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看一个字突然不认识是什么现象

作者&投稿:书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长时间看一个字,突然不认识,这是什么现象?~

这叫作语义饱和现象。
语义饱和是指看一个字久了会觉得不认识的一种现象。这个现象其实很普遍。不仅是汉字,英语等其它语言的使用者也会出现“一个词看久了就认不出”的现象。甚至不仅在语言中,就连一幅熟人的照片、一个熟悉的地点,看久了之后都有可能会突然觉得陌生起来。
这个现象在西方被叫做Jamais vu。针对它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开展。一些学者用“语义饱和”(Semantic satiation)来解释这个现象。
他们认为:神经系统有一个固有特点:如果短时间发生多次重复的刺激,就会引起神经活动的抑制。形象点说,神经活动也是会“疲倦”的。




辨认方法
一些研究者认为,字词的辨认涉及三个环节:
1、字词产生“字形”的视觉信号(就是我们看到了这个字写在纸上的样子);
2、“字形”的视觉信号寻找并转化为对应的“语义”;
3、在“语义”层面上进行思维活动。
在这个前提下,研究者设计了一些实验,发现“语义饱和”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b环节。也就是说,在从字的样子到字的内涵的转化过程中,神经信号由于反复高频出现而被抑制了。
这方面的研究在松鼠会的文章《陌生的熟悉字》中有较详细的论述。此外也有一些别的研究者提出了一些理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语义饱和

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个字看久了,就会变得不认识一样。在“打”败了语言学家之后,两位心理学家好不得意,并把这一发现定义为“语义饱和”。目前,“语义饱和”产生的原因有三种:前语义加工假说、语义加工假说、知觉表征-语义连接假说。

这就好像我们买菜,看到一个紫皮长条茎部带刺的东西,就知道是茄子,这就是前语义加工假说,以“看形”为主;之后你琢磨茄子能炒什么菜,这就是语义加工假说,主要是“联想意义”;如何通过茄子想到茄子能做什么菜,这就是知觉表征-语义连接假说,重点在于把前两者连接起来。

不过“语义饱和”是歪果仁的研究,所以,他们的重点都是拼音文字。对于汉字,它的“语义饱和”要更复杂一点。

认识拼音文字要经过字形、发音、意义三个因素的共同完成,而汉字少了发音,从字形直接越到了意义。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方块字,需要进行整体识别。

心理学把这种现象叫做“格式塔”,“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音译。简单来讲,当人们看到一件事物时,总是先看整体再看细节。例如一块冰,如果此物没有成为注意的中心,它就不会成为图形,而只能成为背景,从而在观察者的眼里只会是块冰而已。而一旦它成为观察者的注意中心,便又成为图形,呈现轮廓、硬度、高度等细节。

科学试验表明,孩子学习汉字时总是习惯认识字的形状,却忽略细节。就像小时候默写生字,写到变化的“变”,总有些熊孩子会把上半部分的两个点倒过来写,这就是注重整体而遗忘细节的一个表现。

盯汉字时间久了会陌生,主要不在于语义的变化,而是字形的丧失。

就好像前面那个总把“变”字默写错的小孩,你要是问他字的意思,他依旧可以对答如流,只是字形记得不是很准确。

科学家曾就汉字的“语义饱和”做过研究,让参与者长时间注视单个汉字。研究发现,参与者对汉字的熟悉度下降,只在于对字结构的分解,而语义的理解未曾丧失。

我们可以试一下,找一个字长时间盯着它看,发现自己会不由自主将其分解,比如把“格”看成“木”和“各”,把“的”看成“白”和“勺”……久而久之,我们就会感觉,这字怎么变陌生了?

由此,科学家确定,人们长时间盯着汉字看会觉得陌生,只是对字形陌生,而非字义,也就是“字形饱和”。不同的字达到饱和的时间不一样,简单的字饱和时间相对较短,复杂的字时间相对长一些,但无论字体多复杂,40秒内都能达到饱和。字形结构、字出现的频率、笔画、部件的组字频率等因素都影响“字形饱和”。

了解了“字形饱和”的原理,我们也就理解了为什么汉字看久了会变得不认识。不用担心,我们不会因此变成“文盲”,但如果长期不学习可就说不准咯。

盯着一个字看久了之后都会感觉很陌生,这叫做“语义饱和现象”。早在20世纪60年代,有心理学家发现大脑在接受持续的相同刺激后会产生神经疲倦。简单来说,就是大脑的同一个地方一直卖命地工作,高强度运转后疲惫了,出现一次短暂的“罢工”。

