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ax中国巨幕诞生记的介绍

作者&投稿:尹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dmax中国巨幕凭什么?的介绍~

观众们的直观感受或许可以说明问题:中国巨幕比IMAX尺寸更大,亮度更高,因而画面更有震撼力,同时,声音也更大。 在这背后,是艰苦的自主研发。 2011年,中国第一代巨幕系统诞生。这个巨大而笨重的铁箱子由于外形类似已有的同类产品,曾被质疑是山寨货。此外,作为一个系统,尽管中国巨幕拥有完全自主研发的“双机放映图像优化器”这一核心技术,但由于一些设备采购了国际市场上著名的品牌,也令其自主性受到了怀疑。 而在商业化之初,为了便于推广,国内有影院还用了DMAX这个讨巧的名字。 以上种种,不难看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在一开始都对中国巨幕充满了不信任。 然而,时间可以证明。 在过去的4年里,中国巨幕在不断进化。 随着系统体积的不断变小和各种硬件及技术的调整和升级,最令人振奋的是,中国巨幕的图像优化器技术,已经得到了好莱坞的认可,这令中国电影百年来第一次在技术上走到了前头。 尽管比IMAX晚了几十年,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巨幕会永远落后。事实上,时代总会给勇于创新且具备敏锐眼光的人以机遇。这一点,已经在高科技领域得到了证实——苹果和谷歌颠覆了上一个时代的手机巨头,它们中的一些已经基本消失。而在中国,华为、小米等国产手机也正在冲击苹果和三星的产品与价格。 就这一点来说,中国巨幕面对着一个非常好的机遇——IMAX是胶片时代的霸主,而现在是数字化时代了。 中国巨幕的另一大杀手锏则是商业策略。它充分考虑到了片方及院线的利益,做到了最简单也是最困难的“物美价廉”。 相比IMAX巨额的投资成本,中国巨幕的投资小、运行成本低,对于影院来说是最保险的选择。而IMAX采取两头通吃的模式,既从影院要票房分成,又从制片方要票房分成。 对消费者来说,IMAX电影的票价也远远高于中国巨幕版本。 正如中国巨幕开始研发时所怀的初心一样:不能让中国老百姓承受这么高的票价,钱却都被外国人赚走了。 事实上,中国巨幕的商业潜力正在爆发——2012年4月打入市场的中国巨幕,只用了3年时间就建设了超百家影厅,占据国内三分之一市场,而此前IMAX达到这一目标用了近10年时间。 中国巨幕的优势也在影响着片方的选择。越来越多的电影乐于用中国巨幕展示自己的风采,一些进口大片在中国上映时,甚至直接选择中国巨幕而放弃了IMAX。 至少在中国市场,IMAX的垄断已经被打破,或许在不远的将来,终会被中国巨幕超越。在这个场景中,不能忽视的是,中国拥有一个无比巨大的市场。

