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作者&投稿:溥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浅谈提高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让学生在“自由状态下写作”,让他们潇洒写一回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命题――辅导――批阅――讲评;学生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行文,两周一次训练。从初中到高中,许多学生常常两课时一篇作文也交不上,学生越写越怕,对作文望而却步,作文充斥着假话、套话、空话和废话。现有模式的“作文”,量你也“潇洒”不起来。命题就是教师设下的圈套,你不想钻也得往里钻。这种作文教学往往使学生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个性。余秋雨曾说过:“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表达和沟通的训练。”这是因为作文原本是一项非常个性化的精神活动,是个性化的精神活动生成的产品,应该是个性化的。新课标已经为我们建立了划时代的作文教学新理念――写作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多角度地观察”、“有创意地表达”。让学生坦露自己的独特感受,即使是迷茫的,沉郁的,叛逆的,卑微的有何不可?“文,心学也”。“心”之博大莫测,有“文之丰富多彩”。因此,我主张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多写自由作文,于是我发起了“自由状态下写作训练”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才思,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每周写三篇随笔,老师不命题,学生任意写,对学生实行开放型的作文训练。给学生开辟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写作天地。因为只有返朴归真,才能走向潇洒。
结果我发现,在无拘无束的写作中,展现了学生的青春气息,展现了胸襟抱负,展现了爱与美。在这块写作小天地里,有他们与心灵的对话:如在学了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成长”为主题的文章后,有位学生写了一篇?我的烦恼?:“上学的烦恼,骑车风险多,天天骑单车,恐怕命难保。考试的烦恼,差得不得了,平时不认真,一见分数就晕倒。生活的烦恼,也是很不少,处处被人管,像个笼里鸟。值日的烦恼,让人受不了,同学不合作,分数被扣了。“通知”的烦恼,把人吓死了,正在做作业,突来个通知,像个大炸弹,胆被吓破了。”这位同学就用打油诗的形式,写出了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烦恼,情真意切。尤其是写学校广播播放通知的烦恼,简直就是全体同学的心声。
在这块写作小天地里,也有他们与自然的对话:学了?黄河颂?这篇文章后,有位学生编了一个三幕剧――?母亲河,流泪了?,黄河的污染与断流,是个无法回避的话题。这位同学用文章对人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活动和黄河目前的严峻局面表示了强烈的关注。文章的感染力很强,引用了铁一般的事实来证明人的不负责任的做法给黄河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表现了智者敢于正视现实、勇于批判错误的气度。
在这块写作这小天地里,还有他们与社会的对话:当新闻播出地沟油、毒牛奶、瘦肉精等的消息后,很多同学在“随笔”里谈了自己的看法,譬如对于“地沟油”,有位同学说:恐怖啊,恐怖啊,这个世道太黑了!“地沟油”无处不在:你说饭我可以不在外面吃,零食也不能杜绝吧,那你吃的薯片儿,也得用油;蛋糕也得用油;饼干也用油,方便面也用油...以一个现代人的生活状态,谁早晨不在外面买点儿早点呀?没办法,“地沟油”加工产品我们老百姓在生活中是杜绝不了的,我们唯一的希望就是行政管理和法律规范,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还有的谈了地沟油的毒害、打击地沟油不良商家的办法众说纷云,各抒己见。还有,“校车问题”、“强拆”、“环保”等都成了他们“随笔”的话题。学生似乎有写不完的题材,有说不完的话题,有的甚至洋洋洒洒写起了“小说”。这种“自由状态下的写作,让学生有了自由写作的空间,调动了他们的兴趣,激活了他们的才思,激起了他们的写作热情,让学生在一种愉悦、主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逐步提高了写作能力。而发展学生的能力正是素质教育之本。
二、巧用评语激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目前作文评价现状是:一段无关痛痒的评语,一个道不明说不清的分数,至多再有几处红色笔墨留下的批改痕迹,这就是当下典型的作文评价方式。事实上,评价在教育领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写作教学中也是如此。作文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优化写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在作文评改中,我常用激励性的评语,鼓励他们说真话,抒真情,激励他们“标新立异”,“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
传统的作文教学,使学生不会用自己的眼睛看问题,也不会用自己的头脑想问题。学生一提起笔来就说套话,或者言不由衷,人云亦云。久而久之,学生就觉得作文无味,写出来的文章老师看了感到乏味。做人贵在直,作文贵在真。正直是立身之本,真实乃文章之魂。人的心灵世界是最广阔的、深邃的,十三四岁的学生,生活中有许多梦想,思维中有许多火花,他开始有独立的意识,对人生充满憧憬,有了自己的构想,只要给他的心灵打开一扇窗,他就会有脱胎换骨的涅磐,就会有飞翔的可能。在作文批改中,我借助评语,激励学生“以我笔抒我情,以我口说我心,说真话做真行”。我力求将评语写成沟通式的情感评语,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借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说真话,抒真情。
三、提倡“我出一本书”,养成多写多改,互相交流的习惯
初一学生,童真未泯,好自我表现。针对这一特性,开学初我就提出让同学们到学期末每人各自出“一本书”的建议,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具体做法是把自己每周里最好的两篇“随笔”选出来,最后汇篇成一本书,展示各自的写作成果。这一建议一提出,就受到同学们的积极响应,每周的随笔写得似模似样,且写作热情空前高涨。中段考试前一个星期,为了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时间复习,我提出暂停写“随笔”的想法,但学生不同意。他们说复习期间感触更多,不吐不快。写作已经成为学生的需要,表现出极高的创作热情。一学期下来,同学们写了五六十篇文章,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写作水平得到很快的提高。你看:他们自己出的“一本书”,从筛选到打印,从文字到排版,从设计到插图,从装钉到题字,都倾注了学生的一片心血,饱含着学生的一腔热情。尤其看到学生手捧“那本书”,互相传阅,互相欣赏,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那个场面令人动容。如果这项工作能持之以恒,我们一定能从学生的习作中看到生命活力的张扬,看到蕴含风流的才气,看到裹挟人心的磅礴激情,看到叩问现实的沉雄笔力。而到那时,写作已成为他们的需要。
作文教学改革从培养写作兴趣、激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等方面入手,是大有裨益的。让学生写他们想写的东西,让他们潇洒写一回,在不久的将来学生就会达到“自能作文不须老师改”的境界。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教学的状况和效果如何,对于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以致整个人生都有较大的影响。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之中,教师只是利用一些例文,让学生从例文中去仿写,而学生就成了照章而写的一个工具,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认识和掌握作文教学的规律,使作文教学卓有成效,并同阅读教学相互配合,那就相得益彰。

