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在历史上一直都是个什么地方? 三国时期有没有?

作者&投稿:娄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安徽在三国时期的地名叫什么~

现在的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在三国时叫寿春,汉朝末年,寿春成为军阀袁术的基地。袁术后来自称皇帝,但于公元199年六月病死,寿春归属军阀曹操。后来曹操为了稳定江东局势,在原有的合肥县新筑了“合肥新城”,就是现在安徽省合肥市的前身。
安徽在三国时期大部分地区属于三国时期的扬州。
安徽在三国时代是两个部分组成的,魏国拥有扬州的一小部分,寿春是魏国扬州的制所,合肥是后来曹操为了稳定边防,合肥新城也是曹魏拥有;吴国拥有扬州的大部分区域,今安徽淮河以南都被孙吴拥有,制所是建业,就是现在的南京地区。
另外孙吴所辖的扬州的一部分也属于现安徽省,隶属于扬州。扬州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淮河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东部、河南东南部。今安徽的很多地方都在扬州境内。

扩展资料:
安徽在三国时期大部分地区属于三国时期的扬州。扬州是汉地“九州”之一,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这就是九州。由于当时九州就是全中国,所以九州又一直被当作整个国家、“天下”的代名词。而当时的扬州范围相当于淮河以南、长江流域及岭南地区。
隋朝统一全国后,将之前的扬州(今南京)改名为蒋州,而改原先的吴州为扬州(后改名江都郡),治所在今江苏扬州。
唐朝初年扬州曾一度被改为邗州(之前南京一带则又改称扬州),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将邗州的名称重新改为扬州。
唐玄宗时期扬州又改称为广陵郡,唐肃宗时期复称扬州。康熙33年(1694年)高拱乾主修的《台湾府志》中表示,夏商时期的扬州包括台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行政区划

三国时期,安徽为魏、吴分割。魏属豫州辖安丰、汝南、谯3郡和梁国、沛国,徐州辖下邳郡、彭城国,扬州辖庐江、淮南两郡,置39县。吴属扬州辖丹阳、新都、庐江3郡,置19县。西晋安徽仍属扬、徐、豫三州。扬州辖淮南、庐江、丹阳、宣城、新安5郡;徐州辖临淮郡、彭城国、下邳国;豫州辖汝阴、安丰两郡和沛国、谯国、梁国。共设74县。东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频繁,建制置废无常,地方归属不定,加之侨置郡县,因此安徽区划比较混乱。
天长属滁州,三国属吴国!
还有你看天长离南京那么近,怎么可能是魏国的吗?那样孙权就会寝食不安的!

  安徽概况

  安徽历史悠久,早在二、三十万年以前就有人类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原始社会晚期,生活在今皖中、皖西和皖北的居民属夷族系统,皖南大部分地区为越族栖息地,大别山以南靠湖北、江西长江沿岸属三苗族。

  夏商见于史籍的有涂山、南巢、六、英、虎方、林方、人方。西周王朝在今皖西北分封一些小国,如焦、夷、沈、胡等,而以东仍是分散的氏族部落方国。春秋大国争霸,这些封国和方国先后沦为吴、越、楚所有。战国后期,安徽全境并归强楚,楚畏秦逼,亦由湖北辗转迁都至今寿县。秦灭六国,推行郡县制,涉及今安徽的有九江郡、泗水郡、砀郡、颍川郡、会稽(吴)郡,可考的县有25个。西汉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安徽郡县分隶淮南、荆、淮阳、梁等国。景帝为加强中央集权,众建诸侯而小其国,王侯食邑略如郡县。武帝设十三部刺史,安徽分属扬、豫、徐三州。扬州辖丹阳、九江、庐江3郡和六安国,徐州辖临淮郡、楚国,豫州辖沛、汝南两郡和梁国,共74县。东汉沿袭西汉旧制,稍作调整而已,扬州辖丹阳、九江、庐江3郡,豫州辖汝南郡、陈国、沛国、梁国,徐州辖彭城国、下邳国,共69县。

  三国时期,安徽为魏、吴分割。魏属豫州辖安丰、汝南、谯3郡和梁国、沛国,徐州辖下邳郡、彭城国,扬州辖庐江、淮南两郡,置39县。吴属扬州辖丹阳、新都、庐江3郡,置19县。西晋安徽仍属扬、徐、豫三州。扬州辖淮南、庐江、丹阳、宣城、新安5郡;徐州辖临淮郡、彭城国、下邳国;豫州辖汝阴、安丰两郡和沛国、谯国、梁国。共设74县。东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频繁,建制置废无常,地方归属不定,加之侨置郡县,因此安徽区划比较混乱。

