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能的慈禧为何在权利的控制上这么有才能呢?

作者&投稿:嵇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现代人大多将慈禧想象成一个迂腐、不知变通、只懂享乐的老太太,笔者认为:还是不要小瞧一个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能身居统治地位这么多年,慈禧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话说,咸丰帝病死于热河避暑山庄行宫(在今河北省承德市),御前大臣载垣、肃顺等八大臣与新皇帝载淳的生母皇太后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产生严重矛盾,叶赫那拉氏乃鼓动咸丰帝皇后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与八大臣争权,授意御史董元醇上朝奏请由皇太后垂帘听政,随即遭到八大臣抵制。
另一方面,宗族中比较最近的恭亲王奕欣与咸丰朝顾命大臣僧格林沁和军机大臣文祥等人被排斥在最高权力之外,亦极为不满。于是,叶赫那拉氏与奕䜣等人联合,发动政变。1861年十月六日,京城的老百姓云集街头,大伙儿拿着石头瓦块不断抛向被绑缚刑场的中年男人身上,将他砸得鼻青脸肿。
侩子手大刀一挥,肃顺人头落地,顾命大臣一党树倒猢狲散。要知道,当时的慈禧只是个年轻的寡妇,想要扳倒以肃顺为首的一干人等,绝不是什么容易的事。
从文献的记载来看,慈禧在打击肃顺的过程中至少做了五重准备:
一是、热河的密谋。
在顺理成章地被尊为皇太后之后,慈禧立即开始密谋扳倒外廷大臣的力量。对于慈禧来说,最佳的人选就是恭亲王奕欣。此人在咸丰执政期间郁郁不得志,皇帝逃亡到热河时曾迫不得已地将京城的一切事物全都交给奕欣来办。奕欣在京城的力量不容小觑,所以,慈禧有必要拉拢此人。
况且,奕欣的权欲非常强,所以,他亦是比较容易控制的类型。无疑,只需协调好权力分配,奕欣就是慈禧的最佳助力,事实向我们证明了慈禧的远见。
二是、回京一时的促成。
此时的慈禧尚在热河,处处受到肃顺的制衡。早在先帝逃离京城时,奕欣就已经基本掌握了京城乃至津门的军事力量,所以对于慈禧而言政变的主战场在京城而不是热河。相比之下,热河正是肃顺的辖区,在这里政变是万万不能成功的。至于该如何回到京城,慈禧展现了她的智慧。
肃顺无疑希望两宫及幼帝一直留在热河,挟天子以令天下,所以慈禧务必寻找一个肃顺无法拒绝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在太庙为先帝举办葬礼,以及扶持新帝登基。显然,热河是没有太庙的,肃顺根本没有办法以任何形式拒绝慈禧的两个提议。
三是、分化敌人。
肃顺之所以难对付,关键在于他与载垣、端华等人同气连枝。显然,这群人的力量无可估量,只有将他们分化成若干个部分,才有希望逐一击破。值此之际,在政治上将他们分化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双方的既得利益有不可调和的冲突,所以只能从其他方面下手。
故此,慈禧将归京的队伍分成两组,第一组是咸丰灵柩的护送队,第二组是幼帝的护送队。在太后的安排下,由肃顺来护送先帝的灵柩,端华二人负责护卫慈禧及幼帝的周全。两队人马并不同步,肃顺在大路护送灵柩,速度比较慢,而两宫太后所走的小路显然更快些。
这种安排,彻底断绝了肃顺提前笼络京中同党的可能。慈禧抢占先机后,得以及时组织力量,应对即将到来的政变。
四是、以寡妇身份博取同情。慈禧一介女流,她的优势就是可以向中立派示弱,将敌人推上风口浪尖。
两宫刚刚回京,慈禧便向前来迎接的文武大臣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倾诉了这段时间的悲惨经历,肃顺等人目无天子欺君犯上云云。虽然,有些夸张的成分,但文武大臣均深表同情。联想到肃顺平日里飞扬跋扈的作风,群臣无不同仇敌忾,甚至,有人来到太后面前问道:“何不重治其罪?”是以处于“弱势群体”的慈禧,得以“顺理成章”地对肃顺进行降职、卸任、拿问等一系列处置。
最后、是雷厉风行的捉拿行动。
前文中所作出的一切准备都是铺垫,政变的关键仍在武力手段。同年九月三十日,慈禧以新帝的名义迅速接触了肃顺等人的公职。三天后,慈禧秘密逮捕了载垣、端华等人,折断了肃顺的臂膀。当官兵围堵了肃顺时,他尚被蒙在鼓里。肃顺万万没想到,自己在护送先帝灵柩返京的路上遭到缉拿,命不久矣。
十月六日,肃顺一党被押赴刑场,直至被处死他们仍没搞清自己是如何垮台的。自九月三十日政变正式行动,直到肃顺等人人头落地,仅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一切都是慈禧、慈安这两名女流之辈策划的。至此,先帝死后风头无两的八位“赞襄政务王大臣”没能掀起任何风浪,迅速遭到后党的打压。各界赞叹:“办理神速,为中外人情所不料,尤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从此,慈禧作为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产物和他们的代表,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进行了47年的罪恶统治。她上台的第一桩罪行,就是“借师助剿”,和外国侵略者共同血腥镇压了著名的太平天国运动。中国历史上许多不平等条约如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新约》、中日《马关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等都是在她统治时期与外国签订的。她的篡政和统治,使近代中国蒙受了无穷无尽的屈辱。

