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一个公司死磕了5-10年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作者&投稿:虞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那些在一个公司死磕了5~10年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一、在哪死磕
这个“在哪”,既包括了行业、公司也包括了岗位。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梁宁老师讲过一个例子:2010年,一对双胞胎,一个选择去了腾讯,一个去了报社,7年后,腾讯的那位年薪百万,报社的那位面临倒闭失业。

其实不要说行业,哪怕同一个行业,不同公司;同一个公司, 不同的岗位,即便同等起点的人,几年下来境遇也大不相同。
如果你已经工作了几年,看看身边的同学朋友,相信你已经感觉到变化,各种差距在慢慢拉开,从看得见的收入、职位,到看不见的认知、见识,圈子。有人干劲十足,春风得意,有人郁郁寡欢,越来越丧。
十几年前,我刚毕业时银行还是热门的选择,因为专业是金融,同学中很多去了各大银行,他们死磕十几年后,从部门主管到行长,基本都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然而我在坚持一年多后放弃了,中间过程很痛苦,各种自我怀疑,纠结和不被理解。
当父母朋友告诉你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好的时候,他们的出发点通常是单一维度,就是他们认为的有前景有价值,基本不会考虑你到底喜不喜欢,能不能做的来,甚至还会劝你:努力学一下就会了,不难。做久了就喜欢了,喜欢没那么重要,稳定,体面,高薪更重要。
这些世俗的有前景的标准没错,错就错在不适用每一个人,只靠单一的选择维度风险很大,因为好的工作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好工作=意愿度*胜任度*有价值,简单来说,一份工作你不讨厌,能做得来,有发展前景,对你来说才是好工作。
这个结论是在给200多人做过职业规划后得出来的,太多人因为不懂这个道理,被各种陷阱困住,要么苦苦寻觅喜欢的工作,要么被光鲜亮丽的好工作折磨的苦不堪言却不愿放手。
其实一个工作有没有前景,因人而异,你能够拿得住才是机会,才有前景,拿不住的是诱惑,是陷阱。
从银行出来后,经过前面的痛苦试错,我大概判断了自己适合的岗位,几经周折,转行做了HR。确定了岗位,在行业选择上,也算机缘巧合,当时一家属于新兴行业成立两年的新公司,而这个行业在内地刚兴起不过3年,其实一切还不明朗,那时年轻不懂看政策和趋势,只是觉得这行有市场需求。
幸运的是入职不到一年这个行业就进入快速发展期,公司有了母公司的基础很快成为行业的头部。在09年初我入职时工号323,公司当时也只有200多人,之后不过5年的时间,发展到全国子公司15家,总人数突破5000人,深圳成了内地的总部。深圳公司人力资源部成了集团总部人力资源部,管控和指导15家子公司的人力资源工作。
在公司的快速扩张期,你会很多机会,转岗也行,升职也快,因为哪都缺人,工作是最好的训练场,没有之一。我基本轮岗过人力的各大模块,最终确定人才发展这个模块最适合自己。
其实不管是热门行业还是新兴行业,最后的选择都要落到公司上,公司处于哪个发展阶段很重要,如果是快速发展期,你会得到很多锻炼,哪怕是公司不幸倒闭了,你的经验不会倒闭。
怎么判断是否值得在一家公司死磕,有几个简单的参考指标:
1、公司的发展阶段:处于上升阶段为优选,普通员工可以通过:公司的业务量有没有增加,招聘量是否持续增加,大家是否在实实在在的忙碌;
2、公司的发展速度:当公司的发展速度小于你的成长速度就要特别小心了,判断标准为:现在的工作得心应手,再往上没有晋升通道,公司内部一个萝卜一个坑没人挪位,转岗也没有机会,很容易被慢慢的固定在原地温水煮青蛙。
二、死磕什么
职业的本质是价值交换,公司给你物质,你给公司创造价值,弄明白了这一点,能够让我们的职业发展更快,也能够让我们理解很多事情。

