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内容

作者&投稿:明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固体地质矿产勘查报告怎么写~

分为:概况、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分析

6.9.1 原始地质编录必须在现场进行,各项原始资料必须及时、取准、取全,各项原始地质编录按DZ/T 0078《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要求执行。
6.9.2 资料综合整理要运用新理论、新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特别是规律性的研究,用以指导勘查工作,资料综合整理按DZ/T 0079《固体矿产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执行。
6.9.3 勘查报告的编制按DZ/T 0033—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执行。

1.绪论

(1)勘查目的和任务

简述勘查目的和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勘查工作的具体要求。

(2)勘查工作区位置、交通

说明勘查工作区的区块编号、勘查范围和拐点经纬度、矿区位于所在县级城市的方位、直距、矿区边界和面积,经过矿区或邻近的(现有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线以及矿区距最近的车站、码头、机场的距离(直距、运距)。

(3)勘查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

概述矿区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矿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雷电情况、雨季和冰冻期、冻土层深度等。说明区内的地震烈度,概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情况。

简述区内经济概况,包括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工业、农业、牧业、人口等。应说明供水水源地、电网名称,矿区距水源地、电网距离及供水、供电满足程度。

(4)以往工作评述

简述矿床的发现、从发现至本次勘查所进行的地质、物探、化探等各项工作,按时间先后简述其工作情况、投入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并对其成果质量和勘查、研究程度进行评述。如属已开采的勘查矿区,应阐明矿山生产建设的规模、生产概况、累计采出矿量及已消耗的资源/储量。

(5)本次工作情况

说明工作的起止年月、简要经过、完成的各项实物工作量(插表)、投入资金总额、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矿床类型及简要地质特征、总计资源/储量、首采区范围、开发前景。按不同的类型列出资源/储量表,并列出其平均品位(按国家规定应保密的矿种不必列出本表)。

2.区域地质

以1∶50000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1∶50000比例尺未做地区,可用1∶200000比例尺区调资料)为基础,简明扼要的说明矿床在区域构造中的位置,区域内对矿田(床)成因有影响的主要地层及岩浆岩种类、特征及分布、主要构造的特征及分布。

3.矿区(床)地质

详细说明矿区(床)所在范围内,对成矿作用有影响和对矿体有破坏作用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赋矿层位及矿化等特征。

4.矿体(层)地质

(1)矿体(层)特征

综合叙述矿体(层)的总数目、总厚度、含矿率、空间分布范围、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等。分别说明主要工业矿体(层)的赋矿岩石、空间位置、形态、产状、长度、宽度(延深)、厚度、沿走向倾向的变化规律、连接对比的依据和可靠程度、成矿后断层对矿体连接的影响。矿体(层)多时,小矿体特征可列插表说明。

(2)矿石质量

按矿石性质分带(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分别说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有用矿物的含量、有用矿物的粒度、晶粒形态、嵌布方式、结晶世代、矿物生成顺序和共生关系;说明矿石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用组分和伴生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和变化规律等。对于以物理机械性能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矿产,则应对其物理机械性能进行详细论述。

(3)矿石类型和品级

矿石类型和品级阐述矿体氧化带、混合带及原生带的分布范围。说明矿石的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工业品级种类以及划分的原则和依据。对选冶性能有明显差异的各类矿石,应详细说明其所占比例和空间分布规律。

(4)矿体(层)围岩和夹石

说明主要矿体(层)上下盘围岩的种类,近矿围岩的矿物成分、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蚀变情况及其与矿体(层)的接触关系;说明矿体(层)内夹石(层)的岩性种类、分布规律、数量、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夹石(层)对矿体完整性的影响程度。

(5)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简述矿床成因、成矿控制因素、矿化富集规律和找矿标志,指出矿区远景及找矿方向。

(6)矿区(床)内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

对于在勘查主矿体的同时综合勘查的共生矿产、伴生矿产,应进行综合评价,说明其综合勘查的程度、规模、分布规律、矿石质量特征等。

5.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1)采样种类、方法及其代表性

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试验样品的采样目的、要求(包括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试验种类和数量的要求)、采样种类、采样方法、采样的工程种类及编号、样点的数目,并从矿石类型、样品空间分布、品位等方面评述样品的代表性。

(2)试验种类、方法及结果

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种类,采用的加工、选矿方法及试验流程,并叙述所取得的各项试验成果。

(3)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评价

根据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结果,做出矿石可选冶性能和工业利用性能的评价,说明矿石中有用组分回收利用和有害杂质处理的可能性,提出共(伴)生组分综合利用的途径。

对于矿石类型简单、或属于已开发矿床的深部(或走向)延伸部分矿体的勘查,矿石类型和已开发部分一致或相似,不需进行选冶试验,仅与邻近同类型生产矿山进行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物质成分等实际资料进行对比的,应对其矿石可选冶性,综合回收利用情况进行说明。