本人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四年有余,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有几点思考,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1、学生习作不一定要以“写实”为基调。在文艺作品中有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之分,虽然小学生的习作不能同成人的文学创作等同,但这种思想应当被学生了解。事情不一定真实,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把发生在同龄人身上的是转移到自己身上,但包含于其中的感情一定要真实,且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一般性特点。学生的生活阅历、经验有限,可以运用于作文中的有价值的素材相对贫乏,一味讲求写实,有令学生“为无米之炊”之嫌。“写实”的要求限制了学生的创新,很简单,创新也需要基础,这基础就是生活,丰富多采的生活。学生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没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创新就没有源泉。况且,作文中事件的真实与否与学生的思想和品质没有必要的关联,也不能把虚构事件同说谎等同起来。当然,“写实”与“写虚”之间有一个“度”的问题,这需要老师在作文指导时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要教会学生把“虚”写“实”。
2、口头作文与书面写作同等重要。口头作文与说话训练的侧重点不同,口头作文带有较强的书面色彩,说话则是纯粹的口语训练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语言沟通的能力。说话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度,不能把口头作文与说话训练划等号。在作文教学中,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角度出发,口头作文与说话训练要齐抓共举,不能因口头作文就忽略说话训练,也不能因为说话训练就淡化了口头作文。
3、“写出来就是胜利”只能作为一种激励机制,而不能视为奖励的一种依据。作文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从思想、语言、结构、修辞等角度去评判,应该是很明确的。学生有进步,哪怕是极细微的一点,教师也应当及时发现,并予以及时的表扬与充分的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同时也要有分寸地指出其不足,以便其能够继续努力,不断进步,而不能模糊了成与败。
4、积累与运用并重。作文是语言的集束,语言是思想与情感的载体,没有思想的语言是乏味的,犹如夏日炎阳下此起彼伏的蝉噪;没有渗透情感的言辞就像是失血的肢体,没有思想内涵的作文是空洞的。语言可以借鉴和模仿,但思想是不能的。当思想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仿用别人优美的语言,那只能是鹦鹉学舌,邯郸学步,对作文能力本身又有什么现实的意义呢?
很多老师很注重学生对好词美句的积累,但相对忽略了对学生运用这些材料的能力与技巧的指导,致使学生在使用成语、名句时错误百出。学生积累的多少是作文语言优美与否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决定作文语言优美程度的重要因素,更不是唯一因素。积累有限,但只要运用的能力过强过硬,同样能够写出一篇不错的作文,尽管语言不优美,可以流畅;词藻不华丽,可以平实;修辞不多样,可以不用;毕竟平实、流畅也是语言的一种美,更何况“语无惊人处,情也千千结”。
5、学生怕作文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缺乏素材,而是没有思想的火花。
学生并不缺少可以写入作文的材料,而是缺少多生活事件的理性的思考与认识,欠缺一种潜心思考生活的精神,而这是受其阅历和情感所限的。看到作文题目,学生被一个“怕”字蒙蔽,脑子里充满了惶恐,思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不自信,不能积极捕捉思维的灵光,自然不能写出好的作品来。对身边发生的、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的、感人的生活事件无动于衷。要让学生明白,感人的未必是轰轰烈烈的大事,要教会学生善于从目之所及、耳之所闻的小事中体悟人生的哲理、生活的真谛、人性的光辉。同样的事情,有的人写入自己的文章,成就了不朽之作,而有的人写入文章,却连一个令人满意的分数都得不到,这究竟是为什么?

