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中国馆会动的清明上河图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斗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世博会中国馆里的清明上河图会动?~

这是电子版,真的清明上河图没这么大。真的清明上河图在世博期间在中国馆里展示过,但后来运回博物馆了

1、把中国国画艺术发挥到极致;
2、把中国计算机模拟技术发挥到极致;
3、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挥到极致。

会动的《清明上河图》的意思是世博中国馆采用了数字科技加上动画制作,再结合声光电技术融合创作而成,并获得国家相关部门的专利认证。

会“动”的《清明上河图》有了一些有趣大胆想象,例如原作中一艘大船正要穿越虹桥的拱洞,船夫一脸严肃、行人探头张望,但船究竟过桥了没有。

新作给出答案,船夫们有的用竹竿撑岸,有的用长竿钩住桥梁借力,有的用麻绳挽住船帮,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终于,在一番紧张的忙碌后,大船晃晃悠悠地通过了虹桥。

另外,夜晚的城市是怎样的风景,也只有动态的《清明上河图》首次进行了大胆想象。

扩展资料

从《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几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此画用笔兼工带写,设色淡雅,不同一般的界画,即所谓“别成家数”。

构图采用鸟瞰式全景法,真实而又集中概括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城角这一典型的区域。作者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采取“散点透视法”组织画面。

画面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如一气呵成。画中所摄取的景物,大至寂静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小到舟车里的人物,摊贩上的陈设货物,市招上的文字,丝毫不失。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有错落有致,同时又具有情趣。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揭秘世博:解析清明上河图能“动”的秘密(图)



会动的《清明上河图》的意思是世博中国馆采用了数字科技加上动画制作,再结合声光电技术融合创作而成,并获得国家相关部门的专利认证。会动的《清明上河图》展区采用仿宋建筑风格,整个展棚长89米,宽20米,高9米,展览总面积约2000平米。整个展区分为序厅、主厅两部分。

动态版《清明上河图》运用计算机科技与尖端投影技术,将张择端那幅原本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的画作,放大了30倍,用12台高清投影机投射在长128米、高6.5米的曲线形屏幕上。

会动的《清明上河图》全长128米、高7米,使用了数十台世界级工程电影投影仪及专业幕布。整个画面以4分钟为一周期,分白天、黑夜两种展示模式。2010年,该展览曾成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镇馆之宝。

扩展资料:

清明上河图的画轴大致分成左、右两部分,右边主要描述乡间的从容步调,主要是一些农人、牧羊者、养猪的人等;从一条乡间小径逐渐拓宽、并连接到市镇中的马路。画面左端则是描绘城市生活,出现有许多的经济活动,因为城中的民生所需、奇珍百物,都全靠汴河供应。画中随处可见穿梭的船舶,搬运货物的苦力,显示汴河交通很繁忙。

在画面左端进入城门后,各式各样的商业活动包含卖酒的、谷物市场、二手商品店、厨具店、弓箭店、灯笼店、乐器行、金饰行、布庄、画廊、药店、餐厅等应有尽有。在虹桥上,小贩更是琳琅满目。

画面中的虹桥,是整幅画轴的焦点。画家在桥面上描绘出非常热闹的人群。一艘船用有点怪的角度要从桥下穿越,由于桅杆不够低,有点威胁到桥身的安全。桥上的人和河边的人正在卖力地朝向船上的人呼喊、并以手势表达。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揭秘世博:解析清明上河图能“动”的秘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明上河图 (动态版)



事实上,动态《清明上河图》的技术,很难形容,既不是投影,也不仅仅是三维成像,也不是电影,而是三者之间的融合。上海科委在讨论世博应用技术时,把它命名为“基于大幅卷轴的数字化应用”技术。

于正说,此种展示,既是投影技术,也是三维制作技术。游客在中国馆看到的,是他们用12台投影仪把制作好的《清明上河图》动画投放在银幕上。

值得一提的是,电脑里的这段动画是扁长形的,在电脑上看不出效果。“所以用12台世界顶级的投影仪横向排列出来,再把它拼接组合起来,要看起来不会有褶,还要很连贯。有点像180度的长照片一样。”于正说。

