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马利主导的“市场花园行动”,为什么注定失败?

作者&投稿:昌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市场花园行动”失败,艾森豪威尔为什么要背黑锅?~

1944年8月,巴黎解放。人们纷纷涌上街头,迎接法国第2装甲师入城。然而,入城的法军部队却高喊“我们是巴顿的第3集团军!”,一下子将解放巴黎的荣誉和光环,戴在了美国人的头上。这个意外收获,让艾森豪威尔和巴顿等人喜出望外。
除了羡慕,就是恨的英国人,眼看着自己的位置被美国人取代,“争抢”利益的想法更重了,最终酿成了“市场花园行动”的惨败。就在大家纷纷指责英国人“好大喜功”时,出乎意料的是,艾森豪威尔却主动承担了责任,这是为什么呢?
丘吉尔希望盟军继续进攻意大利,遭到拒绝。
自美军参战以来,处处抢占英国人的风头,就连一路扶持过来的法国人,也念美国人的好,这让丘吉尔等人很不舒服,此时的英国人,可以用“酸楚”来形容。在他们看来,是该为英国争取点什么的时候了。
巴黎的解放,标志着诺曼底战役的结束。盟军下一步何去何从,再次成为英、美两国军队争论的焦点。丘吉尔抓住这个机会,极力主张盟军应该“恢复”对意大利的进攻,但艾森豪威尔对此不以为然,他十分清楚其背后的原因。



西西里岛战役,巴顿力压蒙哥马利独占鳌头,成为美国参战后,取得的最大成就。为此,美国拿到了在盟军中的话语权。不甘心的丘吉尔“力劝”艾森豪威尔进攻意大利,试图依靠美军的力量,成就英国人的辉煌。
“吃力不落好”的事情,谁都不愿意干。作为盟军总司令的艾森豪威尔为了平衡各方利益,只好“和稀泥”,一面进攻意大利,一面准备诺曼底登陆。可想而知,最终打成一场烂仗,进攻被无限期推迟,主力部队调往伦敦,参加反攻欧洲大陆“霸王行动”。这件事,让丘吉尔始终念念不忘。



就在艾森豪威尔准备为盟军再获得一个补给港,从海上进攻法国马赛港时,丘吉尔表示,盟军已经拥有了布列塔尼半岛的港口,应该将进攻意大利作为下一步行动的方向。说白了,就是美军继续给英军当“配角”,英国人获得荣誉。
其实,丘吉尔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是希望拖延战争进程。作为一个坚定的反苏主义者,他更愿意看到苏军与德军进行死拼。同时,他还可以利用美国的强大实力,去捞取战后英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利益。



艾森豪威尔断然拒绝了他的主张。丘吉尔是个“难缠”的人,他到处游说,甚至闹到罗斯福那里,好在罗斯福对他的过分要求也予以反驳,盟军如期攻占了法国南部的马赛港。不出所料的是,英、美两国媒体之间又开始一场争论。
英国人的胡搅蛮缠,美国不再顾忌“情面”。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旦美国人的风采占据媒体头版头条的时候,英国媒体就会“兴风作浪”,不断抨击。巴顿“扇耳光”事件如此,现在为取得胜利的荣誉,双方媒体进行激烈的争吵更是如此。



在英国人看来,盟军的地面指挥官是蒙哥马利,胜利自然属于英国人;而美国人认为美军出人、出力最多、伤亡最重,胜利的荣誉非美国莫属,甚至一些媒体直接将矛头对准了马歇尔等人,批评他们“让英国人统治着盟军陆海空部队”。
舆论的谴责,让马歇尔十分生气,他强烈要求艾森豪威尔,直接负责美军地面部队。说白了就是,不能再听英国人的指挥了,美国人要当家作主。其实,艾森豪威尔也好不到哪里去,他被指责为“英国人的傀儡”。马歇尔的要求,正合他意。



于是,艾森豪威尔宣布盟军司令部迁移至法国,并亲自指挥盟军地面部队。这个消息,自然引起了蒙哥马利等人的强烈反对,但反对无效。按照分工,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群向东北的鲁尔地区进发,布莱德雷和巴顿向东直指梅斯。
蒙哥马利仍不死心,他提出结束战争的最快方法,就是把巴顿留在巴黎,有他“捣乱”,盟军的进攻节奏常被打乱。同时,他要求将全部的补给品交给第21集团军群,由他们代表盟军取得胜利。艾森豪威尔对他的无理要求,断然拒绝。



