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作者&投稿:宰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的领导成员?~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的领导成员如下:
周建春党组书记、厅长
周建春,男,汉族,1965年8月生,湖南汨罗人,1990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现任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
主要任职经历: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政中心主任;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总工程师、党委委员;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院长、党委委员(期间支援四川灾后恢复重建,挂职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党委委员、副厅长);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院长、纪委书记;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副司长,巡视员;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
领导主持厅党政全面工作;根据省委、省人民政府的规定,分管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联系省煤炭地质局、省地质勘查局。
郭英杰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郭英杰,男,汉族,1960年5月出生,山西临县人,1976年3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省纪检委驻国土资源厅纪检组长。
主要任职经历:山西省军区晋北煤炭集团公司驻太原办事处主任;山西省中国国际旅行社副总经理、党委书记;山西省外事办党组成员、山西省纪检委驻省外事办纪检组长;山西省地税局党组成员、山西省纪检委驻省地税局纪检组长;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省纪检委驻省国土资源厅纪检组长。
负责驻厅纪检组工作。
王晓立 巡视员
王晓立,男,汉族,1962年6月出生,北京市人,1984年8月参加工作,公共管理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任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巡视员。
主要任职经历:山西省地矿厅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处长;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矿产开发管理处处长,总工程师、副厅长、巡视员。
协助厅长分管国土资源规划、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审批工作。分管规划处、耕地保护处、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处、山西省国土资源调查规划院、山西省土地整理中心。
彭东晓党组成员、副厅长
彭东晓,男,汉族,1967年2月出生,山西稷山县人,1985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主要任职经历:山西省林业厅人事教育处助理调研员;山西省土地管理局地籍处副处长;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副主任、政策法规处处长,党组成员、总经济师、副厅长。
协助厅长分管人事、宣传、国土资源改革创新、扶贫工作和厅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的党群工作。分管办公室、人事处、调控和监测处(综改办)、督察处、机关党委、山西省国土资源培训中心、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宣传中心、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后勤服务中心、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
周际鹏党组成员、副厅长
周际鹏,男,汉族,1963年9月出生,山西右玉县人,1988年9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现任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主要任职经历:山西省土地管理局用地处副处长;山西省地价评估中心主任;山西省建设用地事务中心主任;山西省国土资源厅财务处处长,党组成员、总经济师、副厅长。
协助厅长分管地质勘查和矿产开发管理工作。分管地质勘查处、煤炭资源开发管理处、非煤资源开发管理处、油气资源开发管理处、省国土资源交易和建设用地事务中心、省矿山调查测量队、省油气资源调查研究院(省地勘基金管理中心)。
武耀文党组成员、副厅长
武耀文,男,汉族,1969年8月出生,山西榆社人,1990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现任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主要任职经历: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执法监察局副局长;山西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总队常务副总队长;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主任,党组成员、副厅长。
协助厅长分管政策法规、财务、行政审批管理、、地籍(不动产登记)管理、科技外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分管政策法规处(省人民政府征地补偿安置争议协调解决决办公室)、财务处、行政审批管理处、地籍管理处(不动产登记局)、科技和对外合作处、省国土资源监察总队、省国土资源审计核算中心、省不动产登记中心。
统筹协调土地督察工作,负责联系国家土地督察北京局。
袁同锁党组成员、副厅长
袁同锁,男,汉族,1968年5月出生,河北深泽人,1991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主要任职经历:山西省地质矿产厅主任科员,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利用处副处长、调研员;山西省国土资源厅规费征管处处长、煤炭资源开发管理处处长,党组成员、总规划师、副厅长。
协助厅长分管矿产资源规费征管、储量管理、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防治应急管理工作。分管规费征管处、矿产资源储量处、地质环境保护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处、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山西省国土资源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山西省地质博物馆(山西省地质矿产科技评审中心、山西省矿产资源储备中心)、省地质遗迹保护中心。

赵福义总工程师
赵福义,男,汉族,1965年2月生,山西平遥人,1985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兼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主要任职经历:山西省地质矿产局科员、地质矿产处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山西省地质矿产厅地质勘查计划管理处副处长(期间挂职山西省偏关县委常委、大石洼乡副书记);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储量处副处长、处长;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煤炭资源开发管理处处长;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兼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史月红副巡视员
史月红,女,汉族,1958年11月出生,山西代县人,1976年12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
主要任职经历:山西省土地管理局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 地籍管理处副处长;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地籍管理处副处长、调研员、人事处处长、副巡视员。
协助厅长分管土地利用和基层建设指导工作。分管土地利用管理处、基层工作指导处。
王晓艺副巡视员
王晓艺,男,汉族,1958年10月出生,浙江温岭人,1974年12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
主要任职经历:曾任部队干事,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副巡视员。
协助厅长分管离退人员管理工作。
协助分管机关党委,分管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赵勤正副巡视员
赵勤正,男,汉族,1959年12月生,四川乐山人,1983年8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地质工程硕士学位。现任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处处长。
主要任职经历:山西省地矿局政治部组干处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山西省地矿厅离退休干部处副处长、地质环境管理处副处长;山西省国土资源厅耕地保护处副处长、调研员、处长;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处处长;副巡视员。