从两个维度进行反思下现状:
1、公司和老板的价值诉求是什么,你做的事情是否符合这个价值诉求?尤其是你觉得自己做了很多事情却没有相应的回报更应该思考这个问题。
2、现在的工作放在市场上的价值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创造更高更普适的价值?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放大格局,不要只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限制住自己的认知和能力,要知道你不会在一家公司待一辈子。(体制内除外)
第一个问题:公司和老板的价值诉求是什么?
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岗位的KPI,我记得一位朋友就开玩笑说过:从我工作第一天开始,就牢牢谨记岗位的KPI,这位朋友工作很认真也很努力,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一家大公司的总监。
后来我发现一个共性,工作表现出色的人对岗位的考核要求了然于胸,想想也应该如此,知道目标是什么,才有可能达到目标,知道考试大纲,备考才有的放矢。这个问题我在咨询时问过上百人,不止是职场新人,甚至有些工作多年的人,都不能一下答得出来。
二、直接上级的KPI,如果说岗位KPI是公司的价值诉求,直接上级的KPI就代表了老板的价值诉求,帮助你老板成功,你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先抛开你的老板值不值得帮,有一件事你必须清楚:你老板混好了,你不一定有实质性的好处,但他不好,你一定也不好过。
工作多年,我养成了一个习惯,站在老板和部门的角度去思考怎么去提升部门的工作业绩,我会定期向老板汇报工作,通常在反馈完我的想法和方案后,我都会问一句,还需要我做什么?一开始我这么说是发自内心的想让我的工作做得更好,后来发现这句话会与对方更快的建立信任和亲近感,并且更容易知道对方的诉求,只有知道老板想要什么,我们的努力才能更有针对性。
第二个问题:现在的工作放在市场上的价值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创造更高更普适的价值?
这里的市场指的是那些更优秀,对你的岗位要求更高,同时也能给出更高回报的公司,他们的标准和要求,就代表你下一阶段要努力的方向。
这种能不断突破向外看,向高处看,同时结合自己的现状制定目标的能力,我发现很多人都缺少,究其原因,我们上学的时候,目标太单一了,就是更高的分数,而且考试大纲是既定的,老师会帮我们梳理重点,我们只需要负责“吃下”去,使劲学,努力考高分就行,少了很多对外界分析,对自身情况梳理的练习。这种习惯一旦到了工作中,特别容易被工作同化,尤其是一些流动性差,变化少的行业,工作几年下来,仿佛与世隔绝。
养成一个习惯:时刻关注相关领域的动态和用人要求,这些信息最直接的来源就是招聘网站,没事要像逛淘宝一样多去看看,现在有什么新趋势,优秀公司对这个领域的要求有哪些?
1、纵向发展,往上一个或两个级别的人应该具有什么思维,能力和经验要求分别是什么?
如果你现在是个专员,那么就要关注主管、经理的岗位要求,同时留意自己的上级平时是怎么工作的?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你和ta的差距在哪里?
2、横向跳槽,我有什么核心竞争力?我的经验、能力优势是什么?
三、
1、对自己越来越了解:职业兴趣、能力圈、内驱力来源
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一定基于过往的经历,所有做过的事情,就像论据一般,只要经过梳理,归纳,总结,就能得到一些论点,这些论点里有你的个性、兴趣,特质等等。所以,如果你想更了解自己,一定要有足够多足够丰富的行动实践。
我转过行,转过岗,经历过选错工作的折磨,做自己不擅长事情的挫败,这些失败的经历和后续成就事件形成鲜明的对比,我更了解自己。
知道了我的职业兴趣:特别喜欢解决问题,享受抽丝剥茧,找到问题本质的快感,愿意花时间去收集信息,推理论证,落地执行,反复修正。
能力圈:除了专业能力以外,洞察力、善于倾听是我的优势,避开报表、重复性高的文书工作。
内驱力:完成工作或挑战带来的成就感,工作成果被认可的愉悦感,工作职位和收入的持续上升。
我是一个很好的辅导者,问题解决者,教练,这些发现和能力为我后来顺利转型成为职业规划师奠定了基础。
2、获得更高的职位和收入
那些过往持续的努力和积累就像一个小雪团,慢慢滚成了一个大雪球,这个雪球就是死磕专业,实践,工作成果的所有联结,这个雪球,最终会变成你的砝码,拥有更多的选择和议价权。

