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有趣地名的来历是什么?

作者&投稿:宰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成都有趣的地名的来历~

你好,我乐意为你解答此题:
蓥华寺街:相传彭县蓥华山有一个学佛的人,心极慈悲,乘驴行而不施鞭策。成正果后,善男信女为他立庙,号“蓥华祖师”。成都亦立了庙,在东较场附近。清末,该庙被军队占为兵营,哥老会众又在外东三官堂街购地新建一庙,石柱为楹,以为奉祀。成城中学创办时,租其正殿为礼堂,至今如故,这就是现在的成都第十九中学。
报恩寺街:即宋公桥街,又名茗粥街。明朝初年的大文学家宋濂(字潜溪),曾经教过太子和诸王读书,他是宰相李善长的亲家。后因李善长出了祸事,宋受株连,判为死罪,后得到马皇后的解教,谪贬四川夔州,不久遂死,蜀王是他的学生,将宋濂的尸体迎来成都,葬于静居寺侧,并改静居寺为报恩寺(又称潜溪祠)祭祀宋潦,以表学生报答师恩的诚意。清代,为华阳县的书院。号潜溪书院。有小桥,称宋公桥。桥头有不少慈善人家施茶,施稀饭,故人们又称之为茗粥街.
康庄街:旧名康公庙街。元末,战乱中,省城残破极重。明太祖朱元璋封其第十三子为蜀王,先遣一姓康的太监来成都修造藩府,积土垫地,烧砖筑城,耗财甚多,太祖误认为他吞蚀公款,处以死刑。等到诸藩就国之后,各个藩府年年都在闹培修费。唯独成都没有这项报销,并且雨再大也不受水淹。这才发觉康太监修的蜀王府,奠基的工夫用得深,钱虽花在看不见的地方,却可一劳水逸。于是,特为康太监建祠,以示昭雪。这个掌故据说庙内有碑文记载,我不曾见过,通志似亦未有记载。民国时庙毁,街名也因之而易

簸箕街.
以前一个老婆婆卖簸箕成名而取的.

还有很多有趣的名字,具体来历不清楚,
比如:长顺下街.(貌似皇帝走过所以长顺)

宽巷子,窄巷子(一个巷子宽,一个窄一点.成都有名的地方).

文 庙 街
  唐代开始,全国普遍修建文庙,以专门祭祀孔子。唐代以前,则是祭祀周公。汉景帝时,文翁作为蜀郡守,修建了周公礼殿,用石料修筑,以保护书籍,被称为“石室”。这条街因为立有纪念文翁的牌楼,原名为文翁坊。后来经过战乱,周公殿和文翁牌楼均被毁坏,唐代的人便在原址上修建了孔庙,兴办学堂。文庙迄今未被毁尽,这条街也由此得名,现以文庙的方位,分为前、后、西三街。
  暑 袜 街
  明代,中上层人士习惯穿羊毛袜,柔韧合脚,温暖舒适。这条街集中了卖毛袜的商店。夏天则卖油灯布袜。油灯布又名云绸,质轻细腻,轻巧凉快,加工方便,价格不贵。四川天暖,夏袜穿着时间较长,因此,此街得名为暑袜街。

