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沟桥的简介

作者&投稿:玉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中国泸沟桥事变的资料~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历史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当时,守卫平津地区的中国守军为第29军,军长宋哲元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卢沟桥为十一孔联拱桥,拱洞由两岸向桥中心逐渐增大,拱券跨径从12.35米至13.42米不等,桥身中央微微突起93.5厘米,坡势平缓。
河面桥长213.15米,加上两端的引桥,总长266.5米。桥身总宽9.3米。桥面宽7.5米。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入口处宽32米。桥面两侧设置石栏,南侧有望柱140根,北侧有141根。望柱间距约1.8米至2米,柱高1.4米。柱间各嵌石栏板,栏高约0.85米。

扩展资料:
卢沟桥是中国全面抗战的起点,很多日本学生并不知道。当同学们在卢沟桥上驻足欣赏形态各异的石狮子时,中国语教育推进会干事长、游学团组织者叶言材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
既然来到了卢沟桥,在赞叹石狮子鬼斧神工的雕刻技艺、想象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晓月”雅趣的同时,他希望同学们能够遥想历史,对卢沟桥和抗日战争多一些认识、理解和思考。
走过卢沟桥便是宛平城。同学们一边听着宛平城的过去,一边欣赏街边的老北京民俗展示,不知不觉间来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门前。听完简单的介绍,同学们纷纷表示“想要进去看一看”。
纪念馆内,一幅幅黑白老照片、一句句介绍文字,静静的诉说着1937年至1945年那些惨痛而黑暗的战争记忆。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在“发展面向未来的中日友好关系”展厅。
叶老师表示,经过中日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和各界有识之士的长期不懈努力,中日两国在战后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并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同学们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中日关系新的未来。
走出纪念馆,一些学生告诉记者,这些照片很难有机会在日本看到,“心情变得沉重了”。也有学生表示,“要珍惜生命和和平”、“回去想再好好学习一下那段历史”。
在北京游学期间,一行人还将参观故宫、长城等名胜古迹,走访敬老院、学校等设施机构,品美食,赏京剧,在历史和现代、景胜和人文中进一步感受北京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日本大学生游学中国 听卢沟桥诉说历史

卢沟桥
旧卢沟桥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丰台区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永定河旧称卢沟河,桥亦以卢沟命名。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修。清康熙帝时毁于洪水,康熙帝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桥全长266.5米,宽7.5米,下分十一个涵孔。桥身两侧石雕护栏各有望柱140根,柱头上均雕有卧伏的大小石狮共501个(卢沟桥文物保护部门提供数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桥东为宛平县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建。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
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
石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特别是桥墩造法颇有特色,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个尖尖的船头,其作用为抗击流水的冲击。桥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桥身的石雕护栏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头刻莲座,座下为荷叶墩,柱顶刻有众多的石狮。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数之不尽的石狮子。民间有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明代《帝京景物略》也有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之辄不尽”的记载。许多游人试图搞清数目,但数来数去,眼花乱,最后只有作罢。1962年有关部门专门派人搞了一次清点,逐个编号登记,清点出大小石狮子485个,至此,应该说是“迷团冰释”了。孰料,在1979年的复查中,又发现了17个,这样,大小石狮子的总数应为502个,今后是否还会发现,谁也不敢来划这个句号。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名闻中外的卢沟桥》一文曾对这些雕刻精美、神态活现的石狮子有过极为生动的描绘:“……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有的在抚育狮儿,好像在轻轻呼唤;桥南边东部有一只石狮,高竖起一只耳朵,好似在倾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和过往行人的说话……真是千姿百态,神情活现。”天下名桥各擅胜场,而卢沟桥却以高超的建桥技术和精美的石狮雕刻独标风韵,誉满中外,实属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观。

旧卢沟桥的修缮——

明代自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到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共修桥6次。6次均无大工程。

清代自康熙帝元年(公元1662年)至光绪年间,共修桥7次,其中5次工程不大,只有两次工程稍大一些。

公元1908年,清光绪帝死后,殡葬于河北省易县西陵,须通过此桥。由于桥面窄,只好将桥两旁石栏临时拆除,在两侧添搭木桥,以便顺利通过棺椁。事后,又将石栏照原样恢复。

乾隆御题“卢沟晓月”的汉白玉碑

从1908年至1949年,卢沟桥没有大的修缮工程,仅个别地方添配了栏杆和石狮。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卢沟桥的桥面加铺了柏油,修了桥上的碑亭、石栏及柱狮。

