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丧葬习俗

作者&投稿:任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满族丧俗》之一

生老病死,人之长理。满族人在处置老人丧事时的确有着和其它民族所不同的特征。

年纪较大的老人病危,家里人要不分白昼黑夜的看护,叫“守夜”,并准备好“装老衣裳”(寿衣)等物品。一般衬衣衬裤用白花旗(一种白布)制做,外套的上衣和裤子都用青(黑)花旗。如果是老太太故去,白衬衣外罩上深蓝色的旗袍。男人外账藏青色马褂。鞋子男女是不一样的。女的穿蓝色绣花鞋,男的穿青色厚底鞋。穿白色衬衣时,要把最上面的纽扣剪掉,怕尸体腐烂后,纽扣掉到嘴里,这样后代会出哑巴的。

看看病人呼吸很微弱了,就要把人从窗户抬到棺材里。拍的时候要用一块遮阳布来遮挡阳光。

如果病人在炕上咽气,就要顺炕沿放一块较宽的木板,木板两头用土坯垫起。年岁越大垫得越高。这块板子叫“停床板”,头冲里脚冲外。带着微弱的呼吸,从窗户抬到棺材里叫“走马入殓”。因房门屋门都是走正常活人的,所以死人要从窗户抬出放进棺材里。

棺材要放在院子中央已搭建好的灵棚中。棺材也叫“寿材”和“料子”。板料都用红松板材,有“二三”料子、“三五”料子,比较上档次是“五七”料。前一数字代表棺材的两帮板材厚度,后一数字代表“棺材天”(盖)的厚度是几寸。满族人的寿材叫“旗材”。旗材棺木由两部分组成:下面一截叫“旗材下套”,上面部分叫“天腔”,两下两部分几乎一样高,所以人何称呼叫“大谷腔”。它不像“民人”寿材前面有斜旋切式的半圆型前脸,而“旗材”前面有一定的“斜头”,是直的,两边有起线的压板。棺材不论是天(盖)、底和帮都是“奇数”的板材组成。要么独帮独底独天,要么帮、底和天都用三块板拼成。棺材底色都是用紫檀色,再请画匠画上二十四孝。

入验前先在棺内筛上一层细土,土上铺上“黄仙纸”,在铺上黄布面的褥子,上盖黄颜色的薄被。这叫“黄金入柜”,如果盖白色的被就称为“铺金盖银”了。

《满族丧俗》之二

故去的老人入殓后,在口中放一枚栓着白线的“咽口钱”,脸上蒙上一块方型黄布叫“蒙脸布”,两手各攥一个馒头叫“打狗饽饽”。盖上棺盖后,家人们要为故去的老人指“冥路”。在此同时,大门外按故去人男左女右竖起“聚魂幡”。聚魂幡是用半幅红布做幡身,用青布做一三角型幡头,幡身下部有开叉,象征两条人腿。挑幡的木杆不能用椴木,而要用杨木柳木等木杆。

老人故去后,家中要派人到各亲属家去“报丧”。报丧人要用打千礼向亲属通报丧事以及“开吊”和“出灵”日期。而这时,要搭建灵棚和布置灵堂。灵前摆放一张供桌,供桌上有供饭供菜以及糕点等食物。供桌前放有一中号瓦盆,作为烧纸用的“丧盆子”。棺材的底要长出六七寸。是放“常明灯”和“倒头饭”的地方。

满族人不戴孝帽也不披麻。晚辈的男子穿孝衫腰间扎孝带,晚辈人都在孝衫上,丁有不同颜色的布条,你方便于辨认辈份。孝子们扎青布条,孙辈们扎红布条,曾孙扎绿布条或穿红色孝衫,表示是“喜丧”。家族中晚辈妇女要带“孝包头”。孝包头是将白孝布叠成约8cm宽的长带,如故去的是男性,要在头部的左侧打结,如果是女性,则要在右边挽结。亲戚们的所有孝布都是丧事人家免费供给,但家族前来奔丧的人就要自已准备了。

家里不管男女都要守孝。男人们在棺材左侧跪着(指来吊丧的亲友来叩礼时),辈份大的在前面,女的在棺材右侧,也同样按辈分开排。

前来奔丧的亲友们拿着烧纸和其它物品,家里主事人要迎接并拿过物品,奔丧人跪地烧过纸后要磕头三叩首,两侧跪着的家也要叩头还礼。

满族丧葬习俗
答:备材 备材,在老人50岁以上时,子女为老人上山砍木头,一般是果松(红松),请木匠做两口鞑子荷包(棺材)准备着,俗称“旗材”。城市里一般都不备材,人死后,直接到棺材铺购买。丧仪 丧仪,早期满人讲究丧礼。当家中死者弥留之际,便更易新衣,俗称“穿寿衣”。灵床放在南炕前,头西脚东。断气...