武国强副巡视员
武国强,男,汉族, 1968年8月出生,山西夏县人。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现任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耕地保护处处长。
主要任职经历:山西省地质矿产厅资源处(矿产储量委员会办公室)科员、副主任科员,工程师;山西省国土资源厅规划处主任科员、督察处副处长、厅办公室副主任、调控处长、耕地保护处处长;副巡视员。
不适合精选的题目为什么要分配给我们,这么认真地回答完告诉不适合精选这样合适吗

王润福 张毅 刘丽萍 叶小玲
(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太原,030024)
摘要 本文通过对全省32个县(市)已进行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别工作资料的统计分析,总结出32个县(市)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灾害状况,各类地质灾害已造成256人死亡,经济损失93684.0万元。其中采矿形成的地裂缝、地面塌陷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各类灾害总经济损失的76.6%,是山西受灾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主要灾种。依据已调查县(市)经济损失核数为基础,采用条件相同类似比拟法,推算全省未进行调查县(市)的地质灾害经济损失约为154475.1万元。全省总计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248169.1万元。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危害现状 经济损失 山西
地质灾害是指各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危害,它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损害。地质灾害从其形成的动力条件可分为自然因素形成的地质灾害与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两大类。山西地处高原,地形高差大,地质条件复杂,降水量集中,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动力条件充分,属自然地质灾害易发区,历史上自然地质灾害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山西是一个矿业开发大省,随着采矿深度和广度的增大,全省由采矿引起的地裂缝、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人为地质灾害频繁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十分严重。另外,山西铁路、公路的建设,重要城市附近地下水的集中超量开采,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崩塌、滑坡、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人为地质灾害的发生。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西各类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10亿元,死亡人数超过2000人,受潜在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员和财产数量惊人。近几年,虽然山西省有关部门在自然与人为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省内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各种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成灾规律、分布现状尚未完全查清,地质灾害依然是影响山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阻碍省内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控制和减轻地质灾害已经成为山西省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刻不容缓。
山西省虽然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十分严重,但由于全省各县市地质灾害研究程度不同及对地质灾害认识程度上的差异,全省地质灾害危害现状及经济损失情况一直沿用20世纪90年代估算的数字,目前尚无全省性的分县市地质灾害危害现状及经济损失资料。从2000年开始进行的全省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要求对各县(市)地质灾害危害现状及经济损失进行调查与计算,这些工作中的相关资料,可作为全省地质灾害危害现状及经济损失统计的基础资料。
从全省已进行过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的32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统计情况来看(表1、表2、表3),这32个县(市)共发生崩塌地质灾害365起,其中人为造成的崩塌地质灾害238起,占总数的65.2%,自然形成的崩塌地质灾害127起,占总数的34.8%,各类崩塌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485.1万元,占各类地质灾害造成总经济损失的1.6%;发生滑坡地质灾害584起,其中人为造成的滑坡地质灾害289起,占总数的49.5%,自然形成的滑坡地质灾害295起,占总数的50.5%,各类滑坡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为12019.2万元,占各类地质灾害造成总经济损失的12.8%;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218起,其中自然形成的泥石流地质灾害167起,占总数的76.6%,人为造成的泥石流地质灾害51起,占总数的23.4%,各类泥石流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为8427.1万元,占各类地质灾害造成经济损失的9.0%;发生地裂缝地质灾害1137起,其中地下采空型地裂缝1132起,占总数的99.6%,构造型地裂缝5起,占总数的0.4%,各类地裂缝造成的经济损失为38645.7万元,占各类地质灾害造成经济损失的41.2%;发生地面塌陷地质灾害662起,均为地下采空型地面塌陷,造成的经济损失为33117.3万元,占各类地质灾害经济损失的35.4%。从上述统计结果来看,采矿形成的地裂缝、地面塌陷等人为地质灾害是山西省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到了各类地质灾害造成的总经济损失的76.6%;滑坡与泥石流是仅次于前两者的地质灾害类型,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到了各类地质灾害造成的总经济损失的21.8%;崩塌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对较小。上述32个县(市)各类地质灾害共造成93684.0万元的经济损失,并造成256人死亡。