  隋罢郡为州,以州统县,先后设颍、亳、宋、陈、徐、仁、寿、庐、熙、和、濠、滁、扬、蒋、宣、歙等17州,辖55县。大业初,复汉制,安徽分属扬、豫、徐三州。徐州领彭城、下邳2郡,豫州领梁、谯、汝阴、淮阳4郡,扬州领淮南、庐江、同安、历阳、江都、钟离、丹阳、宣城、新安9郡。共56县。唐贞观元年,实行道、州(郡)、县三级管理,安徽为河南、淮南、江南三道分领。其中,河南道辖颍、亳、宋、徐、泗5州,淮南道辖濠、扬、滁、和、庐、寿、舒7州,江南道辖宣、歙2州。共设44县。中唐时期,道成为正式行政区划,安徽分属河南、淮南、江南东、江南西四道。河南道领颍、亳、宋、徐、泗5州,淮南道领扬、滁、濠、寿、庐、和、舒7州,江南东道先后领歙、日升2州,江南西道先后领宣、池2州。共55县,1军。晚唐藩镇林立,安徽境内有4个节镇。宣武军治宋州,领亳、颍、宋3州;武宁军辖徐、宿、濠、泗4州;淮南节度使抚有扬、滁、寿、庐、和、舒、光、黄8州;宁国军有宣、歙、池3州。

  五代十国时期,淮北地区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所据,江淮、江南地区先后为吴国、南唐所据,行政区划制度仍循唐末藩镇、州、县制。北宋立国,实行路、府(州)、县(军、监)三级制,安徽分属5个路。京东西路辖单、徐2州,京西北路辖颍州,淮南东路辖亳、宿、泗、扬、滁5州,淮南西路辖庐、和、舒、濠4州和六安、无为2军及寿春1府,江南东路辖宣、歙(徽)、池、太平4州和广德1军。共计62县,2监。南宋在淮河以南设淮南东、淮南西、江南西3个道,领3府8州7军,辖51县2监。金国在淮河以北安徽境内设南京路、山东西路,领7州16县。

  元朝实行省、路(府、直隶州)、散州(军)、县四级制,行政区划繁复,隶属关系混乱多变。安徽分属3个行省:中书省领济宁路,辖境内1县;河南行省领归德府(辖徐、宿、亳3州)、汝宁府(辖颍州)、庐州路(辖无为、六安、和州3州)、安丰路(辖濠州)、安庆路(直管6县)、扬州路(辖滁州)、淮安路(辖泗州);江浙行省领宁国路(直管6县)、徽州路(直管5县和婺源州)、太平路(直管3县)、池州路(直管6县)、广德路(直管2县)。共计60个县。

  明朝实行三级区划,南北直隶和布政使司为一级区划,府、直隶州(厅)为二级区划,散州、县(厅)为三级区划。安徽属南直隶西部地区,设凤阳、庐州、安庆、太平、池州、宁国、徽州7府,及徐州、滁州、和州、广德4直隶州。共置49个县,7个散州。清朝初期,改南直隶为江南省,二、三级区划仍袭明制。清顺治十八年(1661),江南省划为左、右两藩分片治理。康熙四年(1665),调整左、右藩辖区,奠定了安徽、江苏两省的疆域。康熙六年(1667)正式建省,取安庆府和徽州府首字合成为省名。乾隆二十五年(1760),定安庆为省垣,健全了省级三司衙门。
  同治四年(1865),析为三道:凤颍六泗道领2府2直隶州,共19县(州)。凤阳府辖凤阳县、怀远县、定远县、凤台县、寿州、宿州(领灵璧县),颍州府辖阜阳县、颍上县、霍邱县、涡阳县、亳州、太和县、蒙城县,六安直隶州辖霍山县、英山县(今属湖北省),泗州直隶州辖天长县、五河县、盱眙县(今属江苏省)。安庐滁和道领2府2直隶州,共14县(州)。安庆府辖怀宁县、桐城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庐州府辖合肥县、舒城县、庐江县、巢县、无为州,滁州(直隶州),辖全椒县、来安县,和州直隶州辖含山县。徽宁池太道领4府1直隶州,共22县。徽州府辖歙县、休宁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婺源县(今属江西省),宁国府辖宣城县、宁国县、泾县、太平县、旌德县、南陵县,池州府辖贵池县、青阳县、铜陵县、石埭县、建德县、东流县,太平府辖当涂县、芜湖县、繁昌县,广德直隶州辖建平县。与现今安徽辖区比较,少砀山县、萧县,属江苏省淮徐道,多婺源县、盱眙县、英山县,基本与今安徽境域同。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实行省、道、县三级制。安庆道辖怀宁、桐城、太湖、潜山、宿松、望江、合肥、庐江、舒城、巢县、无为、和县、含山、六安、霍山、英山等16县,芜湖道辖芜湖、繁昌、当涂、宣城、南陵、泾县、太平、旌德、宁国、歙县、休宁、祁门、绩溪、贵池、铜陵、石埭、东流、至德、青阳、广德、黟县、婺源等22县,淮泗道辖凤阳、定远、凤台、怀远、灵璧、寿县、宿县、阜阳、颍上、太和、霍邱、蒙城、涡阳、亳县、泗县、五河、盱眙、天长、滁县、全椒、来安等21县。共59县。今砀山县、萧县属江苏省徐海道。