“事实上,我们做一个大而平整的屏幕也可以,但是观众会被直线视觉冲击,觉得很呆板,所以我们把它弄成褶的。”他说,但是他们又希望观众看的时候,完全忘记屏幕究竟是褶的、还是曲的,希望观众把注意力放在画面的内容本身上。于正解释,白色银幕不同之处在银幕起伏,最大的凹凸落差幅度有2.5米。

那是中国国粹的一个典型代表,同时画的意境和世博的主题同出一辙,表达了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向往和平安康的生活梦想。

表达了国家的不断进步,也不曾忘记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向往和平安康的生活梦想。

可动的清明上河图是谁开发的?
答:会“动”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馆“东方足迹”展区的一大看点,它是怎样“动”起来的?记者将问题抛向展项负责方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水晶石负责人于正的回答不是技术,而是数字:动态的《清明上河图》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制作,高6.3米、长130余米,约是原图的30倍,需要...

会动的清明上河图值得看吗
答:会动的《清明上河图》值得一看,原因如下:1. 会动的《清明上河图》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镇馆之宝”,以长128米、高6.5米的多媒体艺术品的形式展出,生动地展现了北宋年间国泰民安、昌盛祥和的景象。2. 画上的人和景都动了起来,让人仿佛置身于宋代繁华时期,展示了宋代城市的昼夜风景,还原了...

中国馆清明上河图介绍
答:答:长9.8米,这是明代仇英版《清明上河图》的真品。3.张择端和仇英的《清明上河图》有什么区别?答: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宋代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而仇英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明朝苏州城的景象。4、为什么选择仇英版?《清明上河图》有好几种版本,中国馆“国之瑰宝”文物展区中...

上海世博会清明上河图动态再现采用的是什么技术
答:事实上,动态《清明上河图》的技术,很难形容,既不是投影,也不仅仅是三维成像,也不是电影,而是三者之间的融合。上海科委在讨论世博应用技术时,把它命名为“基于大幅卷轴的数字化应用”技术。于正说,此种展示,既是投影技术,也是三维制作技术。游客在中国馆看到的,是他们用12台投影仪把制作好的...

世博中国馆的<清明上河图>是不是真迹?
答:世博中国馆的<清明上河图>是不是真迹? 如题... 如题 展开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发烧为什么不能用酒精擦身体来退烧?匿名用户 2014-03-14 展开全部 世界博览会(World Exhibition or Exposition,简称World Expo)又称国际博览会及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世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世博会中国馆为何选择《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馆的镇...
答:中国馆要展现的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方面,作为古代元素部分,国宝级艺术作品《清明上河图》很有分量,尤为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当初宋代繁华的城市面貌,这与本届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相辅相成———它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个城市主题,基于中国对城市化发展的自我反思,更是中国对...

动画版清明上河图的特点
答:具有3D立体的视觉效果。动画版《清明上河图》将3D动画形式应用其中,呈现出了全新的3D立体视觉传达效果,将观众带入那个时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通过数字化技术,将《清明上河图》打造为3D动画版,形成了巨大的社会轰动效应。

世博中国馆的<清明上河图>是不是真迹?
答:不是为世博园中最具特色的中国馆,动态《清明上河图》是一个亮点。其实,《清明上河图》有好几种版本,中国馆“国之瑰宝”文物展区中,观众能近距离欣赏到辽宁博物馆藏的明代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但张择端的真迹为什么没被展出

上海世博园中国馆的镇馆之宝是“活”的《清明上河图》。高科技让画上...
答:D

为什么世博会会选择展出《清明上河图》.不选择其他!
答:世博会清明上河图真品有摆放出来吗? 有动画的,也有真品,世博会开幕期间中国馆最重要的展品之一——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不过最多展出一个月。《清明上河图》为什么叫“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