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事变之前国共关系怎样?

作者&投稿:拓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九一八事变最详细的讲解~

九一八事变(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这次事变是日本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详细内容如下: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
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东北地方当局和国民政府依据蒋介石的对日消极态度错误地采取了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
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中国社会背景:国内当时正在内战,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蒋介石围剿红军,奉行“不抵抗政策”。在1927年国民党北伐以前,中日两国的关系虽然不能和二十一条以前的蜜月时期相比,但也还算平稳。
日本没有直接干涉中国的军阀混战,而中日间的经济关系迅猛发展。到9·18事变前,日本一直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
1921年华盛顿九国会议后,日本开始大规模裁军。1921年日本的军费为七亿三千万日元,1930年则裁减到五亿日元以下,裁减额达40%。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

国共关系
一、国共关系的演变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大革命时期)
1.合作原因——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①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 ③共产国际的推动。
2.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3.影响:国民大革命迅速开展并取得重大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
4.破裂
①原因:两党不同的阶级利益,阶级矛盾上升。
②表现:1927年4月12日,蒋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5月,许可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二)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6年土地革命时期)
1.国共的对峙
(1)表现
①政权的对峙: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
②屠杀与反屠杀: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
③“围剿”与反“围剿”:1930年到1933年,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发动五次“围剿”,中央红军取得前四前反“围剿”的胜利,但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1934.10~1936.10)。
(2)影响: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2.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1)原因
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1935年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②中共的推进:1935年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开会,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标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
1.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形成: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提出要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
②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④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⑤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
⑥1937年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准备抗战;
⑦同时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⑧1937年,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合作的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两党再次合作。
4.作用: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四)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国共双方的决战
1.根源:①阶级利益的差别,阶级矛盾的上升。②美国的干涉。
2.标志: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国共关系完全破裂。
(五)国共两党的长期对立(1949—1979年)
1.原因:阶级利益的不同,外国反华势力影响。
2.影响:海峡两岸处于分裂状态。
(六)国共关系的缓和(1979年以后)
原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全国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二、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
1.中共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19.5~1927.7)
(1)对策: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依据: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帝国主义采取了“以华治华”政策,北洋军阀实行黑暗统治,因此广大民众与帝国主义扶植下的北洋军阀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3)作用:国民大革命运动不断发展,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7~1937.7)
(1)对策:武装反蒋→抗日反蒋→逼蒋抗日。
(2)依据:随着法西斯上台与扩张,蒋介石推行屠杀共产党,“绝对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等政策,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逐渐转化为民族矛盾。
(3)作用:中共获得了人民拥护并开辟了新道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1)对策:联蒋抗日。
(2)依据: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矛盾成为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社会各阶层、各阶级都积极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3)作用:国共两党基本上能并肩战斗,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4.第三次同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8~1949.10)
(1)对策:自卫反蒋。
(2)依据:随着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和美国推行扶蒋反共的政策以及国民党坚持内战独裁方针,中共领导的广大民众与美蒋反动派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
(3)作用:中共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推翻了国民党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5.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0~1956.12)
(1)对策;彻底倒蒋。
(2)依据:由于美国推行霸权政策和对新中国采取扼杀政策,国民党又垂死挣扎,因此,中共领导的广大民众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3)作用:中共通过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等,不但彻底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而且使人民民主政权得以巩固。

从1927年8.1南昌起义开始,国民党政府便开始消灭红军这一武装实力。经过多次战斗红军逐步建立几个根据地,1930年春在瑞金建立红色苏维埃政权。四月中国国民党内北伐后失势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汪精卫联合反共右倾西山会议派和亲国民党军人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张发奎发起夺权挑战蒋介石中央政府及国民党中央会议的内战,共产党称之为蒋冯阎战争,或蒋冯阎李战争。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至1931年918事变之前国共关系属于对峙阶段。
(史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亦称土地革命时期)

国民党正在围剿红军,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几次围剿打得不可开交

918事变之前国共关系怎样?
答:②表现:1927年4月12日,蒋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5月,许可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二)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6年土地革命时期)1.国共的对峙 (1)表现 ①政权的对峙: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

从七七事变到九一八事变,中国人经历了什么?
答:二、意义不同 1、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这次事件爆发后的几年时间内,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国耻日”。九一八事变,拉...

918事变简介资料 关于九一八介绍
答: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 918事变相关介绍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

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对中国的影响分别是
答:七七事变对中国的影响是:是国共两党从生死对立到共赴国难的转折。事变发生后仅两个月又十五天,以团结御侮为核心内容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全面形成。此后,在长达八年的时间内,国共双方的军队分别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为主体,共同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到了...

新中国1919 到1949重大历史事件
答:1931 918事变 局部抗战开始 1936 西安事变 1937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第二次国共合作 全面抗战开始 1937-1945 抗日战争 1937平型关大捷 1938 台儿庄战役 1940百团大战 1945 抗战胜利 国共重庆谈判 1946-1949国共第二次内战(三年内战)1948-1949 三大战役 1949 渡江战役 新中国...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之间的关系
答:联系就是:都是日本鬼子闹腾,才引起的。区别就是:918张学良不战而逃,西安事变又成了搞兵变的叛徒。西安事变 根本原因:中日之间的矛盾已经上升为社会上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矛盾是迫在眉睫了.时间:1936年12月12 地点:西安 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变,扣留蒋介石,并逼蒋“...

制约国共关系变化的因素
答: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出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1、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东召开。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改组了国民党组织,选举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新一届中国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形成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都发生了什么?
答:最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团结抗日铺平了道路。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内外形势发生剧烈变化,期间抗战也一直存在。除了以上的抗战外,即便是被日本首先占领的东北也没停息过抗战。辽宁义勇军、吉林义勇军、黑龙江义勇军,凡是日本铁骑所到之处,就有民众抗日武装的出现。由此可见,日本...

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爆发背景的是
答:918事变日本背景:经济危机的打击,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内阁上台,国策基准策略的制定,以及关东大地震。国内:国共内战(这个时候国民党正在全力围剿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国际: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各国忙于应对经济危机,国际上绥靖之风盛行。华北事变:1933年长城抗战...

918事变和77事变的区别
答:二、九一八事变时,中国各界、各势力尚未达成联合抗日的共识,七七事变时,中国各界、各势力已经达成抗日共识。三、九一八事变是日军关东军策划发动的,七七事变是西北军宋哲元、张克侠策划发动的。四、九一八事变是完全在张学良的地盘爆发,因此张学良有完全决定权,七七事变虽然是在西北军的地盘爆发,但是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