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与复旦,客观评价

作者&投稿:干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上海交大和复旦到底哪个好?~

交大MBA还是复旦MBA都是第一梯队。两个学校也都和国外的名校有合办的项目,整体MBA含金量不相上下。
其实,判断一个MBA院校的好坏,除了基本的院校排名,院校认证之外,主要还是看你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下面是我了解到的交大MBA和复旦MBA的一些差异,希望你可以从中判断哪所更适合自己:
1.从办学时间和院校风格来说,复旦MBA相对来说办学时间久一些,比较注重文科。交大MBA综合性更强,创业氛围比较浓厚,偏理工科多一点,制造业、电子信息行业或想创业的考生较多。
2.从面试难度上来说,复旦MBA和交大MBA在提前面试上形式略有区别,复旦MBA对于面试优秀名额没有名额限制,只要你符合面试优秀的标准即可给出在职班C线,且复旦是上海唯一一所自主划线院校,无论何时面试都是一样的标准;交大MBA则对于面试优秀名额有着名额限制,一般情况下不超过总体报考人数的30%,因为交大面试优秀线就是国家东部线,需要通过控制面试名额来控制录取人数,所以越早面试越好。
3.从录取差异上来说,复旦MBA在面试的时候给出了A/B/C线,如果联考笔试过了复旦自划的分数线,即可直接录取;而交大如果不是C线,则需要进行排名,相对来说,拿到非C线的淘汰率会更大一些。另外复旦没有复试,而交大不管是什么线资格录取,都需要参加复试,复试就是政治笔试,往年交大MBA在政治复试阶段还会淘汰一批考生。
具体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工作行业及未来发展方向来综合衡量。建议你去机构的备考咨询会来统一了解下。
参考资料:HZMBA

当然是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最好的大学,大家争议比较大就是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到底谁是第一,我个人认为最好大学非上海交通大学莫属。分析如下:
首先看下我国高校前十强(四大版本)排行榜

武书连版、ESI版,上海交通大学排名在先,
校友会版,网大版,复旦大学排名在先。
可见两所高校不分伯仲!
据软科2018最新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位列世界第一(复旦大学无),位居世界前10的学科数6个(复旦大学1个),位居世界前50的学科数23个(复旦大学12个),总上榜学科数38个(复旦大学31个)。


世界学科数最能反映高校实力,因此,上海市最好大学非上海交通大学莫属!

复旦大学VS上海交通大学

你也许会为上海东方明珠的绚丽多彩而倾倒,那种仪态万方,坐看潮生云起的气质让无数游客流连;你也许会对金贸大厦的巍峨挺拔产生兴趣,夜色中它周身散发出一种神秘而冷峻的气息。位于上海的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也和同城这两座标志性建筑一样:一个基础深厚,乐观开放;一个技压群雄,内敛踏实。

夏天到复旦大学的校园里,坐在绿绒绒的草地上,身上披满了法国梧桐的浓荫。在光华大道的两边,看不到匆忙的行人,因为周边的花草挽留了太多的目光。学工科是很苦的,但是在复旦就很轻松,国际大学生技术交流组织的负责人就是一位复旦的光科学研究生,虽然经常游走于各大洲之间,可是学习成绩一点也没落下。复旦严格上来说没有工科,全都是理科,貌似比较冷门。从出国的人数和比例上来看,复旦是仅次于清华、北大、中国科大三所学校的出国大户,可见其国外的知名地位。复旦的医学院和耶鲁大学联系紧密,2004年有五位同学被送去美国攻读硕士、博士。复旦的微电子、材料、电子信息、计算机等专业就业形势非常好,在每年四月之前,这些专业的学生就收到三家以上不同单位的合同。日本三菱、美国通用、德国奔驰等公司也会在这些专业中物色人才,送往所在国进行培训,直接在本国工作。复旦的理科生很容易得到提升,往管理人才转变很容易,因为这所学校的氛围培养出了他们乐观、开朗的态度。学得轻松,学得惬意,这就是复旦的气质。上海人提到复旦,感觉那是科学圣地,上海的高考状元曾经连续三年被该校的数学、物理、化学专业录取;上海人提到复旦,感觉那是政治家的摇篮,上海市政府中复旦校友的数量最多,中央领导中校友数量排全国前列;一向不爱和乘客交谈的出租车司机一提到复旦,立刻也会滔滔不绝。