3、升级认知和见识
当你去到更大的平台,遇到更多优秀的人,你的思维和见识会被打开,人不会渴求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也无法理解超出自己认知的事物,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4、持续迭代,自我升级的习惯
每天持续的努力比一时鸡血式的拼命有用太多了,当你的身体,大脑习惯了这种每天一点点的精进,偷懒反而会让你不习惯。
所谓顿悟,不过就是当你的实践和认知高度重合的那一刻的恍然大悟,过往所有的积累,是产生顿悟的前提,那些听起来再平常不过的道理甚至是鸡汤,只有践行并有过结果的人才能深刻理解。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升级迭代了,翻看过往的工作方案、成果,PPT,日志,如果觉得不怎么样;回想之前的想法,烦恼,如果觉得幼稚可笑,那你一定是进步了,让自己变强变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每个人对待工作的看法是不同的,有的人把工作当作经验的垫脚石,从而会选择不断地跳来跳去从中给自己增值,然而有的人会把某个工作当作自己的一份事业,从始至终都坚守着,并且能越做越好,让自己累积了很多的职场经验,拓宽了人脉,增长了见识等等。那些在一个公司工作了多年的人,最后他们当中有的人还是平平庸庸的,并没有多大的升职加薪,而有的人却已从当初的小白晋升为高层管理者了,每个人的工作态度不同,最终结果也是不同的。


我一个朋友在6年前入职了一家刚成立的小公司,当时老板只招了几个人,刚成立的小公司工作都会繁重,没过多久,公司内其他人都吃不消这种白加黑的工作模式,最后就剩下了他一个人。后来老板有陆陆续续地招过很多批人,但只有他一直默默地坚持自己的岗们,没有抱怨,最后慢慢地做了6年。因为工作的不断实践,慢慢地,他也成了经理。所以说在一个公司死磕又能不断成长的人,总会等到机遇的,他们敢于挑战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干着,慢慢地在行业中扎下了根,最终熬成了公司的中流砥柱。

有的人一开始进入职场,会表现出一副十分热情,认真学习工作的态度,等到自己的岗位熟悉了后就会懒于思考新的问题,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动作,准时上下班,过一天是一天,只要自己的工作不出现失误犯错就行了,从不去想未来的事,就这样混着日子,个人也没什么提升。这样的稳定工作慢慢地让他们失去了斗志。在舒适区待惯了,渐渐地就失去了梦想成为一条咸鱼。

所以说,在一个公司死磕有时候并不存在是好事还是坏事,主要还是要看个人的实际情况,个人的心态想法。要是有着上进之心,死磕能够更好地在职业中沉淀,最终也有能够成功的机会。要是没有进取之心,每天都是得过且过,最后也会变成一条咸鱼的。虽说工作稳定了,但我们要时刻保持着斗志之心,时刻要有忧患意识,生于安乐死于忧患,要做到不管在任何环境下都能跟上时代。

应该是升职加薪吧!毕竟如果这人要是不傻,在一个公司没有什么发展空间还死磕了这么多年,那我也确实是不明白他的境界在哪,我确实是看不懂。但是如果升职加薪就十分好理解了啊,在一个公司呆五六年的大有人在啊,而且是比较常见的事情吧,钱就是工作的动力啊。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就已经在他们公司工作了六年了,现在也做到了主管级别了。所以我其实感觉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工作就是为了挣钱啊,更何况在这个公司已经工作了这么几年了,应该也已经获得了一些成就,就不说对公司有没有什么感情,就单纯的对公司产品或者项目的理解都已经比较深刻了,换工作又是重新开始,还挺麻烦的吧。

其实现在很多人都很怕麻烦,怕打破舒适圈,这很正常,因为你在自己的圈子里已经适应了,适应了这种工作强度和这种工作氛围,如果你辞职了,能找到一个比这个更好的工作吗?会不会就此一蹶不振,或者是……这是大家都会考虑的问题,这很正常,也很能理解,走出舒适圈,外面的世界位置,所以更愿意留在舒适圈里。

只能说,有工作能力的人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熠熠发光,如果是一个不积极上进的员工,公司应该也不会将近十年的时间不辞退他,那么如果是一个积极上进的员工,升职加薪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吧!



