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播火者李大钊的旧式婚姻:妻子大6岁生养5个儿女牺牲时只38岁

作者&投稿:蔽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人世间的故事#恋爱手册#夫妻之间需要的是什么#

封建婚姻,逃不过利益捆绑。李大钊和赵纫兰的婚姻,也是两个家族的亲上加亲和利益加持。

李大钊10岁就将大6岁的赵纫兰娶进家门,更可以说是一种世俗的利益捆绑。

李大钊的父亲是爷爷李如珍的继子,是爷爷弟弟的二儿子,和赵纫兰的父亲曾经一起闯关东,两家情谊深厚。只可惜,父亲十七八岁就因病去世,留下怀孕的母亲一个人生下李大钊后,不久也相继离世。

李大钊奶奶承受不起儿子如此年轻接连去世的打击,也于媳妇去世前一病呜呼。

家里只剩下可怜的爷爷和孱弱的孙子李大钊。

1889年李大钊出生时,爷爷正在一片棉花地干活,看见一只百灵鸟跟他飞,还立在他花白的头顶。他将百灵捧在手心,竟然不飞走,就这样跟着他回家来。

回家就听见报喜说添丁孙儿,于是他给孙儿取下小名叫“百灵”,后来干脆叫“灵头”。

有人提醒爷爷,名字太旺不好养,不如叫“憨坨”,于是,李大钊的乳名就叫“憨坨”,名字就叫“寿昌”,只希望他长寿昌盛。

既是遗腹子,又是孤儿的“憨坨”,在爷爷眼里重于泰山,爷爷不惜一切代价培养他读书。

1884年赵纫兰的父母生下她时,就指腹为婚说,如果李家生个儿子,不管小多少,都结为亲家。

李大钊小6岁,天生就成为赵纫兰的丈夫。

李如珍把李大钊送到最好的私塾学习,李大钊读书十分刻苦用功,从小就是远近闻名的文童。

他岳父家见他是块难得的学习好料,也就倾尽全力支持他读书。他在1905年16岁时科举中第,考中秀才。

而那一年,清朝光绪帝颁布废除科举制度,李大钊便成为我国科举中第的最后一批秀才。

李家宗族见李大钊没了爹娘,成了孤儿,家里急需一个女人当家理事,也便于照顾年少的李大钊,就提议将赵纫兰早早嫁进家门。

于是,1899年,10岁的李大钊与16岁的赵纫兰完婚。

这种儿童婚姻,如果放到现在,绝对是犯法的,更是一件可笑的事情。

现代人怎么也想象不出,这种童年结婚,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和感觉?

小的喊大的为“姐”,大的喊小的为“憨坨”,赵纫兰既是姐,又是妻,更像母亲,李大钊缺失的母爱和温情,在赵纫兰这里都得到了补偿。

所以,憨坨用更加发奋读书来报答妻子和爷爷。

1905年他16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以优异成绩经过县试和府试,只等进入院试大展宏图。

然而1905年,清朝光绪帝颁布废除科举制度,李大钊的科举之路便戛然而止,他也就成为我国科举中第的最后一批秀才。

尽管1300年的封建科举制度彻底废除了,但中国的教育改革也为李大钊打开了另一个全新的接受革命思想的窗口。他进入永平府中学堂公立学校,反而接受了许多新思想新文化。

李大钊20岁当爹,赵纫兰26岁当妈,生下长子李宝华。不久,又生下大女儿李星华。

李大钊一直在外面求学深造,他考取北洋法政学堂学习政治专业,3年后的1913年又东渡日本东京早稻田学习政治专业3年,后来回国走上寻求救国之路。

他求学的漫长岁月,学费和生活费,竟然全靠小脚女人不识字的赵纫兰和年迈的爷爷筹措资金!

一个农村女人,无非就是从田土里刨食,从鸡屁股里生金,从娘家嫁妆里典当等方式来弄钱,不像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张幼仪,靠创办企业和开最潮的女性时装店来抓钱,来支助徐志摩和小三陆小曼。

可见,赵纫兰是多么的奔命,多么的能干,又是多么的隐忍。

李大钊对金钱几乎没什么概念,对养家糊口的家用也从来不晓得盘算。他遇到身边有人急需用钱救命,就会把衣袋翻个底朝天,把身上的钱全部掏光光。

他从日本乘船回国回家的途中,见到工人葛树贵没钱给孩子治病,老婆跪在大街上乞讨,他二话不说就当掉衣服鞋子和怀表,凑上4块大洋,再又带葛树贵去他入职的北大红楼预支一个月薪水120元大洋,硬塞给葛树贵要他赶紧去给孩子治病。

如果换作一般人的妻子,听到丈夫这样撒钱的故事,一定会嚎啕大哭说,“这日子没法过了啊!”

然而,赵纫兰就是坚定不移地支持丈夫,认为自己的男人干的就是与众不同的事业。

李大钊担任北大图书馆主任时,每月收入120块银元,升为北大教授之后,月薪涨到180块银元。加上写文章的稿费,以及在四所大学做兼职教授的收入,月收入可以多达300块银元。“当时300块银元是什么概念?400块银元就能买下一处正经点的四合院了。”讲解员说,“但是李大钊先生在北京住过的8套房子都是租的,没有留下一处房产。”

但李大钊却是不断租房住,把妻儿从农村接到北京,先后租了8处四合院,剩余的钱都是接济穷人散了出去。

赵纫兰在北京四合院里养鸡养鸭,去周边菜市场捡剩菜野菜。

北大校长蔡元培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吩咐财务室每月扣下30元大洋,直接交给赵纫兰,不许让李大钊经手。

尽管李大钊对家人来说,不怎么来钱惜钱,但对赵纫兰和孩子来说,李大钊对妻儿特别来情来事儿。他只要回家,就“姐~姐~”地唤得亲热,给妻子说暖心的话,给孩子讲外面的新鲜故事,告诫孩子们好好读书。

赵纫兰疼爱李大钊,那真的是疼到骨子里去了。家里活一般不让李大钊插手,家里的粗活重活,李大钊想帮忙,都是一句话:憨坨,不用你干,还是我来吧!

