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如何理解人性

作者&投稿:潜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人性与人的本质的关系?(要求简洁的书面答案)~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是人性的积淀和统摄,人性是人的本质的具体表现。
人的本质决定了人是一种社会的存在,人性是社会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人的本质决定了人是一种历史的存在,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人的本质决定了人是一种活动的存在,人性是受动性与能动性、客观制约性与自我创造性的统一。

人的本质分为类的本质和个人本质。
1、人的类本质是人相对于其他物(包括非生物、植物和动物)而言的根本性质。劳动是人的类本质。
2、个人的本质是一个具体的、特定的人(张三、李四等等)的根本性质和其各种属性的内在联系。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精神层面上,人被描述为能够使用各种灵魂的概念,在宗教中这些灵魂被认为与神圣的力量或存在有关。文化人类学上,人被定义为能够使用语言、具有复杂的社会组织与科技发展的生物,尤其是能够建立团体与机构来达到互相支持与协助的目的。

扩展资料:
古人类学家把直立行走看作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比如,直立行走的必然结果是手脚的分工,使得人类能灵活使用工具。又如,直立行走以后,使视野开阔,有助于大脑的发育,促进人类智力发展。
人具有发展的本质。人的实践本性决定了人可以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自主创造性活动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即人具有发展的本质。
在中国哲学史、教育史上曾出现过不同的人性观,并派生出不同的教育观。孟子主张人性善;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是一切美德的开端,教育的任务只是“求其放心”,恢复人的先天的本性。
荀子主张人性恶,人之所以能改恶从善,是积学而成、后天努力的结果。告子则主张人性无分善恶,强调人的自然属性。扬雄认为人之性有善有恶,善或恶的关键在于学习。董仲舒、韩愈等主张性三品说,把人性分为三等,说明人的善恶根源于性,表现于情。

1.在对人的根本理解上,历来存在着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尖锐分歧。这种分歧集中地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现实本质的理论与资产阶级的抽象人性论的斗争。马克思主义考察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立足于现实;考察的基本方式和方法,是对现实的人做具体的、历史的综合分析。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人,从来都是指活生生的、生活在具体社会联系中的、从事现实活动的个人及其社会集合体,它通过对现实的人进行具体的历史分析,包括对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人的社会存在及其历史条件,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人的经济状况、社会关系和阶级特征等等的分析和综合,来揭示人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抽象人性论的出发点则是关于人的观念、自我意识和想象。它的基本方式和方法,是从某些特殊或个别人的主观意识中找出永恒不变的普遍模式,把它当作人的本质或普遍的“人性”。在一些资产阶级学者看来,现实的人不是人,只有观念的人才是人。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这一抽象命题的荒谬形式同资产阶级社会的极端化的荒谬的关系完全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05页〉实际上,按抽象人性论的模式所承认的“人”只是纯粹想象中的人,至多是某一部分现实的人和阶级的特殊本性和本质,并不能真正反映人的普遍本质。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那样,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所说的“人”,其实不过是他那个时代的“德国人”,格律恩所说的“人”,不外是“变态的德国人”,即“德国小资产者”。资产阶级抽象人性论的实质,就是把本阶级的个性夸大为人类普遍的本性。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结论,是一个涵义极其深刻而丰富的科学论断。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页〉这一结论的基本意义在于:第一,它体现了以人的社会存在而不是社会意识为根据来揭示人的本质这一彻底唯物主义的精神。人的现实性和人的社会关系都是人的社会存在的表现。只有理解了人的社会存在,才能理解人的真正本质。第二,它揭示了人之区别于动物的一切特质中最深层的、核心的特质——人的社会特质。人有许多方面的具体特征,如意识和自觉性、生产劳动、社会交往、语言符号和文化生活等等。它们都在一定的层次和方面代表着人类的特殊本质。但是,这些方面归根到底都同人的社会性相联系。人只是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才成为现实的、具体的人。这正是人的最普遍的本质。第三,这一结论本身并不是一个狭隘的、简单化和僵化的模式,它并未把历史上或现实中任何个别的阶级、民族和个人的特殊本质抽象化、凝固化为人的普遍本质,而是指出了在任何情况下把握人的具体本质的科学方法和正确方向,具有科学的方法论意义。科学地运用这一方法,我们得到的就是现实的、具体的人。

3.在人的本质和人性问题上,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散布抽象的人性论,曲解、反对和否定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现实本质的科学理论。有的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没有回答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忽视了个人的独立存在和个性”,“缺少实证的可操作性”,等等。实际上,这些指责只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做了肤浅和狭隘的解释。必须指出,人的社会性就是人的最普遍的本性和本质。只有用这一思想指导,才能科学地考察具体人的完整的独立存在和个性,才能通过具体的历史的分析得出实践的结论和方法。否认或忽视这一点,必然会陷入抽象的人性论,导致用人的观念和想象代替人的现实。