一位在上海交大学习船舶专业、毕业已经快6年的朋友告诉我:船舶是上海交大最好的专业之一,上海造船厂的主要工程师都是上海交大的毕业生。不过他当时考进来的时候填的第一志愿是生物医学工程,这个专业结合生物和电子,在中国称得上第一。上海所有的医疗器械公司里都会用到上海交大开发的技术,上海交大的生物医学器械公司业务量也是上海最大的。虽说创造了许多的第一,但在上海交大学习真的很苦,有时候一个学期要学十几门晦涩艰深的专业课。大一大二你都必须努力,否则大三的时候将不能选择喜欢的专业方向。计算机是上海交大第一大系,与微软中国合作最紧密;机械系培养出不少名人,如香港大福证券上海首席分析师;新合并的二医大以前是排在上海第五的学校……上海交大的很多学生在微软、IBM、甲骨文等公司工作,现在也跳出来自己搞创业。提起上海交大,很多当地人都会用严谨、踏实来形容,还有人说上海交大的学生比较“傻”,其实他们很乐意人家这么说,毕竟在日益浮躁的今天,交大的思源湖边还有一片宁静的天空。在中国“四大交大”之中,上海交大是最善于培养管理人才的,在上海汇丰银行的高层之中,上海交大毕业生占了半壁江山;在上海的跨国机构的一把手,技术类行业交大人数最多。“学文去复旦,学工上交大”,30岁以上的上海人都会这么告诉你。

在上海如果问起哪所大学最优秀,大多数市民都会说是复旦,但停顿片刻会很自然地带上另外一个,两者并举。而更多的老上海人心中,上海交大则更富有魅力,那是他们年轻时的梦想之园。一个以综合实力取胜,一个以尖端技术见长;一个博通众家,一个高屋建瓴;一个风采奕奕,一个挺拔卓然。蓦然间,两所大学又开出新的繁花,而哪一朵才会落在你的

复旦从来不与交大比,跟复旦比的都是交大人

北大清华哪个好?
我喜欢复旦那种悠闲的气质,
交大曾经被肢解……但是现在发展很快,就业很好,
适合自己的才最好
我觉得自己性格适合复旦,但是去了交大……
差不多吧,两所学校,反正拿到世界都是二流……没什么好比较的
复旦名气大,交大实力强,两者没有什么学科交叉……所以不要比较拉~

复旦传统是文理大学、上海交大传统是工科大学,就和哈佛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关系一样,都是邻居。工科专业门类比较多,所以论文数量和专利数量肯定比文理学校多,麻省理工学院论文数量全球第一,哈佛肯定比不了,但哈佛的很多学术排名还是在麻省理工学院前面,为什么?大家想想。麻省理工学院没有政府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尽管有管理学院)、医学院,但这些专业培养了大众社会里绝大多数的中产阶级的支柱,所以文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肯定比理工科学校更大。同时文理大学更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而工科学校更注重的是实际应用的研究,这是两个层次的研究。虽然拼论文数量,文理学校无论如何都拼不过工科学校,但若要论对人类文明有深远影响的论文著作,大概率是文理学校占绝对优势,因为基础理论研究是深层次的、思想性的、革命性的东西,一个研究可以影响人类文明进程,而应用技术的研究更多的只是为了解决一个现实中具体技术问题,因此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力就会弱很多。所以以论文和专利数量来衡量科研学术实力也是不妥的,即使加上高引用倍数也不能完全反映这其中的差异。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同档次的文理学校的社会声誉一般都是要高于理工类学校,普遍如此。

就具体来说,复旦在美国的杰出校友非常多,其声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甚至远超北大清华,就更不要说上海交大了。此外,复旦的文理学校特点,其校友网络更广泛覆盖了大众社会的中坚力量,比如政商名流和知名社会人士,这也是上海交大难以匹敌的。所以就整体知名度和声誉来说,肯定复旦高于上海交大,这是学校专业特点决定的。但在应用技术创新领域,肯定上海交大的校友平均影响力肯定大于复旦的。

具体说两校都有的大类基础学科,几个最核心的基础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医学,复旦明显都是优于上海交大,医学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复旦也明显优于上海交大,临床医学主要是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是上海市属的,所以上海本地市属的三甲医院都并到二医大,后来二医大并入上海交大后得益于大量的三甲医院,所以临床医学比较有优势。复旦医学院原来是国家直属的上医大并入的,上医大因为是中央直属的,所以拿不到上海地方直属的医院,所以一直都是两个研究型综合三甲医院和三个专科型的研究型三甲医院,但这5所历史传下来的附属医院都是全国顶尖的。后来中央和上海地方共管后,上海政府才想办法把剩下一些地方医院并给复旦,但地方上好的三甲都并给上海交大前身的二医大了,所以能拿出来还没被瓜分的地方公立医院很少了,甚至都是比较差的,需要复旦反哺的医院,这是导致两校在临床医学数量上的差异。

但复旦生物和基础医学比较强,所以生物医学领域的基础研究还是明显强于上海交大,包括国内自主研发的第一个癌症靶向药物也是复旦系统做出来的,在复旦附属肿瘤医院做的临床实验。复旦与哈佛在医学上的交流也有比较悠久传统,复旦附属华山医院早期就是哈佛医学院在上海的临床教学医院。

