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战者不战是何出处

作者&投稿:稻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这句话出自《孙子兵法-军形篇》
  意思就是:因此,胜利之师是先具备必胜的条件然后再交战,失败之军总是先同敌人交战,然后期求从苦战中侥幸取胜。
  用现在的话胜利之师不打无准备之仗。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归纳起来:

  一、战略运筹(第一篇至第三篇):
  第一篇《始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第二篇《作战篇》: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
  第三篇《谋攻篇》: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二、作战指挥(第四篇至第六篇):
  第四篇《军形篇》: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第五篇《兵势篇》: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第六篇《虚实篇》: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三、战场机变(第七篇至第九篇):
  第七篇《军争篇》: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第八篇《九变篇》: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第九篇《行军篇》: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四、军事地理(第十篇至第十一篇):
  第十篇《地形篇》: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第十一篇《九地篇》: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五、特殊战法(第十二篇至第十三篇):
  第十二篇《火攻篇》:讲的是以火助攻与“慎战”思想。
  第十三篇《用间篇》: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附军形篇的原文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附军形篇的译文
  孙子说:从前善于打仗的人,总是先创造条件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捕捉战机战胜敌人。做到不可战胜,就会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敌人出现空隙,就乘机击破它。因而,善于作战的人,能够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不一定使敌人被我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测,但不可强求。
  若要不被敌人战胜,就先要作好防守工作;能战胜敌人,就要进攻。采取防守,是因为条件不充分;进攻敌人,是因为时机成熟。所以善于防御的人,隐蔽自己的军队如同深藏在地下;善于进攻的人,如同神兵自九天而降,攻敌措手不及。这样,既保全了自己,又能获得全面的胜利。
  预见胜利不超过一般人的见识,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打败敌人而普天下都说好,也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这就好像举起秋毫不算力大,看见太阳、月亮不算眼明,听见雷霆不算耳聪一样。古代善于作战的人,总是战胜容易战胜的敌人。因此,善于打仗的人打了胜仗,既没有卓越的智慧,也没有勇武的名声。他们进行战争的胜利不会有差错,之所以不会出现差错,是因为他们作战的措施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上,是战胜了在气势上已失败的敌人。善于作战的人,总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放过进攻敌人的机会。因此,胜利之师是先具备必胜的条件然后再交战,失败之军总是先同敌人交战,然后期求从苦战中侥幸取胜。善于用兵的人,必须修明政治,确保法制,就能够主宰战争胜负的命运。
  兵法上有五项原则:一是度,二是量,三是数,四是称,五是胜。度产生于土地的广狭,土地幅员广阔与否决定物资的多少,军赋的多寡决定兵员的数量,兵员的数量决定部队的战斗力,部队的战斗力决定胜负的优劣。所以胜利之师如同以镒对铢,是以强大的军事实力攻击弱小的敌人;而败军之师如同以铢对镒,是以弱小的军事实力对抗强大的敌方。高明的指挥员领兵作战,就像在万丈悬崖决开山涧的积水一样,这就是军事实力中的“形”。

善战者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这句话出自于《孙子兵法》,原文是“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大概意思是说真正会打仗的人,都是在敌人已经处于可能为我战胜的情况下,才取得的胜利。并不是说在战斗的过程中,突显了自己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善战者,常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1、这句话的由...

“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出自...
答:《诸葛亮兵法》。出自《诸葛亮兵法》15章 不陈。意思是说古代善于治理国家懂得治国规律的君主是不依赖军队这种国家机器的,具有军事才能善于用兵的将帅也不以战争,摆开交战的阵势为最终目标,善于布阵的将帅根本不用向对方发起攻击就能获胜。全段如下: 古之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

善战者不与,善战者不怒,出处及解释
答:善战者不与,善战者不怒。出自《道德经》,意思是善于作战的人不会轻易发怒,善于取胜的人不会特意强求。《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

善胜者不争,善争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是什么意思?
答:“善胜者不争,善争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这句话的意思是:善于制胜的人从不与人争锋, 善于布阵的人不用刀枪相加, 善于打仗的人就不会失败, 经常失败的人最后一定胜利。【出处】《棋经十三篇》。【介绍】《棋经十三篇》是宋朝时出现的一部在我国围棋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的著作。《棋...

善胜者不阵,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终胜 出自孙子兵法中哪一篇...
答:出自于《棋经十三篇》。准确的译文应该是:善胜者不争:善于战胜对手的人并不在局部相争 善阵者不战:善于列阵的人并不在局部较量 善战者不败:善于作战的人不会失败 善败者终胜:善于失败的人即使失败了最终也会取胜。【原文应该是“善败者不乱”(善于失败的人即使失败也不会溃乱。)。】...

...善胜者不阵,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终胜”,
答:意思是具有军事才能善于用兵的将帅也不以战争,摆开交战的阵势为最终目标。善于布阵的将帅根本不用向对方发起攻击就能获胜,不以兵戎相见为乐事,善于指挥战斗的人则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善于总结失败教训的将帅则不会被敌方所消灭。原文:古之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是什么意思?
答:释义: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会逞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会被轻易激怒。1、出处:原句出自春秋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六十八章。2、原文: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3、释义: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会...

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争,善思者不语,善柔者不辩什么意思
答:善战者不怒,善胜者不争,善思者不语,善柔者不辩的意思是善于战斗的人不会轻易发怒,善于取胜的人不会特意强求,善于思考的人不会轻易发表意见,善于处事的人不会轻易辩论。出自《道德经》中《德经》的第六十八章。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原文为: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

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
答:老子反对战争,但他却精通用兵之“道”,是位不折不扣的战略家。他在《道德经》第六十八说:“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 意思是:古代善于做将帅的人,不崇尚武力;善于争斗的人,不轻易发怒;善于克敌制胜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事实的确如此,真正善于作战的人,善用智谋...

如何理解“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部亡...
答:文章提出了领兵作战的最高指挥艺术:“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这和我国历代军事名家追求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主张是一脉相承的,是人们刻意追求的治国领兵的尽善尽美境界。历史上能做到这一境界的政治家、军事家是很少的,诸葛亮作为论据列举的尧、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