字看久了不认识,就是因为人们的眼睛持续接受一个字的刺激,连续不断地把信息传送到大脑相对固定的位置,久而久之这个位置的神经活动就会由于疲惫而受到 抑制,最后造成联想阻断。

这时候,由于神经活动降低,大脑看到这个字仅能注意到字的某个部分,无法从整体上对这个字进行认知:我们会先失去对这个字的读音感,进而失去对这个字意义的联想能力,最后甚至“不认识”这个字了。

扩展资料

利用“语义饱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例如已有学者发现,语义饱和能有效抑制演讲焦虑;还有,对于那些饱受口吃折磨的人来说,不断地重复一些单词,使大脑神经疲倦,也可以弱化由此产生的焦虑感。

当然,如果你为“不认字”感到烦恼,可以转转脖子,动动手,暂时不去看这个字,转移一下注意力,过段时间再回来看这个字,就能缓解。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趣味心理:为啥字看久了不认识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验,小时候学习生字时,反复写某个字,却越写越觉得这个字不像个字了,或者盯着一个字太久突然觉这个字很陌生。这是因为大脑在接受持续相同的刺激后,会产生神经疲倦;简单来说,就是大脑的同一个地方一直卖命地工作,高强度运转后疲惫了,出现短暂的“罢工”。专家指出,其实这是“语义饱和”,属于正常的“神经心理学”现象。

语意饱和现象其实和文字识别过程有关,文字识别时,首先是字形信号,即笔画、结构信息等视觉信息作为神经电信号,通过视神经投射到后脑勺附近的大脑视觉中枢,包含图像信息的电信号。通过与神经中枢中的文字记忆数据库比对,转化为语意,从而读懂这个字的含义。

    如果长时间盯着这个字看,那么相同神经信号会重复刺激同一个区域的神经元细胞,也会反复读取记忆数据库中的储备信息。这种重复刺激和重复信息读取会诱导同一神经元产生疲劳,在神经电生理上对应的术语是动作电位的不应期。

    在不应期内,新的刺激信号并不能产生新的动作电位,不再将该神经电信号与中枢的记忆数据库比对,从而产生信号搜索停滞,即信号饱和刺激转变成信息识别停顿,从而变得陌生,不再认识了。

    这种现象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其实相当常见,例如一个熟人的照片、熟悉的地点,看久了一样会突然有陌生的感觉跑出来。

    另外,如果长时间待在充满香味或臭味的空间,对这个味道的感觉也会因为渐渐习惯而消失,因为嗅觉神经持续接收相同的刺激,也渐渐被抑制。不过,通常这种“神经疲倦”是暂时的,基本上只要停止接受刺激,让感官和神经休息,就会恢复原本的状态。



这个现象其实很普遍。不仅是汉字,英语等其它语言的使用者也会出现“一个词看久了就认不出”的现象。甚至不仅在语言中,就连一幅熟人的照片、一个熟悉的地点,看久了之后都有可能会突然觉得陌生起来。

这个现象在西方被叫做Jamais vu。针对它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开展。

一些学者用“语义饱和”(Semantic satiation)来解释这个现象。他们认为:

神经系统有一个固有特点:如果短时间发生多次重复的刺激,就会引起神经活动的抑制。形象点说,神经活动也是会“疲倦”的。

这种特点可以让我们对来自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方面的长时间持续的刺激产生“适应”的效果。好比说如果你一直听到一个嗡嗡的噪音,虽然开始会很受打扰,但过一会儿就开始适应了,不特别注意的话就仿佛声音不存在了一样。这种适应现象又被称为“饱和”。

而“语义饱和”就是其中一种。当我们反复阅读某个汉字时,“辨认”这个字所涉及的神经活动也会暂时被抑制,这时我们就会“认不出”这个字了。对人物面容的辨认和对场景地点的辨认也有同样的问题。

至于这种神经抑制现象具体发生在“辨认”的哪个环节,目前很难回答,因为我们对于大脑思维活动的细节还缺乏明确的理解。

一些研究者认为,字词的辨认涉及三个环节:

a,字词产生“字形”的视觉信号(就是我们看到了这个字写在纸上的样子);

b,“字形”的视觉信号寻找并转化为对应的“语义”;

c,在“语义”层面上进行思维活动。

在这个前提下,研究者设计了一些实验,发现“语义饱和”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b环节。也就是说,在从字的样子到字的内涵的转化过程中,神经信号由于反复高频出现而被抑制了。这方面的研究在松鼠会的文章《陌生的熟悉字》中有较详细的论述。此外也有一些别的研究者提出了一些理论[5]。

