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麾下打爆孙权十万大军的三大战将分别有什么样的过去?

作者&投稿:夫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演义中曹操手下有名的战将是?~

典韦
许褚
夏候敦
夏候渊
张辽
徐晃
曹仁
曹洪
乐进
于禁
张合
高览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曹操一代人杰枭雄,麾下人才济济,良将谋臣不胜枚举,就武将而言,其中以五子良将最佳。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将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他们为曹魏建立作出杰出的贡献,那么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将都是怎么死的,后代表现怎么样?

说到死法,曹操麾下的武将,一般情况下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小说《三国演义》之中的死法,一种是正史上的死法。今日,我们不妨来看看。

先说张辽,这位是曹操投降派中杰出的代表,本是吕布麾下战将,跟随曹操之后,南征北战,战功累累,曾创造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的奇迹,威震逍遥津,让孙权闻风丧胆。不过,在《三国演义》之中,张辽是在伐吴的时候,被东吴猛将丁奉射杀的。而事实上,张辽在曹丕时代,还能抱病击败吴将吕范,即使大病期间,孙权依旧对其非常忌惮。在黄初三年(222年),病逝。

张辽的后代表现不是怎么出色,有一子名张虎,官居偏将军,在历史不见出色记载,孙子叫张统,更加默默无闻。

再说,乐进,最早跟随曹操的部将,为人胆识英烈,南征北讨,先登陷阵,战功无数。在《三国演义》之中,乐进也是中箭,不过没有具体交代死亡,不过后来就没有再出现了,应该是被阵亡了。在正史之中,乐进是在“建安二十三年薨”,估计应该是病逝的。

乐进的儿子比张辽的厉害一些,其子乐綝綝性格果毅,有乃父之风,官至扬州刺史。只是很可惜,在诸葛诞造反的时候,被杀了。其孙乐肇,也默默无闻。

再说,于禁。于禁也是最早跟随曹操的,也深得重任,连曹操都称赞他可与古代名将相比,在曹操时代,于禁是五子良将最高的一位,可惜在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襄樊之战中,于禁在败给关羽后投降,致使晚节不保,成为名声最差的一位。其死,正史和小说《三国演义》中差不多,因拜谒曹操陵墓,在陵墓中看到曹丕让人画的关羽战胜,庞德愤怒,于禁屈膝投降的画像,羞愤而死。

于禁的待遇这么差,可想其子也好不到哪里去,其子于圭没啥记载。

《三国志·于禁传》记载:欲遣使吴,先令北诣邺谒高陵。帝使豫于陵屋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禁降服之状。禁见,惭恚发病薨。子圭嗣封益寿亭侯。谥禁曰厉侯。

再说,张郃,也曹操麾下投降派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张郃也是五子良将中,获得最久的一位,历经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君主,张郃戎马一生,以用兵巧变、善列营阵,长于利用地形著称,连诸葛亮都忌惮。

关于张郃的死,小说和正史之中差不了多少,都是在231年,领兵追击蜀军,至木门中箭亡。只是一个主动去追,一个被司马懿强迫追的。

最后,徐晃,也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将才,一生战功无数,襄樊之战中,击败关羽。不过,在小说之中,徐晃的死法比较悲剧,也是在司马懿平孟达的时候,被孟达一箭射中头部而死,又是一位被冤死的代表。在正史之中,徐晃死于公元227年,当时,明帝即位,徐晃在襄阳击败了东吴大将军诸葛瑾,不久病死。

徐晃的儿子叫徐盖,历史记载不详,也没有多大影响力,孙子叫徐霸,也泯然众人矣。

这五位杰出大将,为曹魏政权立下赫赫战功,只是很可惜,大部分是虎父犬子,让人唏嘘不已。

提起合肥之战,不少三国爱好者第一反应大抵是建安二十年(215年)张辽以寡敌众击败孙权这场战役。此役中,曹营三大名将张辽、乐进、李典摒弃前嫌、默契配合,搭台唱了一出大戏。小说《三国演义》中,张辽、乐进、李典三人除了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战役中给予孙权沉重打击外,另在第五十三回还曾经痛击过孙权。该回目中,李典临阵射杀东吴将校宋谦,张辽将计就计射杀东吴大将太史慈,令东吴蒙受了惨重的损失。不过,小说第五十三回“孙仲谋大战张文远”的故事历史上并非真实存在,而是小说作者糅合了多则历史资料改编而来,其基本原型是历史上张辽的长社镇乱,但此间乐进、李典并未参与,太史慈也并非因此而身亡。

一、历史上张辽、乐进、李典三人驻守合肥的具体时间

《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曹操从南郡撤回许昌时,曾对曹仁言道:“合淝最为紧要之地,吾令张辽为主将,乐进、李典为副将,保守此地。”小说认为,赤壁之战后,张辽、乐进、李典旋即被曹操安排守御合肥。此后,才陆续发生了第五十三回、第六十七回张辽、乐进、李典与东吴对战的诸多事件。