我身边没有这么死磕的人,如果公司效益好像他们待这么久的人待遇应该都还行。

首先得看是那些人,在那家公司。别的我不清楚,但是我身边就有一位在一个公司里做了十年,从一个小小的QC到QC组长,主管到现在的品质经理,所以还是不错的。

如果我在公司10年,我差不多可以我们镇上买三套房了。

有些人成了基层或中层领导,有的人跳槽了。

你在职场上吃过哪些明暗亏?
答:前提,我能力强,值得更好的职位,也要在离职前考虑好其他出路。至于学习机会,是公司福利,你不给,也可以考虑给我别的补偿,如果不给也没有补偿,那就跳槽吧。当然啦,如果没有太大把握,您还是在这个公司带着,忍一时是海阔天空。项目的事,如何领导谈,如果你能够拿下一个项目,领导不然看重你,...

你在职场上吃过哪些明暗亏?
答:第四条:生活是生活,工作是工作,千万别把生活和工作混为一谈,因为我们工作只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如果你的工作已经影响到了你的生活,那么这个工作劝你尽早离开。第五条:职场上,你越谦卑、越不懂拒绝他人,他人就越过分,越得寸进尺。而当你敢于拒绝别人,你才不会受委屈,才会更多地掌控自己生活,...

工作一个月没业绩的心酸句子
答:9.光凭梦想,是维持不了一个公司正常运作的。公司的业绩没有达标,我感觉我付出的还不够。 10.公司的业绩没有达标,我感觉我付出的还不够。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11.没有业绩,心情不好做好人生的自己,感动人生的未来,每一个精彩,每一个感动,都会因为自己的人生,改变更...

在一个保安公司做,我是普通员工,因为老板来了,他开车走时,我没跟队长...
答:这样的老板不要跟着他干了。要是敢找你要衣服钱。1留证(你上班的证据)2衣服给他。(注意也要留证)。然后去劳动仲裁告他 50元一次。跟他死磕。这样的人欠治

工作中总有那么几个人……
答:有句话说的很好,“要么辞职不干,要么闭嘴不言”,我经常说的就是,“一个年产值30多亿的公司老板,他的视野,他的经验,还不如你入职10年的‘老员工’吗?”可笑。       其次,就是一些同事,怎么形容呢?“犟?”差不多吧,总之不管什么事情,都会和你死磕到底,...

没事想不开别去创业,一名创业者的10年回顾
答:一个企业在存续的不同时期,可能会采取完全相反的两个做法,但它们可能都是对的。 03 创业意味着什么 有人说创业多好啊,自己做老板自己安排时间,多自由?创业者才是真正的自由职业者! 我的感觉是,成为“自由职业者”后,我整个人都不自由了——工作日从一周五天变成了一周七天,从朝九晚五变成朝五晚九。

你在职场上吃过哪些明暗亏?
答:不能背别人的黑锅,因为本身就不是你的问题,你一旦承担这就会成为你职场上的污点,尤其是在职场中,千万不要觉得公道自在人心,每个人一生都会换好几个工作。第二种:你在上一份工作中的经验业绩甚至污点,会直接带到下一份工作中,并影响到你的起点,所以在职场中给别人背黑锅,这个亏不能吃。

你在职场吃过哪些暗亏?
答:有些同事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是他们却能够成为领导心腹,或者是在公司里成为关系户,那么就千万不要忽视他们,因为你在公司里执行任务或者跟他们一起合作的时候,能够通过他们的帮助和支持,得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大家应该主动地跟他们沟通,注意察言观色,并且就会不要误解他们,那么你们以后肯定会...

在网上借贷不还会怎样?
答:我认识里就有专门撸这个的,一般额度就是2000--3000),征信是一个体系问题,出了问题,后面申请信用卡、什么基本秒拒,不过问题不大,只是影响贷款而已,所以催收怎么如果以这个来吓唬你,直接告诉他,我现在征信可以打10多页了,我已经花了,我想还,没经济偿还能力,别用这个吓唬我,不过征信等你还光了,5年可以自然消除,...

你职场生涯遇见最垃圾的公司是什么样的?
答:今天聊一聊,我之前遇到一个非常垃圾的公司,那个时候很年轻还在上大学,因为找的是暑假的学习。作为一个没什么社会阅历的年轻人,而且特别想要在职场有一点点成绩,挣到点钱。就这种简单的事例就很容易被骗,对了,当时是一次被骗的经历。接下来详细聊聊这个最垃圾的公司是怎么样的。记得那是一个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