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全站仪测量高程时,输入仪器棱镜高1.9m,实测时棱镜高为1.2m,那测出的高程数据是高了还是低了

作者&投稿:寿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用全站仪测量高程时,输入仪器棱镜高1.9m,实测时棱镜高为1.2m,那测出的高程数据是高了还是低了~

用全站仪测高程应用的是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
全站仪测出高差之后要减去棱镜高才是地面点高程
按照你给的数据应该是减去1.2米,但是你输入的是1.9米
仪器只会按照你输入的数据去减,那么明显减多了,
所以测出来的高程比实际要低了0.7米

全站仪能够测出棱镜中心的高程,然后再减去输入的棱镜高,求得地面点的高程。

现在的情况是,输入的棱镜高小了,那么少减去0.1米,测出的高程数据比实际的高程高了0.1米。
如果需要改正的话,就把所有测点的高程都减去0.1米(用电子表格)。
(注释:我指导过全站仪错误数据改正的课题,当时特地做了实验验证过的。)

全站仪测量高程就是三角高程测量,基本的高程测量计算公式是:
H=Hi+S*sinA+i-v;
H--测点高程,Hi--测站高程,S--斜距,A--垂直角,i--仪器高,v--棱镜高。
公式中的棱镜高v应该代入1.2m,而实际上代入了1.9m,可见计算出的高程数值比实际的要小,所以测出的高程数据是低了。
另外,上面的公式没有考虑大气折光地球曲率等因素,但是对分析棱镜高的问题没有影响。

用全站仪测量高程时,输入仪器棱镜高1.9m,实测时棱镜高为1.2m,那测出...
答:从上式可见,如果把1.2的棱镜高误输入为1.9,就是减多了0.7,计算得到的高程低了,应该加上0.7加以校正。

用全站仪测量高程时,输入仪器棱镜高1.9m,实测时棱镜高为1.2m,那测出...
答:公式中的棱镜高v应该代入1.2m,而实际上代入了1.9m,可见计算出的高程数值比实际的要小,所以测出的高程数据是低了。另外,上面的公式没有考虑大气折光地球曲率等因素,但是对分析棱镜高的问题没有影响。

全站仪测高程时仪器高度错1厘米放出来的点实际高程错多少?
答:低一厘米,因为仪器和放点之间的高差不变,而起算点低了一厘米,所以全部底一厘米

用全站仪测量高程时,输入仪器棱镜高1.4m,实测时棱镜高为1.5m,那测出...
答:现在的情况是,输入的棱镜高小了,那么少减去0.1米,测出的高程数据比实际的高程高了0.1米。如果需要改正的话,就把所有测点的高程都减去0.1米(用电子表格)。(注释:我指导过全站仪错误数据改正的课题,当时特地做了实验验证过的。)

用全站仪测量高程时,输入仪器棱镜高1.9m,实测时棱镜高为1.2m,那测出...
答:用全站仪测高程应用的是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 全站仪测出高差之后要减去棱镜高才是地面点高程 按照你给的数据应该是减去1.2米,但是你输入的是1.9米 仪器只会按照你输入的数据去减,那么明显减多了,所以测出来的高程比实际要低了0.7米

用全站仪测量高程时,输入仪器高度、棱镜高度的作用???
答:这两种模式都有 一种是直接测得B高程,一种是两点的高差 站点高程、仪器高,棱镜高都输入到仪器里了,所以测得的数字就是B的高程,或者两点的高差,不需再计算了

用全站仪测高差 输入了仪器高和棱镜高 那测出来的是地面点的高差 还...
答:全站仪测量未知点高程有2种方式:一种是架设在水准点上,一种是不架设在水准点上。第一种方法计算未知点高程H:H=测站点高程+仪高-棱镜高+高差第二种方法:仪器架设不在水准点不量取仪高,H=后视水准点高程-后视点高差+前视高差+后视棱镜高-前视棱镜高,如果前后视棱镜一样高,可以省去后两项。形象点就像把...

求教,全站仪测量高程时,如果仪器高度输入的比实际低的话 那么,测出来...
答:根据全站仪三角高程计算公式:H测=H站+S*sina+i-v i---仪器高,v---棱镜高 i输入的偏小,测出来点的高程偏低,注意i前面是正号;v输入的偏小,则测出来的高程偏高,注意i前面是负号。

使用全站仪测量什么时候需要输入仪器和凌镜高
答:输入仪器高和棱镜高,与高程有关,主要是在用到高程时。测地形 土方 某地的标高等等用到高程的地方

全站仪怎么样打高程
答:高程测量步骤:在已知高程点架机,整平对中水准气泡。点击“开关”开机,选择“坐标测量”。在待测点上安置棱镜。选择“测站定向”,选择“测站坐标”。因为此次目的是测量待测点的高程,所以在全站仪界面所显示的N、E坐标可以忽略,直接在Z项输入已知点坐标高程。用钢尺量取仪器高度,在仪器中输入“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