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表示疑问的词

作者&投稿:员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古汉语中的疑问词有哪些

在古代汉语里,句子一般须有疑问词的帮助,方能发出疑问。

有时候用疑问代词,有时候用疑问语气词,有时候是二者都用。例如: 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 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 孰为夫子?(论语·微子) 子见夫子乎?(论语·微子) 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 在上古汉语里,疑问句里的疑问代词宾语也必须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乡人长於伯兄一岁,则谁敬?曰:敬兄。(孟子·告子上) (比较“谁欺”和“欺天”、“谁敬”和“敬兄”这些动宾结构的宾语的位置。)

於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 既富矣,又何加焉?(论语·子路) 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论语·子路) 梁客辛垣衍安在?(战国策·赵策)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又谁敢德?(同上)第一第二两个例子最富有启发性,疑问代词作宾语就在动词前面,不是疑问代词就在后面。有时候,动词前面有助动词,疑问代词宾语就放在助动词前面,上面所举的最后两个例子就是这样。

疑问代词用作介词的宾语时,也受这个规律的制约,它们也必须放在介词的前面。例如: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 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赵策) 何由知吾可也?(孟子·梁惠王上)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子归,何以报我?(左传成公三年)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战国策·齐策) 上古汉语这种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词序,一直为后代古文家所遵守。

例如: 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韩愈:祭十二郎文)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将何适而非快?(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则,比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则更为严格,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例外。只有“何如”又说成“如何”,好像是例外,其实这两种词序都出现在上古汉语里。

在先秦时代,它们已经是一个凝固形式,意思是“怎么样”、“怎样”或“怎么办”。例如: 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僖公四年)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乡人皆好之,何如?(论语·子路) 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战国策·楚策)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古书上还有“若何”、“何若”、“奈何”的说法(含义与“何如”、“如何”相同),但没有说成“何奈”的。

例如: 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美之与恶,相去何若?(老子·二十章) 事将奈何矣?(战国策·赵策) 秦称帝之害将奈何?(同上) 先生助之奈何?(同上) 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战国策·齐策) 古代又有“如。

何”“若。

何”“奈。

何”的说法,当中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

怎么样(怎么办)”。例如: 年饥,用不足,如之何?(论语·颜渊) 如受吾币而不假吾道,则如之何?(谷梁传僖公二年)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晋侯谓庆郑曰:“寇深矣,若之何?”(左传僖公十五年) 力拔山兮气葢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记·项羽本纪) (“奈若何”就是“奈汝何”。)

陈文子见崔武子曰:“将如君何?”(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 在古代汉语里,“如之何”“若之何”又是一个凝固形式,有时候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反问,译成“怎么”;有时候用在询问句的末尾,译成“怎么样”。例如: 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论语·子张) 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左传成公二年)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

(诗经·齐风·南山) 疑问词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疑问代词,第二类是疑问语气词。现在分别加以叙述。

(一)疑问代词 (1)谁,孰,何 “谁”字跟现代汉语的“谁”一样,是指人的疑问代词。例如: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战国策·齐策)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左传僖公四年)“孰”字经常表示选择。

它可以指人,也可以指事物。例如: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论语·雍也)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论语·先进) 吾子与子路孰贤?(孟子·公孙丑上) (以上指人。)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孟子·梁惠王下) (独自作乐快乐呢,还是与众人共听音乐快乐呢?第一第三“乐”字读yuè,其余“乐”字读lè。) 礼与食孰重?(孟子·告子下) 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尽心下) (以上指事物。)

“孰”字用来指人时,也有不表示选择的;这时,它就和“谁”字没有分别了。相反地,“何”字也偶然可以表示选择。

例如: 孰可以代之?(左传襄公三年) 孰能为之大?(论语·先进) 孰为夫子?(论语·微子) 於斯三者何先?(论语·颜渊)前面三个例子都可以换用“谁”字,最后一个例子似乎应该用“孰”字,但是“孰”字一般不用作直接宾语,所以用。

2. 文言文疑问词有哪些,请给出它们的释义,谢谢

1、指人的疑问代词——“谁”、“孰”

“谁”主要用于一般问句。

“孰”常用在选择问句里,一般都有先行词,意思是“哪一个”。“孰”除了指人以外,也可以指物或处所。

“谁”的用法基本上与现代汉语相同,这里就不举例了。

“孰”表示“哪一个”的用例如:

“吾与徐公孰美?”——我和徐公相比哪一个更美?

“礼与食孰重?”——这句的“孰”指物,意思是:礼制和食物相比哪一个更重要?

“孰”还经常和介词“与”连用,构成固定组合“孰与”,表示比较。

“孰与”用在句中大致意思是“和……比,哪一个更……”。如以下例句:

“吾孰与徐公美?”——意思是我和徐公比,哪一个更美?

有时相比较的内容在上文已经出现,因此句子里可以没有比较的内容,如:

“君料臣孰与舜?”——这句里比较的内容不出现,大致意思是,您看我和舜相比,哪一个更好?

