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名的由来

作者&投稿:爰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成都这个地名的由来~

解放前的成都 成都历史悠久,有“天府之国”、“蜀中江南”、“蜀中苏杭”的美称。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此得名成都。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2001年出土的金沙遗址,已经将成都建城历史从公元前311年提前了300年,超过了苏州,成为中国未变遗址最长久的城市。 

详细的:baike.baidu.com/view/2585.html?wtp=tt#4_1

“成都”系氐羌语,“成”为蜀人自称,意为高原人;“都”意为地区,地方。即“成”人的地方之意。
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
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

拓展资料:
关于成都名字的由来还有另外两种说法:
“成都”两字是中原人对蜀语的一种音译。当时古蜀人称自己的都城(成都)为""dudu”,也即蜀都的意思,因为古代的“蜀”字读音为""du”。中原汉人把蜀都音译作“成都”,即意指那是蜀国最后的都市,虽然夕阳无限好,但是已近黄昏了一一就在古蜀开明王朝迁都不久,秦国的金戈铁马碾碎了开明王朝的美梦,古蜀国的历史也随之画上了句号,因此成都即“最后的都市”;
古代蜀地蚕丛氏发明了城墉,因而蚕丛这支部落又被称做“崇墉”。随着朝代的更迭,到古蜀国开明王朝时,其部族仍称“崇庸”或“庸成”,简称为“成”;而“都”的意思无外乎“人之所聚亦曰都”,所以就称开明王朝的首都为“成都”了。
成都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在公元前4世纪以前成都就为蜀国的都城,据《太平寰宇记》记载:“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日成都。”秦置成都县。1930年设“成都市”。成都,简称“蓉”,因五代孟蜀后主时,成都城上遍植“木芙蓉”,因名“芙蓉城”,简称“蓉城”或“蓉”。
参考资料:成都 (四川省省会) 百度百科

唐朝复为益州,武德初年(618年),置总管府。武德三年(620年),改为西南道行台。武德九年(626年),又改为都督府。龙朔二年(662年),升大都督府。天宝初年(742年),复为蜀郡。至德二年(757年),唐玄宗幸蜀驻跸,升成都府,作为南京,改成都守为尹。

扩展资料:

成都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属于四川盆地边缘地区,以深丘和山地为主,海拔大多在1000~3000米之间,最高处位于大邑县西岭镇大雪塘(苗基岭),海拔高度为5364米。

东部属于四川盆地盆底平原,为岷江、湔江等江河冲积而成,是成都平原的腹心地带,主要由平原、台地和部分低山丘陵组成,海拔高度一般在750米上下,最低处在简阳市沱江出境处河岸,海拔高度为359米。

成都市由于巨大的垂直高差,在市域内形成了三分之一平原、三分之一丘陵、三分之一高山的独特地貌类型;由于气候的显著分异,形成明显的不同热量差异的垂直气候带,因而在区域范围内生物资源种类繁多、门类齐全,分布又相对集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成都



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蜀语成都二字的读音就是蜀都。成者毕也、终也,成都的含义就是蜀国终了的都邑,或者说最后的都邑。


扩展资料

成都,简称蓉,别称蓉城、锦城,是四川省省会,西南地区唯一一个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我国第四大航空枢纽,内陆地区领事机构最多的地区;作为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有国家级科研机构30家,国家级研发平台67个, 高校56所,各类人才约389万人;世界500强企业达281家。

参考资料:成都_百度百科



市名来历

解放前的成都 成都历史悠久,有“天府之国”、“蜀中江南”、“蜀中苏杭”的美称。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此得名成都。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2001年出土的金沙遗址,已经将成都建城历史从公元前311年提前了300年,超过了苏州,成为中国未变遗址最长久的城市。