6.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水文地质

①简述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的位置;矿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特征,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矿床最低侵蚀基准面和矿井最低排泄面标高。②论述矿床开采疏干排水影响范围内各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岩溶裂隙发育程度,主要充(含)水层的富水性、导水性、水头高度、水质、水量、水温、补给条件及其与相邻含水层和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程度;构造破碎带、风化裂隙带及岩溶的发育程度、分布、含(导)水性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地表水、老窿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程度。③预测矿坑涌水量,确定矿床的充水因素及其水文地质边界,建立水文地质模型,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及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矿坑第一开拓水平的正常和最大涌水量,估算矿坑最低开拓水平的涌水量,并对水量可靠性进行评述,推荐作为矿山开采设计的矿坑涌水量。④矿区供水水源评价,对矿坑水的排供结合与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及矿区内可作为供水水源的地表水、地下水、地热水、矿泉水的水质、水量进行初步评价。如矿区内不存在可作为供水的水源地,则应指出供水方向,并提出进一步工作的意见。对盐类矿床上、下可能存在的卤水资源也应进行评价。

(2)工程地质

①论述矿体(层)围岩的岩性特征、结构类型、风化蚀变程度、物理力学性质及各种软弱夹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及其物理力学和水理性质;统计各类岩石的RQD值(岩石质量指标),评述岩体的质量;论述矿床范围内,特别是对矿床开采、工业场地布置有影响的断裂(破碎带)的规模、性质及分布、充填物的性质和胶结程度,坑内开采的矿床应论述矿体及其近矿围岩的节理的规模、产状、充填物的性质、节理密度、各类结构面(层面、节理裂隙面、断裂面、软弱层面)的组合关系,评述岩体的稳定性;论述风化带深度和岩溶发育带的发育深度,矿区内各类不良自然现象及工程地质问题。②结合矿床(可能)的开拓方案,对矿体及其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露天采场边坡的稳定性以及矿床的工程地质条件做出综合评价,预测可能出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意见。

(3)环境地质

①阐明矿区及其附近地震活动历史,地震烈度,地形地貌条件及新构造特征,对矿区的稳定性做出评价;评述矿区目前存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问题。②依据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程度,评述矿区地质环境质量。③对矿床开采中可能引起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山体开裂、滑坡、泥石流、地表沉降和塌陷、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放射性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进行预测评价,提出防治意见。④煤矿应叙述井内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等方面的基本测试结果,结合井田地质条件和井田内邻近生产矿井的有关资料,分析其变化规律,评述其对未来矿井的建设、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⑤深埋矿床和地温异常矿床,应叙述井田、矿床的地温状况,恒温带深度、温度、地温梯度及变化;高温区的分布范围与分级、地温背景,热源。⑥放射性本底值较高的矿床,应对放射性背景值及其变化规律进行论述,划出对人体有危害的高背景值区。

7.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1)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说明勘查类型、勘查手段、方法的选择、勘查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的确定及依据。对矿体(层)的厚度、矿石品位、矿产资源/储量等进行数值和变化系数的计算,或进行地质统计学方法的分析,说明使用的勘查工程间距对矿体(层)的控制程度,以及所采用的工程间距的合理性。

(2)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说明钻孔结构、岩矿心直径及其合理性;钻孔孔斜和方位角测定所采用的仪器及测量方法和质量评述;孔深校正、岩矿心采取的质量评述;钻孔封孔方法、封孔质量检查及评述;孔口立桩标记及钻探班报表质量、岩矿心管理工作评述;简易水文观测及其质量评述;水文地质孔的止水、抽水试验质量评述;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工作质量评述。

说明槽、井、坑探工程规格、质量。评述其取得的地质效果。

对质量存在问题,但又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工程,应逐一进行质量评述。

(3)地形测量、地质勘查工程测量及其质量评述

简述控制测量的等级和实测精度;采用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地形测量的成图方法及质量。简述地质勘查工程的测量方法及质量。

(4)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矿区地质图和地质剖面的测制方法及其精度。

(5)物探、化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简述地面物探、化探的工作方法、工作量、资料处理和地质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并做出质量评述。

说明测井的工作方法、工作量、地质解释方法、主要成果并做出质量评述。

(6)采样、化验和岩矿鉴定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说明光谱分析、全分析、基本分析、组合分析、物相分析等样品的采集方法、规格及其确定的依据;采样工作质量及样品的代表性;采样工作的检查结果。样品加工及缩分系数选择的依据。

