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以前家里5、6个孩子都不怕,现在2个孩子都不敢生呢?

作者&投稿:延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以前的 社会 是全民集体所有,每个小家的成员都是国家的一份子。只要国家有需要生再多的孩子, 社会 基本保障福利的优越性能充实体现,能让每个孩子成才过着安居乐业稳定的幸福生活,每个人没有精神压力的负担。现在不同了,集体 社会 支解成为个体利益固化集团,普通民众面临着无业游民的境地,时刻有被淘汰失业的危机,这种居无定所的环境下,一个人自身的幸福生活都无法保障,面对个体家庭而言无非是雪上加霜,更难说是结婚生子后代人的前程有何座落,追寻的幸福生活已经成了时代的奢望。

前段时间不是有个“培养一个孩子到18岁的平均总开支”的调研吗?调研的结果是需要花费30多万,是人均GDP的6.9倍,居全球第二【第一的是韩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更高,人均培养费用达到100万以上。这些开支还仅仅是孩子18岁前的开支,还不算读大学的费用、成家立业需要的部分资金等。

我属于80末的人,小时候家里穷,除了毛笔书法课【开支比较小】,几乎没上过其它什么培训班;而到了我孩子他们这一代,虽然现在不允许校外补课,但在面对街舞、跆拳道、美术、舞蹈、音乐、 体育 等各类兴趣班时,如果孩子感兴趣,很多家长还是会勒紧裤腰带给孩子报名,因为一想到以后孩子稍微大点参加集体活动表演才艺的时候,别人家孩子都是自编舞蹈、古筝9级、架子鼓表演等,自家孩子上台后:我今天给大家表演一个“打手屁”;这种心酸没有几个家长想体会。

除了经济上的压力外,时间成本也是不敢生的重要因素。生了就得养,养孩子最重要的是在言传身教,父母需要腾出更多的工作、休息时间来陪伴孩子,而不是简单的生下孩子就丢给年迈的父母;而这对于30岁左右正值职场黄金期,每天“享受996福报”,甚至“5+2、白+黑”的年轻人来说,基本上是奢望。

我们这一代是在“少生优生、幸福一生”的宣传语中成长起来的,这口号犹在耳畔,突然转变成“多子多福、利国利民”,我懵也得懵一段时间啊!

为什么以前家里5、6孩子的不怕,现在两个孩子的不敢生?

以前没有工作,生活、精神压力。不愁看病,不愁上学、不愁住房、不愁结婚,尤其是不担心失业。

以前孩子每天上学,(城市)不用家长接送。长大后无论是人介绍还是自由恋爱,结婚不像现在这么庸俗,绝大多数的女士,追求纯洁的爱情,追求军人,劳模、先进生产者。婚礼钱差一不二就得,没有计较的。

不像现在钱不到位,拒绝结婚。互相攀比,多数不是以爱 情感 情为目的,而是以金钱多少为标准。过去百分之九十是追真情,现在百分之九十是追真钱。

所有以上说的和现在恰恰相反。所以每个人生那么多孩子,首先要考虑以后孩子上幼儿园的问题,上学的问题、看病的问题、住房的问题、结婚问的题等等。

现在工作不稳定,一但夫妻之间有一个失业怎么办……

以前养孩子没这么多讲究,而且以前孩子长大了就是家里的一劳动力,现在孩子长大了要去城市买车买房,是压力啊

这是受时代的形式所影响,从前没有计划生育的年代。那时候生活条件并不好。当时人民的吃穿住行和现在没法比,可是生儿育女比现在方便多了。

那个年代是集体经济生活是供给制,按人头分配。似乎是属于国家,帮助个人养活小孩,当时的生活条件和家庭收入互相没有多大差别,没有什么攀比性,没什么可眼红的。都是一个平常心态,顺其自然的生活,没有后顾之忧,小孩儿生多少都不愁养。

现在不同了,随着 社会 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思想,从而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人们的追求不一样了。现实制度的改变,慢慢的使人们的生活差距拉大,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大。相互攀比的现象严重,也会让人们感到生活有压力。所以现在生小孩儿成本太大,养不起,也就不敢再生了。

现在生活条件决定着生小孩儿的想法。

因为以前随便养,现在用心养。

通常思想越不开通、受教育程度越低的家庭,孩子会生得越多,因为他们相信“人多力量大”,他们也追求“人丁兴旺”;甚至有的人会抱着概率论的心理:生得多,里面总有一个能发展得好,可以帮衬家里。然而事实往往是相反的,生得越多,尤其是在父母没有良好的抚养能力和思想意识的情况下,只会给家庭增添更多负担。

现在2个孩子都不敢生是因为大家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广泛了,越来越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也越来越懂得养育子女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不是生下来随随便便就能让孩子长大成人,而是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

另外, 社会 的经济水平、风俗习惯也和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生孩子不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有些顾虑少了,但有些顾虑又多了。

过去养孩是防老,现在养儿是啃老,一个啃还可以,二个啃,按现在的收入水平就啃到骨头了,敢生吗?

