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特点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

作者&投稿:貊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是什么句式特点?~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文言句式是介词结构后置句,也叫状语后置句。
1、这句活出自《论语 阳货篇》
2、段落原文如下: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3、译文如下:
宰我问:“服丧三年,时间太长了。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荒废。旧谷吃完,新谷登场,钻燧取火的木头轮过了一遍,有一年的时间就可以了。”孔子说:“才一年的时间,你就吃开了大米饭,穿起了锦缎衣,你心安吗?”宰我说:“我心安。”孔子说:“你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君子守丧,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住在家里不觉得舒服,所以不那样做。如今你既觉得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宰我出去后,孔子说:“宰予真是不仁啊!小孩生下来,到三岁时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服丧三年,这是天下通行的丧礼。难道宰子对他的父母没有三年的爱吗?”

4、评析:
这一段说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宰我之间,围绕丧礼应服几年的问题展开的争论。孔子的意见是孩子生下来以后,要经过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父母去世了,也应该为父母守三年丧。这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批评宰我“不仁”。其实在孔子之前,华夏族就已经有为父母守丧三年的习惯,经过儒家在这个问题上的道德制度化,这是以“孝”的道德为思想基础的。
5、宰予:
(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贡前面。《大成通志》记载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

这句文言文的翻译翻译如下。
子生三年,然后免於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的翻译为孩子出生三年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父母在这三年中尽心竭力无微不至的照顾,在孔子看来,为父母守丧三年的做法是天下通用的。
这段话出自《论语•阳货》。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大文学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回归通俗古文。
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原句】
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译文】
孔子说:宰予不仁啊!孩子出生三年,然后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三年的丧期,这是天下统一的服丧期限。宰予对他的父母有三年的爱心吗?
【注释】
1、予:即宰予。字子我,孔子学生。
2、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文言句式是介词结构后置句,也叫状语后置句。

止王之庭是什么文言句式?
答:“止王之庭”的文言句式是:省略句。在谓语“止”和“王之庭”之间省略了介词“于”,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止于王之庭”。语出司马迁的《史记 滑稽列传》,这是淳于髡劝谏齐威王时的问话:“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呜,王知此鸟何也?”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国内有一只大鸟,栖息在大王...

文言文恒公知士
答: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 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

用文言文写评论
答:3. 如何评论文言文 文言的特点是和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比较而来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一、言文分离。语言学研究认为,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二者相互影响又互相促进,关系非常密切。文言是在先秦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言与后世的口语逐渐拉开了距离。从汉魏到明清...

虔州学记文言文阅读
答:2. 文言文阅读 (1)B句子译为:李朴从担任小官开始,天下人尊重他的名望.蔡京想要强行招致他,让(李朴)知道(蔡京)厚待他的意思,答应让他做侍从,李朴极力拒绝不见,蔡京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然而最终没有加害他.“为小官”动宾短语,不可断开,故排除CD.“俾”,让的意思,紧承后一句“所厚道意”,所以排除A,...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答: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判断句: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

文言文无特征的被动句
答:3. 文言特殊句式的被动句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也叫意念被动句。一古代汉语中有标志的被动句式主要有四种:⑴用“于...

谁能替我归纳一下高中文言文倒装的倒装的句式特征吗?有什么明显的特点...
答:被人忽略的三种 宾语前置句 人们学习文言文,往往比较重视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如《鸿门宴》:“ 沛公安在? ” 又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王问: ‘ 何以知之?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放在动词的前面(如《石钟山记》:“ 古人之不余欺也。 ”),用“之”或“是” ...

怎么才能看出古文的那些句式
答:文言文句式是每年高考语文必考考点之一,也是高中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 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 1. 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

文言文的解题技巧
答:关注点七: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翻译时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译就会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来翻译,不能擅自意译。 例23:其李将军之谓也! 分析:此句中的“……之谓也”是固定格式,应译为“说的是……”。如不清楚此格式很容易误译成...

文言文重点句式
答:1.判断句式 2、省略句式 3.被动句式 4.倒装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