如何进行初中语文写作课教学
答:三、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作文能力应包括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两方面的能力.认识生活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而反映生活则需要准确的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1、课堂上进行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体现,首先表现在是否有敏捷的思维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怎样教初中生写作文窍门
答:教授初中生写作文需要一些窍门和方法,以下是几点建议:1. 明确写作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写作目标。告诉学生写作的目的和要点,让他们知道要表达什么内容和达到什么效果。给他们提供明确的主题或写作题目,引导他们思考和组织材料。2. 提供范文示范:给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范文示范,让他们了解优秀作...

如何进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
答:一、营造写作氛围,激发写作兴趣1、以身示范,潜移默化作为语文教师,需要广博的知识和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倘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使得学生如沐春风.那么,学生自然会对语言文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开始萌发表达的欲望.同时在学生作文过程中,教师亲自动手写作,将现实的生活变成文字,可以是班...

初中作文教学: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答:五、重视语言表达。语言是写作的氧气,写作的成功与否往往与语言表达的质量成正比。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的选择、搭配、修辞,帮助他们做到在严谨的结构、扎实的内容之上,追求优美、精练、生动的语言表达,从而拓宽视野,提高写作水平。初中作文教学虽然看似简单,但要实现学生的全面提高并不容易。教...

如何有效进行初中作文教学
答:我认为作文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抓手。学生作文如果养成了创新习惯、强化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就一定能提高作文水平。此文就作文教学中如何以创新能力为抓手,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谈点看法。1 以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意识为抓手,打破常规思维定势思维是作文的催化剂,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都离不...

如何上好初中语文写作课
答:【关键词】初中作文 作文命题 技巧指导 重视积累 学会观察 上好讲评课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是语文的重头戏。那么这出重头戏,到底该怎么唱才能显示出他的效果呢。本人就日常教学中摸索出的一些方法,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一、作文命题。刚开始最好不要写命题作文,教师应该多鼓励,少命题。让学生大胆...

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答:本人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四年有余,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有几点思考,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1、学生习作不一定要以“写实”为基调。在文艺作品中有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之分,虽然小学生的习作不能同成人的文学创作等同,但这种思想应当被学生了解。事情不一定真实,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把发生在同龄人身上...

如何上好初中语文作文课
答:五、教学有趣一点 教师的个人魅力、教学功力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至关重要。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善于为学生的自主写作、乐于写作提供便利的条件。比如:题目亲近一些,出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上,出在学生写作的情感兴奋点上,让学生感受“自由”;目标亲近一些,把作文目标巧妙地与学生需要相结合,与学生的快乐生活...

如何指导初中生作文?
答:散文式通讯和副刊文艺作品也为中学生学习文学语言找到了新天地。语言是学生在潜移默化、朝花夕拾中积累起来的,包括老师在内,其他人都帮不上忙,所以重视想象与思维能力的训练成为最有效的作文教学内容,待学生有了一定语言积累再训练语言优化。郭沫若曾说:“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与普通...

如何搞好初中英语作文写作教学
答:比如是说明、记叙还是论证,包括文章运用的时态、语态以及其他种种语法手段。第三,学习作者的一些用词来扩大词汇量,积累词汇,同时让学生学习短语的搭配并收集词汇和短语。第四,收集作者在文章中写出的佳句、妙句、绝句。为今后的写作奠定基础。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了这样的教学有其独具的特色与效果 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