各种化验分析内检、外检情况及质量评述。岩矿鉴定工作质量评述自然重砂、人工重砂、单矿物、同位素年龄及稳定同位素(包括硫、铅、锶等)组成样、精矿样品等的加工、分析、鉴定工作质量的评述。水样、岩矿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样的采样、测试及其质量评述。

8.资源/储量估算

(1)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说明有关工业指标的文件、文号,引述工业指标的内容。

(2)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从矿体的形态、产状及勘查工程的布置方式等方面论述所选择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合理性及其依据,并阐述该方法的主要计算公式。

(3)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论述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面积、体重、单工程平均品位、块段平均品位、矿床平均品位、特高品位、矿体平均厚度等参数的测定、计算和处理方法。

(4)矿体(层)圈定的原则

说明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及矿化规律等所确定的矿体圈定和连接、内外推的原则。

(5)资源/储量的分类

根据矿体的勘查控制程度、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结果,对勘查工作所获得的资源/储量进行分类,说明各类型资源/储量的具体划分条件及其在地质空间的分布。

(6)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说明各种类型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总资源/储量,各类型资源/储量所占矿床总资源/储量的比例。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可用附(插)表说明。

(7)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性

抽取一定数量的块段用其他方法进行验算,根据验算结果来评述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程度。

(8)共(伴)生矿产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结果

分别说明各种共(伴)生矿产的取样方法、基本分析或组合样数目,块段平均品位、矿床平均品位的计算方法、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结果。资源/储量估算结果可用插表说明。

(9)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要说明的问题

9.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①论述国内、外资源状况,市场供求、市场价格及产品竞争能力;②概述矿床的资源储量、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及矿床开采技术条件;③概述供水、供电、交通运输、原料及燃料供应、建筑材料来源及其他外部条件的概况;④简要说明未来矿山生产规模、服务年限及产品方案;⑤简要说明预计的开采方式、开拓方式、采矿方法、选矿方法、选矿流程等;⑥论述评价方法的选择及技术经济指标(类似企业的经验指标或扩大指标)的选取;⑦经济效益计算(附有关表格)及敏感性分析;⑧简要说明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保护问题;⑨对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确定矿床开发有无投资机会、是否需要进一步勘查、是否制定长远规划或工程建设规划。

10.结论

①对矿床勘查控制程度、地质报告资料的完备程度及其质量等做出概括的、结论性的评述;②总结矿床成矿基本规律,做出远景评价;③评价开采技术条件和地质环境问题;④指出矿床开采的经济效果;⑤总结地质工作中的主要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⑥提出对今后生产地质勘查和矿山开采的建议。

注:结论之后附照片图版,照片图版也可单独成册。

11.附图

①勘查工作区交通位置图(也可作报告正文绪论部分的插图);②矿区勘查工作程度图(绘出前人历次区调、勘查的范围并注明工作年限和勘查阶段);③区域地质图;④矿区地形地质图(包括图切地质剖面图、地层综合柱状图、探矿工程分布位置);⑤矿区实际材料图;⑥矿区测量控制点分布图;⑦物探、化探数据图、成果图;⑧采样平面图;⑨含矿地层及矿层对比图;⑩勘探线剖面图(有时可与资源/储量估算剖面图合并);(11)矿体(层)纵剖面图;(12)砂矿和缓倾斜矿体(层)顶底板等高线和矿层等厚线图;(13)矿体(层)水平断面图或中段平面图;(14)构造控制程度图(附主要矿层底板等高线图);(15)资源/储量估算水平投影或垂直纵投影图;(16)钻孔柱状图(全部钻孔);(17)槽探、浅井、坑道工程素描图(全部工程);(18)老硐(窿)分布图和新老坑道联系图;(19)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图;(20)区域水文地质图;(21)矿区水文地质图;(22)矿区工程地质图;(23)矿区环境地质图;(24)井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图;(25)钻孔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26)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剖面图;(27)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与降水量关系曲线图;(28)矿坑涌水量计算图;(29)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地下水等水位(水压)图;(30)矿体直接顶(底)板隔水层等厚线图;(31)工程地质钻孔综合柱状图;(32)岩石强风化带厚度等值线图;(33)中段岩体稳定性预测图;(34)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分区图;(35)外剥离量计算及剥离比等值线图;(36)等温线图。