详细的:http://baike.baidu.com/view/2585.html?wtp=tt#4_1

成都的由来:
“古蜀开明王九世迁都于此取周太王从梁山止岐下,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定名为‘成都’”从此以后成都经过2500多年城址未变、城名未改,名副其实的真正的中华第一古城!
成都,这座古老的西南重镇,一直以其历史悠久和文化积淀雄厚而知名于世。然而,成都含义为何?
古今学者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说法。兹将诸家之说简述于下,以明关于此问题的学术渊源。最早对成都二字作出解释的是宋人乐史的《太平寰宇记》(卷七二)。乐史认为成都的得名是“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下,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宋人祝穆《方舆胜览》成都府路郡名条认为“盖取《史记》所谓三年成都之义”。这种说法流传甚广,影响较大。
今人王文才先生就赞同其说。他在《成都城坊考》中认为“史称:舜耕历山,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宋人因古语以释成都之义,亦无不可。”任乃强先生在《成都》一文中认为:“望帝杜宇新营过这座都城,所以取名‘成都’,是取成功、成就、完成的意义”。
因为杜宇“认为建国功成,可垂久远,这个都城可以一成不变了,所以命名为成都。”李金彝、王家佑先生根据《山海经》有“成都载天”之山、“成侯之山”的文字记载,认为成都的“成”是古族名或国名,其字形为戊与丁的合体,戊是斧钺的形象,丁象箭或箭中靶形,“成侯就是以这个字来作为部落酋王的权力的象征。”“都”字在藏语中指两条河的交汇处
。按照他们的解释,成都二字的含义就应是成侯居住的(两河交汇的)地方温少峰先生则认为成都二字“不过是用中原华夏文字对蜀语‘成都’这两个音的一种对译罢了”。然后根据读音推论“成都之成是蜀人族称,其义为高原人”,“成”字是“蒲卑”二字的对译。又根据氐羌系统的普米族“很可能是古代蜀族先民的直接后裔”,在普米语中,地名末尾的“都”音是表示“地方”、“地域”,从而推测成都之“都”字也应是这个意思。由此得出结论:“‘成都’的蜀语含义是成族人的地方,换言之,即蜀族人的地方,或蒲卑人的地方刘冠群先生对于成都得名的由来提出了一种新看法。他认为:成都二字是蜀语音译的中原文字,“成都”的古蜀语读音相当于现代汉语的“du
du”,而蜀族的“蜀”字古代也读如现代汉语的“du”音,那么,蜀语“成都”二字的读音就是蜀都。“‘成’者‘毕也’‘终也’”,成都的含义“就是蜀国‘终了的都邑’,或者说‘最后的都邑’
西禾先生在《蜀族的演进与成都聚落的形成》一文中,也对成都的得名作了考察。西文通过对古代西南地区民居形式和名称的分析,提出了成都古代的居住形式是一种称作“笼”的巢居,成都的“成”字就是重叠的“笼”,“都”字本意是水泽汇聚之地,古成都地势低洼,池沼密布,故称为“都”的新看法
沈仲常、黄家祥先生通过对考古材料的分析,特别是根据先秦至秦汉时期四川漆器铭文演变序列:成——成亭——成市——蜀郡工官,从而推测“‘成都’一名,在周秦以前不存在的可能性极大,而且也发生过变更,它是在秦汉之际出现,并在秦以后才普遍流行起来的。”至于“成都”二字的含义,沈、黄二先生未予明确的解释,只是说《华阳国志·蜀志》中有蜀王开明迁居成都的记载,“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因此,秦汉之际人们遂将开明氏建都这个地方称之为成都了

先秦之时,四川大地上有巴蜀两个兴旺发达的小国家,及至秦军入蜀,实行郡县制,巴蜀两国就成了巴蜀二郡。唐代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按山川地形分中国为十道,其中剑门关以南地区为剑南道。剑南道的东边是山南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又分为十五道。随后把剑南道分为剑南东道、剑南西道,也称剑南两川。再加上山南道,唐人称作“剑南三川”。故出现“两川”和“三川”的简称。宋代时,四川地区到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统称“川峡四路”,简称为“四川路”或“四川”,这就是四川得名的之始。

成都八宝街地名的由来?
答:成都八宝街地名的由来?匿名 | 浏览1272 次 |举报 我有更好的答案推荐于2017-12-16 10:21:28 最佳答案 成都八宝街地名由来 八宝街,清末为贫民聚居地,沿街多为竹蔑笆为墙,竹蔑笆草席为顶的简陋棚屋,被称为“笆笆街”“笆笆巷”。因其名不雅,民国初年取谐音改称“八宝街”。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举报...