中国电影器材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林民杰透露,目前中影集团在全国已经建成90个“中国巨幕”放映厅,计划在2015年年内达到300个。 根据中国巨幕官方发布消息,已投入运营的中国巨幕商业影厅分布如下: 北京双井ume传奇奢华影城杭州银泰城店深圳聚星国际影城合肥中影国际影城合肥1912店中影国际影城福州五四北泰禾广场店南京澳林中传国际影城沃美南宁万象城国际影城广州飞扬正佳影城北京聚脉保利国际影城长春长影集团上海米格国际影城博纳国际影城北仑店乌鲁木齐人民电影院中影国际影城北京千禧街店淄博中影齐纳国际影城UME石家庄勒泰影城中影乐佳影城滁州中影国际影城1912店中影国际影城宁波来福士店宁波中影国际影城(联盛店)博纳国际影城柳州店广州火星湖中影飞尚百誉影城深圳博纳国际影城龙华店太原龙城电影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宽银幕电影院中影百誉虎门影城中影国际影城南海万科店重庆渝中UME影城巨幕厅首都电影院天津店河源市中影达梦电影城有限公司宁波保利影城天一店天津中传国际影城中影国际影城九江九方店重庆江北UME影城巨幕厅影立方重庆沙坪坝融汇影城东莞中影益田影院有限公司北京华星UME江门中影火星湖电影城南虹国际影城长沙银兴乐天影城苏州李公堤星美影城中影国际影城(上海长泰广场店)威海乐天影城合肥沃美影城华夏太古国际影城弓村巨幕店8号厅武汉中影天河国际影城星美国际影城西宁力盟店华夏太古国际影城弓村巨幕店9号厅浙江台州环球影院上海UME国际影城宝山店华夏太古国际影城大岭山店中影国际影城杭州西溪店湖州东吴银泰城时代德纳国际影城潍坊齐纳国际影城南宁新星时代电影院杭州百老汇影城绵阳博纳国际影城深圳博纳影院株洲中影国际影城天津ume国际影城常州中影东方国际影城营口中影国际影城大连博纳国际影城常州亚细亚中影·国际影城·丹阳眼镜城店泰州博纳国际影城正天影城珠海中影国际影城华发商都店珠海中影红星电影城巨幕影城武汉光谷广场店江苏淮安曙光国际影城剧角映画国际影城仙桃时尚广场店无锡哥伦布金逸影城泉州沃美影城重庆鼎龙达国际电影城中国巨幕·翠园国际影城昆明版筑北京金逸影城双桥店库尔勒汇嘉.麦田影城中影数字梦工坊龙岩影城东莞市火山湖电影放映有限公司首都电影院天津店株洲中影国际影城珠海中影FACE影城 无锡百丽宫影院有限公司中影国际影城徐州恒盛店 重庆思远优渝影业有限公司解放碑项目乐天影城沈阳乐天世界店