  指 挥 街
  明代在各省省会设有“卫都指挥使”,衙署叫指挥使署,职责是募集、演练兵员,保卫省城治安,类似以后的警备司令。街道因衙门得名。清代废除卫都指挥使,街名沿用至今。
  红 照 壁 街
  明代皇城有城墙,御河围绕城墙。皇城正南门御河上有金水桥三座(现人民南路百货公司、新华书店处)。桥前的空地,是文武百官到皇城朝拜藩王的停轿驻马之处。这里立有赭红照壁,是皇族的标志,每年都要漆上赭泥以示吉庆,街名因此照壁得名。红照壁于一九二七年拆除,街名保留至今。
  同 仁 路
  清朝末年,少城内满蒙下层人民生活非常贫困。辛亥革命时,成都旗兵与军政府签约交枪,军政府在城西靠墙处以支矶石祠宇为基础,拓地盖房,设办“同仁工厂”,招收旗人及家属就业,生产机织线袜、毛巾等,物美价廉,销路很广。后因军阀混战,厂停地卖,今天只留下同仁路这一街名。
  小 关 庙 街
  成都的关庙不少,少城内更多。在少城外除了山西馆供奉关羽外,还有老关庙和小关庙。过去军人强占庙产,把老关庙卖给富豪人家建宅第,改老关庙街为玉泉街,所以今天只有小关庙街了。
  染 房 街
  染房街在盐市口旁,傍靠流经城内的金河,明代前此街曾开设土布染色作坊,汲取金河水漂涤。后因金河堵塞,江水不畅,染房业大多迁到城外,城内仅留下江南馆街有家大染房。染房街名至今留存,但沿街小店,已变为卖手工加工的木纺锤、象棋、骨牌、麻将、刀把等小木器的街道。解放前的民谚:“染房街,无染房,将帅对阵打麻将”,就是对这条街手工作坊特点的介绍。

  猛 追 湾
  府河从万福桥向东,经清远桥(后名迎恩桥、大安桥,相当于今天一号桥的位置)南下转弯处叫猛追湾,传说是张献忠起义武装,受大慈寺和尚追赶而得名。
  忠 烈 祠 街
  忠烈祠建于民国初年,是专为纪念辛亥革命、保路运动中牺牲的烈士而设的祠堂。当时的军政府设有“稽勋局”,负责调查审核,合格者才能入祠。忠烈祠由专制时代的“会府”改建(会府是省城的大官们聚会朝拜皇帝的地方),所在的街道以前被称为会府街,后来改名为忠烈祠街。
  骡 马 市 街
  四川古代用马,来自建昌(越西、西昌一带),古称“笮马”。马体瘦小,能行山路,适合四川多山地区使用。成都马市在城四郊,不在城内。蒙古人占领成都后,甘肃马、内蒙马骠肥体壮,用场不大,在市区内便辟了不少地点养马。清代初,成都驻有满蒙八旗兵丁,陕、甘、宁、蒙马群骤增。为适应满族贵族买马需要,在少城外,皇城后门处设有骡马市场。康熙、雍正年代之后,四川无大战乱,
  马队作用减少,马市迁到城外,但街名保留至今。
  城 守 街
  清制省会治安警卫的事宜由游击办理,游击在武官品位中,高于都司。所管辖的兵丁,白天在街头巡逻,夜晚守护城门,类似武装警察,职权很大,可以进入民宅搜捕犯人。游击衙门又叫城防守御衙门(省图书馆后门位置),所在街道因此而得名。
  十 二 桥 街
  1935年前后,刘湘任四川省政府主席时,将南打金街口城墙拆除,城外坟地铲平,跨江建成有十二桥格的木桥,桥虽然不大,他却要大吹大擂地记功,在桥头刻石题字,说扬州城外有二十四桥,流韵于唐宋文人之笔。今建此桥,仅得其半,亦可平分扬州明月,故号十二桥。桥头新建街道命名为十二桥街。

督院街:官署衙门;五块石:大石文化;。。。。
驷马桥:西汉司马相如返回成都时,乘坐的是朝廷配备的驷马高车,这乘高车进入成都时的第一座桥后来就取名“驷马桥”。
衣冠庙:刘备为纪念关羽,将其生前衣冠在成都厚葬,并建庙祭祀,这个纪念性建筑被称为“衣冠庙”。
红照壁:明朝年间,朱元璋封其第11子朱椿为“献王”,成都修建王府。府邸前设照壁,并粉以皇家标志的紫红色,人称“红照壁”。
等等,还有很多。

“成都”这个地名的来历?
答:2009-11-11 成都地名的由来 2090 2009-11-17 成都地名的来历 1862 2010-09-06 成都名称的来历? 874 2012-11-23 成都有趣地名的来历 441 2020-01-20 成都五根松地名的来历? 2013-11-02 成都市双流县地名的来历? 232 2018-01-09 成都有趣地名的来历是什么? 3 2010-05-08 成都地名来历 658 ...

