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乡记文言文题

作者&投稿:栾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饿乡记》全文翻译

[1]荡然:荡然无存,一无所有。

[2]菽:豆类。彘:猪。

[3]导引:一作道引。古代有“道气令和、道体令柔”之说,原为古代强身除病的一种方法。

《庄子刻意》成玄英疏云,“导引神气,以养形魄。延年之道,驻形之术。”

辟谷:亦称“断谷”或“绝谷”,即不吃五谷的意思。据说也是一种修养的方法。

辟谷时必须兼做导引等工夫。《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性多病,即导引不食谷。”

裴骃集解,“服辟谷之药而静居行气。”后为道教承袭,当作“修仙”方法之一。

道教认为人体中省叫做“三尸”(或称“三彭”、“三虫”)的邪怪,靠五谷而生,危害人体,经辟谷修炼可除“三尸”,长生不老。 [4]干谒:有所要求而趋奉请见。

[5]交谪:互相责骂。谪(zhé哲):谴责、责备。

[6]揶揄:戏弄,侮弄。 [7]徜然:安然自得的样子。

[8]平居:平时。图维:谋划。

[9]蕲:求。 [10]为人动:被别人诱惑煽动。

[11]乖俗:违背世俗。 [12]守死善道:坚守善道,至死不逾。

语出《论语泰伯》。 [13]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君的长子和次子,武王灭商,兄弟二人逃往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

事见《史记伯夷列传》。 [14]灵辄:春秋晋人,赵盾在翳桑见灵辄饿,给以食,食其半。

盾问其故,告以遗其母,盾因与之箪食与肉。后晋灵公伏兵谋杀赵盾,灵辄时为灵公甲士,倒戟护赵盾,使得免。

赵盾:即赵宣子,曾在晋国执政。 [15]“而齐有饿民”五句《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世可食。”微:非,表示不同意。

[16]颜、曾:颜渊、曾参,孔子的得意弟子,受到儒家的推重。 [17]原宪,字子思,孔子弟子。

[18]于陵仲子:即陈仲子,战国齐国(一说楚国)人,居于陵(地名),因不求人而断粮,三日不食,便不能坚持,爬到李子树上去吃被虫子咬了大半的李子。孟子讥讽他住不到伯夷筑的房子,吃不到伯夷生产的粮食,一定会去住盗跖筑的房,吃盗跖种的粮。

(事见《孟子滕文公下》。) [19]梁武皇帝:即萧衍。

南朝梁的建立者,后东魏降将侯景反,攻破都城,饥病而死。 [20]赵武灵王:战国时赵国君。

后在内乱中被围困于沙丘宫,饿死。 [21]赵幽王:即刘友,汉高祖刘邦第六子,立为淮阴王,后改赵王,以诸吕女为后,而爱他姬,诸吕女谗于吕后,吕后怒,召友至,幽禁之,绝食而死。

谥幽。 [22]周亚夫:西汉名将,沛人,周勃子。

初封条侯,文帝时,匈奴入寇,周为将军,屯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军令严整,景帝时,任太尉,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拜为丞相。后因其子私买御物下狱,绝食死。

[23]邓通:西汉南安人。汉文商时,为黄头郎,后得宠信,封为大夫。

前后赏赐无数,并赐以蜀严道铜山,许其铸钱,邓氏钱遍于天下。景帝时有人告发邓通盗,遂没收其家财入官,邓通留食人家,穷因而死。

[24]尚主:娶天子之女为妻。又称“尚公主”。

[25]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语出《中庸》。朱熹注云:“此言素其位而行也。”

意思是说君子应该行其所当行,不要求其所不当求。 [26]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语出《论语述而》。

意为满足了心意,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呢? [27]龚胜:汉彭城人。渤海郡太守,光禄大夫。

王莽篡位后,辞官归里,王莽遣使征之,胜绝饮食,积十四日而死。 [28]司空图:唐虞乡人,累官礼部郎中,年全忠篡位后,召为礼部尚书,不赴,绝食而死。

[29]谢枋得:陆弋阳人,德祐初以江东提刑知信州,元兵东下,入山中,宋亡后居闽中,有人荐官不出,后为福建参政魏天祐强行送注都城,不食而死。[1] 是一篇寓言式的杂文,以“饿乡”为寓,写守志之士宁穷俄至死,也不能仰人鼻息,苟且偷生;凡不能坚守节操,希图苟活者,必混同流俗,为人所用;至于王侯贵戚因“遭变故”而被迫入“饿乡”者,也不能与守志之士同日而语。

在作者的笔下,“俄乡”是一个没有矛盾,没有丑恶的理想之所。最后写自己“穷于世久矣”,亦欲往“饿乡”一游,流露了作者对于自己身世的感慨,其中有揭露社会黑暗,表现不满情绪的意思。

该文联想丰富,博引史事以阐明入“饿乡”、不入“饿乡”与误入“饿乡”等不同情况,不流于空论,行文流畅,笔力健朗,表观了作者散文的特点 没有译文,你也在做作业么?我觉得是11B 12 C 13 D项 “突出了自己到达“饿乡”之艰难” 概括错误断句 周之初,武王伐纣,伯夷、叔齐耻食其粟,由首阳山以去,至饿乡。饿乡之有人,自是始。

2. 乡鹅招供文言文答案

译文及资料可供参考:

明朝万历年间,钱若赓担任临江府的知府。他爱民勤政,精敏干练,工作很有成绩。

某年,有个乡下人,拎了一只鹅进城。为了办事方便,他进城以后,就把鹅寄放在一家旅店里。可是,等他办完事回来讨鹅时,那店主竟耍无赖说:“那四只鹅,都是我养的,没有你的鹅!”

