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登战役:西线德军最后的反击

作者&投稿:贸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944年12月16日,“二战”结束前西线最后、也是最大规模的战役“阿登战役”爆发。这次发动攻击的是一直节节败退的德国人。“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景致”,一名德国奥宁堡部队的士兵后来回忆说。他们以为能够重现4年前席卷英法军队的情景,然而最终结果,却是西线盟军踏上了直捣柏林之路。
1944年深秋,战争从东西南三面向德国本土逼近。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计划从1944年9月底开始在德军最高统帅部秘密地策划。这个被命名为“莱茵河卫兵”的作战计划(主要内容是:集中优势兵力,迅速突破盟军防线,强渡马斯河,夺取盟军的主要补给港口安特卫普,把盟军一分为二,并制造第二个敦刻尔克,然后再转头来对付苏联),由希特勒亲自设计,他试图通过欧洲西线战场的最后一次攻势,迫使盟军从德国本土撤出,重新夺回西线主动权。
这几乎就是4年前曼斯坦因计划的小型翻版。1940年,被盟军公认为德军最伟大将领之一的曼斯坦因元帅(当时他只是一位少将)制定了全然不同于德军传统的西线作战方式(那是自毛奇和斯蒂芬计划以来德军对法国作战的传统思维,即通过内线调动兵力上的优势击败对手,再将获胜后的兵力调动之另一条战线再次获得兵力优势)。
丘吉尔后来评价德军的战略意图时分析道:“德国陆军最高统帅部计划穿过阿登山脉进行大规模的突击,在肩胛处切断盟军北方集团军的弯曲的左臂。这一行动除规模较大和速度与武器不同以外,很像拿破仑在奥斯特利茨战役突袭普拉赞高原,切断和破坏奥俄联军的迂回运动,并突破其中央阵地。”
遗憾的是,这些分析都是马后炮了。在丘吉尔的伟大著作《二战回忆录》中,他表示,当时他对德军的判断是一场“我们明知危险而又甘冒这种危险”。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对于德军的进攻还是缺乏关注:“德军第6党卫装甲军是一支大家公认的劲旅……12月初那条战线的战斗沉寂下去时,他暂时逃脱了我方情报部门的监视。”而此时统领英国军队的蒙哥马利则更乐观:“目前敌军在所有战线上都在打防御战;他们的处境已不可能使他们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战了。”
蒙哥马利虽然没有猜对前半部分,却猜对了后半部分。“莱茵河卫兵”计划是一种天才。然而现实却很残酷。德军的当前实力远不能和4年前相比。参与阿登战役特种作战的德军特种作战头目斯科尔兹内回忆起希特勒接见他时说道:“我记得他说我们将在阿登部署6000门火炮,此外,德国空军将派出约2000架飞机,其中包括许多新型喷气机。”事实却是,德军选择了在最恶劣的天气发动进攻,因为那时盟军的飞机不能起飞。
经验丰富的德军西线总司令龙德施泰特元帅和B集团军司令莫德尔元帅对希特勒的计划深表忧虑,然而当11月3日两人从希特勒的特使约德尔上将手中接过“莱茵河卫兵”详细作战计划时,上面有希特勒的亲笔字迹:“不得更改。”
命运已经决定了。
希特勒此时已经罢免了与他意见不合的曼斯坦因。他试图从东线抽掉部队形成西线的部分局部优势,突破阿登山区美军霍奇斯将军美军第一集团军和巴顿指挥的美国第3集团军的结合部之间85英里宽的薄弱防区。“现有部队肯定能突破的地方……防线单薄,他们也不会料到我们会发起突袭。因此,充分利用敌人毫无防备的因素,在敌机不能起飞的气候下发起突然袭击,我们就能指望取得迅速突破。”为此德国发布了关于建立“人民近卫军”的命令,应征年龄从16~60岁,训练时间只有短短不到两个月。
12月16日拂晓进攻发起后,德军迅速突破美军防线。“德军突破我军防线达80公里,他们涌向突破口,就像洪水冲进被炸开的堤坝一样。而美国人则沿所有道路向西拼命逃跑。”美国记者英格索尔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德国第5装甲集团军在第二天就成功地用一个钳形攻势包围了美军第106师的两个团,迫使美军7000多人投降。这是美军在欧洲战场上遭到的最严重失败,一切似乎预示着希特勒的计划将要成功。
然而当德军第5装甲集团军第47装甲军抵达公路交通枢纽巴斯托涅时,却只留下战斗力不强的第26人民掷弹兵师攻打该城,主力第二装甲师和装甲教导师绕城继续前进。至12月20日,德军的进攻部队已形成一支宽约100公里、纵深30~50公里的凸出部,并继续向前推进。没人能想到,巴斯托涅这个小城,会成为巴登战役中的马耳他。
对德军的进攻,艾森豪威尔火速将美军第82和第101空降师调往德军尚未攻克但已经越过的巴斯托涅—圣维特一线增援。此后他迅速采取南攻北守的方针:一个最重要的命令,就是巴顿的美国第3集团军北上攻击德军的凸出部。“这只乌龟已经把头伸得太长了。”丘吉尔在给陆军元帅史末兹的信中写道。
当德军攻势发动一周后,天气好转了。美国第8航空队的战斗机重新遮蔽了西欧的天空。猛烈的轰炸迫使德军装甲部队无法在白天活动。在巴顿第3集团军和霍奇斯的第一集团军的夹攻下,德军在1月28日,被彻底赶回到原来的阵地。此时,那个在德军共计潮流中孤立的礁石巴斯托涅仍然没有被攻克。
尽管丘吉尔为英军在此役中无所作为进行辩解,但他无法不盛赞美军在巴登战役中的英勇。“毫无疑问,这是美国人在战争中最伟大的一役,并且我相信,这将被认为是美国人永垂不朽的胜利。”

