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沙起义失败后肖邦的人际交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作者&投稿:潜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肖邦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肖邦的思想活动有什么变化?~

波兰钢琴家、作曲家肖邦(1810~1849)生于华沙附近的采拉左洼•沃拉。他的父亲原籍法国,移居波兰后任教于华沙一中学(教授法语、文学)。其时,正值波兰为俄罗斯等列强瓜分之肖邦(1810~1849)际,波兰人民奋力抗争,其父亦投入起义行列;另一方面,随着民族意识的高涨,在文学艺术领域涌现出一批如密茨凯维支(1798~1855)那样的爱国诗人和革命家。他的母亲是波兰人,善弹钢琴,并熟悉波兰民歌。肖邦4岁开始学钢琴,8岁即登台表演,一时成为华沙贵族沙龙中的宠儿。1826年入华沙音乐院学习作曲。期间,曾聆听了帕格尼尼等大演奏家的演奏,观赏了亨德尔的清唱剧以及罗西尼、韦伯的歌剧,以及在国内外一系列成功的音乐会的举办,不仅开阔了他的音乐视野,而且更加坚定了他成为音乐家的信念。肖邦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波兰民族的文学艺术的熏陶中度过的,强烈的爱国情感教育,成为日后肖邦终生的精神支柱。1830年11月赴巴黎深造。途中,惊闻华沙起义遭沙俄残酷镇压,愤而创作著名的《c小调练习曲》(通称“革命练习曲”)。
华沙起义失败后,肖邦的思想逐渐成熟,而19世纪30年代初的巴黎,又是刚刚兴起不久的浪漫主义文艺的中心,使肖邦得以有机会与聚集在巴黎的各国著名的文艺家(如李斯特、密茨凯维支、雨果、巴尔扎克等人)密切交往,后又与法国女作家乔治•桑同居。肖邦经常演奏于贵族沙龙之中。1837年,他拒绝接受沙俄授予他“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自1846年与乔治•桑分手后,肺病加深,生活孤寂,思想消极,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对1848年席卷欧洲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相当冷淡,但却始终坚持反沙俄的爱国主义立场。1848年应邀赴英,翌年10月病逝于巴黎,他的心脏按其遗愿送回波兰。

《革命练习曲》。又名《华沙的陷落》。本名为《c小调钢琴练习曲》。作品10第12 。作于1831年。是肖邦在法国巴黎惊闻祖国起义失败,俄军重占华沙,忧愤难抑,乃作此曲 答题不易望采纳

华沙起义失败后,肖邦的思想逐渐成熟,而19世纪30年代初的巴黎,又是刚刚兴起不久的浪漫主义文艺的中心,使肖邦得以有机会与聚集在巴黎的各国著名的文艺家(如李斯特、密茨凯维支、雨果、巴尔扎克等人)密切交往,后又与法国女作家乔治·桑同居。肖邦经常演奏于贵族沙龙之中。



肖邦是不是犹太人?
答:肖邦的母亲是纯粹的波兰人,家境贫寒,却出身高贵,而且极其富有教养,能弹得一手好钢琴,给予他小时候良好的音乐启蒙。

肖邦的当时社会情况社会
答:同时,肖邦在维也纳也没有动用俄国占领华沙的反动头子康斯坦丁大公写给俄国驻维也纳大使的介绍信,从此和俄国统治者彻底划清了界限。以华沙起义为标志的波兰民族独立运动,好比是一所爱国主义的大学校,造就了无数波兰的民族战士,也哺育了一批波 兰的民族艾艺家。刚离开华沙时,二十岁的肖邦还相当幼稚,可是,华沙起义以后的...

为什么晚年的音乐家肖邦会疲惫愤怒?
答:肖邦本人就是一个有着强烈爱国热情的人,他和当时活跃在波兰的其他爱国者联合起来,组织了一系列的民族起义。肖邦为什么累,为什么生气,要从这些民族起义说起。起义之后,并没有像他们预料的那样取得胜利。也许当时时机还不够成熟。肖邦和他的同伴们接连失败,祖国的解放被一次又一次无限期推迟。这对肖邦...

肖邦简介
答:这样的送别场面,这样激动人心的词句,使肖邦百感交集,在登上旅途时不禁失声痛哭。 肖邦离国几周以后,华沙就爆发了起义,并获得了成功。据说肖邦听到华沙起义的消息时,心情无比激动,曾拟回国,是他的挚友梯图士苦功他不要回去。当梯图士出发回国参加起义后,肖曾雇了一辆驿车追赶,准备和他一起回国,结果因未能赶上...

肖邦降a小调圆舞曲的简介!!!快!!!
答:a小调圆舞曲 (作品34号第二首)[波)肖 邦曲 1830年的’华沙起义”失败之后,肖邦流亡国外,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关怀,背井离乡的痛苦,以及对亲人的思念,无时无刻折磨着肖邦的心。 《a小调因舞曲》就是在这种情绪下写成的。它的A段主题由左手在钢琴中音声部弹出。开始比较乎稳,富于歌唱性,但是不久...

肖邦的背景
答:1810年,肖邦出生于波兰;1817年开始创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他在华沙的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音乐理论。1829年起他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游历欧洲。后因华沙起义失败而定居巴黎,从事教学和创作。1849年,肖邦因肺结核逝世于巴黎。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

革命练习曲的写作背景
答:1831年7月,肖邦决定离开维也纳返回波兰。但是9月,坚持了十个月的华沙革命,终于被沙俄军队血腥镇压了。当他途经斯图加特的时候,突然得到起义失败,华沙沦陷的惨痛消息。这不幸的消息如千斤重锤敲碎了肖邦的心。天黑了,肖邦点燃一支蜡烛放在桌前,摊开日记本,挥笔写道:“啊!上帝,你还在么?你存在,...

肖邦生平事迹
答:肖邦于1810年3月1日出生在波兰华沙附近。他生在一个不十分富足但却和睦幸福的家庭中。肖邦的父亲尼古拉生于法国东部的村庄马罕维勒,他勤劳机敏,通过学习,掌握了波兰语、法语和德语,后来他迁居波兰,参加过波兰民族英雄柯斯秋什科领导的反抗侵略者的起义。起义失败后他流亡华沙,靠教法语等工作挣钱度日...

谁能介绍肖邦的详细资料?包括他的主要成就
答:起义失败后流落华沙,靠教学等工作度日。后来,他又在家中开设了一所寄宿学校。从此,他就不再参与政事,只求平安地生活下去。但是,他和华沙的文化界人士保持有较密切的来往,这对小肖邦的思想成长是有影响的。肖邦从小就显示出特殊的音乐才能,不仅能弹钢琴,并能作曲。七岁时,就发表了他的第一首...

a小调圆舞曲为什么称为遗作
答:在肖邦去世后才发表的。a小调圆舞曲是在1830年的华沙起义失败之后,肖邦流亡国外,在怀着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关怀,背井离乡的痛苦,以及对亲人的思念的情况下写下的乐曲,在生前这首曲子一直没有发表,一直到死后,这首曲子才发表并演奏,人们把这首乐曲叫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