很多人认为中国巨幕就是大:搞一个大的空间,弄一个大的银幕,多装几台大音箱就好了, 但他们却并不了解,把东西做细做薄不容易,做大同样不容易 凌晨1点,巨幕影厅的最后一场电影结束了。散场观众从黑乎乎的影厅里摸出来,有的拿着吃了一半的爆米花桶,有的揉着惺忪的眼皮,还有的直奔洗手间。昏暗中只看得见绿色的出口指引和几个不耐烦的保安。 而这个时候,勾磊和他的两个同事悄悄进入了巨幕影厅的放映室,他是中影数字巨幕(北京)有限公司实验室主任。他们的工作刚刚开始。 在接下来的这个深夜,为调试出最优的呈现效果,勾磊与他的技术团队要在真实的影厅里测试中国巨幕格式的影片。他们要看同一部电影的20多个版本。调试结束,天已大亮,不时还会遇到赶来看早场电影的观众。 勾磊的工作,复杂且艰苦。而这只是中国巨幕研发过程中的一个片段。在这条自主研发的路上,像这样没日没夜地疯狂工作,是幕后的中国电影人的常态。 也正是由于他们的辛苦工作,在被外国人垄断的电影技术中,第一次出现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原创产品。 从一代到二代 中国巨幕的研发,要追溯到15年前。 早在2000年,中影股份有限公司就联手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开始了解国外市场的高端巨幕技术领域。2008年,中国巨幕雏形形成了。本想继续按部就班地研发,孰料《阿凡达》IMAX版来了。 “2010年初,《阿凡达》出来后,一大批观众都追着去看IMAX版,巨幕影院第一次引爆眼球。”中影数字巨幕(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京民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在陈京民看来,《阿凡达》IMAX版的成功,给中国巨幕的研发打了一针强心剂:中国巨幕必须趁势跟上,打破外国人的技术和市场垄断。 在2011年3月,中国巨幕实验室正式建立。8个月后,2011年11月,中国巨幕技术研发成功。 北京UME影城双井店,成为了第一块试验地。 “这是中国巨幕第一代系统,是一个很大的机器,还用铁箱子锁起来,很笨重。”勾磊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 这个像服务器一样被锁得密密实实的大铁箱,是中国巨幕的核心硬件,全名叫“双机放映图像优化器”。通过它,双机放映2D电影不会重影,放映3D电影图像更为精确。这是中国巨幕的最核心技术。 勾磊也坦言,一代产品并不完美。除了笨重,还存在其他问题。优化器主要靠物理防盗,依然存在用数据线盗取电影拷贝的安全隐患。而散热则是更大的问题。 “我们的机器拿到深圳去,湿度太高,机器散不了热出现死机情况。”勾磊回忆起一代产品的不稳定,笑称这是“南北差异”,后来只得通过重新布置线路解决。 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实验室在硬件上继续突破。2013年,自主设计研发的板卡成功上线,优化器从一个大铁箱,瘦身成一个机顶盒大小的小盒子,不但在产品优化上进步明显,还打消了不少人的质疑。 “当初还有人怀疑我们山寨,因为大铁箱和国际上同类产品长相差不多。但等我们的二代产品出来后,产品都是符合DCI标准的,国际上都很肯定我们的技术。”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技术分会会长林民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中国巨幕的图像优化器技术,已经得到了好莱坞的认可,并申请了专利,这是“中国电影百年来第一次在电影技术上走到了前头”。 巨幕影厅不易建 目前,中国巨幕一代系统已扩展至全国60家影城,二代则有35家,还有5家在建。从2012年4月在安徽合肥中影国际影城1912店引入中国巨幕开始,短短3年间,中国巨幕影城扩展至100家的规模。 然而,建一家巨幕影厅并不容易。 “很多人认为中国巨幕就是大:搞一个大的空间,弄一个大的银幕,多装几台大音箱就好了。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把东西做细做薄不容易,做大同样不容易。”勾磊向本刊记者坦言,除了优化器外,银幕、放映机、音箱等巨幕影厅的硬件整体设计和选择,都经过了艰苦的研发和运作。 以银幕为例,由十几米长的银幕块无缝拼成,如何把这些巨长的银幕运进影院,是第一道门槛。而怎么搭银幕架,如何把银幕做得没有褶皱,都是技术含量很高的活儿。此外,因为银幕得有四层楼高,工作人员还得坐电梯上去喷涂层,这就要求十足的安全保障。 “一个银幕,就需要考虑成本最优化、技术最优化、人员最优化、安全保障等等问题,这些东西都不是现成的,得一步一个脚印去摸索。”勾磊感叹道。 他告诉本刊记者,巨幕影厅是个系统工程,硬件之间的协作更需要精心设计。“因为空间大,所以得配备更多更好的音箱,我们连天花板上都吊着音箱。作为设计者,我们首先得保障沉重的音箱不掉下来,其次再考虑全景声的效果。” 艰苦的研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些外国人慕名而来了。