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句话,叫“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出自哪里?

作者&投稿:穆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出自《佛遗教经》,原句是“制之一处,无事不办”。

意思是一心不动而觉性常灵,觉性常灵而一心不动。一心不动谓之定,觉性常灵谓之慧,这样定慧等持,才是真正的制心一处。

因为我们的心很难制心一处,古人在经文里面讲叫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们把心放到一个地方,就没有事办不到的。

扩展资料

《佛遗教经》倍受历代僧俗大众乃至帝王的推崇,唐太宗颁行敕令以护持佛法、弘阐圣教;宋真宗挥毫作序为雕版流通、宣扬法奥。

世亲菩萨著作《遗教经论》,从七方面阐释教诫深远意义,在佛教界具有广泛深刻影响。汉地作注之古大德代不乏人,明·藕益智旭大师之《佛遗教经解》最值得捧读。

书圣王羲之、唐代著名书法家孙过庭、南宋大书法家张即之所书《佛遗教经》字帖,冠绝古今,各领风骚,受历代知识分子推崇、珍爱,被无数书法爱好者观赏、临摹。

若想修道成功,若欲超脱轮回,就要以戒为师,就要修身口意,就要诵习本经。此经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字字珠玑,韵味无穷,译文经罗什大师推敲锤炼,故而词达意顺,古朴典雅,朗朗上口,耐人吟咏。为出家在家佛教徒之行动指南,亦为各行各业求知者之闲暇珍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遗教经



很多经论里面都有。比如《楞严经正脉疏》《楞严经圆通疏》《宗镜录》《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这句话的意思,主要是先由‘念心所’安住在某一个所缘境当下,然后保持住,等待‘定心所’发动,进入定境,在高阶定境中,就可以起观,出‘慧心所’获得智慧。

心无旁骛,制心一处意思?
答:心无旁骛,制心一处是一种专注的思维方式,意思是将自己的思想、注意力集中在一处,不受外界干扰或诱惑,专心致志地去做一件事。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人们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更加专注、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它也可以培养人们的自我控制力和毅力,使人们更加坚定自己的目标,不被外界的...

我想学习佛法,就是可以让人制心一处无畏无惧的那种,请问如何学习如何入 ...
答:谛观分别。谛观分别时。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所以者何。彼聚沫中无坚实故。如是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比丘谛观思惟分别。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非我。所以者何。色无坚实故。诸比丘。譬如大雨。水泡一...

人应该心住一处还是心无所住?
答:应该怎样?将第六识在日常生活中一心不乱,净念相继地住一处(真正的定力 - 动中定,也就是看话头乃至参话头。不是一念不生),直到找到无所住的如来藏。若心不住于一处,那么哪一个无所住而发?这就好像铁骑一万直冲敌阵。一万个人只有聚一起,才能想东就东,想西就西。如果一万人各跑各的...

制心一处
答:火山 制心一处蓬勃有力,以前以为是个小笑话,实际上人的心力有时有限有时也无限,当没自觉意识时,有限的多于无限。怎样是“一处”?根据各种流变、改变,发生的次数多了,更多是带着诱惑与欺骗的。那谁是最可爱的人?那些不轻易改变的人,或许就是。正如李诚先生,这个孕育了共和国总理的先生,就...

无事不学佛有事才信佛佳句赏析
答:但是行善事并不白白浪费,即便不信佛,多做善事,临到生死,也会投生到善处。还有一点要纠正的是,往生这个词,并不是说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叫往生,还有其他六道轮回,我们死后投生到哪一道就叫往生到哪一道。只要投生了就叫做往生,因为是往彼而生。2. 佛家:“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请问这句话...

佛家经典
答:◆任凭你有多大的快乐,无常总是来到。◆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大家都知道,生气是一种无知,又无济于事,可是又奈何不了它。正因为少‘悟’,放不下得失之故。◆金钱化妆你的外表,佛法启悟你的内在。◆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内在安详’,才是下手之处。◆自尊太强,优越...

瑜伽经15
答:然后你就发现你该做的事情你没有做,或者是说该做的事情质量不好。 佛教里面有句话叫做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就是只要你的注意力是往一个方向走,任何事情都能够做到啊,这个就叫无事不办。但实际上我们的注意力是一个箭头分过来了,本来是很认真的,我要去做这件事情,我又担心我做不好,哎呀,我们家里人对我...

佛语经典语录
答:10、任凭你有多大的快乐,无常总是来到。 11、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12、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 13、大家都知道,生气是一种无知,又无济于事,可是又奈何不了它。正因为少‘悟’,放不下得失之故。 14、金钱化妆你的外表,佛法启悟你的内在。 15、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内在安详’,才是下手之...

摄心一处,便是功德业林,散虑片刻,即名烦恼罗刹。 ​​​什么意...
答:禅定的核心在于将心专注于一处,即制心一处。2. 因此,这句话的含义是,将心专注于一处,就是积累功德,就像是进入业林;而如果心散乱,片刻的散虑就被称为烦恼罗刹。3. 持续的禅定和专注,能够带来功德和进步;反之,心散乱则可能导致烦恼和退步。4. 以上理解基于佛教的教义,但仅供参考。

如何制心一处
答:可以依托在呼吸上。守一不移这个方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或者说有四个要求。首先要放下一切妄想和杂念。所以平时学习训练控制自己的心是非常重要的,以世间法来看,如果能将所有的精力、智慧、感情、理性投入来做某一件事,就自然容易成功,修行当然也是一样,制心一处,就会激发出无量智慧。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