两人争吵得很激烈,尽管蒙哥马利不是一次给艾森豪威尔难堪,但艾森豪威尔为了大局,对蒙哥马利还是依旧的尊重。出于团结的目的,他答应将空降集团军交由蒙哥马利指挥。美军将领对此大为不满,尤其是巴顿,“这算什么最高统帅”。
蒙哥马利的“市场花园行动”失败,艾森豪威尔也有责任。
艾森豪威尔取得了盟军地面部队的指挥权,蒙哥马利心里十分的不爽。在他看来,这是美国打压英国的一部分,是公开的和英军“叫板”。于是,他一改过去“胆小谨慎”的做法,制定了一个大胆冒险的计划,这就是“市场-花园行动”。



首先,空降集团军交由蒙哥马利指挥,这是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一方面空降部队在前方“开路”,地面沿着这条道路进入荷兰,这是一个宏大的多军种联合作战,足以吸引全世界的眼球;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显示英军的强大。
其次,减少伦敦遭受德军V型导弹的攻击。战争期间,德军为了迟滞盟军的进攻,向伦敦发射了一万多枚V型导弹。造成人员的损失和恐慌心理还是很大的。只有快速推进,才能真正销毁这些部署在荷兰境内的导弹发射阵地。



更为重要的是,因为有重大军事行动,盟军的所有补给只得先紧着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群使用。无形之中,限制了美军的行动,从而将盟军的攻击节奏牢牢地掌握在英国人手里。此计划一出,立刻遭到美军将领们的反对。
双方据理力争,艾森豪威尔只得继续“和稀泥”。不过他倾向于蒙哥马利的计划,因为地面部队进攻过于迅速,致使空降部队已闲置了50多天,准备好的18次空降计划“泡了汤”。现在正是利用他们的好机会,顺便检验一下空降部队的战斗力。



“市场行动”顺利展开,3个空降师按原计划空投到指定位置,与德军展开激烈的战斗。可是,紧随其后的“花园行动”却推进艰难,英军第30军遭到德军的层层阻击,根本无法突破。一个星期后,没有后勤保障的空降兵被一一蚕食。
“市场花园行动”遭到灭顶之灾,2万人的空降部队损失1万多人,战损比将近60%。这次行动失败,蒙哥马利应负主要责任,艾森豪威尔过于迁就英国人的做法,也难辞其咎。事后,艾森豪威尔做了深刻的反省,但蒙哥马利始终不认错。



如果,美军没有英军,能够独立完成解放欧洲的重任吗?欢迎大家讨论和留言。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艾森豪威尔》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为什么“市场花园”作战失败了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盟军过于低估了德军,他们认为在经历了诺曼底战役和其后一系列战斗的失败后,德军已经溃不成军,毫无斗志。但事实是德军很快组织起了有效的防御并狠狠打击了盟军。匆忙组成的几个战斗群被证明有很强的战斗力,能够对抗比他们强大的多的盟军,一些原先认为战斗力不强的德军部队打的出人意外的好,他们往往顽强战斗至最后一人。这些完全都在盟军的意料之外。德军有一部分部队是第十五军从比利时西部后撤下来的,他们正在退往德国的海马特〔Heimat〕,途中需要越过这条走廊,而盟军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艾德霍芬-安恒一线,完全忽略了 von Zangen 将军指挥的十五军,在九月五日至九月二十二日,总共有八万二千名德军,五百三十门大炮和四千六百辆各型车辆越过 Schelde 河投入地狱公路的战斗,这是盟军犯的一个大错误! 他们想当然的忽视了十五军,而他们为此付出了代价。


 二、天气的确很不好,但这是一个值得争议的可怜的借口,尤其是在盟军“市场花园”作战失败之后。就算天气是不好,老是下雨,但总有不下雨的时候啊。

  三、盟军没有听从荷兰抵抗组织的警告:霍亨施道芬〔Hohenstaufen〕师的坦克部队已经到达了安恒附近。蒙哥马利不希望听到这个情报,所以它被忽视了。

  四、英军推进的速度太慢,他们没有抓住开始关键时刻的先机,他们居然在 Valkenswaard 休整了一个晚上,在接近艾德霍芬时又仅仅因为一些八十八毫米炮而让整个第三十军团停顿下来,他们彻底失去了先机。宝贵的时间流失了,相反德军清楚的知道时间的重要性。