至于其他各自新成立的大类专业,基本没什么可比性,不管各自做了多少努力,各自的传统优势还是非常明显,不是短期可以改变的。

坐落在上海的两所名校——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也以其悠久历史和雄厚实力获得了载道口碑。上交秉承“求实学,务实业”的宗旨,以培养“第一等人才”为教育目标而笃行不倦,而校名源自“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复旦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为校训,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1、上海交通大学在科学研究指标上的得分为30.4,而复旦大学该指标的得分为27.2,略逊一筹。从指标排名上来看,两校表现均较为优异,分别位列全国第4名和第5名
在论文数量达到规模的221所中国大学中,仅有31所(14.0%)的科研质量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便位列其中。其中,复旦大学的FWCI值为1.264,单项指标位列全国第4名,显示出较高的科研质量,高于上海交通大学的1.012。
2、在参选的918所大学中,只有184所大学有高被引学者,而其中超过70%的大学仅有5名或以下的高被引学者。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分别拥有71名和57名高被引学者,相对于大部分参选大学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在“顶尖人才”单项指标上分别位列第4、第5名。

3、上交复旦均在医学学科表现优异,其他学科领域各有优势。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两校高被引科学家分布最多的2个学科相同,分别为医学(上交9人、复旦8人)、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上交9人、复旦7人),说明两校学者在这两个学科上均有较为突出的表现。除此之外,上海交通大学高被引学者分布较多的学科还有工业和制造工程(5人)、机械工程(5人)和能源(5人),均为工科领域,复旦大学高被引学者分布较多的学科还有化学(7人)和材料科学(6人)。
综上,上海交大比复旦大学稍微更具优势,但是2所大学都是我国很出名的大学,无论是学学校名气还是学校规模都是首屈一指的。

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哪个好
答:上海交通大学在软科和校友会综合排行榜上均位列第4,而复旦大学分别为第5和第7。 2. 办学实力上海交通大学硕博点数量均多于复旦大学。2022年人均经费上海交通大学较高。 3. 学科评估上海交通大学有25个A类学科,其中生物学等5个A+;复旦大学有23个A类学科,其中哲学等4个A+。 抢首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

复旦和上交哪个好
答:复旦和上交都是世界一流大学,各有其独特的优势。选择哪所学校更好,取决于个人的兴趣、目标和需求。如果更偏向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复旦可能是更好的选择;而如果对于工程、理学或医学等领域有兴趣,上交则可能更适合。两所学校都有着优秀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

上交复旦选哪个
答:一、答案推荐:选择复旦上交。二、解释:专业性强且学科优势明显。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科优势非常明显,特别是在理工科和人文社科领域,两校都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相应的专业,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和培养。师资力量雄厚。两所大学都拥有众多优秀的教...

复旦和上交哪个
答:复旦和上交都是国内顶尖的高校,两校的综合实力都非常强。具体哪个更好,取决于个人的兴趣和目标。如果更偏向文理科,尤其是人文社科,那么复旦大学可能更适合;如果是工科或者理科,那么上海交通大学可能更合适。此外,两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优势专业,可以根据个人专业选择来进行比较。总的来说,复旦和上交都...

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哪所学校好?
答:个人认为,复旦大学要更好一些。从学科专业来看。复旦和上交虽然都是综合性大学,但是复旦的文科和理科,相对比较强,而上海交大的工科更强一点。从这个角度,复旦和上交的差距,有点像北大和清华。从人文学科的角度,复旦的人文社科和数理化生更强,哲学学科、理论经济学学科、政治学学科、中国史学科都是...

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哪个好
答:如果从学科实力来看,复旦和上海交大的学科实力各有千秋。如何选择,可能需要看考生到底想要报考哪一类的学科和专业,才能够具体作出决定。简而言之,复旦和上交,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实力。师资力量 根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复旦大学在校教学科研人员2871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523人...

上交与复旦,客观评价
答:你也许会为上海东方明珠的绚丽多彩而倾倒,那种仪态万方,坐看潮生云起的气质让无数游客流连;你也许会对金贸大厦的巍峨挺拔产生兴趣,夜色中它周身散发出一种神秘而冷峻的气息。位于上海的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也和同城这两座标志性建筑一样:一个基础深厚,乐观开放;一个技压群雄,内敛踏实。夏天到...

上交安泰和复旦经管就业比较
答:1、交大安泰和复旦都是国内知名、优秀的商学院,其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两所院校都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但在具体的教学方式和风格方面略有不同。2、交大安泰强调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复旦则更注重理论研究和学术创新,两所学校都可以为将来就业时提供...

复旦越来越不如上交?上海交大和复旦的差距大吗?
答:一、复旦越来越不如上交?答: 假的 。复旦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都是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985工程”与“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都属于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两者在办学层次上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所以,复旦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还在同一个办学层次上,但两者在学科实力...

上海交大和复旦大学哪个更好?
答: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在工学、商学、医学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影响力;2、复旦大学;复旦大学,简称复旦,始建于1905年,初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首任校董为国父孙中山先生,"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