过去成群养,

如今小皇上。

要求高了。

以前的孩子那叫散养,饿不死,冻不着就行,什么吃饭讲营养,穿衣要美观统统没有。以前孩子上学只交学杂费而且只要在本学期交了就行。以前的孩子参加工作后,结婚单位分房子,有病在单位拿个转账单给医院全报销。现在可以吗?

一个父亲的逆天教育:6个孩子5博1硕,命运会回报你陪孩子的苦
答:22岁就拿到哈佛大学的博士文凭,26岁成了哈佛大学的最年轻教授。对比现在的很多父母,养育一个孩子还未成才都觉得不易,更别说这位普通医生蔡笑晚先生,养育六个孩子,而且个个成材。所以他被邀请上了央视的节目《谢谢了,我的家》,还出了自己的书《我的事业是父亲》,全面介绍了自己 育儿 的成功方法和...

人老了没有自己的窝,孩子们家轮流住,看儿子儿媳脸色过日子怎么办?_百 ...
答:6个孩子一商量,觉得老太太就轮流去各家住吧,2个月一家。老太太不愿意,她不愿意离开她的小院子,考虑到有的孩子还没有退休,她要求孩子们一周中每人到她家照顾她24小时,这24小时中,轮到的孩子必须24小时在。6个孩子都很孝顺,一一答应。就这样寒来暑往6年都过去了,如今老太太依然安好,逢年过节子孙满堂。这...

6个孩子其中5个博士一个硕士,到底是怎么培养的?
答:蔡笑晚老师的6个孩子,在他们两个的引导下,每一个孩子对学习都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并不像现在孩子那样只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由此可见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做事专注要比补课更有用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蔡笑晚老师从来不主张孩子补课,因为那个时候家里的条件毕竟有限,所以当时蔡笑晚老师更主张让孩子在...

...播出7年后,5个孩子变化惊人:他们都经历了什么
答:七年前,五个孩子用稚嫩的童音唱着“ 老爸,老爸,我们去哪里呀 ”,成了很多人记忆中的白月光。 那一年, 年龄最大的石头6岁,最小的Angela才刚刚4岁 。他们哭哭笑笑,热闹了那一年的冬天。 如今,五个孩子的年龄都已经涨到了两位数,眉眼间依然有当年的模样,也都有了各自不同的生活轨迹。 很多人都说,谁也...

抠门的外公说:老了才懂,儿子女儿再多都不如自己口袋有钱实在。你觉得...
答:听说,老人的这6个孩子本来关系就不太和睦,后来因为这事有3个孩子都互相不往来了。这听起来是不是觉得匪夷所思?但有的时候,人心就是这样。饶使你是父母,也不能确保你的每个孩子都能如你说想的那般孝顺,尽管你自认为曾经为他们付出良多。02 这个老人的情况也让我想起了家里的一个长辈,这个...

70岁老人6个孩子,病时却无人尽孝,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答:很多子女都如此对待这位老人,而且家里有6个孩子,一年的赡养费仅仅有1万元,如果正常吃喝,可能还稍有不足,但是年龄大了如果生病,这1万元肯定不够。子女应该赡养老人作为子女理应赡养老人,很多孩子在小时候,什么事情都不懂,生活也不能够自理,当时父母正值壮年,一点一点教会我们生活,教会我们照顾自己...

两胎生了6个孩子,夫妻俩带娃出街排场过于吸睛,回头率超高,为何?
答:网友A:“距离组成一个足球队还差几个,妈妈要加油了。”网友B:“生产队的驴都不敢这样生,哈哈哈。”网友C:“羡慕不来,即便生出来也养不起啊。”网友D:“妈妈平时都吃什么,这么能生,看着就累人。”确实也是如网友所说,虽然家里有6个孩子,场面看着挺壮观的,但以如今的生活压力下,一个...

他娶了个5婚妻子,6个孩子都不是亲生的,被骗千万为什么还帮妻子养孩...
答:林欣缇是一位单亲妈妈,甚至还结过5次婚,带着6个孩子,最初两人确立恋爱关系的时候,任何人都不看好这段婚姻,甚至赵擎身边的好友都劝他放弃,只不过赵擎并没有放在心上,最终还是和林欣缇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从内心深处,赵擎是深爱着林欣缇的,不然的话也不会接受她的过去,包括林欣缇的6个孩子,...

浙江乡村医生的6个孩子:5个博士1个硕士,他的育儿观只有24个字
答: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是每个父母的心愿: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 有出息 。但把孩子教育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让家里的孩子,都考上大学,甚至都考上研究生。然而就有这么一个成功的案例, 浙江乡村医生的6个孩子:5个博士1个硕士。 子女这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