历史上,张辽、乐进、李典驻守合肥的时间有不同记载,但都比小说中的要迟。《资治通鉴》载:“(建安十四年)春,三月,曹操军至谯……秋,七月,曹操引水军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开芍陂屯田……十二月,(曹)操军还谯。庐江人陈兰、梅成据灊、六叛,操遣荡寇将军张辽讨斩之;因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馀人屯合肥。”《资治通鉴》的记载认为张辽、乐进、李典驻守合肥的时间是赤壁之战后一年冬,即建安二十四(209年)年冬。

《三国志》的记载与《资治通鉴》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一方面,《三国志》中张辽驻守合肥的时间与《资治通鉴》大抵相同。《三国志武帝纪》中曹操军的行进路线以及《三国志 张辽传》中张辽奉命讨伐陈兰、梅成的记载都能与《资治通鉴》的时间线索吻合。说明张辽在建安十四年(209)年冬已在合肥驻守。另一方面,乐进、李典驻守合肥的时间似乎与《资治通鉴》中的时间不符。《三国志 乐进传》载,乐进先是“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后从征孙权……与张辽、李典屯合肥”,此处的“从征孙权”所对应的应当是《三国志 武帝中》“(建安十七年)冬十月,(曹)公征孙权”的事件。也就是说,乐进在建安十四年(209年)冬到建安十七年(212年)秋是在襄阳驻守的,直至建安十七年(212年)冬,曹操征孙权时才东调与张辽一同驻守合肥。《三国志》中多处记载亦提及乐进在襄阳与刘备集团有过交战,而缺乏乐进在扬州一带活动的记载。此外,李典何时驻守合肥历史并未明确说明,但有一处记载大抵可以说明李典驻守合肥的时间与乐进类似。《水经河水注》引注郭缘生《征述记》载“魏武征韩遂、马超,连兵此地,道东原上有李典营”,此处虽然为孤证,但如果李典确乎参与了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对关中的战役,那么李典很有可能亦是次年(212年)曹操征孙权时东调与张辽、乐进一同驻守合肥。

二、张辽、乐进、李典三人驻守合肥时的统属关系

张辽、乐进、李典三人驻守合肥时的统属关系一向为人所热议,一般认为,张辽、乐进、李典驻守合肥时均是杂号将军,职务大抵相同(张辽:荡寇将军,乐进:折冲将军,李典:破虏将军),故而互不统属。但如果依据前文所述,再考量三人的履历,会发现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依据上文得出的结论,张辽驻守合肥的时间要早于乐进、李典,相应的,张辽在合肥战区的经验也较二人丰富。同时,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张辽在建安十四年(209年)天柱山击破陈兰、梅成后“增邑,假节”,而乐进则在跟随曹操从征孙权(建安十七年,212年)时才假节。张辽在该战区假节的时间早于乐进。再综合观察张辽在合肥之战的表现,几乎可以认定,张辽、乐进、李典三人之中,张辽较早就被选定驻守合肥,起到的是主导作用。

此外,《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一书指出:乐进是因为在前一阶段在荆州(襄阳)的作战表现不佳,才被调往东线后留驻合肥。乐进东调明显是降职使用,他原来统领一州军务,负责重要战区,帐下军队应有数万。而到合肥后,兵力不过数千,担任的还是副职,要受张辽的指挥。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曹操将乐进乃至李典东调合肥驻守,是为了协助张辽守御合肥。

故而,综合上述分析,张辽、乐进、李典三人驻守合肥时名义上虽然互不统属,实际上却是以张辽为主导。

三、对曹操合肥密教的理解

从年龄来看。一般认为,张辽生于169年(大抵是依据《三国志张辽传》“从布东奔徐州,领鲁相,时年二十八”推算),至建安二十年(215年),张辽大抵在四十七岁左右。乐进的生年无明确记载,但根据乐进本传记载的其早年的活动,可以大致推测乐进的年龄和张辽相仿。而假设《三国志李典传》对李典“年三十六薨”的记载无误,那么李典在合肥之战时年龄不会超过三十六岁。因此,三人中李典年轻一些。

从资历上,张辽、乐进相仿,均有假节,李典稍逊二人。

从经历上,张辽熟谙合肥战区情况,且有突击经验(斩单于蹋顿、天柱山讨陈兰、梅成),乐进在襄阳表现欠佳,大抵被曹操认为不擅野战。

从关系上看,“进、典、辽皆素不睦”,主要表现在乐进、李典都与张辽有嫌隙,李典大抵是因为张辽曾经是吕布麾下战将,吕布麾下之人曾经攻杀李典从父李乾,故而结下仇怨。而乐进则大抵是因为和张辽的年龄资历相仿,互相不服对方,据《三国志赵俨传》载“时于禁屯颍阴,乐进屯阳翟,张辽屯长社,诸将任气,多共不协”。

综上,由张辽、李典出战,是考虑到张辽统帅李典压力相对较小,主观上是李典个性较为稳当且李典能够义忘私隙、顾全大局,客观上是李典年龄小于张辽,资历也逊于张辽。同时让张辽主攻也是考虑到张辽在合肥战区较其他二人经验丰富且有突击作战的经历。而由乐进守城,一方面则是考虑到乐进之前在襄阳的表现欠佳,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如若出战的两人不幸阵亡,三人中,两位年龄资历较高的能够保全一位以此稳定合肥的局势。

孙盛曾经高度评价曹操集团在合肥配置的张辽、乐进、李典这一组合,他客观、准确地指出“是以魏武推选方员,参以同异,为之密教,节宣其用;事至而应,若合符契,妙矣夫!”张辽、乐进、李典三人风格迥异,且到合肥驻守的时间和原因亦不尽相同,但最终却能在正确的组合引导下发挥出最优效用,让“尊刘贬曹”主题下的小说都能为此增加正面戏份!



