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所入所禁

作者&投稿:计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人们饮食中的五味不仅进入肠胃消化,它们的气也随其喜好,各归于与之有亲和关系的脏腑。比如酸味进入肝,辛味进入肺,苦味进入心,咸味进入肾,甘味进入脾,这就是所说的“五入”。

五味对于人来说,不止是味觉,每个人对味觉有不同的喜好,人体的五脏与五味也是逐一对应的,这就是五味入脏的一般规律,五脏对五味也有各自不同的偏爱,依据此理论,可通过调节五味,进行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

人体的一些疾病对于五味各有不同的禁忌,比如辛入肺,肺主气,辛味能入气,损耗气,所以气病不可多吃辛味食物。

人活一口气,中医所说的气病,有气虚、气滞等,应该涉及全身系统吧,一旦患上气病,就要通过补气、理气进行调治。

咸味走血,血行凝涩,所以血病不能多吃咸味食物。咸入肾与咸走血有什么关系,有些理不清。有一个生活中的常识,高血压的病人首先限制盐的摄入量,就是例证吧。

专业医师对血病的判断,有血虚、血瘀、血热等不同区分,需要针对病症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苦味行于骨骼,其具体原理据说是苦入心,能助心火,就会制约肾水,而肾主骨,骨生于肾,所以骨病不可多吃苦味食物。

甘入脾,脾主肉,甘味走肌肉,多食甘味就会导致肌肉壅满,所以肉病不可多吃甘味食物。

酸入肝,肝主筋,酸味走筋,食酸过多就会筋脉拘急,所以筋病不可多食酸味。

以上就是所说的五味的“五禁”。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此段经文进一步说明五味养五脏,但食入过多,就会物极必反,有入也要有禁。

本段可与《生气通天论》的 “谨和五味、骨正筋柔” 《阴阳应象大论》的 “阳为气 阴为味” 部分对应学习领会。

戒五味到底是哪五味?
答:五味指的是酸、苦、甘、辛、咸,为中医五行学说的组成部分。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在《内经》中出现主要有两种代指,一是指五味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即辛味能散能行,酸味能收能涩,甘味能补能缓,苦味能泻能燥,咸味能软坚润下。即辛、酸、甘、苦、咸。药物以味不同,作用便不相同。

中医的五恶、五液、五病、五邪、五脏所藏、五脏所主及五劳所伤是什么...
答:五味禁忌:辛味与气同在,气病不能吃更辛味;咸味需要血,血液疾病不应该吃咸味。苦味去骨,骨病不应该吃苦味。肉甜,肉病不宜多吃甜食;酸味在肌腱上,酸味是肌腱疾病所不允许的。这是五种口味的禁忌。不要吃得太多。五脏阻贼邪的脉象:春秋时期见的发脉是金科木;夏天,当你在冬天看到石头纹理时,...

中医辛入肺的问题
答:你好,中医认为,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素问》五味入于口,各有所走,各有所病。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肺病禁苦。——《灵枢·五味论》五味偏嗜,五脏失调,百病由生。辛味食物,如生姜、薄荷,能发散、行气 → 发散外邪,而肺主宣发,所以有...

中医的五味学说中五味与五脏有怎样的关系?
答:中医的五味学说还包含五味与五脏的密切关系。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灵枢•五味论》说:“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中医理论认为,肺主气,心主血脉,...

五行中的五色、五味与人体的五脏六腑相对应,如何对应
答:中医理论认为,五行中的五色、五味与人体五脏六腑相对应 �8�4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8�4 “五味之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8�4...

五味与五脏有什么关系?
答:《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灵枢·五味论》还说:“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中医学认为,肺主气,心主血脉,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饮食五味用之适宜,则对...

“辛人肺”应该怎样理解呢?
答:中医认为,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素问》 五味入于口,各有所走,各有所病。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肺病禁苦。——《灵枢·五味论》 五味偏嗜,五脏失调,百病由生。 辛味食物,如生姜、薄荷,能发散、行气 → 发散外邪,而肺主宣发,...

中医养生中「 ”食禁”与「 ”食忌”
答:人们早就十分重视饮食在养生防病治病中的禁忌问题。对身体有害的食物应该禁忌,犯禁就会吃出病来,此即所谓「 ”食禁”与「 ”食忌”。 历代关于饮食养生禁忌的内容十分丰富,可归纳为5方面。 1、五脏的饮食禁忌 食物五味中的每一种「 ”味”都与相应的脏腑具有特殊的亲和力,有五味入五脏之说。...

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出自哪本书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酸、苦、甘、辛、咸这五味进入口中,会贮藏在肠胃中,经过消化吸收,五味中的精华会内注于五脏,以滋养五脏之气。当五脏之气和谐时,人体就能维持正常的生化机能,进而生成津液,神气也就在此基础上自然产生。《黄帝内经》还提到“五味所入: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

“病从口入”到底是什么?忌口为什么要针对体质?
答:对于不同的病应该注意什么,《内经》提出“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如果有痰湿、湿热或有腹泻及排尿不畅等情况,就不宜食用酸味了,因为酸味有“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