2015年5月,在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拥有5家电影院的山姆第一次来到北京,为的就是中国巨幕。 “中国巨幕的音响效果很出色,一般影院只有7个功放,而中国巨幕有28个。”山姆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倘若合作成功,他将修建一座新的中国巨幕影院,而这有可能是南半球史上第一个中国巨幕影院。 林民杰乐观地认为,像这样的“第一个”,会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我们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又有世界领先的硬件配备,价钱还比竞争对手低,为什么不与我们合作呢?” 蝙蝠侠的制版考验 当然,作为影院,优秀与否的最终衡量指标仍归结于观影效果。 在UME影城双井店试运营还不到1个月,勾磊就发现,放映效果不如在实验室中好,原因在于“每部影片放到巨幕后一些东西会凸显出来,如模糊感、噪点等等。”于是,勾磊决定和团队一起,开始对电影的后期处理进行研发,也是中国巨幕的第二项核心技术:制版。 这时,如何说服制片方提供电影原版拷贝,进而进行中国巨幕版本的制作,成为一大难题。 “一般好莱坞的影片原片都不会出加州的,电影还没公映,要把原片拿到国外,被盗版的风险不小。”勾磊说,为说服好莱坞片商提供原版拷贝,实验室还经过了美国放映协会的物理安全认证,“有专门的会计师事务所来考察了一周,包括门、窗、摄像头、运输环境、人员管理等等,一系列的硬指标都要通过。”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中影拿到了不少片方提供的未上映的影片原片,而代价则是减免制版费。“基本上头几十部影片,我们都没有收取制版费,免费做的中国巨幕格式影片。”勾磊说。 这其中,最令勾磊印象深刻的是《蝙蝠侠:黑暗骑士》。 “这部片子是我们接到的第一部4K影片,一幅图片就4096X2160个像素点,数据量很大,还是用胶片拍的,不好处理。而且全片色调非常暗,十分难调。”勾磊向本刊记者解释,在数字电影时代,影片表现更为清楚,而胶片拍的电影,有它独特的韵味。 为了保持这种韵味,同时又调和观众对清晰度的需求,勾磊和他的团队每天凌晨1点在影院电影放映结束后,拿着新调整的版本往UME影城双井店跑,调试画面。这一工作连着干了整整7天。有时候还得按每秒24帧图像,手工一帧一帧地进行微调,勾磊说,往往调试完,就能碰见赶来看早场电影的观众。 “其实很多细小的调节,观众根本看不出来的。但我们还是会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出自己的品牌。”让勾磊欣喜的是,制片方对最后的效果也十分赞许。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好莱坞几大片商都主动找上门来,制作中国巨幕版本。当然,现在制版可不是免费的了。 随着影片制版数量的增多,实验室已开发出一套较完善的软件,“大部分工作都由软件完成,人工调整的部分不多。”勾磊说,现在他的团队只需偶尔去影厅调试画面效果。 如今,制作2D影片的中国巨幕版本,大概花3~5天即可,而3D版本的影片,最多不超过一周时间即可制作完成。 不做下一个IMAX 截至2015年5月,勾磊的实验室共制作了96部进口片和118部国产片的中国巨幕版本,共计214部。这么大的影片库存量,给中国巨幕与最大对手IMAX的竞争,增添了筹码。 在国内,IMAX一个月只供应1~2部片子,在同期只允许一部IMAX电影上映。并且,它还要与影院和片商分票房。这样的模式,并不能让院线满意。 勾磊举例称:《画皮2》上映火爆,IMAX上的却是一部票房并不好的好莱坞大片,院线成绩惨淡;而IMAX与《1942》合作时,为腾出《1942》IMAX档期,撤掉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IMAX版,最后结果更不如意。 “不管是国产片,还是进口片,IMAX的放映逻辑,并不把院线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勾磊总结道。 这就给中国巨幕撬开IMAX长期垄断的市场提供了生机。 在林民杰看来,中国巨幕还有一个技术层面的利好,就是全面数字化的技术浪潮来临,抹平了IMAX与中国巨幕的技术差异。“我们的片源都是电影数字拷贝,来源都一样,只是用了不一样的方法达到一个相同的高质量放映效果。” 陈京民则告诉本刊记者,发展到现在,中国巨幕在技术上已经可以与IMAX相媲美,并且还不干涉院线选片(反而为影院提供更多的片源选择),也不参与制片方和院线的票房分成。 这些差异,让中国巨幕迅速扩张。 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国巨幕还在不断创新。 勾磊向本刊记者透露,他的实验室已经有新技术的应用储备了,包括为适应高帧率的4K电影制式所作出的硬件调整,以及用最新的激光技术替换放映机的氙气灯等等。或许不久之后,勾磊又得凌晨一点回到电影院,调试硬件更新的散热问题,校对光源更换的画面问题,或许还要研发新的3D眼镜,或是新的座椅。