1967年,加宽了400余米的步道,建立了59道混凝土挑梁。

1986年,北京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卢沟桥历史文物修复委员会”,发起保护古桥,恢复古桥原貌的活动;统筹规划,动员各界,组织修缮。工程筹资355万元。工程中拆除了1967年加宽的步道和混凝土挑梁,加固了原石栏望柱;清除了沥青,恢复了桥面;同时修缮了宛平城,复原了城楼。并全面整修桥券桥墩。还对古桥全部望柱、栏板、地袱、桥面、华表、石碑等实施部分风化及防渗漏保护措施。桥面整修时,中间空出印心,完全保留古桥的原状。1997年6月,对部分被雷击坏的石狮和望柱进行了修缮补救。

为了保护好旧卢沟桥这座闻名中外的古桥,1971年,北京市在距卢沟古桥约一公里远处又兴建了“卢沟新桥”。这是一座17孔跨河公路桥,全长54.99米,宽15.5米。康熙帝

关于卢沟桥的简介(第1版)

卢沟桥位于广安门外丰台区,距离市中心约20公里。该桥因跨越卢沟河(今永定河)而得名。

卢沟桥位列中国三大古代名桥之首,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两座是河北的赵州桥和泉州的洛阳桥。

卢沟桥历史:

卢沟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迄今已经有八百余年的历史。

该桥所跨越的卢沟渡口是当时进出都城的唯一门户,原有的浮桥和木桥等临时性交通设施已经不能适应都城所在地的交通状况,为此,建了一座耐用的大石桥,即卢沟桥,初名广利桥。

卢沟桥建筑:

卢沟桥全长266�5米,面宽9�3米,是座11孔的连拱大石桥。桥身均用巨大的白石砌成,并用腰铁牢固。而且桥墩砌筑非常科学,墩座呈船形。迎水面砌有铁铸三角分水尖,俗称斩龙(凌)剑,以抵御春冰与洪水,保护桥梁。 桥面装修也甚为讲究,两侧各设雕栏及望柱140根。柱顶雕有蹲伏状的一大狮及形态各异的众小狮。明代蒋一葵在《长安客话》中言,卢沟桥左右石栏刻为狮子,凡一百状,数之辄隐其一"、指的就是小狮或藏或露,变化万千,难以计算之故,所以自古有"卢沟桥石狮数不清"的歇后语流传。现经考古人员反复测算,共有大小石狮485只。

卢沟晓月--燕京八景之一

据金代《明昌遗事》所载,"燕京八景"始于金章宗年间。在桥的东西两头各立御碑一通,东头为清代乾隆帝御书"卢沟晓月"碑,西头则是清康熙帝于1698年为记述重修卢沟桥而竖的御制碑。古代时,这里河水如练,西山似黛,每当黎明斜月西沉之时,月色倒影水中,更显明媚皎洁,从而成为古代著名的燕京八大景点之一。

"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纪念地:

1937年7月7日,盘踞于永定河西岸的日本侵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强行要过卢沟桥到宛平城搜查,遭到了国民党二十九路军的拒绝。于是日本侵略军就大举武装进攻桥东,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

卢沟桥的历史
卢沟桥位于广安门外,北京西南15公里,因横跨卢沟河(今名永定河)而得名。为北京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造拱桥。战国时期,卢沟渡口是燕蓟地区沿着大行山脉东麓通往华北平原的要津。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开始兴建石桥,至明昌三年(1192)建成,定名"广利"。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游记曾记述此桥赞叹不已。卢沟桥是根据永定河水流的特点设计的。桥身全部都用白石,全长21-2.2米,加上两端引桥,总长266.5米。有11个桥拱,面宽7.5米,有栏板279块,左侧石栏雕柱140根,右侧141根,柱高1.4米,柱头均雕蹲伏的石狮。全桥的结构和桥墩、拱券的各部分,均使用腰铁固牢,用以加强石与石之间的拉联。桥墩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并且还在每个尖端安置了一根三角铁柱,以抗御春冰和洪水。
卢沟桥的石狮子姿态各不相同。狮子有雌雄之分,雌的戏小狮,雄的弄绣球。有的大狮子身上,雕刻了许多小狮,最小的只有几厘米长,有的只露半个头,一张嘴。因此,长期以来有"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的说法。据统计,望柱上有大石狮281个,小石狮211个,桥上石狮共492只,桥东端还有顶着栏杆的石狮,左右各1只。桥两头有华表各1对,华表顶部石兽各1对(东边为一对狮子,西边为一对大象)。总计石狮496个,两畔还各有石碑一座:一座碑上记载清康熙二十七年(1698)重修卢沟桥的经过。另一座是乾隆所写金章宗所题"卢沟晓月"四字。碑高4.52米,宽1.27米,厚84厘米,卢沟桥为燕京八景之一。1937年"七七事变"就发生在此。望柱上当年日军的弹痕犹斑斑可见。1981年建立卢沟桥史料陈列馆,1987年在桥北另建一座新公路桥。叫京石公路桥,全长1120米。卢沟古桥只准许行人步行通过。卢沟桥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旧卢沟桥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丰台区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永定河旧称卢沟河,桥亦以卢沟命名。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修。清康熙帝时毁于洪水,康熙帝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桥全长266.5米,宽7.5米,下分十一个涵孔。桥身两侧石雕护栏各有望柱140根,柱头上均雕有卧伏的大小石狮共501个(卢沟桥文物保护部门提供数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桥东为宛平县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建。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
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
石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特别是桥墩造法颇有特色,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个尖尖的船头,其作用为抗击流水的冲击。桥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桥身的石雕护栏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头刻莲座,座下为荷叶墩,柱顶刻有众多的石狮。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数之不尽的石狮子。民间有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明代《帝京景物略》也有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之辄不尽”的记载。许多游人试图搞清数目,但数来数去,眼花乱,最后只有作罢。1962年有关部门专门派人搞了一次清点,逐个编号登记,清点出大小石狮子485个,至此,应该说是“迷团冰释”了。孰料,在1979年的复查中,又发现了17个,这样,大小石狮子的总数应为502个,今后是否还会发现,谁也不敢来划这个句号。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名闻中外的卢沟桥》一文曾对这些雕刻精美、神态活现的石狮子有过极为生动的描绘:“……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有的在抚育狮儿,好像在轻轻呼唤;桥南边东部有一只石狮,高竖起一只耳朵,好似在倾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和过往行人的说话……真是千姿百态,神情活现。”天下名桥各擅胜场,而卢沟桥却以高超的建桥技术和精美的石狮雕刻独标风韵,誉满中外,实属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观。