古代历史上四个千年不改名的城市,有你的家乡吗?
答:成都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彼时的蜀国开明王朝九世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地区,在这里营造城池,集聚百姓。不过,根据现实挖掘的金沙遗址看来,成都的建城历史要早于春秋战国,甚至追溯到3000年以前。换而言之,成都的地名也保持了三千年不变。对于成都地名的由来,援引自《太平寰宇记》等史料的...

成都有趣的地名的来历
答:你好,我乐意为你解答此题:蓥华寺街:相传彭县蓥华山有一个学佛的人,心极慈悲,乘驴行而不施鞭策。成正果后,善男信女为他立庙,号“蓥华祖师”。成都亦立了庙,在东较场附近。清末,该庙被军队占为兵营,哥老会众又在外东三官堂街购地新建一庙,石柱为楹,以为奉祀。成城中学创办时,租其...

成都是什么城市?
答:成华区是成都市11个市辖区之一,是成都市中心城区。以成都、华阳两地名的第一个字而定名。区内有四川电视塔、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都动物园。聚集了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大中专院校和西南电力设计院、电子十一院等科研机构40余所。龙泉驿区-面积557平方千米 龙泉驿区是成都市11个市辖区之一...

蓉城、羊城、江城、花城,这些地名因何而来
答:蓉城,成都,因五代蜀时遍种芙蓉,故别称“芙蓉城”。羊城,广州,所谓羊城与一个五羊降福的古老传说有关,在广州越秀公园有一座五羊雕像,也是描述这段传说的。江城,武汉,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武汉游玩,与史郎中在黄鹤楼上饮酒,边饮酒边欣赏音乐,喝到了兴头上,李白诗兴大发,于是题下一首诗,诗名...

成都营门口地名的由来
答:成都营门口地名的由来与古代军事营地有关。在古代,成都平原地区经常遭受战乱和外族入侵,为了保卫成都,当时的统治者在成都的四周修建了许多军事营地。其中,营门口就是一处重要的军事营地的入口,因此得名。具体来说,营门口这个地方是成都西门的一个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地。在古代,这里曾经驻扎...

成都市洛阳路的由来
答:其中原来的观音堂街改名为黄埔路,苦竹林街改名为江汉路,丰豫仓街改名为昆明路,仁凤里街改名为洛阳路,其命名的方法就是选择当时黄埔军校在各地设校的所在城市来命名。成都一些有意思的地名:成都有些街名很有意境,美得让人过目难忘,比如桃蹊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锦官驿街(瞬间就梦回大唐...

古代历史上四个千年不改名的城市,有你的家乡吗?
答:1. 成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蜀国的都城便迁移到了成都地区,并开始建设城池,聚集居民。根据金沙遗址的考古发现,成都的建城历史甚至可追溯至3000年前。成都地名的由来,据《太平寰宇记》等史书记载,是依据西周建都的经历,取“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之意而得名。在蜀语中,“成都”...

成都市青白江区地名的来历?
答:青白江区的得名,缘于流经北界的河流清白江。1956年,成都铁路局在弥牟镇北的火星村设立车站,因地处清白江畔,故命名 “ 青白江站 ” 。1958年,弥牟乡建立人民公社,也命名为 “ 青白江人民公社 ” 。

成都的骡马市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答:清代初,成都驻有满、蒙八旗兵丁,陕、甘、宁、蒙马群骤增。为适应满族贵族买马需要,在少城外,皇城后门处设骡马市场。康熙、雍正时代之后,四川无大战乱,马队作用减小,马市迁到城外,但街名犹存。相邻的羊市街,则因皇城后门为回族集居地而开设羊市,地名留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