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颁布了那么多的圣旨,为何如今流传下来的屈指可数?

作者&投稿:紫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历史 源远流长,自从秦始皇荡平六国一统天下之后,他在中国便建立起 历史 上第一个统一的君主专制的封建王朝,开始了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

从那个时候开始,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皇权,掌握着天下臣民的生杀大权,正所谓: 普天下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皇帝凌驾于任何人之上,皇帝的话就是金科玉律,天下臣民无有不从,皇帝颁布的圣旨就是法律,天下臣民都要遵循。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前几年特别流行的一句话:“青春都去哪了,时间都去哪了。”如今我想问一句:在中国 历史 上有那么多的王朝,历经了那么多位皇帝, 这么多年来累加起来,他们所颁布的圣旨不计其数,为什么如今世上存在的圣旨屈指可数,圣旨都去哪了呢?

图片:皇帝颁布圣旨剧照

顾名思义,圣旨就是在中国古代 社会 ,皇帝对天下臣民或者对某位大臣颁布的命令、下达的旨意,是中国古代皇帝皇权的象征,只有皇帝才有资格颁布圣旨, 圣旨在中国古代 社会 是最高规格的,是皇帝专用之物,其材料和做工都非常考究。

采用上好的蚕丝制成绫锦,上面绣着祥云瑞鹤,富丽堂皇,处处彰显皇家的体面和天家的风范,其轴柄也是根据领旨官员品级的不同有严格的划分,其等级划分是非常严格的。

为了防止有人假传圣旨,圣旨的两端还特地作了防伪标志,无论从拟稿到誊写,均由当时顶级的高手来完成,不管从字迹还是从内容来说,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考古价值,就连其本身的价值也是非常昂贵的。

图片:圣旨的内容剧照

当我们看古装剧的时候,每次皇帝颁布圣旨的时候,都会有传旨太监扯着嗓子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宣读完毕后都会有“钦此谢恩”这样的落款,由此可见,圣旨的内容是有严格格式的。

大臣们在接旨的时候都要提前摆放香案,当传旨太监宣读圣旨的时候,在场的所有人要跪倒在地,仔细聆听,待传旨太监宣读圣旨完毕之后,领旨及下跪所有的人都要高呼:“谢主隆恩”,之后才能起身接旨。

圣旨就是皇帝的旨意,见圣旨犹如皇帝亲临,这既是对皇帝的尊重,也是对皇权的敬畏。身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他们所说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金科玉律,都是不可随意更改的。

所有的人都必须遵从旨意行事,即使圣旨上写要株连九族,那么,接旨的人也要谢主隆恩接旨,然后从容赴死, 因为在中国古代倡导忠君爱国,自古忠臣良将千古留名。

忤逆是十恶不赦的大罪,更是要不忠的表现,这样的臣子不但会被株连九族,而且还会遗臭万年,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死视为不忠。

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当时的人们对圣旨是非常敬重的,不可能刚刚宣读完毕就直接给烧掉了,这不仅是对皇权的蔑视,更是对皇帝本身的轻慢,光从圣旨本身的价值来说也是不可能的。

图片:跪接圣旨剧照

那么,在中国的 历史 上,历经那么多的皇帝,曾经下达过那么多的圣旨,那些圣旨都去哪了呢?

一般的圣旨都是一式两份,一份是宣读然后交给领旨的人保存,另一份则是皇帝本人保留,皇帝身边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将圣旨存档保存,这也是为了防止心怀叵测的人假传圣旨。

(一)领旨人的圣旨

领旨的人自然会对圣旨小心保存,因为这是皇帝的恩赐,是光耀门楣祖上有光的好事,他们自然要小心翼翼 的 收藏,进而将其世代传承下去,成为家传之宝。

在中国古代朝代更迭很频繁,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更何况是改朝换代的大事,新的朝代已立,前朝的圣旨对于他们这些前朝臣子来说,足以表明他们和前朝君主的关系,他们与前朝君主的关系越近,圣旨就会越多,同样他们也就越危险。

为了保护他们自己以及族人的安全,也会迫不得已将前朝的圣旨销毁,防止被人搜去,让别有用心的人大做文章,进而让自己以及家族惹来无妄之灾。

图片:接圣旨剧照

(二)皇帝的颁布圣旨的存档

正所谓:一代新朝换旧朝,新的朝廷又怎么会允许前朝的圣旨存在呢,为了宣传自己新的治国理念,新的朝廷往往会将前朝的圣旨存档统统销毁。

(三)自然腐烂

圣旨的材料再名贵,做工再考究那也只是丝织品,不能长久保存。随着时间的推移圣旨保存的难度非常大,时间越久远,就越难保存下来,有很多圣旨,都因为时间的原因自然腐烂损坏,进而导致很多年代久远的圣旨不能流传于世。