旧卢沟桥的修缮——

明代自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到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共修桥6次。6次均无大工程。

清代自康熙帝元年(公元1662年)至光绪年间,共修桥7次,其中5次工程不大,只有两次工程稍大一些。

公元1908年,清光绪帝死后,殡葬于河北省易县西陵,须通过此桥。由于桥面窄,只好将桥两旁石栏临时拆除,在两侧添搭木桥,以便顺利通过棺椁。事后,又将石栏照原样恢复。

乾隆御题“卢沟晓月”的汉白玉碑

从1908年至1949年,卢沟桥没有大的修缮工程,仅个别地方添配了栏杆和石狮。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卢沟桥的桥面加铺了柏油,修了桥上的碑亭、石栏及柱狮。

1967年,加宽了400余米的步道,建立了59道混凝土挑梁。

1986年,北京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卢沟桥历史文物修复委员会”,发起保护古桥,恢复古桥原貌的活动;统筹规划,动员各界,组织修缮。工程筹资355万元。工程中拆除了1967年加宽的步道和混凝土挑梁,加固了原石栏望柱;清除了沥青,恢复了桥面;同时修缮了宛平城,复原了城楼。并全面整修桥券桥墩。还对古桥全部望柱、栏板、地袱、桥面、华表、石碑等实施部分风化及防渗漏保护措施。桥面整修时,中间空出印心,完全保留古桥的原状。1997年6月,对部分被雷击坏的石狮和望柱进行了修缮补救。

为了保护好旧卢沟桥这座闻名中外的古桥,1971年,北京市在距卢沟古桥约一公里远处又兴建了“卢沟新桥”。这是一座17孔跨河公路桥,全长54.99米,宽15.5米。康熙帝

旧卢沟桥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丰台区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永定河旧称卢沟河,桥亦以卢沟命名。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修。清康熙帝时毁于洪水,康熙帝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桥全长266.5米,宽7.5米,下分十一个涵孔。桥身两侧石雕护栏各有望柱140根,柱头上均雕有卧伏的大小石狮共501个(卢沟桥文物保护部门提供数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桥东为宛平县城,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建。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卢沟桥上的石狮子
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
石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特别是桥墩造法颇有特色,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个尖尖的船头,其作用为抗击流水的冲击。桥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桥身的石雕护栏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头刻莲座,座下为荷叶墩,柱顶刻有众多的石狮。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数之不尽的石狮子。民间有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明代《帝京景物略》也有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之辄不尽”的记载。许多游人试图搞清数目,但数来数去,眼花乱,最后只有作罢。1962年有关部门专门派人搞了一次清点,逐个编号登记,清点出大小石狮子485个,至此,应该说是“迷团冰释”了。孰料,在1979年的复查中,又发现了17个,这样,大小石狮子的总数应为502个,今后是否还会发现,谁也不敢来划这个句号。著名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名闻中外的卢沟桥》一文曾对这些雕刻精美、神态活现的石狮子有过极为生动的描绘:“……有的昂首挺胸,仰望云天;有的双目凝神,注视桥面;有的侧身转首,两两相对,好像在交谈;有的在抚育狮儿,好像在轻轻呼唤;桥南边东部有一只石狮,高竖起一只耳朵,好似在倾听着桥下潺潺的流水和过往行人的说话……真是千姿百态,神情活现。”天下名桥各擅胜场,而卢沟桥却以高超的建桥技术和精美的石狮雕刻独标风韵,誉满中外,实属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观。