慈禧手里有什么王牌?慈禧的权力为何没有人能动摇?
答:而慈禧之所以能够当上太后,主要是因为她是大阿哥的生母。第二,慈禧的权利是如何一步步稳固起来的?咸丰皇帝临终的时候,将权力分别交给了两宫皇太后以及八位顾命大臣。可是慈禧和慈安皇太后为了将权力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发动了辛酉政变,除掉了八位顾命大臣。从此以后,慈禧和慈安皇太后就掌握了...

慈禧太后为什么权利那么大?
答:其次,因为皇帝年幼,慈禧太后充当摄政王的身份,垂帘听政一事出现之后,让慈禧充分感受到了皇家权力带来的众多好处,于此同时,她的野心就出现了,想要彻底的去掌控朝堂,控制大清的天下。毕竟不管是对于谁来说,享受万万人之上的崇高地位,绝对是难以拒绝的一种诱惑。最后,慈禧太后喜欢享受奢华的生活,...

慈禧为什么能掌权50多年?
答:慈禧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为因应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汉族重臣,...

为啥清朝在慈禧死后才开始大乱,慈禧真有那么大的威力?
答: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但这时,之前的那些汉族官僚死的死,老的老,朝廷基本上已无能人可用,慈禧更明白,依靠朝中那些只知道遛鸟、逛八大胡同的八旗子弟,更挽救不了清朝。于是,慈禧把目标放在了袁世凯身上,重用了袁世凯,给了他极大的权力。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袁世凯手握兵权,相继多次镇压...

慈禧太后和武则天同为女掌权者,两人在手段上谁更狠毒?
答:慈禧 慈禧,清朝的实际掌权人,更是一位雄心勃勃的领导者。她生性残暴,独裁、巨有强烈的政治野心等,是个非常狠毒的女人。当政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数十年,依赖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湘军攻破太平天国之际,果断杀伐,杀害太平军将士十余万人,其恶行令人发指。2.武则天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

慈禧太后走上晚清权力巅峰,有哪些因素导致?
答:慈禧能够入宫掌权,最终走向权利的巅峰,并不会一蹴而就的,这和她的出身,她的能力都有分不开的关系;而且当时的皇后比较心善,给了慈禧一个机会,慈禧又生了一个皇子,母凭子贵,所以才能一步步坐上皇帝的宝座,称为了大清朝晚期的权利中心。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分析一下。一、慈禧的背景。慈禧并...

慈禧究竟是一位铁腕政治家,还是毫无见识的妇人呢?
答:无能的性格,着实让人感到厌恶。慈禧太后执政后期已经没有太多的奢望,只希望能够平稳度过人生最后一段时期,不惜牺牲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洋务运动的破产,戊戌变法的失败,都和慈禧太后有牵扯不清的关系。慈禧太后现在第一目标是保持住自己手中的权力,国家和民族已经排在了第二名,完全忘记了身上责任。

慈禧真的是一个狠毒之人吗?慈禧的贡献都有什么?
答:慈禧精于权术,但治国无能慈禧太后有着自助必报,而且蛮横专横的性格特征,但她自己对于权术这一块又十分的精明,慈禧太后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初进宫的时候她,就不断的学习文化,甚至陪皇帝读书,从而逐渐熟悉沟通的情况,在斗争中,她会使用套路来控制皇帝。但慈禧毕竟是女流之辈,在管理上并无太多的...

吕后武则天都是一路杀伐,慈禧并没有,为何她的地位无人撼动?
答:而那些大臣在进行权力斗争的时候,是占有天然优势的,就是不允许“外戚干政”。所以,吕后去世后,大臣们讨伐诸吕,显得理直气壮。武则天去世后,朝臣及皇室对武三思等人的清算,也很是扬眉吐气。当时内忧外患很多,有太平天国运动,有列强入侵,有改变祖宗规矩的维新变法,有义和团运动。慈禧在这个过程中...

慈禧究竟有什么手腕,能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
答:二、批阅奏章,为专政打下基础咸丰的兴趣并不在政事之上,加上他自身的能力欠缺,对内政外交常常感到无能为力,长此以往,甚至连奏章都不想看。慈禧读过经史,会断句写字,阅读奏章对于她来说并非难事,因此便开始帮着批复奏章,慢慢的接触到了权力之事,她的目标已经不仅仅是成为帝王宠妃了,而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