什么是火葬,女真人葬俗
答:因此,其丧葬习俗已由抛尸于野、“不封不树”,进而有了墓葬、土葬以保存尸体。肃慎、挹娄人时,无停尸之仪,无哭丧之礼,无服丧之制,“贵壮贱老”。到了勿吉时,已发展为“其父母春夏死,立埋之”,并且已于“冢上作屋,不令雨湿”,开始重视亲情了。这时的满族先人还实行火葬、天葬、水葬。但大多还是土葬。靺鞨...

满族的风俗习惯
答:满族丧葬中,有“烧饭”之习俗。辽金时女真人就有将“其祭祀饮食之物尽焚之”的烧饭之俗。满族沿袭此俗,富贵人家还将生前所御狗、马焚烧的。后努尔哈赤等一再告戒要节省食物器具,除烧饭外,也不再焚烧狗马,只将生前所用狗、马在烧纸时,用鞭棍催打狗马从火堆上跳过就可以了。 出殡回来,要摆筵席宴请参加送葬的...

满族人的丧礼习惯是什么样子的
答:满族人家要在门前竖起三四丈高的幡。死者的亲属要穿孝服。孝服分五等,称为“五服”,分别是粗麻布、熟麻布、熟布制成。按照与死者的血缘远近,不同亲属穿不同的孝服。满蒙旗人男子的孝服是四开气袍子,不钉纽扣,只钉布条,头戴青布小帽,脚穿青布靴,不蒙白布。旗人妇女的孝服大致与男子相同,只是孝服不留开气,孝...

满族丧葬习俗的特点
答:报庙、烧饭。这是满族旧时的丧葬习俗,过去,满族宗教有家庙,庙内藏有家谱书,人死后,不放在炕上,而是立即在炕下架三块木版,将尸体头朝西放在上面,然后是报丧,同时佳人在家谱上死的名字旁画一道黑杠,就算市“报庙”了。送丧后,再坟前摆供桌、烧纸、烧酒,然后,将馒头、肉菜一起烧掉,为止...

老人过世食品罐应该谁抱着?
答:1. 在东北满族的传统习俗中,老人去世后,家属会举行特定仪式以示哀悼。2. 抱罐是这些仪式之一,由死者的儿媳或孙媳在出殡当天携带。3. 抱罐的罐子被称为夜食罐或阴阳罐,通常用于盛放食物或水。4. 罐子会用红绸或红布包裹,以表示对逝者的敬意和告别。5. 家属会轮流持有罐子,直至抵达墓地。6. ...

满族丧葬习俗有什么,细说满族丧葬习俗的变
答:满足的丧葬习俗是流行火葬,满族人戴孝也是带着轻孝不会全身批白的带重孝。满族人在出殡的时候也也比较保持克制,哀而不乱。不会像汉人那样歇斯底里的嚎啕痛哭。

满族风俗的祭祀习俗
答:满族祭祀活动神秘且庄重,程序和内容都十分讲究,分为祭祖、祭神、祭神杆、祭星四个部分。祭祀前三天,全族人开始准备,包括在门口挂谷草,禁止不洁之人入内,准备祭祀食品,主要是黄米饭和几头猪。祭祀日,主祭人将祖宗匣子请到家中,放在西炕南头的桌子上,然后举行祭祀仪式,包括杀祭用的黑猪,抬到...

满族的风俗及特色的介绍
答:一、风俗 1. 烧饭风俗 满族丧葬中,有“烧饭”之习俗。辽金时女真人就有将“其祭祀饮食之物尽焚之”的烧饭之俗。满族沿袭此俗,富贵人家还将生前所御狗、碰姿马焚烧的。2. 用菜风俗 满族烹调以烧、烤见长,擅用生酱(大酱)。蔬菜随季节不同而变化,杂以野菜(蕃蒿、蕨菜等)及菌类。满族先人...

为何满族人在服孝期间男子不剃头,女子不簪花?
答:我们来看一下满族的起源。满族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起源于女真。满族曾信仰萨满教,崇拜祖先,有祭天、祭祖的习俗。后来,受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影响,崇拜对象变得多元化。满族人孝敬长辈,注重礼节,在路上遇见长辈,要侧身微躬,垂手致敬,等长辈走过再行;不但晚辈见了长辈要施礼,在同辈人中年轻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