乡下人很气愤,就与店主讲理,可是,他没有文化,嘴笨舌钝,辩不过伶牙俐齿的店主。无可奈何,只得去郡府门前,击鼓告状。

知府钱若赓,细心听取了乡下人的申诉,立即差人把那家旅店里的四只鹅,全部取来。命令把鹅分关四处,每处配给一张纸、一支毛笔、一方砚台,说:“这是让鹅自己招供,写出:谁属于乡下人的。”

城里的老百姓们,听到这个消息,都十分惊奇地前来观看,包括差役们在内,对钱若赓独特的审案方式,觉得惊异和纳闷。

那钱若赓似乎对案子并不很经心,布置完,就退堂用餐去了。隔了一会儿,他派人来传问:“鹅招供了没有?”

看守鹅的差役,忍住笑,回答道:“没有。”

又过了片刻,钱若赓步出内室,亲自下堂巡视那四只分关着的鹅。看过以后,微笑地点头说:“嗯,它们已经招供了。”说罢,伸手指向一只鹅,肯定地说:“这只鹅,就是乡下人的!”

钱若赓确实说对了。

钱若赓并不认识乡下人的鹅,他的判断是怎样做出来的呢?原来,钱若赓知道,乡下人喂的鹅,吃野草,粪色发青。城里人喂的鹅,吃谷子,粪色发黄。若要确定鹅的主人,无须问人,只看鹅粪便知。钱若赓派人把鹅分关四处,等待察看到它们的粪便颜色,就是取得了鹅的招供。

钱若赓把自己判断的根据讲出之后,那个狡猾的旅舍店主,顿时脸色煞白,只是一味地磕头认罪。

这故事启示我们:深入生活,细心观察、研究生活,从而获得生活的知识、经验,就能使人变得聪明,遇事有主见,有办法,出新招。以上是依常理而言。

还是一层玄理,就得用心去体悟了:古人讲:“福至心灵。”“思之思之,鬼神通之。”“心有灵犀一点通!”说的就是这层道理。钱若赓是一位清官,爱民助民,一颗心常系于民,神必佑之,助之。所以他常有新招,应运而生,得心应手,并显得非常自然。

3. 古文醉乡记全文翻译,急

作品原文编辑

昔众尝至一乡陬[1],颓然靡然[2],昏昏冥冥[3],天地为之易位,日月为之失明,目为之眩[4],心为之荒惑[5],体力之败乱[6]。问之人:“是何乡也?”曰:“酣适之方[7],甘旨之尝[8],以徜以徉[9],是为醉乡。”

呜呼!是为醉乡也欤?古之人不余欺也,吾尝闻夫刘伶、阮籍之徒矣[10]。当是时,神州陆沉,中原鼎沸,所天下之入,放纵恣肆,淋漓颠倒,相率入醉乡不巳。而以吾所见,其间未尝有可乐者。或以为可以解忧云耳[12]。夫忧之可以解者,非真忧也,夫果有其忧焉,抑亦必不解也。况醉乡实不能解其忧也,然则入醉乡者,皆无有忧也。

呜呼!自刘、阮以来,醉乡追天下;醉乡有人,天下无人矣。昏昏然,冥冥然,颓堕委靡,入而不知出焉。其不入而迷者,岂无其人音欤[13]?而荒惑败乱者,率指以为笑[14],则真醉乡之徒也已。

作品译文

从前我曾游至一地方,一到那里就浑身发软,歪歪倒倒,昏昏沉沉,迷迷糊糊,天地因此变换了位置,日月因此失去了光明,眼睛因此发花,心因此荒乱迷惑,身体因此衰败不堪。我向别人打听说:“这是什么地方?”回答说:“畅快舒适的地方,可以尝到美味的地方,可以徘徊闲散的地方,这里便是醉乡。”

啊!这里便是醉乡了吗?古人果然没有欺骗我。我曾听说刘伶、阮籍这一类的人迷恋醉乡的事。在那个时代,国土沦丧,中原纷乱,天下的人,放纵自己痛饮之后便颠颠倒倒,一个接一个不断的进入醉乡了。据我所见,那里不曾有可使人快乐的地方,有的人认为那里可使人消除忧愁。如果是可以消除的,就不是真的忧愁;如果是真有了忧愁的人,或许也不必去消除它。何况醉乡实在不能使人消除忧愁,那么,进入醉乡的人,都是没有忧愁的人。

啊!自从刘伶、阮籍以来,醉乡遍及天下;醉乡有了人,天下就没人了。这样的境况昏昏沉沉,迷迷糊糊,颓废消沉,萎靡不振,进去了就不知道出来了。虽然不曾进去而被迷惑了想进去的人,难道没有那样的人吗?而昏聩无能,丧德败乱的人,常被人指着他们取笑的人,就真不愧是醉乡中的酒徒了啊!

