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确认的无形资产减值,应计入?

作者&投稿:符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无形资产发生减值时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主要在《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予以明确。无形资产减值损失应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作相应调整,以使该资产在剩余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为了遏制企业利用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来调节利润,同时规定,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税法规定,企业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因为属于或有支出,不符合确定性原则,因此,不得在所得税税前扣除,应作纳税调整增加处理。因无形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不得转回,而税法不考虑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对无形资产摊销的影响,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以后各年,会计确认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将小于税法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因此,每年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若在使用寿命期内处置无形资产,应转销由于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导致的会计与税法的收益差异。

  对无形资产减值的税收筹划,建议如果无形资产预期不能或很少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尽量通过转让或报损等方式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而不是计提减值准备,因为计提减值准备税法上不允许税前扣除,而出售无形资产的净损失可以税前扣除。

  【例1】假设公司2007年1月购入一项专利技术,取得时成本为360万元,估计使用寿命10年,2007年12月31日该技术发生减值,并提取减值准备21.6万元。该无形资产不考虑残值,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则2007年涉及的税务及会计处理如下:

  1.2007年1月购入无形资产时,以实际支付的价款作为入账价值

  借:无形资产 360

   贷:银行存款 360

  2.2007年摊销无形资产费用时,

  借:管理费用 36

   贷:无形资产 36

  3.2007年12月31日提取减值准备时

  借:营业外支出 21.6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1.6

  2007年摊销无形资产费用36万元,2007年末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302.4万元(360-36-21.6),该项无形资产在2007年合计影响利润57.6万元,税法只允许扣除当年摊销的无形资产费用36万元,因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1.6万元。

  2008年涉及的税务及会计处理如下:由于2007年末计提了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应当在无形资产剩余使用寿命9年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302.4万元,每年应摊销33.6万元。

  借:管理费用 33.6

   贷:无形资产 33.6

  2008年摊销无形资产费用33.6万元,2008年末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268.8万元(302.4-33.6),该项无形资产在2008年影响利润33.6万元,而税法不考虑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对无形资产摊销的影响,允许按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扣除无形资产摊销费用36万元,因此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2.4万元。

  因无形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不得转回,若公司一直拥有该项专利技术,则在2009~2016年每年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2.4万元。即2008年~2016年9年共计调减应纳税所得额21.6万元,等于2007年末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例2】承例1,假设公司2010年1月将此专利技术转让,取得收入200万元,营业税税率为5%,不考虑其他转让费用及税金和附加。

  2007年~2009年会计和税务处理与例1一致。2009年末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235.2万元(268.8-33.6),摊余价值256.8万元(360-36-33.6×2)。

  2010年1月出售时,

  借:银行存款 20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1.6

   营业外支出 49.2

   贷:无形资产 256.8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14(280×5%)

  会计上确认的无形资产处置损失为49.2万元。从税法的角度看,无形资产处置的计税成本为252万元(360-36×3),转让税金14万元,处置损失为66万元(200-252-14),两者相差16.8万元,差额即为转让该期应调减的应纳税所得额21.6-2.4×2=16.8(万元)。

当期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是反映在营业利润中的。
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是: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而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其他收益。
很显然,在计算营业利润时已经将该部分减值损失扣除了。

扩展资料:举例说明:
某公司2018年1月购入一项专利技术,取得时成本18万元,摊销期10年。2018年12月31日,提取减值准备10800元。
2018年1月购入无形资产时:
借:无形资产 180 000
贷:银行存款 180 000
2018年12月31日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080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10800
假设当年,该公司取得营业收入1000万元,营业成本600万元,管理费用50万元,财务费用-10万元,那么当年的营业利润为:1000-600-50+10-1.08=358.92万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营业利润

企业确认的无形资产减值,应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解析:企业发生无形资产减值损失,应按照无形资产减值金额,做如下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贷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无形资产减值分录是什么?
答: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一经计提,持有期间不得转回。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定期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如果账面价值高于可收回金额,应当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入当期的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设置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二、本科目应按无形资产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三、资产...

减值准备怎么计算
答:2、资产的可回收金额高于其账面价值的,则无需做会计处理。资产减值准备应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此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企业以此作为盈余管理的手段。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企业应当在期末因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

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是什么?
答: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原则:无形资产在初始确认和初始计量之后,使用期间应当按照(成本-累计摊销额-累计减值准备)计量。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需要进行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摊销,但应当在每个会计期间进行减值测试。如果测试表明已经发生减值,则要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具体做法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无形资产核算的内容
答:(二)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应按已计提的累计摊销,借记“累计摊销”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按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三)处置无形资产,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等,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摊销,借记“...

毕业论文题目: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答: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核算是在计提减值准备时,借记“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科目,贷记“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科目。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在建工程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转回,作与上相反的记录。(七)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当企业存在下列一项或若干项情况时,应当...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在会计期末
答:减值测试的方法按照资产减值的原则进行处理,如经减值测试表明已发生减值,则需要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其相关的账务处理为: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与该无形资产 作为无形资产确认的项目,必须具备其生产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这一条件。因为资产最基本的特征是产生的经济利益预期很可能流入...

企业因计提减值准备而形成的费用应计入
答:企业因计提减值准备而形成的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相关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应收账款: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存货: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贷:存货跌价准备 长期股权投资: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

企业出售无形资产发生的净损失,应计入( )
答:企业出售无形资产发生的净损失,应计入( 营业外支出)。企业处置无形资产,应当将取得的价款扣除该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以及出售相关税费后的差额,记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一般账务处理为:借:银行存款(按实际收到的金额)累计摊销(按已计提的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按已计提的减值准备)营业外支出...

无形资产如何计提折旧?
答:—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既然对已计提的减值准备要如此处理,那么对未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项目在价值增加时也应有类似的会计处理:借记无形资产,贷记营业外收入。而且企业应该尽量频繁地做这项工作。应注意的是现行会计法里面商誉不属于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摊销时,借:管理费用等贷: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什么时候计提累计摊销
答:无形资产取得当月摊销,处置时当月不计提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为其成本扣除预计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还应扣除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其残值应当视为零,但下列情况除外: (1)有第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