表1 山西省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灾害点统计表


表2 山西省县(市)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调查统计表(以致灾体统计)


表3 山西省县(市)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调查统计表(以受灾体统计)

在全省32个已进行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县(市)所遭受的93694.0万元地质灾害经济损失中,房屋建筑损失38015.8万元,占经济损失总数的40.6%;耕地损失29493.7万元,占经济损失总数的31.5%;公路损失6223.9万元,占经济损失总数的6.6%;地下水资源损失8099.3万元,占经济损失总数的8.6%;水利设施损失6926.9万元,占经济损失总数的7.4%;铁路损失4120.0万元,占经济损失总数的4.4%;水库坍岸损失813.9万元,占经济损失总数的0.9%。从上述统计情况来看,房屋与耕地是山西省各类地质灾害的主要受灾体,二者遭受的损失占地质灾害总经济损失的72.1%;地下水资源损失、水利设施破坏是仅次于前两者的受灾体,二者遭受的损失占地质灾害总经济损失的16.0%;公路与铁路遭受的损失相对较轻。
以全省已经进行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县市经济损失模数为基础,将全省未进行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县市根据地质灾害发育分布情况、经济发展情况、人类工程活动情况、矿业分布及开采情况、地形地貌及地质环境条件情况等与已进行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县市进行类比,得出全省未进行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县市的地质灾害经济损失模数及总的损失情况列于表4,由该表可概算出全省未进行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县、市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54475.1万元。与前面已进行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县、市的地质灾害经济损失相加后,全省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248169.1万元。

表4 全省未进行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县、市经济损失类比表


续表

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一、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基本情况

山西省的地质环境监测机构由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隶属山西省国土资源厅)、12个市(队)级监测中心(站)(其中6个隶属市国土资源局,6个隶属地勘局各队)组成,从业人员共计15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3人(高级职称者39人,中级职称者33人,初级职称者41人),其他人员46人(见表)。

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原名山西省地矿局环境地质总站,经原地质矿产部批准成立于1987年,隶属山西省地质矿产局。2000年12月划归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更名为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2001年山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核准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为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直属全额预算管理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承担编制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地质遗迹保护与合理利用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具体事务;具体实施地质环境监测规划、计划;承担全省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和资料的汇总、分析及处理;承担全省地质环境与重大地质灾害的监测、调研和评价,以及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技术服务。

市级监测站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本辖区区域地质环境监测网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进行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以及全省和市级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防治等相关调查和综合研究。

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及队伍现状

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从左至右:副主任陈亮、主任刘瑾

二、监测网点建设情况

目前,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主要在地下水动态、缓变性地质灾害方面展开。

山西省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监测孔主要分布在大同、忻定、太原、临汾、运城、长治六大盆地区,控制面积25999km2

20世纪90年代初期,山西省共有410多个地下水环境监测点,按监测点类型统计,有专门监测孔323个,机井、民井91个,泉水监测点4个。截至目前,由于诸多原因已有127个监测井(孔)严重损坏,107个轻微损毁,处于正常监测状态的仅有176个(其中国家级11个、省级93个、地市级72个)。水位监测频率每月3次,太原、大同分站水质分析每年枯水期采样1次。各分站除太原分站安装有4台水位自动记录仪外,其余全部采用测钟、测绳、温度计进行监测,交通工具以摩托车为主。

缓变性地质灾害监测在太原市、大同市进行。大同市地裂缝监测工作始于1989年,采用DG-1A型静力水准仪和SR-1型水平蠕变仪等对428机车厂地裂缝进行监测,监测频率为每日1次;2005年在大同建立地裂缝监测短水准测量点36个,监测频率为每季度1次;

2006年在大同、太原建成了14个地面沉降GPS专业监测点,监测频率为每年1次;2004年在太原建成地面沉降监测Ⅱ等水准测量标点134个,2005年在太原建成了地面沉降分层标12组,监测频率为每季度1次。

GPS专业监测墩

三、监测装(设)备配备现状

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装(设)备主要包括:车辆2部;地下水自动监测仪4套;地质灾害监测设备16套(其中全站仪1套、经纬仪1台、手持GPS 12套、DG-1A型静力水准仪1套、SR-1型水平蠕变仪监测仪1套)。

