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作者&投稿:斗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从建筑工业化的提出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但我国建筑工业化的进程依然较为缓慢,距1978年会议的目标差得很晚。这一方面取决于建筑工业化内在的原因,也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密切相关。由于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可以较大幅度地提升劳动生产率,但是我国建筑业一直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且一直享受着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又能带来巨大就业,因此,建筑工业化的推动力不强。但随着“用工荒”的蔓延,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建筑企业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需求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近二十年来我国建筑规模不断增加,建筑业产值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且每年的新开工面积达到全球的一半,巨大的建设需求使得建筑企业没有时间与精力来进行建筑工业化技术的科研、开发商不愿意使用不成熟的建筑工业化技术。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带有建筑工业化元素的产业,如混凝土制品企业、建筑机械生产和制造企业等,但这些处于建筑工业化链条的终端,没有能力拉动整个产业的工业化进程,整个建筑产业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施工模式发展,没有太高的提升。在我国,“建筑设计”属于独立的行业,因此设计时无需考虑施工的工艺流程,而施工对设计阶段的影响也有限。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由于设计和施工的割裂,建筑工业化的生产组织模式在我国难有大的突破。以上三点是由我国所处的特定历史经济环境所决定的,此外,从国外建筑工业化的进展来看,可以发现阻碍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其他原因。标准体系不完善。建筑工业化标准体系的建立是企业实现建筑产品大批量、社会化、商品化生产的前提,各国政府对标准制定工作的重视极大推动了各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然而在我国,除了各个参与工业化试点自定标准外,虽然国家对建筑的标准化是有参数的,但始终没有出台行业强制性准则,产业链中很多环节并未按此标准执行。此外,建筑工业化的标准化设计一般是通过对项目中采用工厂加工生产的部品(如门窗、栏杆、空调百叶、雨篷等)、构件(如预制外墙、阳台、楼梯、叠合楼板、叠合梁等)进行标准化设计,而且很多部件需要附加在构件上,需要大量产业链环节之间接口集成的问题,这不是一家企业的事情,需要标准化设计企业、部品生产企业、建材企业、安装施工企业等一起配合才能完成,必须是一个产业化联盟的标准体系才有实现价值,这不是一家企业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行业各方企业的力量。标准化与多样化的矛盾。工业化在建筑业的进展缓慢,但整个社会已经步入后工业时代,以工业数字化生产作为支持,人们的生活方法和思想理念越来越强调个性与多样化,表现在建筑业即为消费者会仔细比较价格、面积、户型、环境等因素。然而,我国建筑工业化还处于前期发展阶段,标准化体系设计方面还处于设计定型、构件统一、规格少且强调标准化与通用化,以便于工业化生产和机械化施工。标准化与多样化构成了天然的矛盾,这对工业化建筑的设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也使企业对工业化建筑的市场化前景有所犹豫。与现行建筑技术规范不兼容。由于建筑工业化是对传统建筑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工业化技术与国内现行的建筑技术标准、规范不兼容,设计、审批、验收无标准可依,即使工业化技术的科研单位能够提供切实可行的实验数据证明相关项目可行,每一个项目还是需要通过专家论证,成为建筑工业化大规模推广的一个障碍。



目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加速期,建筑工业化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新型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市场规模有限。新型建筑工业化装配式住宅仍是一个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化发展。由于规模小、工业化率低,相比较传统作业,新型建筑工业化装配式住宅成本增加是必然;二是新型建筑工业化标准滞后。要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其前提是要实现标准化。近年来,有些地方已制订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体系设计规程》《装配整体式住宅混凝土构件制作、施工及质量验收规程》等,基本涵盖多种预制装配式住宅体系设计、施工、构件等方面。但是目前尚未形成国家级的统一完整的标准体系,各地相关标准也有待细化,这制约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大规模发展;三是新型建筑工业化机制有待完善。建筑工业化在中国已经走过很多年,从试点探索期到工作推进期,再到全面深化期,新建住宅产业化水平整体质与量都有明显提高,新型结构体系的应用也有一定的发展。目前各地出台了多项纲领性文件,但是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惩罚机制都还不完善,缺乏具体细则,制度层面步伐落后,缺乏有效的推进、监管、激励、约束等机制。