旧卢沟桥的修缮——

明代自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到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共修桥6次。6次均无大工程。

清代自康熙帝元年(公元1662年)至光绪年间,共修桥7次,其中5次工程不大,只有两次工程稍大一些。

公元1908年,清光绪帝死后,殡葬于河北省易县西陵,须通过此桥。由于桥面窄,只好将桥两旁石栏临时拆除,在两侧添搭木桥,以便顺利通过棺椁。事后,又将石栏照原样恢复。

乾隆御题“卢沟晓月”的汉白玉碑

从1908年至1949年,卢沟桥没有大的修缮工程,仅个别地方添配了栏杆和石狮。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卢沟桥的桥面加铺了柏油,修了桥上的碑亭、石栏及柱狮。

1967年,加宽了400余米的步道,建立了59道混凝土挑梁。

1986年,北京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卢沟桥历史文物修复委员会”,发起保护古桥,恢复古桥原貌的活动;统筹规划,动员各界,组织修缮。工程筹资355万元。工程中拆除了1967年加宽的步道和混凝土挑梁,加固了原石栏望柱;清除了沥青,恢复了桥面;同时修缮了宛平城,复原了城楼。并全面整修桥券桥墩。还对古桥全部望柱、栏板、地袱、桥面、华表、石碑等实施部分风化及防渗漏保护措施。桥面整修时,中间空出印心,完全保留古桥的原状。1997年6月,对部分被雷击坏的石狮和望柱进行了修缮补救。

为了保护好旧卢沟桥这座闻名中外的古桥,1971年,北京市在距卢沟古桥约一公里远处又兴建了“卢沟新桥”。这是一座17孔跨河公路桥,全长54.99米,宽15.5米。

泸沟桥的简介
答:”天下名桥各擅胜场,而卢沟桥却以高超的建桥技术和精美的石狮雕刻独标风韵,誉满中外,实属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观卢沟桥的东西两头各有一座碑亭,西头碑亭内竖着一座清乾隆皇帝视察卢沟桥的诗碑,东头碑亭内矗立着一座汉白玉碑,上刻“卢沟晓月”4个大字,字迹秀润妩媚,为乾隆皇帝所书。卢沟晓月是古时北京八景之一,其意境是...

卢沟桥简介
答:1、卢沟桥(Lugou Bridge)亦称芦沟桥,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古老的石造联拱桥。2、金大定二十九年(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六月,卢沟桥始建;1961年卢沟桥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卢沟桥正式退役;1991年卢沟桥实现封闭管理。3、...

卢沟桥简介,修建朝代和修建特点,不要多余的
答:卢沟桥(Lugou Bridge)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千米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孔,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

卢沟桥在几米多宽的河上 关于卢沟桥的简介
答:1、卢沟桥为十一孔联拱桥,拱洞由两岸向桥中心逐渐增大,拱券跨径从12.35米至13.42米不等,桥身中央微微突起93.5厘米,坡势平缓。河面桥长213.15米,加上两端的引桥,总长266.5米。桥身总宽9.3米。桥面宽7.5米。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入口处宽32米。桥面两侧设置石栏,北侧有望柱140根,...

卢沟桥历史简介关于卢沟桥历史简介
答:1、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15公里处,因横跨卢沟河--即今天的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在这里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2、卢沟桥始建于1189年,1444年曾重修。由于该桥毁于洪水而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

卢沟桥的简介100字以内如题 谢谢了
答:卢沟桥(Lugou Bridge)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千米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孔,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

卢沟桥事变电影简介、
答:简介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独占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拒绝了这一无理的要求。日军开枪开炮猛轰卢沟桥,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日的序幕。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

卢沟桥在哪里?了解卢沟桥事变
答:卢沟桥(Lugou Bridge)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千米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简介 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全面对华战争。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

泸沟桥的简介
答:卢沟桥 旧卢沟桥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丰台区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永定河旧称卢沟河,桥亦以卢沟命名。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统九年(1444年)重修。清康熙帝时毁于洪水,康熙帝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桥全长266.5米,宽7.5米,下分十一个...

卢沟桥桥梁简介(描写) 主要描写桥面,桥身与结构!拜托!我们要作文!_百度...
答:卢沟桥全长267米,宽7.6米,最宽处可达9.5米.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桥身两侧石雕护栏各有望柱140根,柱头上均雕有卧伏的大小石狮共501个 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桥东的碑亭内立有清乾隆题“卢沟晓月”汉白玉碑,为燕京八景之一.特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