有时“孰与”比较的结果已经明确,经常用在反问句里,实际已不是表示疑问,可以译为“哪里比得上”。例如: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顺从自然而颂扬它,哪里比得上控制自然的规律而运用它。

“惟坐待亡,孰与伐之。”——与其坐着等待被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进攻它呢? 2、指事物的疑问代词——“何”、“胡”、“曷”、“奚”。

这几个疑问代词中,“何”的使用率最高,语法功能也较广泛。

“何贵何贱?”——“何”充当主语。

“曰:‘是何也?’”——“何”充当谓语。

“大王来何操?”——“何”充当前置宾语。

“许子何不为陶冶?”——“何”充当状语问原因。

“姜氏何厌之有?”——“何”充当定语。

“胡”、“曷”、“奚”经常作状语,有时是和介词结合后作状语,用来询问原因、时间或处所等

“悠悠苍天,曷其有极?”——“曷”问时间,等于说“什么时候”。

“子奚乘是车也?”——“奚”问原因,相当于“为什么”。

“胡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胡”和介词“为”结合后充当状语,问原因。“胡为”即“为什么”。

“奚以知其然也?”——“奚”和介词“以”结合后充当状语,意思是“凭什么”。

3、指处所的疑问代词——“安”、“恶”、“焉”。主要用作状语,询问处所,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哪里”。还可用于反问句,作状语,加强反问语气。

“沛公安在?”——“安”充当“在”的前置宾语。“安在”即“在哪里”。

“恶在其为民父母也?”——“恶”充当“在”的前置宾语,“恶在”即“在哪里”,这句意思是,他作为老百姓的父母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且焉置土石?”——“焉置”即“安放在哪里”。



疑问副词文言文
答:1. 初中语文文言文疑问副词和疑问代词 在疑问句中代指主语或宾语为疑问代词, 当句子结构完整时出现对整个句子提问,就是疑问副词了 疑问代词 1、指人的疑问代词——“谁”、“孰” “谁”主要用于一般问句。 “孰”常用在选择问句里,一般都有先行词,意思是“哪一个”。“孰”除了指人以外,也可以指物或处所。

非常疑惑的古文是什么?
答:首先说,现代汉语多为双音节词,文言文多为单音节词,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只需要替换一下短语中的词即可。非常:作副词时表示很、极。换成单音节词“甚”。疑惑:合成词,由“疑”+“惑”两个近义词联合,意义:1、偏重于“疑”,怀疑,不相信;2、偏重于“惑”,迷惑,不理解。替换时应根据意义...

怎么了的文言文怎么说
答:2、当“怎么”表质疑、反问等意思时,属于疑问副词性质。如:“你怎么能轻视我?”“怎么能这么说?”文言文可表述为:“尔安敢轻吾?”“岂出此言?”总之,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的词语并非绝然一对一的关系,熟练掌握了文言虚词之后,完全可以根据语境来确定表达方法。2. 我想你了文言文怎么表达 ...

古文有哪些语气助词
答:组词:鲜矣、尚矣、某矣 、矣哉、惫矣 二、以的释义: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组词:以为、以往、可以、以前、以后 三、焉的释义:1、跟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心不在~。善莫大~。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多用于反问):~有今日...

文言文语气词有哪些
答: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尾语气词有:1、也: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用在句中表示舒缓的语气。2、矣: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用在句尾表示疑问,感叹,祈使语气。3、乎:用在句尾表示疑问语气,用在句中表示舒缓的语气,用在句尾,表示感叹,祈使语气。4、者:用在时间词后表示舒缓的语气,用在句尾表...

以文言文语气词
答:这是别人回答的 我借用一下回答你文言文常见的语气词有以下几个:1、也:(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如:夫将者,国之辅也.(2)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2、矣:(1)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如:道之不行,已知之矣.(2)用在句尾,表示疑问、感叹、祈使语气....

文言文中语气词用法
答:文言文常见的语气词有以下几个:1、也:a、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如:夫将者,国之辅也.b、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如: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2、矣:a、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气.如:道之不行,已知之矣.b、用在句尾,表示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如: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师...

文言文中助词包括哪几类
答:汉语中的助词分为语气助词、结构助词和时态助词三种,而语气助词又称“语气词”,也有人认为“语气词”是应该是一种独立的词类。1、结构助词 主要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普通话里助词“de”,在书面语里习惯写成三个字;在定语后面写成“的”,在状语...

文言文实物代词
答:6. 文言文中的代词是什么意思 代词是表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数量词的词,一般被分为人称、疑问、指示代词三类。但在文言文中,个人认为应分为四类。 (1)人称代词 我、你、他们(对应吾、汝、彼)等,“者”与之构成“吾者”“彼者”等短语。 属于用在句中主语的后面,表示停顿,或构成判断句,无实义。 《...

“问”在古文中怎么说
答:“问“在古文的意思指的是:(1)询问。 宋刘褒《六州歌头》“杯到莫停手,何用问来期。“(2)论难,探讨。《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3)考查;过问。《汉书·韩延寿传》:“望之自奏:‘职在总领天下,闻事不敢不问‘“。又与否定副词“不”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