  五、英美伞兵空降的地域选择有问题,随之而来的结果是,伞兵们要花很长的时间抵达目标地,第一空降师的伞兵们不得不走上十公里才到达了莱茵河。

  六、只使用有限的几条公路〔比利时边境-安恒〕被证明是非常冒险的,“市场花园”作战在纸面上是个完美无缺的计划而且值得一试,但实际上它太野心勃勃了。战役不是在安恒失败的,那些英勇的伞兵用什么去对抗那些装备了突击炮、豹式坦克、半履带车和“虎王”坦克的党卫军呢?“市场花园”战役是在比利时、荷兰边境的奈梅根失败的,在那里出了问题,而安恒的第一伞兵师则为此付出了代价。

1944年9月,“防御大师”莫德尔来到法国,再次展示出其卓越的战术水平,将13万被围的德军解救出来,一口气撤退到“齐格菲防线”,为延缓德国的灭亡争取了4-5个月的时间。然而,失败情绪在军中迅速蔓延,混乱的局面难以控制。

有些失望的莫德尔,主动让贤由老帅龙德施泰德担任西线总司令。德军统帅部同意了这个建议,并让他继续担任B集团军群司令,驻守荷兰重点防卫V型导弹发射阵地,也机缘巧合地与蒙哥马利进行了一场对决。




盟军对胜利过于乐观,蒙哥马利提出“市场花园行动”。

莫德尔自卸任西线总司令一职后,带领麾下的两个集团军来到阿拉姆。此时的B集团军群可以说是,狼狈地撤往荷兰,一片混乱、形同散沙。好在经过几百公里的长途跋涉,逃的逃、散的散,剩下的都是“精锐”士兵。

不过,让莫德尔略感欣慰的是,在这里进行休整的党卫队第2装甲军,尽管只剩下7000人,只有满编的25%,但是官兵们的素质是强悍的,士气高涨。经过不断地重组、整编,在荷兰的德军实力大增,也为粉碎蒙哥马利的进攻提供了保障。



随着盟军犀利的攻势,各路大军向柏林挺进,“困兽犹斗”的德国使用V型导弹对伦敦进行袭击,往日的警报声再次响起,人们又开始了“担惊受怕”的日子。蒙哥马利决定实施“市场花园行动”,一举摧毁荷兰境内的V型导弹发射基地。

对于这次行动,盟军各级将领还是抱着盲目乐观的态度。普遍认为,后退“习惯”的德军,一定是一触即溃,并没有认真核对空中侦察的照片,以及重视荷兰抵抗组织提供的情报,致使对莫德尔B 集团军群的兵力部署,出现了严重误判。



这段时间,对于莫德尔来说,还是比较安逸的。因为战事暂时告一段落,双方都在调整,他除了编组部队外,没有其他的事情可干,但对盟军可能采取的空降行动还是有准备的,尤其是阿纳姆地区大片的开阔地,更是他注意防范的重点。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蒙哥马利一改过去谨小慎微的作风,采用大胆冒险的方式,计划由3.5万同盟国的空降兵在敌后纵深100公里,采取“蛙跳战术”攻占进攻路线上的桥梁,并等待地面部队到达。一旦成功,将成就其军事生涯的辉煌。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市场花园行动”在开始阶段,还是比较顺利的。盟军的1400架轰炸机对阿纳姆地区的4个机场和100多个高炮阵地,进行猛烈轰炸,尔后分三路在艾恩德霍芬、奈美根和阿纳姆三地空降,夺取莱茵河上的桥梁。

这一连串的行动,确实让德军有些不知所措,就连莫德尔都认为,这是盟军的“斩首行动”,针对是他和B集团军群司令部。于是,急忙撤离到重兵守卫的地方,在他看来,蒙哥马利不可能很有这么创新的打法,那么空降只能是特殊任务。