4.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片面地、孤立地看待人的自然属性,从人的某些自然性特征中抽象出普遍的人性,这是抽象人性论的表现之一。这种理论倾向导致了在人的本质问题上“本能论”、“生命冲动论”和非理性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泛滥,一度为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所利用。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然本性与社会本性相统一的观点,指出现实的人的自然本性是已经社会化了的自然属性,纯粹作为自然生命的人不是现实的人。“‘特殊的人格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70页〉。用人的抽象自然属性代替人的社会特质来看待人的本质的观点,不仅在理论上是违背事实的,而且在实践上是极其有害的。它实质上是为反社会、反文明、反科学的行为辩护的谬论。

   作为人,他们又都有着衣食住行之欲,交往合作之求,求知求美之愿,劳动创造之能。这表明,人既是千差万别的,又有着内在的共同性。人与其他任何一类存在物一样,是共性与个性、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人有共性,才使千差万别的人类个体作为人类的一员,而不是其他存在物。作为类存在物的"人性"就是对存在于人类个体的具体特性之中又是通过人类个体的具体特性表现出来的人类共性的理论抽象。对人的共性即人性的理论抽象,不等于抽象的人性论。人性就是表征人的这种共同性的概念。它指人的一般性,人的共性,即人的类特性。它是为每一人类个体所共有而为人类所独有的因素和方面,或者说,它是存在于每一人类个体身上,贯穿于全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之中,使人区别于包括动物在内的其他存在物的特性。 人性是人的共性,这是就人自身而言的。如果相对于人以外的其他存在物而言,人性就表现为人的特殊性或者说人的个性了。人性是人与物的一般界限。人身上也有物理、化学和生理等现象,因而,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等都可以归纳出若干人的共同属性,但它们却只能是人的机械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等"物性"。人的这种"物性",只能作为人性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前提,而不可能构成人性的内容。人性是在与"非人"的存在物之属性的比较和相互作用中得到肯定的。 现实生活中的人,都是从属于不同的民族、国家的,在阶级社会中还是隶属于不同阶级的。共同的人性,只能通过具体的民族性、国民性和阶级性得以表现。没有脱离具体的民族性、国民性和阶级性而独立存在的人类共性。民族性、国民性和阶级性是不同民族、国家和阶级的人之间的界限。当然,也不能因此而否认不同民族、国家、阶级的人所具有的共同性。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是人性的积淀和统摄,人性是人的本质的具体表现。
人的本质决定了人是一种社会的存在,人性是社会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人的本质决定了人是一种历史的存在,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人的本质决定了人是一种活动的存在,人性是受动性与能动性、客观制约性与自我创造性的统一。



你怎样理解“人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的?
答:2. 当我们讨论“人的本质”时,是在探寻人类共有的、定义其为人而非其他事物的特性。这个特性不仅体现在个体之上,更是所有人类共同拥有的。3. 柏拉图的理念论提供了一个理解本质的框架。他认为,事物共同的属性称为“理念”,而具体事物通过“分有”这些理念而成为其自身。这种理念是完美不变的,而...

人的本质是什么
答:“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2)因此,本质只能被理...

哲学中关于人的本质的定义
答:人的本质:法国唯物主义的自然主义的人性论者,把人看成是一种具有更高感觉能力的动物,认为人的本质就在于人自身,即人的自然本性。拉美特里宣称。人是机器。爱尔维修宣称人“只是一个感性实体”,趋乐避苦的肉体感受性是支配人的一切活动的永恒本性。近代资产阶级理性主义人性论把人从感觉实体上升为思维...

什么是人的本质属性
答: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仅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是人在与周围事物发生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特征。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人与社会密不可分。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都必然具有社会属性。如何理解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

教育学中对“人”的理解是什么
答:人的定义:人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种普通动物,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人类学上,人被定义为能够使用语言、具有复杂的社会组织与科技发展的生物,尤其是他们能够建立团体与机构来达到互相支持与协助的目的。教育学对“人”的理解:1、人是一种存在的可能性 人的本质是在人自身的活动中不断生成的,是一种“...

你怎样理解人的本质的?
答: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产生.我们知道,科学早已经证明,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那么,是什么东西使人和猿区别开来的呢?地理环境的变化是猿变成人的一个外部条件.早在二、三百万年前,地球上气候变冷...

人的本质属性,名词解释
答: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是人与周围的事物发生关系时,表现出来的独有的特性。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人与社会不可分。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之中,都必然具有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人的社会属性最主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如何理解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答:这种自我改变,即自我创造的本质是人的本质,这个本质则是不变的。所以共同人性不等于人的本质。对于“共同人性”的论证,不能代替对于“人的本质”的论证。至多,共同人性只能算是人的本质的自然基础,即人的本质的第一个层次。 二意识是劳动和社会的产物。劳动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的第二个层次。 我们通常把劳动理解...

怎样理解人的本质的全面性和人的价值的社
答:1、人的本质具有全面性 包括人类的本质和个人的本质。2、人的价值具有社会性 包括、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自我价值。参见:高金华,《人的三种价值及其辩证关系》,《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7年第4期。(责任编辑:兰久富)

如何理解人性与人的本质?理解人生观的内容与人生价值
答:人性就日常用语上有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狭义上是指人的本质心理属性,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部分属性,是人与其它动物相区别的属性;广义上是指人普遍所具有的心理属性,其中包括人与其它动物所共有的那部分心理属性。无论是人的本质心理属性,还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属性,由于它们都是人所共有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