成都一些地方的来历
答:这个简单吗 牛市口 以前是卖牛的市场 牛王庙以前这里确实有这样一座庙 盐市口 卖盐的地方 以前盐可是相当重要的,只有清朝政府才能卖 荷花池 以前这里有个荷花池塘 五块石 以前的成都这里是郊区 有5个山包包 春熙路这是政府官员赐的名字 骡马市 以前就卖骡马的地方了 成都的地名都是沿用历史 还有什么...

成都地名的由来
答:2016-11-12 有意思的地名由来_百度派 133 2009-11-17 成都地名的来历 1572 2010-05-08 成都地名来历 614 2010-09-06 成都名称的来历? 176 2015-03-30 成都这个地名的由来 20 2014-01-15 成都名字的由来? 45 2014-12-07 成都地名的由来 17 2012-11-03 成都地名的由来(来历) 69 2013-11...

成都地名的来历
答:四川省会成都是中国西部的重要中心城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成都有2300多年的历史,取周太王迁歧“一年成邑,二年成都”之意,取名成都。西汉时期,成都织锦业驰名天下,又有“锦官城”、“锦城”之称。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城墙上遍种芙蓉,成都又得“芙蓉城”、“蓉城”的美名 ...

杂谈 成都金牛区的“金牛”来源不一般!
答:南宋诗人陆游在成都西门登高望远时写的《张仪楼》一诗中有“龟书成城锦水滨,金牛路辟复通秦”之句,前者指成都城筑城由来的传说,后者便是指金牛坝上金牛由来的故事。1983年《金牛区地名册》一书也用史志之说法,再次认定金牛由来应是如此。金牛坝指停放石牛的地方,显然这坝不大,它仅指成都西门外...

成都地名的由来
答:唐朝复为益州,武德初年(618年),置总管府。武德三年(620年),改为西南道行台。武德九年(626年),又改为都督府。龙朔二年(662年),升大都督府。天宝初年(742年),复为蜀郡。至德二年(757年),唐玄宗幸蜀驻跸,升成都府,作为南京,改成都守为尹。

成都为什么叫成都
答:成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根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形成了聚落的中心。到了战国时期,这里更成为开明氏蜀国的都邑区、成都的名称也出现得很早,至迟在战国晚期至秦代,成都的名称就已见诸铭刻和典籍。 1、关于成都地名的几种说法 探讨成都的得名,也就是成都这一名称由来的问题,首先需要确定成都二字的含义。

成都茶店子的由来
答:成都茶店子以当地曾有一茶社而得名。《成都县志》载:“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成都有地名茶店子。”至今已有一百二十余年。在很久以前,茶店子四野荒凉,为埋葬死人之地,每年清明节扫墓人络绎不绝,年深日久便踏出一条小路,可通骡马,亦为驿道。在这条路旁有一刘姓穷家小户,借此搭茅草棚数间,为...

查询成都苏坡桥地名的来历
答:“东坡先生,请您还是给桥取个名字吧!”这是,人们反应过来,是啊,这桥该咋个叫哦。“东坡先生,干脆就叫‘东坡桥’吧,以示对您的永久纪念。”大学士摆摆手,摇摇头,“不妥,不妥啊!”“有啥不妥!就叫‘东坡桥’或‘苏东坡桥’吧,我们要让大家都记得您的英名!”大学士显得有些无奈,“...

成都营门口地名的由来
答:1.蜀汉屯兵西门外——营门口的来历 2.康熙57年噶尔丹之乱,朝廷从湖北荆州紧急调防满蒙混编八旗入川进藏平叛。当时驻扎之地,即现今的营门口的地名即得名于此。平叛后,当时的四川总督年羹尧曰四川也需要部队保障,奏请朝廷将部队留下。先是三年一换防,后来觉得这样太费劲,即开始在成都修建小城,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