研究Jamais vu这个现象,不仅对于语言学和神经科学基础研究来说意义重大,而且有学者认为:一些精神疾病中的症状,例如精神分裂症患者会把亲人识别为“冒名顶替”者等现象,很可能和Jamais vu有相同的生理学原因,或者说,这些症状是一种长期的、病态化的Jamais vu。因此,它也是精神疾病研究中的一个关注点。

此外,Jamais vu还常常被认为是另一种现象:Déjà vu的相反情况。Déjà vu其实也很常见,就是指有时我们会对某一场景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大脑短时间错乱造成的,类似于突然感觉现在发生的事之前发生过。

为什么长时间盯着一个字,突然就不认识了?今天总算是明白了!



盯着一个汉字,一开始没什么奇怪的,后来就感觉这个字越来越奇怪,最后甚 ...
答:这种特点可以让我们对来自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方面的长时间持续的刺激产生“适应”的效果.好比说如果你一直听到一个嗡嗡的噪音,虽然开始会很受打扰,但过一会儿就开始适应了,不特别注意的话就仿佛声音不存在了一样.这种适应现象又被称为“饱和”.而“语义饱和”就是其中一种.当我们反复阅读某个汉...

为什么盯着一个字长时间看,会觉得这个字越来越陌生,最后竟然觉得不认识...
答:回答:你所说的是完形崩坏(Gestaltzerfall),是指一种心理学的现象,是指当人们注视汉字一段时间後,会出现突然认不得这个字,需一段时间才能识别的情形。正常人也会有的。

长时间看一个字突然不认识是什么现象
答:盯着一个字看久了之后都会感觉很陌生,这叫做“语义饱和现象”。早在20世纪60年代,有心理学家发现大脑在接受持续的相同刺激后会产生神经疲倦。简单来说,就是大脑的同一个地方一直卖命地工作,高强度运转后疲惫了,出现一次短暂的“罢工”。字看久了不认识,就是因为人们的眼睛持续接受一个字的刺激,...

从熟悉到陌生,为什么一个字看久了就不认识了?
答:之所以人们会对一个字,在看了很长时间之后觉得陌生,因为产生了语义饱和的现象。大脑在持续不断的进行同一个事物的刺激的时候,会让自己的精神变得非常的疲倦,甚至会让大脑处于一段时间的罢工现象。但是在这段时间过去之后,人们就可以继续的认识这样的一个字,也不会对这一个字产生陌生。在人们读书和...

盯着一个字看为啥越看越不认识了 这种现象叫什么
答:盯着一个字看久了会觉得自己好像不认识这个字了,其实这种现象跟我们如果老是重复做同一件事,会觉得很无聊很疲惫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中国的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很多汉字都是由不同的结构和偏旁部首组成的,当我们盯着某个字看很长时间的时候,注意力可能就会被字的某一部分所吸引,渐渐地,就不会再...

有时候长时间看一个字,突然会发现不认识这个字了,为什么?
答:10. 长时间盯着汉字看会让我们感到陌生,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丧失了对字形的记忆,而不是字义发生了变化。11. 科学实验表明,长时间注视汉字会导致我们对字形的熟悉度下降,但对字义的理解并未丧失。12. 我们可以尝试长时间注视一个字,会不自觉地将其分解成更小的部分,比如将“格”看成“此”和“各...

盯着一个字看久了,会突然觉得陌生,这是为什么?
答:很多人都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就是当你长时间盯着一个字看的时候,会突然感觉头脑像放空了一样,想不起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了,同时也想不起这个字的读音。这种感觉很诡异的现象被科学家称为语义饱和,也被称为字形饱和或者完形崩坏(在英文中被称作:semantic satiation)。这是一种心理学现象,不止是...

长时间看一个字不认识叫什么现象
答:长时间看一个字不认识叫什么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会遇到过长时间看一个字就不认识这个字了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有些人就会很苦恼,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下面我分享长时间看一个字不认识叫什么现象,一起来看下吧。长时间看一个字不认识叫什么现象1 盯着一个字看久了之后都会感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