识的方法或见解,有的文章可以让我们认识政治上的利与弊等等。所以,学习文言文既可以了解中国悠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也可以把历史当成今天或者是明天我们的人生道路的照明灯。如何搞好初中文言文教学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如下方法:...

文言文应该怎样备课
答:针对二者的不同,教学的重点和过程设计也应不同。前者应以理解课文内容即体会“趣之所在”为重点,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文语感。后者则把重点放在理解记忆文言词语、熟读成诵,结合实际理解运用哲理上。在过程处理上应以学生质疑、教师点拨为主,以引导联系实际理解体会为辅。 我们综合分析文章的体裁...

浅谈小学文言文诵读教学
答:1. 如何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教学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阶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们怎么才能使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呢?这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一般采用的是老师先串讲,疏通文意,然后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总结艺术手法。 其实,学生如果在讲解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