随着越来越多的消息传来,莫德尔认定这是一场空降作战。他推测出对手的唯一目标,就是莱茵河上的桥梁,后面还有大量的地面部队。为此,他命令部队哪里有空降,就到那里作战。没有重武器的盟军伞兵根本不是德军的对手。

从混乱中清醒过来的德军,开始用高射炮、机枪向空中射击。更要命的是,过去200米的投放高度,这次在500米空降,拉长了降落时间,让盟军伞兵们成了“待宰的羔羊”,许多人没有落地,就已阵亡。



尽管落地后的伞兵控制了一些桥梁和战略要地,但面对配备重装武器的德军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抵抗能力。很快,机动性更好的德军占据了战场主动,援军不断地赶往空降区,被包围的空降兵损失十分惨重,防区也越来越小。

更让他们绝望的是,负责地面进攻和运输给养的英军第30集团军,却遇到了德军顽强的阻击,进展十分缓慢。莫德尔一面组织部队迅速肃清散落各地的盟军伞兵,一面派出装甲突击群,对英军地面部队进行反冲锋。目的就一个,不让他们汇合。



莫德尔再次创造了奇迹。在9天的战斗中,以伤亡九千人的代价,造成盟军损失近两万人,并挫败了盟军摧毁V型导弹阵地,快速渡过莱茵河的企图,蒙哥马利毫无疑问地成为莫德尔的手下败将。从此,英军再也没有组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了。

其实,蒙哥马利摧毁V型导弹阵地的背后,还有其他原因。

一是,自诺曼底登陆以来,蒙哥马利始终以“老大”自居,处处“为难”美军,贪功求名。无论是参战人数,还是伤亡数字,都远超英军的事实,让美军将领们十分不服气。为了让众人“心服口服”,组织一次大规模的行动最有说服力。



二是,因为他的“谨慎小心”,自美军参战以来,一直被巴顿的“威猛”所压制。更让他气愤的是,尽管处处“设卡”、刁难,但依然“盖不过”巴顿的“光芒”,遭到美军的耻笑。蒙哥马利也想通过一次大胆的行动,证明自己卓越的战术水平。

更重要的是,胜利就在眼前,留给英国显示“大国地位”的机会越来越少,为了战后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获取更多的国家利益,此时不搏,还待何时?当然,美国人对蒙哥马利的“急功近利”心知肚明,也借机想看看他的水平到底如何。



事实是,“市场花园行动”搞砸了,成为英国人自己打脸的“糗事”。在背后暗笑的美国人从此不再对英国人“惟命是从”、“孔融让梨”了。说白了,英国人的本事也“亮”够了,必须面对现实,以后只能跟在美国人后面玩了。

不过,“市场花园行动”还是有积极的一面,它让德国人对盟军的大纵深空降行动一直耿耿于怀,深刻警惕后方安全,分散了注意力。同时,也吸引和牵制了一部分德军,这对巴顿在南部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蒙哥马利自始至终不认为“市场花园行动”是一场失败,但残酷的现实确实给了他“当头一棒”。让他不解的是,一路撤退的德军,哪里还有实力和战斗力与之抗衡?其实,尽管他“周密计划”、大胆创新,但遇到却是莫德尔——防御专家。

如果“市场花园行动”,对手不是莫德尔,蒙哥马利会胜利吗?

欢迎讨论和留言。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的救火队员》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第一个就是蒙哥马利的冒进,这个时候的冒进虽然是为了抢功,但是,冒进不是一个好主意;第二个就是相互间的配合相当不默契

因为这次行动,主要是伞兵作战,伞兵从500米高空下落,200米开伞,其余的兵种并没有部署的太快,战斗一开始德军还有些混乱,被打得错手不急,但在整顿之后,利用高射机枪打击伞兵取得很大成效。

虽然德军的实力不强,火力也不是很强大,但是蒙哥马利还是太过于的轻敌了,认为了德军已经不堪一击,么底油重视情报的收集,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

说白了,这场行动之所以注定失败,就是因为蒙哥玛丽这个人实在是太轻敌了,而且整个战术上面也是非常的混乱。

市场花园行动的战役过程
答:·市场行动:系指空降部队的作战,盟军第1空降军团负责攻占莱茵河流域的桥梁及附近地区。·花园行动:以英军第2军团为主的地面部队向北前进,由英军第30军为先锋部队。在英军第30军的驻地与其突击的目的地莱茵河北岸之间,必须通过八个障碍,包括数条主要河川以及三条运河。整个市场花园行动的目标就是同时攻下横跨这些水域...