特别是1927年4月,张作霖冲进应该受领事馆保护的东交民巷39号俄国营房时,赵纫兰和丈夫一家人被捕,她并不像一个没见大世面的人一样惊慌失措。

张作霖放走李大钊妻儿,却对李大钊严刑逼供,22天后,将他执行绞刑。为了折磨李大钊,绞刑竟惨无人道地执行了3次,历时38分钟……

当听到这一噩耗时,赵纫兰“哇~”地一声,立即昏死过去。

刽子手不允许李大钊遗体下葬,竟灭绝人性地曝尸6年之久!

这漫长的6年,对于赵纫兰一家来说,又是怎样的生不如死啊!

她的眼泪哭干了,灵魂随着丈夫早已出窍,只剩下躯壳,看这个万恶的旧 社会 如何遭受谴责和报应。

在赵纫兰的四处哀求下,李大钊的遗体终于得以安葬在北京市海淀区万安里1号,现在的烈士陵园。

安葬完丈夫的第35天,赵纫兰追随丈夫而去,49岁的一生竟如此惨烈悲壮!

她的遗言,令人潸然泪下:

一个女人爱一个男人,竟是这样的感天动地!

最后,我们还是回放一段共产党人李大钊的情话吧,他是说给赵纫兰听的,也是说给自己听的,更是说过中国男人和女人听的:

赵纫兰凝视着丈夫泪花闪烁,李大钊说得哭起来隐忍难忘……

这是革命热播剧《觉醒年代》里最催泪的爱情场景。

在世俗眼里,李大钊才华横溢,出过国留过洋,又是中国一流名校的教授,理应配上一名新式知识女性,才算夫妻比翼,琴瑟和鸣。

确实,在北大红楼时,有新式女性向李大钊抛媚眼送秋波,但李大钊就是坐怀不乱,一点都没忘记像娘疼他一样的糟糠之妻!

当蔡元培在北大红楼发起“不嫖不赌”倡议书时,他第一个签名,也真正实现了“终生只爱一个人”的庄严承诺。

他们生养的3儿2女,都秉承着良好的家风,都奋发图强,十分有出息。

李大钊20岁时生下的长子李葆华,父亲英勇就义时已经18岁了。党组织考虑到他的安全问题,便将他送去日本留学,而后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时候,当机立断回国保家。他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是国家副部级干部,于2005年去世,享年96岁。而李葆华的两个儿子也依然秉承李大钊严正的家风,现在是政府的高管,同李葆华一样,为国家做贡献。

二儿子李光华,李大钊去世时,年仅4岁。后在1940年只身前往延安,为革命工作献了不少力。后来任职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党委书记一职。

小儿子李欣华,出生的时候,父亲李大钊已逝。他幼时曾受到党组织和友人的帮助,在北京读书毕业之后,便一直从事着教育工作,兼任着学校党委书记。在1989年,于北京逝世。

长女李星华在父亲却被捕入狱之后,她随母亲也一同被抓进监狱。当她们娘俩被救出来的第二天,父亲李大钊就传来牺牲的消息。因为母亲身体一直欠安,而后李星华决定辍学在家,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和母亲。在母亲病故之后,李星华在党组织的帮助之下,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后在中法大学毕业,一直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出过作品《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十六年前的回忆》等作品。1979年因病去世,享年68岁。

小女儿李炎华,父亲去世时,年仅8岁。自幼便学习刻苦。长大后,便和弟弟李欣华一样从事教育工作,同样希望为 社会 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才人。

李大钊和赵纫兰的爱情,又何尝不是爱到骨头缝里呢?他们的爱情在很多人眼里,并不觉得是幸福的爱情,因为他们是那么的聚少离多,特别是赵纫兰,结婚16岁,26岁才生孩子,中间10年几乎都是空窗期,拿现在的生育年龄来说,都叫晚育了,何况当时,十五六岁的女人生孩子的多的去了。可想而知,她是多么的隐忍和付出,包括精神上的,包括肉体上的。

长子生下来后,后面的孩子的年龄间隔也较远。可见,李大钊陪伴在家的时光,真是很短很少。李大钊从日本回国来,他的一双儿女竟把他当陌生人,躲在门后偷偷看他,就知道,他顾家的时间太少太少,为国家前途的事情,一直在外奔波。

如果换作现在,一个女人摊上这样忙外不顾家的丈夫,不是怨言就是离婚,哪那么容易岁月静好。

而赵纫兰疼爱丈夫,就像一个亲大姐一样懂自己的男人,更像一个母亲一样支持自己的男人。不论何种境况,赵纫兰都把弟弟男人疼爱到灵魂深处,这爱的力量足以让她一个人挑起全家重担。

多么伟大的女性,多么温良如玉的女性。换作你我,都难以做到,都无法企及她灵魂的高度。

李大钊和赵纫兰的爱情故事,真是值得我们中国男人和女人好好学习修炼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