图片:宣读圣旨剧照

(四)保管不善

圣旨的主要材料是丝织品,留在个人手中的圣旨尤其是作为传家宝,他们都将圣旨供奉起来,而不是像现在那些考古人员一样,对那些易腐易烂难以长期保存的物品进行密闭保存,所以那些被奉为传家宝的圣旨最终因为保存不善坏掉了。

(五)其他原因

除此之外,在烽烟四起战火纷飞的战乱年代,人们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时刻都有可能丧命,为了躲避战火纷纷四处逃命。

东西再名贵,与生命相比也不值一提,逃命要紧,又有谁会在乎这些身外之物,于是很多藏于个人家中的圣旨,在战火当中消失了。

图片:战乱逃难剧照

中国的 历史 源远流长,老祖宗为我们创造了太多的文化财富,我们只有给予财富应有的保护,才能让它们流传于世。

文章作者:子皓君



皇帝总写圣旨,为何第一句都是奉天承运?
答:因为皇帝的旨意就代表天了,所以他们奉天承运,然后就是皇帝说话。古时候没有圣旨,反而是臣子们,经常将‘圣’字挂在嘴边,以表对皇帝的仰慕,自然而然衍生出了‘圣旨’这样的敬称。皇帝的旨意都会受到臣下和百姓的重视,而皇帝本人为了以示郑重,往往也会选取一些固定的词语或句子作为圣旨的开头。比如...

古装剧常出现的“君王圣旨”,有什么冷知识呢?
答:而元朝,汉文诏书使用“上天眷命皇帝圣旨”起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种用法是从明代开始的,而且电视剧中的读法是错误的,正确的读法和写法应该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五、圣旨的结尾:电视剧中圣旨的结尾都是“钦此”二字结尾。但是真正历史上圣旨并没有专用的结束语,钦此并非是...

古代皇上传位的圣旨内容
答:准确说是遗诏 《康熙皇帝遗诏》“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 今朕年届七旬,在位六十一年,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凉德之所至也...

帝王颁发的圣旨大多和朝政有关,那么,历史上最浪漫的圣旨到底写了哪些内...
答:最浪漫的圣旨是汉宣帝刘病已写的,如果你看过《云中歌》这部小说的话,可能对刘病已并不陌生。他本来是一个平民,后来霍光将他从平民变成了皇帝,这对他来说简直就像是天上掉馅饼。为什么他要起草这道诏书呢?因为当上皇帝不久的他在众大臣的压力之下要立一位皇后,而当时整个国家最有权势的大臣就是...

古代皇权的象征之一的圣旨究竟有着怎样的特殊地位?
答:圣旨代表着皇帝的存在。很多时候,皇帝不能亲自到现场,所以就颁布一条圣旨,代表了皇帝要说的话,然后下发皇帝的命令进行执行。这个圣旨在古代也具有着非常高的地位,大多数人领取圣旨的时候,都要跪着进行领取,表示了对皇帝的尊敬以及感激。而且圣旨的存在真的是挺有价值的,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获得...

古时候的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钦此,都是什么意思喃?
答:建立君主制的国家后,自以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号称皇帝,自称曰朕。并改命为制,令为诏,从此诏书便成为皇帝布告臣民的专用文书。钦此一词象征皇帝到此亲自颁布诏书(亲临此地),古代诏书下达一般都是太监或者钦差大臣代为传诏,但接诏书如面君,需要下跪等,就像皇帝亲临,拜见皇帝一样。

古装剧常出现的“君王圣旨”,蕴含了什么被人为忽略的冷知识?
答:其实如果我们有认真研究过圣旨的话,我们就会知道,甚至其实也是有很多细节上面的差别的。比如说是圣旨的轴屏以及材质都是因为对象而有一点的差别的。甚至我们都是知道其实就是皇上的旨意吗?那么在古代社会中,皇上想要宣布一些命令的话,就会通过圣旨这样来去让众人知道自己的旨意,同时宣读圣旨的那一个人...

古代皇帝下达圣旨 多久才能传播到全国
答:古代皇帝下达圣旨,多久才能传播到全国?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会看到古代皇帝下达圣旨,给京官的圣旨肯定速度要快一些,那么如果传达给地方官,或者百姓的时候,的圣旨要多久才能传播到全国呢?首先咱们要清楚,圣旨这种东西不是说都要告诉全国老百姓的,因为大部分皇帝的圣旨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没有什么大的影响...

古代皇帝圣旨上写的什么内容?
答:圣旨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其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严格区别: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右图为明代正统年间圣旨。圣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圣旨两端则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

对于古代皇帝来说,皇帝所下达的圣旨能被更改吗?
答:他们应该以身作则,让天下人信服。古代的诏书是封建社会的皇帝发布的命令或讲话,是古代皇帝权力的展示和象征。诏书一旦发布,就不能更改,以赢得人民的信任。但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皇帝也后悔了。作为一道诏书,康熙不会只写前几个儿子的传记。它肯定会附带一个名字。如果真的要传给十四阿哥,那么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