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疾”和“病”的区别

作者&投稿:桐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古代称轻病为“疾”,重病为“病”。

区别就在于一个是轻病一个是重病 

1、疾:轻病

2、病:重病

“疾”本义当为伤病、外伤,疾病应是其引申义。由于“疾”字中含有“矢”,“矢”离弦后给人以迅速、急速的感觉,所以“疾”引申出“快”、“急速”的意思。

由于人受箭伤或生病后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所以“疾”又引申出“痛苦”的意思。此外还有祸害、缺点、疾苦、憎恶、担忧等引申义。甲骨文字的字像一个人躺在床上出汗的样子(人和床都竖着写)。后来加“丙”旁以表声。

扩展资料:

在古文中,“疾”指身体普通的小毛病,不严重的,而“病“是指身体有很严重的病,几乎是难愈的。所以扁鹊见蔡桓公的时候,先说“君有疾在腠理”一开始是说他有小病,但是不严重,而“不治将恐深”,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疾”会变严重,成了“病”,到最后扁鹊知道蔡桓公的病没救了,就急忙逃开蔡桓公了



在古代汉语中,“疾”是症状比较轻、表层的病,“病”则是重病。疾病两个字都有病字头,都是生理或心理的问题。它们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有的放矢的“矢”,一个是甲乙丙丁的“丙”。

一、疾:

矢,是箭头,用箭头的尖端,刺激穴位就可以治疗的病,那就是比较轻的病,相当于表证。所谓“表”是指肌表,表证是指病变部位在体表,病情较浅。

表证的症状有怕冷、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无汗、脉浮等。一般说来,表证又可分为表寒证、表热证、其中,表寒证有怕冷、发热、无汗、鼻塞或流清鼻涕、口不渴、舌苔薄白;

表热证有发热、怕寒、有汗或无汗、口渴、咽红或咽喉肿痛、舌尖红等。治疗表寒证时应使用辛温解表中药;治疗表热证时应使用辛凉解表中药。

二、病:

“丙”,通“柄”,医治用具,需要带柄,可见病灶比较深。显然比“疾”要重。

人由疾而生病。由于人受箭伤或生病后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所以“疾”又引申出“痛苦”的意思。甲骨文字的字像一个人躺在床上出汗的样子(人和床都竖着写),表达的就是痛苦。

扩展资料:

《扁鹊见蔡桓公》中的“疾”和病: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

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在这个故事的描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疾”和“病”的差别。从“君有疾在腠理“一句可以断定,“疾”是症状比较轻的,表层次的。腠理就是皮肤、肌肉的纹理

但是有疾而不治疗,则由疾而生病。于是从开始的于是由疾在“腠理”变为“君之病在肌肤”,又变为“君之病在肠胃”,继而又深入骨髓。

病情进一步发展,则产生痛苦,这也是。所以“居五日,桓侯体痛”。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病

百度百科-疾

百度百科-扁鹊见蔡桓公



疾的意思
答:疾的意思:轻病,后泛指疾病;苦难;憎恶;急速;猛烈。疾这个汉字只有一个读音,读作jí。是现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一个字。一、疾这个汉字的释义 1、表示病痛和疾病 疾这个汉字最早就是表示病痛、疾病的意思。在古代,人们用“疾”来表示身体上的疼痛、疾病。“疾病”一词就表示身体上的疼痛、疾病的...

汉字“疾”的意思是什么疾字有多少笔画
答:《说文》。段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韩非子·喻老》伯牛有疾,子问之。《论语·雍也》泛指病〖disease〗司马子反辞以心疾。《韩非子·十过》如:疾革;疾损;疾动;疾棘废疾;废疾的人。亦泛指病人〖disability;patient〗。如:疾瘵疫疠;发生疫疠〖epidemic...

疾在古文中的意思
答:【疾】1,疾病 引申义有:缺点 毛病 坏人 病人 疾苦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史记》必有窃疾.——《墨子·公输》2,生病 生病寒暑不能使之疾.——《荀子·天论》3,损害 《后汉书,傅毅传》“二事败业,多疾我力.”4,憎恶,怨恨 《史记...

文言文《大暑》的翻译
答:一路上不停地奔驰,冒着炎暑,感染成疾。到达皇帝驻跸的建康,患了疟疾。七月底,有信到家,说是病倒了。我又惊又怕,想到明诚向来性子很急,无奈生了疟疾,有时发烧起来,他一定会服凉药,病就令人担忧了。于是我乘船东下,一昼夜赶了三百里。到达以后,方知他果然服了大量的柴胡、黄芩等凉药,疟疾加上痢疾,病入膏肓,...

疾苦的疾在古文中有哪些写法?
答:“疾苦”中的“疾”,其基本含义是指痛苦、疼痛,源自古代对身体不适或病痛的直观描述。在《说文解字》中,它被解释为“病也”,强调了疼痛的疾病本质。字形解析 “疾”字由“疒”(代表疾病)旁和“矢”(象征速度或箭矢)声旁构成,象征着病痛的快速或猛烈。古文中,“??”和“?”代表了不同...

病的古今异义?
答:而文言中的“痛恨”也应理解为“深深遗憾”的意思。就知道这么多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问题五:病的今和古义 古意:1、烦躁,担忧:“郑人~之”。2、损害,祸害:祸国~民 今意:1、生物体发生不健康的现象:疾~。~症。~例。~痛。~情。~源。~愈。~变。~危。~逝。~榻。~...

疾是什么意思
答:3. 在古文中,“疾”还常被用来形容人的才能或技艺的精湛、高超。例如,一个人在书法、绘画或武术方面的技艺高超,可能会被赞誉为“手疾眼快”,表示其技艺精湛且反应迅速。4.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含义外,“疾”在某些特定语境下还可能表示迅速的行动或决断,如“疾声厉色”,形容人的声音严厉,行动...

疾怎么读音是什么?
答:疾(拼音:jí)会意字。甲骨文由表示人的"大"和表示箭的"矢"组成(图1)。全字所描绘的是一只箭正好射中一个人的腋下,即一个人被箭射伤的情形。有的学者认为古人用箭伤来代指疾病,因此认为"疾"的本义就是"病"。王国维《观堂集林·毛公鼎铭考释》:"象人亦(腋的古字)下箸矢形。古多战事,...

医不识病文言文
答:4. 扁鹊治病文言文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

邪疾基本解释:疾
答:疾病,当人体不适时被称为疾,包括目疾和残疾,也隐含着对医疗问题的讳言。轻度的不适则直接称为疾。痛苦的程度可以用疾来形容,如疾苦和疾首蹙额。同时,疾也代表强烈的恨意,如同疾恶如仇,与古字“嫉”相似,即嫉妒。在古文中,“寡人有疾”常指个人的弊病或缺点。疾在词性上可作为名词,指轻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