以规划设计为龙头,完善标准体系   

要想实现住宅产业化,必须首先实现住宅及其部品的标准化,也既是要建立住宅的标准化体系。住宅标准化并非是住宅设计样式均是千篇一律,而是指住宅建造的标准化生产,包括建筑流程工艺标准化、设计标准化、住宅部品标准化等。住宅标准化是基于住宅产业化的概念发展而来,是住宅产业化的延伸。要加快住宅设计标准化的进程,开发和推广优秀的住宅类型、套型。研究主体建筑构件、各种设施和设备之间的相互协调,有机配合,有效衔接,促进产品的开发,推进住宅建设产业化和标准化的进程。



建立星级装配现场的意义
答:丹麦依据产品目录设计为标准体系,来实施建筑的工业化,不 仅使构建统一标准,同时兼顾多样化,最终满足了建筑个性化与标准化的统一。(二)国内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我国装配式建筑起步早,但是早期由于建筑技术成熟度不高,质是管理不严格,建筑工程中出现建筑整体性低、抗震性差、安全使用风险高的问 题。因当年...

建筑外墙保温、隔声、防火、防水和工业化要求
答:采用有空气间层或多孔隔声材料的复合墙。在建筑总平面设计中考虑隔声问题。防火方面的要求选择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符合防火规范规定的材料。按照防火规范要求用防火墙设置防火分区等。防水方面的要求在卫生间、厨房、实验室、地下室等房间的墙应采取防潮、防水措施。建筑工业化要求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降低劳动...

我国工业化建筑的发展趋势
答:各国建筑发展历程指明未来方向 从世界各国的建设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建筑工业化是强盛住宅建设、优化房地产开发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的住宅建设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从追求外表的美观发展到讲究内在的居住性能与质量。特别是在当前大力提倡中小套型开发建设模式的背景下,房地产开发更需要精明发展、精细化建设,要...

装配式建筑和木结构发展政策与技术措施?
答:装配式建筑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话题,是中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历史沿革,是中国建筑业一直倡导的发展方向。1956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决定》,提出设计标准化、生产工产化、施工机械化的“三化”要求;1978年原国家建委提出以“三化一改”(墙体改革)为重点,发展建筑工业化;199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

水泥建筑跟钢结构建筑优点跟缺点有哪些
答:4.可持续发展轻钢结构工业化程度高,适宜工厂大批量生产,集节能、防水、隔热、门窗等先进成品于一体,成套应用,将设计、生产、施工—体化,提高住宅产业化的水平。钢材报废后可回收利用,钢结构建筑是绿色建筑,是适应我们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型建筑形式。然而,钢结构住宅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钢结构...

建筑再生水回用及其存在的问题?
答:本文在简要介绍建筑再生水水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前人试验和已建再生水回用系统,从处理工艺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等方面出发,对建筑可用再生水处理工艺、建筑再生水回用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我国淡水资源并不丰富,并且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加及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

浅谈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一、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城市建设在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城市热岛效应的产生等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气污染。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开展和进步,大气污染已经逐步成为城市建设所带来的最主要问题之一。科学研究发现,相比较其他污染问题而言,...

影响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主要科技因素有哪些
答:工程材料学,工程力学,计算机技术

谈施工组织的科学管理
答:在辉煌的建筑史料中,施工组织的成功范例举不胜举;现代的施工组织理论与方法,在国际上初步形成于二十世纪20年代。建筑施工向工业化方向发展,促使建筑施工组织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和明显;建筑工业化是采用社会化大生产方式与专业协作来施工完成建筑产品的全过程,这无疑与科学的施工组织管理密切相关;国际上建筑工业...

建筑工业化:颠覆传统,引领未来
答:建筑工业化正在引领一场建筑革命!它摒弃了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工业化的生产和管理手段。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用机械化的方式像生产定型产品一样来建造房屋,实现标准化、机械化、工厂化、科学化的新篇章。定型产品建筑工业化的定型产品不仅仅局限于房屋,还包括房屋的构配件和建筑制品。为了实现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