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借款形式索贿的认定

作者&投稿:衡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法律分析:应当根据以下因素综合判定:(1)有无正当、合理的借款事由; (2)款项的去向; (3)双方平时关系如何、有无经济往来; (4)出借方是否要求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其谋取利益; (5)借款后是否有归还的意思表示及行为;(6)是否有归还的能力; (7)未归还的原因;等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八十五条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第三百八十六条 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



以借为名索贿的认定
答:法律分析:认定“名为借贷,实为贿赂”,证据上应当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出借方是否要求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其谋取利益;借款方是否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其谋取利益;二是有无正当、合理的借款事由,款项的去向情况;三是有无还款期限约定,借款后是否有归还的意思表示及行为;是否有归还的能力...

如何界定借款和索贿
答:界定借款和索贿的方法有:1、考察借贷双方的主体地位一般来说,民事借贷关系的双方为平等民事主体,即便社会地位有所差别,就借贷关系而言,双方地位平等,往往是亲戚、朋友关系,平素也多有往来;而在“借贷”型受贿犯罪中,借贷双方往往具有某种职务或业务上的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或具有地位上的特别差距,...

以借为名索贿
答:法律分析:对以借为名收受他人财物的受贿犯罪的认定,既要正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解,更要围绕案件事实与证据,深入剖析“借款”的实质要害,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司法认识的视角与途径,认定结论应当建立在确实、充分的证据所证明的受贿犯罪事实的基础之上。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

以借为名索贿 七种
答:根据不同情况,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七种形式:1.以物品借贷为名索贿:要求他人借款或借物,并以此为名目索取财物。2.以劳务借调为名索贿:以单位名义发布任务,要求对方在公司内部协助工作,并要求对方以此为名交纳一定费用。3.以工程建设为名索贿:利用职务便利,要求从事工程建设的企业或个人支付高额“服务...

借钱属于索贿吗
答:法律分析:如果借款人无正当、合理的借款事由,借款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出借人谋取了利益,借款人借款后也没有归还的意思表示及行为,则可以认定是索贿。不符合上述情况的,借钱不属于索贿。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如何区分借款与索贿
答:法律分析:区分借款与索贿的方法有:(一)考察主体双方地位关系。民事借贷关系有如下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双方一般为平等民事主体;二是具有明显的民间互助互利性。而“借款”型受贿犯罪中,借贷双方往往具有某种职务或业务上的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或具有特定关系里的地位差别。(二)考察主体双方交往情况。民间...

以借为名的索贿和借款的区别
答:一、以借为名的索贿和借款的区别1、区别是以借款为名索取财物的应认定为索贿。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借为名向他人索取财物的,应当认定为受贿。在具体认定时,不能仅仅看是否具有书面借款手续,应当根据以下因素综合判定:(1)有无正当、合理的借款事由;(2)款项的去向;(3)双方平时的...

借款属于行贿吗
答:借贷形式的行贿受贿是指行贿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借民间借贷形式进行贿赂,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借为名索取、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利益的行为。其特点是,表现为公开性、长效性。公开性,表现为行贿人与受贿人之间不再以秘密形式交付收受财物,往往开门见山,公开交易。长效性,表现为行受贿...

以借为名的索贿和借款的区别
答:以借为名的索贿和借款的区别是以借款为名索取财物的应认定为索贿。索贿,是指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主动向他人索要或勒索并收受财物。索贿并非刑法上规定的独立罪名索贿不是独立的罪名,而是受贿罪的一种类型。行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公务员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其他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