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中的“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 ”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只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意思是:若见到一切万物存在,而心不生分别,念头不停住于物,就是无念。

出自:《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之般若三昧无念行(经文)。

原文: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

作者:法海、宗宝等。

创作年代:唐宋。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说,弟子法海等集录的一部经典。

释义:当你看到万物万象的时候,心无杂念,思绪不会因为事物干扰而停留,就是无念。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六祖坛经》最早起源于六祖惠能大师应邀至大梵寺开示摩诃般若波罗蜜法,法海将此事记录题为《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一卷》。惠能回曹溪山后,传授“无相戒”,故法海于书名补上“兼授无相戒”。这时《坛经》开始外传,俗称《六祖法宝记》。

“坛”,即高台。惠能曾坐在韶州大梵寺的一个高台上为众人说法。惠能的弟子法海按照惠能的嘱咐,把他说法的内容记录下来,编纂成书,于是就有了《六祖坛经》。该部典籍不仅记下了惠能的佛学理论,也记录了他的身世、经历和得法、传法的经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般若三昧 

百度百科——六祖坛经



若见到一切万物存在,而心不生分别,念头不停住于物,就是无念。

简单的理解,念是人心的活动,平时我们见到事物,心里就生分别,即所谓的感性认知,然后又通过理性来分析探讨,以为这就是我们了解了世界,了解了宇宙,却不知道这正是一切虚妄分别,一切错误,一切痛苦的开始。无念,就是要我们的心见事物时,心不黏着,不起分别,要明白我们所见所感的一切,都是六根带来的形象概念而已,不是真实的存在。平时我们感知到事物,心念即起,然而此念起后,并不随事物消灭,反而执著于已经消逝而去的形象,这就是所谓的“染著”。六祖告诉我们,念念之中,要不思前境,如此就是《金刚经》中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了。

个人理解为:因惠能师祖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知要去掉妄念浮云,无念,无相,无住,即可顿悟成佛。其实这就是古代的唯心主义了。心静万物皆静。此话应该是说心不去想,既无念也

1、念:指心中染著的意思。例如看到喜欢的,成语叫「念念不忘」。

2、法:泛指六尘。也就是所有一切。

3、凡是见、闻、嗅、舔、摸、想到的,心中都没有贪爱,就称为无念。

4、进入无念的方式就是「无贪爱」,简称「无欲」

对佛法、气功、2012感兴趣吗?请进入「法迄巴」贴吧

一切法就是你所见的形形色色事物。学会面对事物时候事来就做,过后不留。简单的举例:饿就要吃饭,专心吃过碗后就不要去考虑这顿饭好吃不好吃等等问题了。就是无念。

《六祖坛经》中的“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 ”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若见到一切万物存在,而心不生分别,念头不停住于物,就是无念。出自:《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之般若三昧无念行(经文)。原文: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作者...

境来不拒,境去不留,一切随缘,能得自在,放下即得解脱!这句话的出处?
答:《六祖坛经》云【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又云【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

“心无所念,亦无所持”是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心中没有念想 也就没有什么可以支持自己的了。一 、何名无念?《六祖坛经·般若品》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於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

见一切法,不执着一切法;遍一切处而不执着一切处。???
答: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位地。”“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是六祖慧能大师《坛经》的主要宗旨。《六祖坛经》是目前唯一非佛说而称为经的汉文经典,也是世界佛经史上第一部非佛说的异国经典。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禅宗中的这个无念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境界,真...

禅宗无念为宗是什么,跟小乘区别
答:禅宗的无念是指无为实相,即大乘佛法的开悟明心。大乘和小乘是有区别的。小乘是断我执,未断法执,是自了汉,不究竟还得回小向大走菩萨道。也就是小乘断见惑,未断思惑,断一念无明未破无始无明,证悟到断常空。大乘佛法,断我执,破无始无明证悟八识如来藏,趣向佛道。仅供参考 ...

无念,无相,无住,是什么意思
答:1、无念 (1)犹言勿忘,不要忘记。(2)为佛教用语。念.就是意识对事物的认知过程。无念就是剔除认知过程中隐含的“判断”,念头回到其本来面目。2、无相 (1)无人扶助。(2)佛教语。与"有相"相对。指摆脱世俗之有相认识所得之真如实相。(3)没有福相。3、无住 佛教语。实相之异名。谓法...

无念,无相,无住,是什么意思?
答:有相”相对。指摆脱世俗之有相认识所得之真如实相。唐朝姚合 《过钦上人院》诗:“有相无相身,惟师说始真。”无住:佛教语。实相之异名。谓法无自性,无所住着,随缘而起。佛教称“无住”为万有之本。唐朝张说 《杂诗》之四:“悟灭心非尽,求虚见后生。应将无住法,修到不成名。”...

少林五祖是谁,禅是谁创立的,禅与佛有什么关系,禅的大意是什么?
答:慧能继承这一学说,在《六祖坛经》里主张舍离文字义解,直彻心源。认为“于自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自在性,名为清净法身”。一切般若智慧,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若识自性,“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提出了“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指“定”,“生其心”即“慧”。慧能从“无所住而生其心...

如何观心
答:六祖坛经云:“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由此可以明白,对一切外境,我们虽然了了知道(如果真的什么都不知道,车来了不知避,冷了不知加衣,饿了不知吃饭,困了不知睡觉,那不成傻子了吗?哪是什么修行?),但是不去攀缘执著,妄想纷飞,以致心离本宅。比方说,走在路上迎面...

观察日记:思维转法华的含义
答:        《六祖坛经》中,有个法达说: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无念就是根尘相触的当下,心不随境转。六祖说: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