12.附表

①测量成果表(包括三角点测量成果、各种勘查工程包括勘探线端点测量成果);②钻探工程质量一览表、煤层综合成果表、封孔情况一览表;③采样及样品分析结果表(全部的基本分析、组合分析、内外部检查分析、光谱分析、全分析、物相分析、单矿物分析等),岩矿鉴定结果表、重砂分析结果表;④煤质化验成果表(可选性、煤岩、一般分析);⑤矿石、岩石物理性能测定结果表、岩石力学试验成果表;⑥各工程、各剖面、各块段的矿体平均品位、平均厚度计算表;⑦矿石体重、湿度测定结果表;⑧资源/储量估算综合表;⑨块段资源/储量表、矿体资源/储量表、矿床总资源/储量表;⑩主要含水层钻孔静止水位一览表;(11)钻孔抽水试验成果汇总表;(12)钻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编录一览表;(13)地下水、地表水、矿坑水动态观测成果表;(14)气象资料综合表;(15)风化带、构造破碎带及含水层厚度统计表;(16)矿坑涌水量计算表;(17)井、泉、生产矿井和老窿调查资料综合表;(18)水质分析成果表;(19)土样分析试验结果汇总表;(20)瓦斯测量结果表;(21)低温0测量结果表;(22)矿区环境地质调查资料汇总表。

13.附件

①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报告;②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③工业指标推荐报告;④有关确定工业指标的文件;⑤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复印件);⑥探矿权人或采矿权人对报告中资料真实性的书面承诺;⑦投资人或上级主管部门初审意见;⑧投资人的委托勘查合同书(或上级主管部门的项目任务书)、委托(预)可行性研究合同书、委托监理合同书;⑨勘查监理单位和监理人资格证书(复印件)、项目监理报告;⑩矿产资源储量主管部门对资源/储量的评审认定文件(本文件在报告评审认定之后补入);(11)记录有矿床全部钻孔孔口坐标、测斜资料和样品化验分析数据的软盘或光盘,记录有矿床全部探槽、浅井、坑道工程测量数据和全部样品化验分析数据的软盘或光盘,记录有主要图件的软件光盘。



与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和报告编制有关的基本概念
答:报告编写执行《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 0033—2002)中附录A“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估算资源储量的,报告资源储量估算部分的编写执行附录B“运用地质统计学方法估算资源/储量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中储量估算部分的编写提纲”。 6.2 矿山闭坑地质报告或矿山阶段性资源...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制
答:要求执行。6.9.2 资料综合整理要运用新理论、新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特别是规律性的研究,用以指导勘查工作,资料综合整理按DZ/T 0079《固体矿产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执行。6.9.3 勘查报告的编制按DZ/T 0033—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执行。

最新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答:法律分析:固体矿产地质勘探的工作依法勘查绿色勘查、综合勘查,合理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的原则,遵循地质找矿规律 ,循序渐进,边勘查,边研究、边优化设计。法律依据:《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以下简称勘查)的基本原则、勘查目的及斯查阶段、勘查研究内容、勘查工作...

(一)规范制定的历史沿革
答:1979年12月,地质部发布了《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报告编写规定(试行)》,要求编写的具体内容比此前的规范要详尽得多。1992年11月由地质矿产部发布、1993年10月1日起始实施的DZ/T0033—1992《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编写规定》,是第一份关于勘查报告编写的行业标准,它总结了我国各地勘部门、勘查单位的多年...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的内容简介
答:本书共分九章,章邛的编排是按照地质勘查工作的程序和步骤进行的。内容包括固体矿产勘查概念目的及任务,矿产勘查技术方法,成矿预测,矿体地质研究,勘查控制程序,勘查工程系统,矿产质量,固体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矿产勘查经济。书中内容与生产紧密联系,同时,许多内容是新的地质勘查规范和规定所要求的。本...

执行三个非金属矿勘查规范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答: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按《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 0033—2002)执行。对勘查工作区的工作程度和第一性资料的质量进行野外检查验收后才能进行报告编写。各类勘查报告应重点阐明矿业权设置(拐点号、地理坐标、面积及有效期),矿产地质条件、矿石质量特征、开采技术条件、勘查工程布置、勘查工作质量、勘...

(四)矿产地质勘探规范制定飞跃发展阶段
答:与地质勘查规范相关的一些综合性勘查技术规范有: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规定、地质矿产试验测试质量管理规范、油(气)田(藏)储量技术经济评价规定、...

(六)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修订经过及成果
答:这些标准在获得通过后又根据审查意见作了详细修改,形成报批稿,上报地标委。《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是国家标准,报我国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于2002年8月28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发布为国家标准,2003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17个分矿种勘查规范以及勘查报告编写规范,于2002年12月17日由...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实施后对物探规范的思考
答:自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国家标准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5—2002 以下简称新规范)发布实施以来,对指导和规范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和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实际工作中对于早于发布实施的《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DZ/T...

地质普查的银锡矿地质普查规范
答:本规范规定了银矿地质普查的目的任务,工作程序、工作程度及质量要求、储量计算和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等内容。2)适用范围本规范是银矿地质普查阶段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银矿地质普查工作质量监控和报告验收的依据。2 引用标准GB/T 13687 固体矿产普查总则DZ/T 0078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 0079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