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气候古气候学发展简史

作者&投稿:杨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9世纪早期,古气候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当时的学者依据发现的资料认为整个地质时期的气候是温暖的,直到第三纪才开始变冷,进入第四纪更新世才出现冰川。然而,这一观点受到了挑战。19世纪后期,南大陆发现的晚古生代冰碛物改变了地质学家的看法,他们开始质疑冰川是否仅为更新世特有,并提出了大陆漂移说,暗示地质时期地球面貌的巨大变化可能影响了气候。这一时期,关于古气候的学术研究逐渐积累,为古气候学奠定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以后,古气候学经历了显著的革新。现代大气物理学的成果被引入,研究方法、测试技术和理论分析都有了显著提升。气候成因、地球热平衡、辐射分布、大气环流、洋流以及气候带等多方面的理论被应用到古气候研究中,使得研究更加深入。同时,地内和地外因素对古气候的影响也被进一步探讨。


进入60年代,古气候学的一个重要突破是利用氧同位素来测定古气温。古代海洋和大陆温度的定量恢复技术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对第四纪大冰期陆地、海洋和冰川古地理的研究,以及对大气海洋一般环流模式的模拟和地球轨道变化对气候影响的理解,这标志着古气候学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扩展资料

古气候是指现代气候以前的气候,包括历史气候和地质时期气候。在地质学上,指地质时期气候。古气候的研究,在地理学和气象学上,对于了解气候变迁、现代气候的形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有重要作用;在地质学上,对于地层划分和对比,地壳演化研究以及矿产资源成因和探测都有指导意义。



古气候分析
答:在西沙海域,上述古气候现象得到明显的反映。根据西琛1井的钻井岩心的实验测试,晚新生代西沙海域存在多次冰期事件,其中,中中新世-晚中新世冰期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早中新世晚期和上新世末期次之;早中新世期间,可能发生过多次小规模冰川事件。主要证据包括:(1)岩石学证据:在生物礁岩相学及岩石...

古生代的气候变迁及证据,急需
答:这种新的古地理条件导致沉积相及生物界的变化。从三叠纪起,陆相沉积在世界各地,尤其在中国及亚洲其它地区都有大量分布。古气候方面,三叠纪初期继承了二叠纪末期干旱的特点;到中、晚期之后,气候向湿热过渡,由此出现了红色岩层含煤沉积、旱生性植物向湿热性植物发展的现象。植物地理区也同时发生了分异。 生物变革方面,...

中国古代的气候是怎样的呢
答:这些文物经放射性碳—14测定,距今约六七千年,史学家称之为“仰韶文化”。在西安附近的一处遗址中发现了獐和竹鼠等亚热带动物和竹林。可以认定,“仰韶文化”时期的西安地区是暖湿气候。考古的另一重要发现是在河南安阳的殷墟古址,发现了10万多件甲骨文,还有大象、虎、豹、貘、水牛、野猪和熊等...

气候学的发展动态
答:美国学者用数值方法模拟了 1万多年前的古气候状态。并广泛开展了对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研究。随着气象卫星的应用,气候资料的数量激增,用电子计算机快速处理气候资料的业务也随之发展,并提出了监视地球气候变化征兆的气候监测计划。从70年代起,气候学已扩展到同时涉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气候系统...

地球古气候是什么样的? 跪求!在线等!!!
答:这种新的古地理条件导致沉积相及生物界的变化。从三叠纪起,陆相沉积在世界各地,尤其在中国及亚洲其它地区都有大量分布。古气候方面,三叠纪初期继承了二叠纪末期干旱的特点;到中、晚期之后,气候向湿热过渡,由此出现了红色岩层含煤沉积、旱生性植物向湿热性植物发展的现象。植物地理区也同时发生了分异。 参考:http://...

古气候变化原因分析
答:2.4.3.1 古板块位置决定了石炭纪—二叠纪古气候的总变化趋势 在早石炭世,北半球存在劳亚、中朝、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古陆,在南半球存在冈瓦纳古陆,在大陆中部赤道附近为古特提斯洋。古地磁资料研究表明,华北石炭纪—二叠纪古地理位置位于赤道以北的低纬度地区(杨振宇,马醒华等,1998)以及南北...

历史气候的中国历史气候变迁
答:由各种自然演变遗留的印记来获取历史时期的气候信息是古气候研究的有效途径。这样取得的测量记录经过合理的解释,可以用来表示温度、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变化,被称为代用气候记录,不过需要有充足的科学根据才能认定这些测量值究竟代表何种气候要素。历史文献记载也是一种代用气候记录。中国历史文献记载的时间可以...

跨越200万年的水文气候记录出炉,是什么样的?该如何了解?
答:在过去的50年里,米兰科维奇假说不仅成为古气候研究的理论范式,而且还为古气候研究提供了天文测年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古气候学家利用深海沉积物中的碳和氧同位素记录来重建新生代气候史。迄今为止,最有影响力的整合曲线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古海洋学教授Jim Zachos团队在2001年发表在《科学》上...

地质气候研究简史
答:历史上,人们很早就开始留意地球气候变迁留下的印记。北宋时期的沈括,通过观察地层和生物化石的特性,揭示了地质时期曾发生的重大气候变迁和海陆变迁的线索。这一发现为1840年瑞士地质学家J.L.R.阿加西的突破奠定了基础,他首次根据阿尔卑斯山地的冰川堆积,提出了地球气候历史中存在冰期的概念。20世纪初,...

竺可桢先生将中国古代的气候变迁时期分为()。
答:竺可桢先生将中国古代的气候变迁时期分为考古时期、物候时期、方志时期。竺可桢先生是一位著名的中国科学家,他在气候学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他将中国古代的气候变迁时期分为考古时期、物候时期、方志时期,这一划分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气候变化的历史和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考古时期是竺可桢先生划分的中国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