曹操麾下打爆孙权十万大军的三大战将分别有什么样的过去?
答:同时,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张辽在建安十四年(209年)天柱山击破陈兰、梅成后“增邑,假节”,而乐进则在跟随曹操从征孙权(建安十七年,212年)时才假节。张辽在该战区假节的时间早于乐进。再综合观察张辽在合肥之战的表现,几乎可以认定,张辽、乐进、李典三人之中,张辽较早就被选定...

曹操麾下能暴击孙权,斩杀乌桓之王的最强战将是哪位?
答:曹操麾下猛将无数,勇猛无比,比比皆是。但真正称得上文武兼备的,寥寥无几。张辽就是其中一人。在为吕布效命时,在濮阳之战,在濮阳城东巷里差点烧死曹操;在效忠曹操时,先是在官渡之战,大败袁绍,斩杀蒋奇;接着在白狼山之战,击溃乌桓,斩杀蹋顿;最后在合肥之战,八百大胜十万吴军,威震东吴。像...

真正的历史中,曹操麾下最悍勇的名将是哪两位?
答:逍遥津之战中张辽更是悍勇无比,以八百步卒就敢冲杀孙权十万大军的中军大营,“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突围的时候看到部下在重围中,张辽“复还突围,拔出馀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一战就把孙权打怕,以至于&ld...

汉末三国时的“破虏将军”都是谁?他们有何战绩?
答:最后就是李典,他是曹操的部将,早些年讨伐吕布有功,后来与张辽、乐进一起镇守合肥,于合肥之战,与二人一起大破孙权十万大军。以上就是四位“破虏将军”的战绩汇总,个人认为还是孙坚比较猛。

安排张辽镇守东线合肥的曹操,这么做是别有用心吗?
答:曹操麾下诸将中张辽军功最盛,东线合肥方向又很重要,当然需要一个能力最为全面之人镇守,张辽是当仁不让的人选,何况曹操也并未把兵权全部交给张辽,而是辅以乐进和李典,三人互相牵制可保无虞。第二,张辽在逍遥津之战中扬名天下:他先是以800勇士突袭立足未稳的孙权中军大帐并突围而出,接着坚守合肥...

曹操手下出名的大将都有谁
答:濡须之战后,曹操任命张辽、李典、乐进等守合肥。张辽多次击退孙吴进攻,在公元215年的合肥之战,张辽率800将士冲击孙权十万大军,打到了孙权的主帅旗之下,令孙权闻风丧胆,吴军披靡溃败。后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

曹操麾下最强大将是谁?
答:曹操麾下最强大将,典韦许褚不值一提,若不死诸葛亮不敢北上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第一大势力,手下人才众多。谋臣先后有郭嘉、荀彧、司马懿等人,武将有五子良将,夏侯兄弟等。在武将当中,很多人认为五子良将是最强战力,其实不然,夏侯惇才是曹操手下第一猛将,典韦许褚不值一提,若他不死诸葛亮不敢北上...

在曹操麾下哪些名将最没存在感,其中横扫孙权五万的是谁?
答:不过,后来臧霸与袁绍、孙权等诸侯的战役里,战功赫赫,尤其是在对付孙吴的时候,名震江左。不过,其在《三国演义》之中,也属于打酱油的武将,毫无特色,从而显得毫无存在感。TOP 3 荆北大将文聘 文聘,字仲业,本是刘表的大将,后跟随其子刘琮降曹操,被曹操认为是一个忠臣的人物,被授予重任,继续...

在曹操的麾下,成司马懿夺权的帮凶,吓退孙权的谋臣是谁?
答:这位谋臣叫做蒋济。他从年轻时开始就追随曹操,后来又随曹操出征,出谋划策。在合肥之战时,曹操实力连续受挫,明知孙权大军前来攻打合肥,但却派不出兵力抵抗,城里驻守的只有数千老弱残军。此时,蒋济出了一条妙计。他伪造了书信,故意让孙权截获。书信中写明,4万精兵已到,让守将放心。孙权信以为...

三国时期,战功最为显赫的两大名将,分别是谁呢?
答:215年的逍遥津之战张辽迎来了其人生的巅峰,此战张辽和乐进、李典三人以七千守军大破孙权十万大军,并差点活捉孙权,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之一。张辽战功傲视曹操麾下诸将,而且张辽还是一介降将,投降时间又比较晚,能取得如此辉煌战绩实属难得!再来看看陆逊,陆逊有两大战功足以自傲:一是...