阿登战役:西线德军最后的反击
答:1944年12月16日,“二战”结束前西线最后、也是最大规模的战役“阿登战役”爆发。这次发动攻击的是一直节节败退的德国人。“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景致”,一名德国奥宁堡部队的士兵后来回忆说。他们以为能够重现4年前席卷英法军队的情景,然而最终结果,却是西线盟军踏上了直捣柏林之路。1944年深秋,...

德军最后的反击 阿登森林反击战为什么失败?
答:已经穷途末路的希特勒做出了最后的反抗。德军在法国东北部的阿登森林投入几十万兵力。开始最后的反击,阿登战役的目的为了夺取并破坏安特卫普港,使得盟军在短时间内无法装卸大量的军用物资。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暂时稳住西线,争取和盟军谈判;二是把西线的部队调到东线对抗苏联,延长战争时间,以期局势发...

德国的最后逆袭,垂死挣扎的阿登反击战,效果到底如何?
答:阿登反击战时的情况对德国来说不是很好。他们已经失去了制空权,罗马尼亚的油田也失去了。东线中央集团军的主力已被苏联军队消灭。冬季战斗将很快开始。如果德国军队不能发起反击,估计德军很快就会被击败。阿登反击战是西线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阵地反击。在这场战斗中,德军损失了10万人、600辆坦克和1600...

阿登反击战的结果是什么 阿登反击战的影响介绍
答:阿登反击战的影响中,虽然德军损失与盟军相当,但是盟军能轻易地补充他们的损失,而德军不能,而且德军已投入了他们最后的精锐部队,此后,德军在西线再也无力阻挡盟军的进攻了,阿登反击战的影响最直接的是导致德军必然退出二战的舞台,冷战格局最终形成,世界最终在两极格局中发展。

为什么说阿登战役是二战末期德军最后的机会?
答:当时同盟国媒体原依战役爆发所地称阿登战役或亚尔丁之役,但盟军将士依作战经过称之为突出部之役,而德国B集团军群则称之为守望莱茵河作战),发生于1944年12月16日到1945年1月25日,是指纳粹德国于二战末期在欧洲西线战场比利时瓦隆的阿登地区发动的攻势。此次战役与一些次作战协调进行,其中包括地板行动...

二战德军的阿登反击战策略正不正确??
答:柏林始终是要失守的所以这场战役无论从战略和战术上看,都是正确的。保住本土,要挟和谈是不被亡国的最后希望当然,说这是二战的当中的一次转折,即是因为盟军最终赢得了阿登战役的胜利。 在起初的一段时间里,盟军几乎被打得晕头转向,特别是在盟军后方空降的破坏小队 《坦克大决战》《哈特的战争》中...

第二次大战的重要战役名称
答:西欧// 黄色计划:纳粹德国闪击低法国。白色计划:吞并波兰。 阿登反击战:西线德军最后一次进攻战,二线德军突袭绝对优势的盟军。 市场花园行动:最大规模的空降战役,盟军计划失败。卫国战争// 巴巴罗萨计划: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基辅会战:战争史上最大的包围战,苏军被消灭60多万。

阿登战役德国为什么战败?德国如果胜利会怎么样?
答:德军的战略意图是集中兵力给于西线盟军大量沙伤,争取和谈后,再集中力量在东线发动反击,最后实现体面地停火。阿登反击战如果德军胜利,1945年2月苏军会迅速跨过波兰,4月攻克柏林,德军指挥部彻底被歼灭。苏维埃德国成立,西线残余德军向盟军投降,并且和盟军组成联军向苏军反击。苏军意图统一欧洲,苏联携击败...

从二战爆发到德国投降的西线战场战役
答:9、阿登战役:1944年12月16-1945年1月8日,德国最后的反击。当时盟军打到德国边境,被齐菲格防线挡住,小胡子发动反击,投入最后的预备队,在阿登进行反击,此战之后,德国彻底丧失战略反击能力 10、挺进莱茵河:英国和美国军队从上下游越过莱茵河,进入德国腹地,德国依赖的天线彻底失手 11、鲁尔战役:...

德军的最后反击:阿登反击战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答:就在这24小时里,希特勒为了扭转战局,挽救其失败的命运,集中兵力在密林覆盖的阿登地区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击战。12月16日凌晨5点30分,德军8个装甲师和13个步兵师向美国第1集团军的5个师发动了全面进攻。由于德军的进攻战线呈“突出”阵形,此次战役被称为突出部战役,战斗一直持续了6个星期。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