  国民党统治安徽后,于1928年改行省、县两级制,设60县。1932年,推行行政督察专员制,为省的派出机构,所辖区称为专区。安徽全省划为10个专区。1945年,第一专区辖怀宁、桐城、潜山、宿松、望江、太湖、岳西等7县,第二专区辖六安、立煌、舒城、霍山、霍邱等5县,第三专区辖阜阳、亳县、临泉、颍上、太和、涡阳等6县,第四专区辖宿县、蒙城、灵璧、五河、泗县等5县,第五专区辖嘉山、凤阳、滁县、来安、天长、盱眙(今属江苏省)等6县,第六专区辖芜湖、宣城、泾县、广德、当涂、南陵、郎溪、繁昌等8县,第七专区辖休宁、歙县、祁门、黟县、绩溪、宁国、旌德、婺源(今属江西省)等8县,第八专区辖贵池、至德、太平、东流、石埭、青阳、铜陵等7县,第九专区辖巢县、全椒、和县、含山、无为、庐江等6县,第十专区辖寿县、合肥、定远、怀远、凤台等5县。1947年元旦,正式成立蚌埠市。至此,安徽省辖1市63县,砀山县、萧县仍属江苏省。

  1949年5月,中共成立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和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建国后,1952年8月,撤销皖北、皖南行署,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省会设在合肥。

吴国

安徽以前是什么国家
答:安徽在历史上随着不同的时代和年份,属于不同的国家。在春秋时期,安徽的一部分地区,比如六安市一带,分属六国,而淮泗地区则分属楚国、蔡国。徐国则位于苏皖接壤的地区,庐国和巢国分别位于合肥市域和巢湖市域,舒国和桐国则分别位于庐江县西南和桐城市北。到了战国中后期,这些地区基本上都归属于楚国...

安徽古称什么地方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安徽分为皖北、皖南两行署。皖北行署驻合肥市,皖南行署驻芜湖市。1952年,合并皖南、皖北行署,恢复安徽省正常行政,省会设于合肥市。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

安徽在什么朝代成为一个省?
答:1. 安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省份,其设立可以追溯到清朝。2. 在夏朝时期,安徽地区属于扬州、徐州、豫州。3. 春秋时期,安徽境地内的诸侯国多数被楚、吴两国吞并,有“吴头楚尾”之称。4. 公元前333年,楚国灭越后,安徽全境归入楚地。5. 唐朝时期,安徽分属河南道、淮南道、江南道。6. 北宋时...

安徽历史上是属于哪国
答:1、夏商周时期,安徽地区分属不同的部落(扬越、百濮)和诸侯国。2、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年-476年),安徽地区分属宋国、楚国、蔡国、徐国等。3、汉朝时期,安徽地区先后分属淮南国、庐江国、衡山国、六安国、荆国、淮阳国、梁国等。4、三国至南北朝时期,安徽地区分属孙吴、曹魏二国。5、隋唐时期...

“安徽”到底是怎么来的?繁昌这个地方为啥会改写了历史?
答:清朝初年设置江南省,辖区庞大,包括今天的上海市、江苏省和安徽省。清康熙六年(1667年)正式撤销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两省。因安庆府为当时安徽境内的政治中心,徽州府经济发达,故取两府首字而得省名。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安徽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繁昌...

安徽在什么朝代成为一个省?
答:于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始建省,省名取安庆府与徽州府名第一字为安徽。安徽因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 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已有...

安徽历史有哪些
答: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建立,安徽人民经历了许多斗争和变革。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安徽的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安徽的历史文化也得到了保护和传承。许多历史遗迹和博物馆的建立,使得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安徽的历史文化。这些历史遗迹和博物馆成为了展示安徽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总的来说,安徽...

有些地名是有历史依据,安徽的名字有哪些由来?
答:2015年,安徽省正式进入中等偏上收入的发展阶段。安徽这个名字比较长远。安徽历史上有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江。清朝康熙年间成立于1667年。安庆初年,两县首字合成,顺治三年重建江南省,安禄泰巡抚省为安徽巡抚。1667年,江南省被划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安徽省的省会设在安庆,安徽巡抚驻扎于此。1760年...

安徽省的什么地区历史悠久是中国青铜文明发祥地之一?
答:在地理位置上,安徽省东邻江苏、浙江,西连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与山东接壤。作为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安徽省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截至2018年底,安徽省下辖16个省辖市,7个县级市,54个县,44个市辖区。其中,就义安区来说,人口超20万,隶属于铜陵市。义安区历史悠久,义安一名始现于...

安徽在清朝以前叫什么
答:安徽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省份,其名称的由来与清朝的行政区划调整密切相关。在清朝之前,现在的安徽省地域曾属于不同的行政单位。以下是相关内容的润色和改写:1. 安徽省的命名始于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在此之前,其地域曾属于江南省。江南省成立于1645年,涵盖现在的上海市、江苏省和安徽省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