请详细的介绍下后花园行动
答:当蒙哥马利的第2军团以空降攻击作先锋向前推进时,第1、第2和第7军团的补给,祗能维持在最低限度,英国第2军团要跨过阿伯特和埃士考特(Escaut)运河向须德海(ZuiderZee)推进,截断在荷兰西部的德军。这地面作战部分称为「花园作战」(Ope-ration Garden )。艾森豪威尔想深入这些低地国家,夺取莱茵...

市场花园行动为什么叫市场花园
答: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市场花园行动,很多朋友都会问为什么这一次行动要被称之为市场花园行动。其实市场花园作战的意思就是空降与地面之攻势作战。执行这项任务的主要不对有两个:首先就是空降部队,用来执行空降突袭作战的,也就是所谓的市场部队;其次就是英军的蒙哥马利元帅所部的第二军团,用来执行...

二战中的城市花园行动是怎么回事
答:也有翻译成市场花园行动的 由英国名将蒙哥马利指挥,盟军的空降兵大规模空降荷兰比利时等地,计划空降成功后直插柏林,迅速结束二战 由于各种原因,主要是情报错误,原本以为对手只有少量的德军残兵败将,但是却有强大的党卫军在此休整,并且有正常换防的德军来 于是盟军原本软弱的对手变成了三伙人组成:原先...

盟军“市场花园”行动的结果如何?
答:盟军控制莱茵河的计划虽未被彻底打乱,但至少也需修改。9月3日至4日的两天里,英军战区元帅伯纳德·蒙哥马利率领下的第二集团军的一支部队攻入比利时,解放了布鲁塞尔和安特卫普。接着部队又向东北方向挺进,与波兰和美国军队会师。一周后,他们进入荷兰的领地。14日,蒙哥马利对“市场花园行动”作出具体指示...

市场花园行动怎样理解?其结果又如何?
答:“市场”代表空降兵的空降行动,“花园”则代表地面装甲部队的强攻。 虽然这是盟军最大规模的一次空降作战,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以盟军的撤退而结束。实际上这是一场失败的空降行动!

莫德尔为什么下达一战争史上奇特命令,“部队就地解散”?
答:1944年9月,蒙哥马利准备大显身手的“市场花园行动”,让防御大师——莫德尔打回了“原形”,从此“乖乖的”跟在美军后面,不敢“逞能多事”了。莫德尔再次证明了自己卓越的防御水平,成为盟军将领们公认的“极难对付的对手”。然而,随着盟军大踏步抵近“齐格菲防线”,德军统帅部对将帅们的一再撤退,彻底...

市场花园行动为什么惨败?
答:因为步兵为按时到达最后一座桥予以支援,无数士兵在此丧失。市场花园行动是蒙哥马利做出的一个大胆的计划,这个在纸上看起来是完美无缺的计划,在实际中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使盟军取得胜利,未能实现人们希望在圣诞前结束战争的愿望。市场花园行动的经过是在联军在英国马歇尔蒙哥马利的指挥下发动的又一次驱逐...

如何评价市场花园行动,为什么会失败
答:当时巴顿等人主张在现有战线的基础上逐步推进,使作战风险更低,因为此时盟军的后勤压力已经很大,经不起过多消耗。但蒙哥马利等人认为此时德军兵力已经被严重削弱,可以直接深入德军控制区腹地,推动西欧战争的发展。蒙哥马利的市场花园行动计划通过夺取几座重要桥梁直接渡过莱茵河,叫嚣要在1944年圣诞节前结束...

“市场花园行动”失败,艾森豪威尔为什么要背黑锅?
答:两人争吵得很激烈,尽管蒙哥马利不是一次给艾森豪威尔难堪,但艾森豪威尔为了大局,对蒙哥马利还是依旧的尊重。出于团结的目的,他答应将空降集团军交由蒙哥马利指挥。美军将领对此大为不满,尤其是巴顿,“这算什么最高统帅”。蒙哥马利的“市场花园行动”失败,艾森豪威尔也有责任。艾森豪威尔取得了盟军地面部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