【说明】此篇乃愤世嫉俗之文章,作者巧借醉乡以指桑骂槐,旁敲侧击。明指于酒国醉生梦死,颓废消沉,放浪形骸,麻木不仁之辈,但在结文中,话锋一转,直指众人皆醉我独醒,不醉自乱,倒行逆施之不入而迷者,醒眼看醉人,切莫笑人而反笑己,五十步笑百步。全文用字简朴,笔锋犀利,生动灵活,通俗易懂。

4. 古文题《核工记》 帮帮忙啊

工记

〔清〕宋起凤

〔注释〕①季弟:最小的弟弟。②雉(zhì):城墙垛子。③桴(fú):鼓槌。④章:棵。⑤衲(nà):和尚穿的衣服,这里指代和尚。⑥卷帙(zhì):书卷,这里指佛经。⑦小陀(tuó):小和尚。⑧浮屠:宝塔。⑨半黍:半分长。⑩舣(yì):船靠岸。11半规:半圆。12招提:佛寺。13隐:凭、靠。14各殊致意:情态各不相同。15殆谓是欤:大概说的就是这吧!

参考答案:

两文非常相似,皆以物为说明对象,又兼有人事。两文都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主体部分采用空间顺序介绍雕刻品,先整体后局部。两文都有观察细致、说明生动的特点,在客观描述中不乏作者丰富的想像。

不同之处在于:说明对象有别,一为核舟,突出“苏轼泛舟赤壁”的主题;一为桃坠,突出“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



饿乡记文言文翻译饿乡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欣赏
答:1、《饿乡记》翻译:醉乡、睡乡的境界稍进一层,便有饿乡,(那是)王绩、苏轼两人没有游历过的地方。那地方、风俗、人物和两乡大同小异。可是那节操崇尚廉介,品行崇尚高贵,气节崇尚高洁,磨砺圣贤,排斥庸俗,却又是醉乡、睡乡所比不上的。从前伯夷、叔齐,曾经到过这饿乡,爱那境界,徘徊不忍...

饿乡记文言文题
答:[1] 是一篇寓言式的杂文,以“饿乡”为寓,写守志之士宁穷俄至死,也不能仰人鼻息,苟且偷生;凡不能坚守节操,希图苟活者,必混同流俗,为人所用;至于王侯贵戚因“遭变故”而被迫入“饿乡”者,也不能与守志之士同日而语。 在作者的笔下,“俄乡”是一个没有矛盾,没有丑恶的理想之所。最后写自己“穷于世久...

饿乡记文言文翻译 饿乡记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欣赏
答:1、《饿乡记》翻译:醉乡、睡乡的境界稍进一层,便有饿乡,(那是)王绩、苏轼两人没有游历过的地方。那地方、风俗、人物和两乡大同小异。可是那节操崇尚廉介,品行崇尚高贵,气节崇尚高洁,磨砺圣贤,排斥庸俗,却又是醉乡、睡乡所比不上的。从前伯夷、叔齐,曾经到过这饿乡,爱那境界,徘徊不忍...

饿乡记文言文翻译
答:1、《饿乡记》翻译:醉乡、睡乡的境界稍进一层,便有饿乡,(那是)王绩、苏轼两人没有游历过的地方。那地方、风俗、人物和两乡大同小异。可是那节操崇尚廉介,品行崇尚高贵,气节崇尚高洁,磨砺圣贤,排斥庸俗,却又是醉乡、睡乡所比不上的。从前伯夷、叔齐,曾经到过这饿乡,爱那境界,徘徊不忍...

饿乡记文言文翻译
答:文言文饿乡记讲述了守志之士宁穷饿致死,也不愿仰人鼻息苟且偷生。凡不能坚守节操,希图苟活者,必混同流俗,为人所用。至于王侯贵戚因遭变故而被迫入饿乡者,也不能与守志之士同日而语。全文翻译:我的朋友黄越甫曾经过饿乡,回来同我说:“这乡里很好,不是俗人所知道的。”我起初不以为然。近...

饿乡记文言文翻译 饿乡记全文翻译
答:《饿乡记》的原文 醉乡、睡乡之境稍进焉,则有饿乡,王、苏二子之所未曾游也。其土其俗其人,与二乡大同而小异。但其节尚介,行尚高,气尚清,磨砺圣贤,排斥庸俗,则又醉乡、睡乡之所未逮也。昔者伯夷、叔齐,尝造是乡,爱其境,婆娑不忍去。乡之人留之,群奉为主,凡有过客,悉禀命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