目前,地质环境监测设备质量比较稳定可靠,运行基本正常。

地下水水位自动记录仪

地质灾害可视化会商系统及预报系统

四、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会商系统建设

为满足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需求,2004年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专门建立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会商室,安装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可视化会商系统等主要预报设施,为预报预警工作开展提供了信息传输、发布、会商、产品制作的理想场所。“山西省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系统”经过一年试运行,2008年12月通过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专家验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系统”在深入研究山西省地质灾害的孕灾环境、诱灾因子和承灾体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学、模糊数学、灰色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的知识,建立了多元信息融合的数学模型,涵盖了地质灾害信息采集、传输、管理、分析、决策、发布的整个过程,大大提高了预报预警精度和自动化程度。

山西省地质环境信息网

(二)地质环境信息网建设

山西地质环境信息网自2008年7月开通至今,一直安全运行,共发布信息286条,网络浏览已达1.2万多人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启动以来,三级以上预报产品,均通过网站发布,扩大了受众面,提高了发布质量。除此以外,网站还为宣传地质环境政策法规、树立政府形象、扩大社会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地质环境数据库建设和数据管理

目前,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已建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库、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重点城市地面沉降和地裂缝调查监测数据库、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管理信息系统。各数据库、系统较完善,数据管理情况正常。

五、主要监测成果和服务

2004年6月,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和气象局联合开展了山西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2004~2008年,通过山西卫视发布三级以上地质灾害预报54次,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了更具时效性的地质灾害预防信息,防灾减灾效果显著。

2004年开始,每年在全面分析整理全省地质灾害、地下水环境、矿山地质环境、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建设与保护、矿泉水及地热开发利用、地质环境法律法规建设等资料的基础上,按年度完成《山西省××年度地质环境公报》的编制工作,并向社会发布。

2005年开始实施的山西地面沉降与地裂缝调查项目,取得了太原市地面沉降和大同市地裂缝序列的监测资料,为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以及社会公众信息需求提供了较好服务。

六、法制建设

1.2000年9月27日,山西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2.2005年发布并组织实施《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015年)》。

3.2006年国土资源部审查通过了《山西省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06—2015年)》。



谈谈遥感技术在阳泉矿山调查中的应用
答:阐述了遥感技术在矿山调查中的工作方法,利用此方法对该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矿山环境和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进行有效调查与监测,并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工作区环境进行评价,给出了2个具体实例,为矿政管理部门获取矿产资源开发客观数据、制定矿产资源规划、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等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好不好进
答:不好进。进河北环境监测中心要通过河北省的公务员考试,才能有资格进入,而且录取名额十分有限,但报名人数众多,竞争大。

怎么申请地质灾害鉴定
答:你说的情况不够具体,现在管地质灾害的部门是国土局。如果你们是一片区域出现此类问题,可以去当地政府反映,最好在市(县)长接待日去,人多些容易受到重视。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是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对地质灾害的认定也有一些单位有相关资质,现在每个省都有地质环境监测中心,是省...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分房吗?
答: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不分房。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的正局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不分房。

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答:地质环境监测任务;承担全国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和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拟编全国地质灾害监测规划、计划、工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研究和推广新技术、新方法;承担全国地质灾害监测数据、成果报告的汇总、分析、处理和综合研究,为政府决策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负责对省(区、市)级地质灾害监测业务的指导、...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的内设机构
答:编制实施省级地质环境综合规划,组织全省地质环境调查;组织协调和监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拟定省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承担监督管理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矿业遗迹等重要保护区、保护地的工作;指导地质公园保护与建设;负责地质环境监测网站的统一管理;依法管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和评价工作...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答:1988年11月,经原地质矿产部研究决定并报请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成立“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同时加挂“全国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牌子,直属于原地质矿产部,管理原有的3个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5个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所和部环境地质研究所。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山西煤炭地质局下属的“煤炭地质环境资源调查院”怎么样?求详解...
答:1、山西省煤炭地质资源环境调查院隶属于山西省煤炭地质局,地处省会太原市,成立于1978年 2、现在地质单位都不错,可能个别差别大点,刚毕业进入,不要没事关心人事,把自己工作做好,没事学习考证,升职是很快的,靠自己干,差不多三四十就可以副科了,2015后国家没有事业编了,事业单位就改为国企了,...

...市国土资源局在繁峙县东山乡伯强沟突发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的方案...
答:《繁峙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已经颁布实施,根据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精神,我们精心组织了这次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这次演练是由忻州市国土资源局、繁峙县人民政府主办,市国土资源局地质勘查环境科、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东山乡人民政府和繁峙县国土资源局承办。演练内容为地质灾害易发区泥石流避险。目的是通过...

山西煤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现状与思考
答:山西煤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现状与思考郭振中1,2 裴捍华2 黄卫星2 杨亲民2(1中国地质大学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2山西省地质调查院,太原,030001)摘要 本文通过对山西六大煤田与煤矿山环境地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