dmax中国巨幕诞生记的介绍
答: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技术分会会长林民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中国巨幕的图像优化器技术,已经得到了好莱坞的认可,并申请了专利,这是“中国电影百年来第一次在电影技术上走到了前头”。 巨幕影厅不易建 目前,中国巨幕一代系统已扩展至全国60家影城,二代则有35家,还有5家在建。从2012年4月在安徽合肥中影国际影城191...

什么是中国巨幕?
答:中国巨幕最早确实是叫DMAX,后来为了避嫌才改叫中国巨幕,而且去年IMAX还正式把中国巨幕告上法庭,声称是前IMAX员工盗取了核心技术回到中国,成为中国巨幕负责人。当然中国方面并未承认,中国巨幕可是有政府背景的哦!IMAX是一家有着几十年历史的国际顶尖公司,论技术水平,那自然是远在中国巨幕之上,不过正如...

dmax的介绍
答:DMAX(Digital Max数字最大化)是由中国电影科研所和中影集团牵头开发的巨幕电影放映系统。它由两台全球最亮点的比利时巴可DP2K-32B数字放映机、20/12米的2.4增益金属银幕、使用圆偏振系统和3D眼镜以及线阵列环绕声系统,配合大起坡、宽排距、低视点的座位设计。2012年4月,国产巨幕电影DMAX诞生,DMAX...

dmax中国巨幕凭什么?的介绍
答:2011年,中国第一代巨幕系统诞生。这个巨大而笨重的铁箱子由于外形类似已有的同类产品,曾被质疑是山寨货。此外,作为一个系统,尽管中国巨幕拥有完全自主研发的“双机放映图像优化器”这一核心技术,但由于一些设备采购了国际市场上著名的品牌,也令其自主性受到了怀疑。 而在商业化之初,为了便于推广,国...

dmax什么意思中文
答:”dmax的挑战者 2011年8月,中国巨幕开始在北京UME国际影城双井店试营业;8个月后的2012年4月,国内首家中国巨幕影厅在安徽合肥正式上线运营,标志着中国巨幕由初期实验性放映正式进入到商业运营阶段。同年5月17日,中影集团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对外宣布“中国巨幕”系统实验完成并将推入...

dmax投入使用的介绍
答:东北首家DMAX影城17.5影城(中东店)已投入使用. 2015年,中影国际影城北京千禧街店的中国巨幕厅搭载激光放映机,这也是中国巨幕第一次将激光放映用于商用。 “中国巨幕从诞生到现在仅仅3年多的时间,带给观众的最大感受就是大银幕时代来临,电影不仅仅是看,更是感受。”中影器材公司总经理林民杰在谈...

dmax和imax有什么区别
答:dmax和imax介绍1、定义不同:DMAX(Max数字最大化)是由中国电影科研所和中影集团牵头开发的巨幕电影放映系统。巨幕电影(IMAX,即ImageMaximum的缩写)是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胶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电影放映系统。整套系统包括以IMAX规格摄制的影片拷贝、放映机、音响系统、银幕等。标准的IMAX银幕为22米宽...

kmax巨幕是什么意思(s-dmax影院是什么)
答:DMAX采用了20米宽、12米高的2.4增益的进口巨型金属银幕,座位只比一般的IMAX厅少了十几个。DMAX(DigitalMax数字最大化)是由中国电影科研所和中影集团牵头开发的巨幕电影放映系统。也叫中国巨幕。巨幕和max区别 巨幕和MAX的主要区别在于图像效果和座位体验。巨幕系统由于画面比例相对原画比例较小,导致在...

dmax影院和imax影院有什么区别?
答:dmax:imax:2、荧幕亮度标准不同。中国巨幕系统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产品,原有的氙灯设备在亮度可以达到5FL,在激光光源下,亮度可以在(小时)恒定在10FL以上。IMAX影院的亮度标准由于设备老化或维护不及时等原因,部分IMAX影院的亮度达不到其最初标准。3、影院放映机设备不同。中国巨幕系统符合好莱坞DCI...

imax,dmax(中国巨幕)是什么意思?
答:1.IMAX:IMAX是加拿大研发的高清晰巨幕制式电影格式。是世界上最顶尖的放映技术。每个IMAX电影必须使用IMAX摄像机拍摄或者使用普通摄像机摄制剪辑后送至IMAX总部使用IAMX DMR专业转格式技术转为IMAX电影。(双机放映)2.DMAX:DMAX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巨幕放映系统(一般叫中国巨幕)。访IMAX。7.1声道使用双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